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
[唐]义净 译
义净 = 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
卷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
灵鹫山 = Gijjha-kuta,音译耆阇崛。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为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开示佛法,包括《妙法莲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般若经》,及一部份《阿含经》等。佛涅槃后,弟子们在此山下的王舍城举行第一次集结。
与大苾刍众九万八千人,皆是阿罗汉,能善调伏如大象王,诸漏已除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毕,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已到彼岸。
八背舍/八惟无/八惟务/八解脱 = Attha vimokkha,谓依八种定力而舍却对色与无色之贪欲。
|
||
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
|
为除内心之色想,于外诸色修不净观。
|
依初禅与第二禅,治显色之贪。
|
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
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但因欲界贪欲难断,故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
|
|
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
为试练善根成满,弃舍前之不净观心,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令烦恼不生,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
|
依第四禅修净观,皆以无贪为性。
|
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解脱
|
空无边处解脱。尽灭有对之色想,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
|
依次以四无色之定善为性。
|
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
|
识无边处解脱。弃舍空无边心,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
|
|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
|
无所有处解脱。弃舍识无边心,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
|
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
|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弃舍无所有心,无有明胜想,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
|
|
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
|
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
|
依有顶地,以灭有所缘心为性。
|
其名曰:具寿阿若憍陈如、具寿阿说侍多、具寿婆湿波、具寿摩诃那摩、具寿婆帝利迦、大迦摄波、优楼频螺迦摄、伽耶迦摄、那提迦摄、舍利子、大目乾连,唯阿难陀住于学地。
贤者/圣者/尊者/净命/长老/慧命/具寿 = Ayasmant,乃对佛弟子、阿罗汉等之尊称。指具足智慧与德行,得受尊敬之人。其后不限于佛弟子,凡祖师或先德,亦可称具寿。
三迦叶 = 迦叶,Kassapa,意为光波,因其身光炎涌,故称。毗婆尸佛时,三人共立刹柱,以是因缘感报,遂为兄弟。三人原系事火外道,各有徒众五百、三百、二百,佛成道后不久,即秉佛之教化,归入正法。
叶(yè)
= 草木之叶[leaf]。(shè = 古邑名[She village]。)
|
|
优楼频螺迦叶
|
Uruvela-kassapa,优楼频螺,意为木瓜林;以其居处近于此林,故称。优楼频螺为位于佛陀伽耶南方尼连禅河畔之地名,迦叶为其姓。未归依佛陀之前,与二位胞弟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皆信奉事火外道;以其头上结发如螺髻形,故又称螺发梵志(Jatila)。三兄弟领弟子千人住于摩揭陀国时,为有名望之长老,故四方归信云集。后佛陀示现种种神通度化,遂成为佛弟子,将祭火器具皆投入尼连禅河。今印度山琦(Sanchi)大塔塔门之浮雕中,即有佛陀教化三迦叶之事迹。
|
那提迦叶
|
Nadi-kassapa,那提,意为河;以其居止近此河,故称。即优楼频螺迦叶之弟,伽耶迦叶之兄。初为事火外道,领三百弟子住尼连禅河(Neranjara)下游。时,佛陀成道,游化苦行林,度其长兄,那提遂与其弟共率弟子归佛入道。
|
伽耶迦叶
|
Gaya-kassapa,伽耶,意为城;以其居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故称。即优楼频螺迦叶及那提迦叶之弟。生于印度摩揭陀国之伽耶近郊,为事火外道(拜火教徒)之师,有二百五十名弟子,后皆皈依佛陀,成为佛弟子。
|
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于晡时,从定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晡(bū) = 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p.m.3-5]。
复有菩萨摩诃萨百千万亿人俱,有大威德如大龙王,名称普闻,众所知识,施戒清净常乐奉持,忍行精勤经无量劫,超诸静虑系念现前,开阐慧门,善修方便,自在游戏微妙神通,逮得总持,辩才无尽,断诸烦恼,累染皆亡,不久当成一切种智,降魔军众而击法鼓,制诸外道令起净心,转妙法轮度人天众,十方佛土悉已庄严,六趣有情无不蒙益,成就大智,具足大忍,住大慈悲心,有大坚固力,历事诸佛不般涅槃,发弘誓心尽未来际,广于佛所深种净因,于三世法悟无生忍,逾于二乘所行境界,以大善巧化导世间,于大师教悉能敷演,秘密之法甚深空性,皆已了知无复疑惑。
其名曰:无障碍转法轮菩萨、常发心转法轮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观自在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大辩庄严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宝手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欢喜力菩萨、大法力菩萨、大庄严光菩萨、大金光庄严菩萨、净戒菩萨、常定菩萨、极清净慧菩萨、坚固精进菩萨、心如虚空菩萨、不断大愿菩萨、施药菩萨、疗诸烦恼病菩萨、医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得上授记菩萨、大云净光菩萨、大云持法菩萨、大云名称喜乐菩萨、大云现无边称菩萨、大云师子吼菩萨、大云牛王吼菩萨、大云吉祥菩萨、大云宝德菩萨、大云日藏菩萨、大云月藏菩萨、大云星光菩萨、大云火光菩萨、大云电光菩萨、大云雷音菩萨、大云慧雨充遍菩萨、大云清净雨王菩萨、大云华树王菩萨、大云青莲华香菩萨、大云宝栴檀香清凉身菩萨、大云除暗菩萨、大云破医菩萨。
如是等无量大菩萨众,各于晡时,从定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梨车毗童子五亿八千。
离车/栗呫婆/离车子/利车/黎昌/随舍利/律车/丽掣/理家/栗磋/离车毗 = Licchavi,为中印度毗舍离城(Vesali)之刹帝利种族,乃跋只族(梵Vrji)之一部。意译为薄皮、同皮、仙族王、边地主。
其名曰:师子光童子、师子慧童子、法授童子、因陀罗授童子、大光童子、大猛童子、佛护童子、法护童子、僧护童子、金刚护童子、虚空护童子、虚空吼童子、宝藏童子、吉祥妙藏童子。
如是等人而为上首,悉皆安住无上菩提,于大乘中深信欢喜,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四万二千天子。
其名曰:喜见天子、喜悦天子、日光天子、月髻天子、明慧天子、虚空净慧天子、除烦恼天子、吉祥天子。
如是等天子而为上首,皆发弘愿护持大乘,绍隆正法能使不绝,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绍(shào) = 继承;紧密连续[inherit;continue]。(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introduce]。)
隆(lóng) = 丰大;高[grand;high]。(国家逢勃发展;隆盛[prosperous]/使兴盛[prosper]。)
复有二万八千龙王,莲华龙王、𧫦罗叶龙王、大力龙王、大吼龙王、小波龙王、持駃水龙王、金面龙王、如意龙王,如是等龙王而为上首,于大乘法常乐受持,发深信心称扬拥护,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𧫦(yī)
駃(jué) = 駃騠。驴骡,公马与母驴杂交所生,体形像骡。/骏马。(kuài = 古通“快”,迅疾。)
复有三万六千诸药叉众,毗沙门天王而为上首。
其名曰:庵婆药叉、持庵婆药叉、莲华光藏药叉、莲华面药叉、颦眉药叉、现大怖药叉、动地药叉、吞食药叉。
颦(pín) = 皱眉[knit the brows]。(忧愁[sad;worried]。)
是等药叉悉皆爱乐如来正法,深心护持不生疲懈,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四万九千揭路茶王,香象势力王而为上首,及余健闼婆、阿苏罗、紧那罗、莫呼洛伽等,山林河海一切神仙,并诸大国所有王众,中宫后妃净信男女,人天大众悉皆云集,咸愿拥护无上大乘,读诵受持,书写流布,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如是等声闻、菩萨,人天大众龙神八部,既云集已,各各至心合掌恭敬,瞻仰尊容,目未曾舍,愿乐欲闻殊胜妙法。
尔时,薄伽梵于日晡时,从定而起,观察大众,而说颂曰:
“金光明妙法,最胜诸经王,甚深难得闻,诸佛之境界!
我当为大众,宣说如是经,并四方四佛,威神共加护,
东方阿閦尊,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音。
我复演妙法,吉祥忏中胜,能灭一切罪,净除诸恶业,
及消众苦患,常与无量乐,一切智根本,诸功德庄严。
众生身不具,寿命将损减,诸恶相现前,天神皆舍离,
亲友怀瞋恨,眷属悉分离;彼此共乖违,珍财皆散失,
恶星为变怪,或被邪蛊侵;若复多忧愁,众苦之所逼,
我当为大众,宣说如是经,并四方四佛,威神共加护,
东方阿閦尊,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音。
我复演妙法,吉祥忏中胜,能灭一切罪,净除诸恶业,
及消众苦患,常与无量乐,一切智根本,诸功德庄严。
众生身不具,寿命将损减,诸恶相现前,天神皆舍离,
亲友怀瞋恨,眷属悉分离;彼此共乖违,珍财皆散失,
恶星为变怪,或被邪蛊侵;若复多忧愁,众苦之所逼,
蛊(gǔ) =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parasite]。(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cultured
insect]。)
睡眠见恶梦,因此生烦恼;是人当澡浴,应著鲜洁衣,
睡眠见恶梦,因此生烦恼;是人当澡浴,应著鲜洁衣,
鲜(xiān) = “鱼”表类属,“羊”表味美。鱼名。(假借为鱻。鲜鱼,活鱼[live
fish;aquatic food]/新鲜[fresh]/味美[delicious;tasty]/鲜艳[bright-colored;gaily-colored]/xiǎn = 非常少,很不多[little;rare]/缺少;不足[lack;be short of]。)
于此妙经王,甚深佛所赞,专注心无乱,读诵听受持!
由此经威力,能离诸灾横,及余众苦难,无不皆除灭。
护世四王众,及大臣眷属,无量诸药叉,一心皆拥卫。
大辩才天女,尼连河水神,诃利底母神,坚牢地神众,
于此妙经王,甚深佛所赞,专注心无乱,读诵听受持!
由此经威力,能离诸灾横,及余众苦难,无不皆除灭。
护世四王众,及大臣眷属,无量诸药叉,一心皆拥卫。
大辩才天女,尼连河水神,诃利底母神,坚牢地神众,
希连禅河/尼连禅那河/尼连然河/泥连河/熙连河/尼连禅江/尼连江水/尼连水/尼连禅河 = Neranjara,意译作不乐着河。为恒河之支流,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之东方,由南向北流。
鬼子母神 = Hariti,音译作诃利底、迦利帝、诃利帝母。为青色、青衣之意。意译为爱子母、天母、功德天等。以其为五百鬼子之母,故称鬼子母。本为恶神之妻,生子五百,因前生发愿,食王舍城所有儿子,由其邪愿,命终遂生为药叉,故至王舍城,专门窃食他人幼儿。佛陀欲训诫之,遂藏其爱子,鬼子母神因而悲叹痛伤。
梵王帝释主,龙王紧那罗,及金翅鸟王,阿苏罗天众;
如是天神等,并将其眷属,皆来护是人,昼夜常不离。
我当说是经,甚深佛行处,诸佛秘密教,千万劫难逢。
若有闻是经,能为他演说;若心生随喜,或设于供养;
如是诸人等,当于无量劫,常为诸天人,龙神所恭敬。
此福聚无量,数过于恒沙,读诵是经者,当获斯功德!
亦为十方尊,深行诸菩萨,拥护持经者,令离诸苦难。
供养是经者,如前澡浴身,饮食及香华,恒起慈悲意。
梵王帝释主,龙王紧那罗,及金翅鸟王,阿苏罗天众;
如是天神等,并将其眷属,皆来护是人,昼夜常不离。
我当说是经,甚深佛行处,诸佛秘密教,千万劫难逢。
若有闻是经,能为他演说;若心生随喜,或设于供养;
如是诸人等,当于无量劫,常为诸天人,龙神所恭敬。
此福聚无量,数过于恒沙,读诵是经者,当获斯功德!
亦为十方尊,深行诸菩萨,拥护持经者,令离诸苦难。
供养是经者,如前澡浴身,饮食及香华,恒起慈悲意。
澡(zǎo) = 洗手[wash hand]。(后泛指洗涤[wash]/洗澡或浸泡[bath]。)
浴(yù) = 洗澡[bathe]。(沉浸;浸染[soak]。)
若欲听是经,令心净无垢,常生欢喜念,能长诸功德。
若以尊重心,听闻是经者,善生于人趣,远离诸苦难。
彼人善根熟,诸佛之所赞,方得闻是经,及以忏悔法。”
若欲听是经,令心净无垢,常生欢喜念,能长诸功德。
若以尊重心,听闻是经者,善生于人趣,远离诸苦难。
彼人善根熟,诸佛之所赞,方得闻是经,及以忏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