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于往昔时在天自在光王国内,疗诸众生所有病苦,令得平复受安隐乐。
“时诸众生以病除故,多修福业,广行惠施,以自欢娱,即共往诣长者子所,咸生尊敬,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长者子善能滋长福德之事,增益我等安隐寿命;仁今实是大力医王,慈悲菩萨,妙闲医药,善疗众生无量病苦。’
“如是称叹周遍城邑。
“善女天,时长者子妻名水肩藏,有其二子:一名水满,二名水藏。
“是时流水,将其二子,渐次游行城邑聚落,过空泽中深险之处,见诸禽兽豺狼、狐、玃、雕、鹫之属食血肉者,皆悉奔飞一向而去。
豺(chái) = 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jackal]。
玃(jué) =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
雕(diāo) = 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eagle]。
鹫(jiù) = 老雕[vulture]。
“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此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飞走?我当随后,暂往观之。’
“即便随去,见有大池名曰野生,其水将尽,于此池中多有众鱼。
“流水见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语:‘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实义名流水者,可愍此鱼应与其水;有二因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而作。’
“是时流水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何?’
“树神答曰:‘数满十千。’
“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
“时此大池为日所曝,余水无几。
曝(pù) = 晒[expose to the sun]。(暴露[expose to the open air]。)
“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旋身婉转,见是长者心有所希,随逐瞻视,目未曾舍。
婉(wǎn) = 柔顺[docile]。(委婉;曲折[gentle]。)
“时长者子,见是事已驰趣四方,欲觅于水竟不能得。
“复望一边,见有大树,即便升上,折取枝叶为作荫凉。
荫(yīn) = 树阴[shady]。(字亦作廕。遮蔽[shelter]。)
“复更推求:‘是池中水从何处来?’
“寻觅不已,见一大河名曰水生。
“时此河边有诸渔人为取鱼故,于河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
决(jué) = 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dig;dredge]。(决断,决定[decide]/断裂,折断[break]/一定,必定[certainly]。)
“于所决处卒难修补,便作是念:‘此崖深峻,设百千人时经三月亦未能断,况我一身而堪济办?’
卒(zú) = 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servant dress]。(后泛指士兵[soldier;private]/终止;尽,完毕[finish]/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ie]/末尾,结局[end]/cù = 突然[suddenly]/同“猝”。仓促,急速[hastily]。)
崖(yá) = 岸;水边[bank;cliff;precipice]。(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bound]。)
峻(jùn) = 高而陡峭[high and precipitous]。
“时长者子,速还本城至大王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悉令安隐,渐次游行至其空泽,见有一池,名曰野生;其水欲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将死不久;唯愿大王,慈悲愍念,与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
涸(hé) = 失去水而干枯[dry]。
“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与此医王大象。’
敕(chì) = 告诫,嘱咐[admonish]。(委任,任命[appoint]/通“饬”。整治;整饬[put in order]。)
“时彼大臣,奉王敕已,白长者子:‘善哉!大士,仁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二十大象,利益众生令得安乐。’
厩(jiù) = 马圈,马棚[stable]。
“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
囊(náng) = 口袋[bag;pocket]。
“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置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
泻(xiè) = 倾泻[pour down]。(倾注;倾倒[pour into;topple
and fall]。)
“善女天,时长者子于池四边,周旋而视。
“时彼众鱼,亦复随逐循岸而行。
“时长者子,复作是念:‘众鱼何故随我而行?必为饥火之所恼逼,复欲从我求索于食,我今当与。’
“尔时,长者子流水,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食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悉皆收取即可持来。’
啖(dàn) = 吃[eat],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尔时,二子受父教已,乘最大象速往家中,至祖父所,说如上事,收取家中可食之物置于象上,疾还父所,至彼池边。
“是时,流水见其子来,身心喜跃,遂取饼食遍散池中,鱼得食已悉皆饱足,便作是念:‘我今施食令鱼得命,愿于来世,当施法食充济无边。’
“复更思惟:‘我先曾于空闲林处,见一苾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
“‘又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
“‘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
“‘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呰,亦当为彼增长信心。’
呰(zǐ) = 古同“訾”,诋毁[blame;slander]。
“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我入池中可为众鱼说深妙法。’
“作是念已,即便入水唱言:‘南谟过去宝髻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佛往昔修菩萨行时,作是誓愿:于十方界所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忉利天 = Tavatimsa,于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于欲界六天之第二天,系帝释天所居之天界,位于须弥山顶;山顶四方各八天城,加上中央帝释天所止住之善见城(喜见城),共有三十三处,故称三十三天。忉利天为帝释之住处,此信仰自古即盛行于印度。传说佛陀之母摩耶夫人命终后生于此天,佛陀曾上升忉利为母说法三个月。
“尔时流水复为池鱼,演说如是甚深妙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老死灭则忧悲苦恼灭,如是纯极苦蕴,悉皆除灭。
十二因缘
= Nidana,即构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条件(即十二有支)。
|
||
三世
|
十二因缘
|
简释
|
过去二因
|
无明
|
Avijja,
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
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
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
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
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
若劣、若胜、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
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
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暗、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
行
|
Sankhara,身行、口行、意行。
|
|
现在五果
|
识
|
Vinnana,六识身 = 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
名色
|
Namarupa,名 = 四无色阴,受阴、想所、行阴、识阴。
色 = 四大、四大所造色。
|
|
六入
|
Salayatana,六内入处 = 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
|
触
|
Phassa,六触身 = 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
|
|
受
|
Vedana,三受 =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
|
现在三因
|
爱
|
Tanha/trsna/trishna,三爱 = 欲爱、色爱、无色爱。
|
取
|
Upadana,四取 = 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
|
有
|
Bhava,三有 = 欲有、色有、无色有。
|
|
未来二果
|
生
|
Jati,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
老死
|
Jaramarana,
老 = 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拄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班驳,暗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
死 = 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
|
“说是法已,复为宣说十二缘起相应陀罗尼曰:
“怛姪他
毗折你毗折你毗折你 僧塞枳你僧塞枳你僧塞枳你 毗尔你 毗尔你 毗尔你 莎诃
“怛姪他
那弭你那弭你那弭你 杀雉你 杀雉你 杀雉你 飒钵哩设你 飒钵哩设你 飒钵哩设你 莎诃
“怛姪他
薛达你薛达你薛达你 窒里瑟你你 窒里瑟你你 窒里瑟你你 邬波地你 邬波地你 邬波地你 莎诃
“怛姪他
婆毗你 婆毗你 婆毗你 阇底你 阇底你 阇底你 阇摩你你 阇摩你你 阇摩你你 莎诃。”
怛(dá) = 痛苦[suffering]。
他(tā) =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he]。(tuō)
毗(pí) = 人的肚脐[navel]。
枳(zhǐ) = 枸橘,又称“臭橘”[trifoliate orange]。
雉(zhì) = 野鸡[pheasant]。(城墙[wall]。)
飒(sà) = 风声[rustle;soughing]。
薛(xuē) = 一种草本植物,即“赖蒿”[name
of a grass]。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长者子昔缘之时,诸人天众叹未曾有。
时四大天王,各于其处,异口同音作如是说:
“善哉释迦尊,说妙法明咒,生福除众恶,十二支相应。
我等亦说咒,拥护如是法!
若有生违逆,不善随顺者,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梢。
我等亦说咒,拥护如是法!
若有生违逆,不善随顺者,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梢。
梢(shāo) = 树木的末端[thin end of a twig top]。
兰香梢 = 旧译作阿梨树枝。兰香花开时,梢头之花子分为七分,以此比喻鬼神碎罪人之头为七分。
我等于佛前,共说其咒曰:
我等于佛前,共说其咒曰:
“怛姪他
呬里谜 揭睇健陀哩 旃荼哩地囇 骚伐囇 石呬伐囇 补啰布囇矩末底 崎啰末底达地目契 窭噜婆母噜婆 具荼母噜健提 杜噜杜噜毗囇 翳泥悉 泥沓媲 达沓媲邬悉怛哩 乌率吒啰伐底
頞剌娑伐底 钵杜摩伐底 俱苏摩伐底 莎诃。”
呬(xì) = 喘息。/嘘,气,运气吐纳一法。
睇(dì) = 斜视[look
askance]。
骚(sāo) = 刷马[brush
horse]。
崎(qí) =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be
rugged and rough]。
窭(jù) = 贫穷得无法备礼物。亦泛指贫穷[be in poverty]。
沓(dá) = 堆,叠。堆在一起的或逐个叠放的薄的东西[pile]。
媲(pì) = 匹配;配偶[marry]。
頞(è) = 鼻梁[nasal bridge]。
剌(là) = 乖戾;违背[perverse;disagreeable;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
佛告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及其二子,为彼池鱼施水施食,并说法已,俱共还家。
“是长者子流水,复于后时因有聚会,设众伎乐,醉酒而卧。
“时十千鱼,同时命过生三十三天,起如是念:‘我等以何善业因缘,生此天中?’
“便相谓曰:‘我等先于赡部洲内,堕傍生中,共受鱼身。
“‘长者子流水,施我等水及以饼食,复为我等说甚深法十二缘起及陀罗尼,复称宝髻如来名号。
“‘以是因缘,能令我等得生此天。
“‘是故我今咸应诣彼长者子所,报恩供养。’
“尔时,十千天子即于天没,至赡部洲大医王所。
“时长者子,在高楼上安隐而睡。
“时十千天子,共以十千真珠璎珞置其面边,复以十千置其足处,复以十千置于右胁,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光明普照,种种天乐出妙音声,令赡部洲有睡眠者皆悉觉悟,长者子流水亦从睡寤。
缨络/璎珞(yīng
luò) = Keyura,音译作枳由罗,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印度一般王公贵人皆佩戴之。
胁(xié) = 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挟持[coerce]/威逼,用威力促使[force]。)
曼陀罗华 = Mandarava,意译天妙、悦意、适意、杂色、圆、柔软声、阒、白。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花色似赤而美,见者心悦。
寤(wù) = 睡醒[wake up]。(通“悟”。觉悟,认识到[realize]。)
“是时,十千天子为供养已,即于空中飞腾而去,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
“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中,雨众天华,便于此没还天宫殿,随意自在受五欲乐。
“天自在光王至天晓已,问诸大臣:‘昨夜何缘忽现如是希有瑞相,放大光明?’
“大臣答言:‘大王当知,有诸天众于长者子流水家中,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天曼陀罗华,积至于膝。’
“王告臣曰:‘诣长者家,唤取其子。’
“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奉宣王命,唤长者子。
唤(huàn) = 呼,叫[call out]。(传唤[sumnon]。)
“时长者子即至王所,王曰:‘何缘昨夜示现如是希有瑞相?’
“长者子言:‘如我思惟,定应是彼池内众鱼,如经所说,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彼来报恩故,现如是希奇之相。’
“王曰:‘何以得知?’
“流水答言:‘王可遣使,并我二子,往彼池所验其虚实,彼十千鱼为死为活?’
“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华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为王广说。
“王闻是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
“持水长者,即妙幢是。
“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
“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
“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
“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咒,又为称彼宝髻佛名,因此善根得生天上。
“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
“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今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
。
“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
尔时,大众闻说是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发深心,信受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