卷二十六_小土城诵第二_因品第九《想经第十》
= “想经”:本经叙说世尊告诸比丘:若于地、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等,一切悉知: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彼不计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沙门、梵志于地有地想:地即是神,地是神所,神是地所。
“彼计地即是神己,便不知地。
= “于地有地想…便不知地”:巴利本作:由地想地,由地想地已思惟地,于地思惟,从地思惟,思惟“地是我的”,喜欢地;彼为何因?我说:彼为不遍知故。佛说乐想经作:“于地有地想,乐于地,计于地为我,彼言地是我。”
“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
= “无烦、无热”:Aviha、Atappa,天名,为四禅之第五天、第六天。
“彼于净有净想:净即是神,净是神所,神是净所。
“彼计净即是神已,便不知净。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
= 以上“地、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意”,共列出二十三项,此处巴利本作:“地、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光音、遍净、广果、胜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所见、所闻、所觉、所知、唯一性、种种性、一切、涅槃”二十四项,其内容略有出入。
“彼于一切有一切想:一切即是神,一切是神所,神是一切所。
“彼计一切即是神已,便不知一切。
“若有沙门、梵志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
“彼不计地即是神已,彼便知地。
= “于地则知地…彼便知地”:巴利本作:由地知地,由地知地已,不可思惟地,不可于地思惟,不可由地思惟,不可思惟“地是我的”,不可喜欢地;彼为何因?我说:彼为可能遍知故。
“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
“彼于净则知净:净非是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
“彼不计净即是神已,彼便知净。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
“彼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
“彼不计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我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
“我不计地即是神已,我便知地。
“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
“我于净则知净:净非是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
“我不计净即是神已,我便知净。
“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
“我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
“我不计一切即是神已,我便知一切。”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