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胜鬘经-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胜鬘经
师子吼经/胜鬘师子吼经/师子吼方广经/胜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 = Srimala-simha-nada-sutra,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本经为大乘如来藏系经典中代表作之一。内容叙述胜鬘夫人对释尊立十大誓愿、三大愿,并自说大乘一乘法门,阐释圣谛、法身、如来藏等。经中认为三乘之教归于大乘之一乘,得一乘即得如来法身。众生虽被烦恼所缠,然其本性清净无垢,与如来同等,故皆具有如来之性(佛性、如来藏)。且以如来藏为基础,即使在生死轮回之世界,亦有获得涅槃之可能。本经之一乘思想,即是承继法华经者,而成为大乘佛教之重点所在。又本经之特色乃在以在家妇人说法,故与维摩居士所说之‘维摩经’,并为大乘佛教在家佛教之代表作。

[刘宋]求那跋陀罗 译
求那跋陀罗 = 394年-468年,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刘宋元嘉年间来到中国,是楞伽师的始祖,是菩提达摩的老师。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信发其道意。”
(nì) = “匚”表示有所藏。隐藏,躲藏[hide]
波斯匿王 = Pasenadi,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为中印度憍萨罗国(Kausala)国王,约与释尊同时。住舍卫城(Sravasti),为释尊教团之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Kasi),而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摩利夫人/摩利迦夫人/末利夫人 = Mallika,意译作胜鬘夫人。中印度迦比罗卫城人。幼名明月。父为摩纳婆,母为婆罗门种。于其父殁后,沦为摩诃男(Mahanama)之婢,尝受命至园林采花结鬟以呈之,摩诃男见之大喜,令住园中日日结鬘,故又名‘胜鬘’(与胜鬘经所说之夫人同名,但彼为此末利夫人之女)。后因以饭食供养佛陀之功德,而得脱离婢身,成为憍萨罗国胜光王(即波斯匿王,Pasenadi)之夫人,生有恶生太子(即毗琉璃太子,Vidudabha)。
(mán) = 头发美好的样子[<of hair> beautiful and long](戴在身上作装饰的花环。)
胜鬘夫人 = Srimala,音译尸利摩罗、室利末罗。为中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其母即末利夫人。聪明通敏,及长,为阿踰阇国(Ayodhya)友称王之妃。因受父母之薰陶而皈依佛道,敬礼赞叹如来,得当来作佛之授记,谓于二万阿僧祇劫之后,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曾承佛力之加被,宣说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后又对友称王说大乘之法,与王共同教化国中人民。然经律中多以胜鬘为波斯匿王夫人末利之译名。
遣信(qiǎn xìn) = 犹传信。

夫人白言:“今正是时。”

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踰阇国,入其宫内敬授胜鬘。
内人(nèi rén) = 宫人。多指宫中的女官或宫女。/旧时泛指妻妾。/唐称宫妓。/称亲近的人。多指同一家族的人。/称谓。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旃提罗 = Sandila,译曰奄人。断男根者。
阿毗陀国/阿毗阇国/阿踰阇国/阿喻驮国/阿迎阇国/阿踰陀国 = Ayojjha,中印度古国,其地为印度古文明中心之一。意译难胜国、无斗国、靡胜国、不可战国。
胜鬘得书欢喜顶受,读诵受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罗而说偈言:

我闻佛音声,世所未曾有,所言真实者,应当修供养。
 仰惟佛世尊,普为世间出,亦应垂哀愍,必令我得见。
 即生此念时,佛于空中现,普放净光明,显示无比身。
 胜鬘及眷属,头面接足礼,咸以清净心,叹佛实功德: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已到难伏地,是故礼法王!
难伏地 = 指佛地或觉悟之境地。以无其他强力足以降伏佛者,故有此称。

四身 = 系佛身之四种分类。诸经论中于其名称、种别等各有说法。大乘义章卷十九亦举出真身佛、应身佛、化身佛、化身非佛之四身,及法身、报身、法应身、报应身之四身。入楞伽经卷二则举出法佛、报佛、应化佛、所作应佛等四佛之说。
大乘义章卷十九
法身
为真如法性之理体,真智所证见之佛体。
报身
为酬报因行而具备之无量功德庄严身。
应身
如释尊出现于王宫之应机示现之身。
化身
由应身佛一时变现之佛身,或与前者皆为应身,变现人、天、鬼、畜等非佛身而随众度化。
大乘义章卷十九、合部金光明经卷一
化身非应身
指如来为度众生,随类变现龙、鬼等形,而不示现佛身,称为化身非应身。又佛涅槃后,依愿力遗身以益物,此亦为化身而非应身。
应身非化身
指地前菩萨所见之佛身,乃后三昧法门之中所现,非人天六道所摄。
化身亦应身
指诸菩萨所见之佛身。盖彼见如来相好之形,遂随其道而成佛,故称应身;佛在人中,其度生之相与人类同,故称化身。
非化身非应身
指佛之真身;亦即佛三身中之法、报二身。
大乘义章卷十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
应化佛
由应、化二身合称而来。
功德佛
功德佛、智慧佛二者皆为报身佛,惟由其福德而言,称为功德佛;由其智德而言,称为智慧佛。
智慧佛
如如佛
指真如之理体,与法身佛相当。
佛地经论卷七
指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
受用非变化身、变化非受用身、亦受用亦变化身、非受用非变化身。
金刚顶分别圣位经
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又作四种法身。此即大日如来法身之四种分类,为密教所立之佛身说。

 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摄持一切法,是故今敬礼!
尔炎/尔焰 = 梵语Jneya之音译。意译为所知、境界、智母、智境。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等五明之法,皆为能生智慧之境界,称为尔焰。
 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
 哀愍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
 我久安立汝,前世已开觉,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
 我已作功德,现在及余世,如是众善本,唯愿见摄受。

尔时,胜鬘及诸眷属头面礼佛,佛于众中即为受记:“汝叹如来真实功德,以此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我,现前赞叹如今无异。
僧祇/阿僧祇(sēng qí) = Asankheyya,为印度数目之一,无量数或极大数之意。意译不可算计,或无量数、无央数。
“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应正、遍知。
“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衰恼、不适意苦,亦无不善恶业道名。
(shì) = 往,到[go](符合,适合[fitsuit]/刚刚;方才[just now]/舒适,满足[comfortable]/正好,恰好[just]/节制[control]/[meet]/女子出嫁[marry])
“彼国众生,色力寿命五欲众具皆悉快乐,胜于他化自在诸天。

五妙欲/妙五欲/五妙色/五欲 = Panca kama,指染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起之五种情欲。又相对于欲界粗弊之五欲,称色界、无色界之五欲为‘净洁五欲’。
色欲
Rupa-kama,谓男女之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等种种妙色,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声欲
Sabda-kama,谓丝竹与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香欲
Gandha-kama,谓男女身体之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味欲
Rasa-kama,谓各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触欲
Sprastavya-kama,谓男女之身有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使众生乐着无厌。

“彼诸众生纯一大乘,诸有修习善根众生皆集于彼。”

胜鬘夫人得受记时,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