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解深密经-序品第一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 = Samdhi-nirmocana-sutra,本经属中期大乘经典,系法相宗之根本典籍。其内容分为八品。本经系瑜伽行派根本经典之一,除序品外,其余七品均为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至七十八所引收,此外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亦引用之;对后世之影响甚大。
序品
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之情景。
胜义谛相品
说明胜义谛真如乃是离名言之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之一异相,而遍于一味相。
心意识相品
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心;并说明与六识之俱转。
一切法相品
叙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无自性相品
阐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与三时教。
分别瑜伽品
详说止观行,说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
地波罗蜜多品
述说十地及十波罗蜜多行。
如来成所作事品
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作业。

[]玄奘 译
(xuán) = 赤黑色,黑中带红[red lack]/神妙难捉摸;深奥[mysticprofoundabstruse]
(zhuǎng) = 粗而大[stoutbe big and thick]/zàng = 健壮[strong]
玄奘 = 602 - 664,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他十一岁(613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玄奘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卷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大法味喜乐所持,现作众生一切义利,蠲出一切烦恼缠垢,远离众魔,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花王众所建立大宫殿中。
(yào) = 日光[sunlight](照耀[shine]/炫耀;显示[show off])
(juān) = 除去、驱出、去掉。同“捐”[eliminate]/清除,疏通[clear away]

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八部众 = 乃指守护佛法之诸神,此等异类皆归化于佛之威德,成为佛之眷属,住于诸佛之受用土,护持佛及佛法。又别指四天王率领之八部族。即:乾闼婆、毗舍阇、鸠槃荼、薜荔多、龙、富单那、夜叉、罗刹。经典中亦见天龙等八部与干闼婆等八部混集之叙述。
天众/天部/天神/天人
Deva,音译为提婆,住于诸天界之有情。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其中欲界天又分为地居天和空居天。
Naga,音译那伽。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印度神话中的蛇神,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七个头;其形像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
药叉/夜叉
Yakkha,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Yakkhini)。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健达缚/乾闼婆
Gandhabba,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阴、香神、寻香主。指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他们都从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闼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闼婆”,海市蜃楼叫做“乾闼婆城”(Gandharva-nagara)。
阿素洛/阿修罗
Asura,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不端正。
迦楼罗
Garula,意译作食吐悲苦声,即金翅鸟、妙翅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类似鹫鸟,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鸟。曾为毗湿奴天之乘物。
甄陀罗/紧那罗
Kinnara,或称歌神、歌乐神、音乐天。Kin为疑问词,nara为人之意;意译作疑神、疑人、人非人。原为印度神话中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第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此神形貌似人,然顶有一角,人见而起疑,故译为疑人、疑神。彼具有美妙的音声,能歌舞。
#人非人 = 为印度俗神紧那罗之别名,以其形态似人,而实则非人,故称人非人。彼等虽非人类,然参诣佛陀时,皆现人形。/人与非人之并称。‘非人’谓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王众等。
摩睺罗伽/摩侯罗伽/摩侯罗迦
Mahoraga,意译作地龙、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大胸腹行。

是薄伽梵最清净觉,不二现行,趣无相法,住于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其所成立不可思议,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于一切法智无疑滞,于一切行成就大觉,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一切菩萨正所求智,得佛无二住胜彼岸,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究竟,证无中边佛地平等,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
无二/离两边/不二 = 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

与无量大声闻众俱,一切调顺皆是佛子,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戒善清净,趣求法乐,多闻、闻持、其闻积集,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捷慧、速慧、利慧、出慧、胜决择慧、大慧、广慧及无等慧慧宝成就,具足三明,逮得一切现法乐住,大净福田,威仪寂静无不圆满,大忍柔和成就无减,己善奉行如来圣教。

三达/三证法/三明 = Ti-vijja,达于无学位,除尽愚暗,而于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
宿住随念智作证明/宿住智证明/宿住智明/宿命明/宿命智/宿命智证明
即明白了知我及众生一生乃至百千万亿生之相状之智慧。
死生智证明/天眼明/天眼智/生死智证明
即了知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或由邪法因缘成就恶行,命终生恶趣之中;或由正法因缘成就善行,命终生善趣中等等生死相状之智慧。
漏尽智明/漏尽明/漏尽智/漏尽智证明
即了知如实证得四谛之理,解脱漏心,灭除一切烦恼等之智慧。

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从种种佛土而来集会,皆住大乘,游大乘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离诸分别及不分别种种分别,摧伏一切众魔怨敌,远离一切声闻、独觉所有作意,广大法味喜乐所持,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转地,息一切众生一切灾横地而现在前。

五恐怖/五怖/五畏/五怖畏 = 见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种怖畏。此五种怖畏,于入初地时即远离之。
不活恐怖/不活畏
谓初学者虽行布施,但因恐惧自己不能过活之故,常积聚资财,未能尽施所有。
恶名恐怖/恶名畏
谓初学者为度化众生而同入酒肆等处,然未能安行自若,犹惧他人之讥谤。
死恐怖/命终畏/死畏
谓虽起广大之心而施与财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舍身。
恶趣恐怖/恶趣畏/堕恶道畏/恶道畏
谓恐惧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故恒处于怖畏中。
众中恐怖/大众畏/处众怯畏/大众威德畏
谓于王廷执理之处或善解法义之威德大众前,恐惧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其名曰: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法涌菩萨摩诃萨、善清净慧菩萨摩诃萨、广慧菩萨摩诃萨、德本菩萨摩诃萨、胜义生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等而为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