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神赞叹品第二十九
尔时,菩提树神亦以伽他赞世尊曰:
伽他/偈佗/偈/伽陀 = Gatha,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意译讽诵、讽颂、造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系由语根gai而形成之名词。gai有‘谣’之意,故‘伽陀’一词,广义指歌谣、圣歌,狭义则指于教说之段落或经文之末,以句联结而成之韵文,内容不一定与前后文有关。伽陀与祇夜(即重颂)二者之差别在于祇夜虽亦为韵文,但重复述说长行经文之内容;伽陀则否,故有不重颂偈、孤起颂等异称,其长短或二句,或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不等。
“敬礼如来清净慧,敬礼常求正法慧,敬礼能离非法慧,敬礼恒无分别慧!
希有世尊无边行,希有难见比优昙,希有如海镇山王,希有善逝光无量,
希有世尊无边行,希有难见比优昙,希有如海镇山王,希有善逝光无量,
优昙跋罗花/邬昙钵罗花/郁昙钵花/乌昙婆罗华 = Udumbara,意译为瑞应花、灵瑞花。生于南方暖热之地,为阔叶高三公尺余之隐花植物。叶似梨,其果大者如小儿拳,小者如拇指,生熟食皆无美味,其果十数颗相聚,生于树干。此树为过去七佛之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之道树。因其为隐花植物,人眼难见其花,故生种种臆说,牵强附会,以为此树开花则有特别之瑞应,故有‘瑞应华’之称。又诸经论中,每以乌昙婆罗华比喻值佛出世之难得。
镇(zhèn) = 对物体施加压力[press down;weigh down]。(镇服[put down]/镇守,驻守[garrison;guard]。)
希有调御弘慈愿,希有释种明逾日,能说如是经中宝,哀愍利益诸群生。
牟尼寂静诸根定,能入寂静涅槃城,能住寂静等持门,能知寂静深境界。
希有调御弘慈愿,希有释种明逾日,能说如是经中宝,哀愍利益诸群生。
牟尼寂静诸根定,能入寂静涅槃城,能住寂静等持门,能知寂静深境界。
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地 = Samadhi,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
两足中尊住空寂,声闻弟子身亦空,一切法体性皆无,一切众生悉空寂。
两足中尊住空寂,声闻弟子身亦空,一切法体性皆无,一切众生悉空寂。
无上两足尊/二足尊/两足尊
= Dvipada-settha,为佛之尊号,因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尽智、无生智等无漏之无学法,及十力、四无畏等诸不共法,故此尊号有二义,即:(一)于天、人之中,所有两足生类中之最尊贵者。(二)以两足喻为权实、戒定、福慧、解行等,佛即具足此两足,而游行法界,无所障碍。
我常忆念于诸佛,我常乐见诸世尊,我常发起殷重心,常得值遇如来日。
我常忆念于诸佛,我常乐见诸世尊,我常发起殷重心,常得值遇如来日。
殷(yīn) = 盛乐[grand music]。(大[grand]/深,深切[deep]/恳切[earnest]/古都邑名[Yin city]/众,多[abundant]。)
我常顶礼于世尊,愿常渴仰心不舍,悲泣流泪情无间,常得奉事不知厌。
唯愿世尊起悲心,和颜常得令我见,佛及声闻众清净,愿常普济于人天。
佛身本净若虚空,亦如幻焰及水月,愿说涅槃甘露法,能生一切功德聚。
世尊所有净境界,慈悲正行不思议,声闻独觉非所量,大仙菩萨不能测。
唯愿如来哀愍我,常令睹见大悲身,三业无倦奉慈尊,速出生死归真际。”
我常顶礼于世尊,愿常渴仰心不舍,悲泣流泪情无间,常得奉事不知厌。
唯愿世尊起悲心,和颜常得令我见,佛及声闻众清净,愿常普济于人天。
佛身本净若虚空,亦如幻焰及水月,愿说涅槃甘露法,能生一切功德聚。
世尊所有净境界,慈悲正行不思议,声闻独觉非所量,大仙菩萨不能测。
唯愿如来哀愍我,常令睹见大悲身,三业无倦奉慈尊,速出生死归真际。”
尔时,世尊闻是赞已,以梵音声告树神曰:“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于我真实无妄清净法身,自利利他宣扬妙相。
“以此功德,令汝速证最上菩提,一切有情同所修习,若得闻者皆入甘露无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