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莲华喻赞品第七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应知,妙幢夜梦,见妙金鼓出大音声,赞佛功德并忏悔法。
“此之因缘,我为汝等广说其事,应当谛听,善思念之!
“过去有王,名金龙主,常以莲华喻赞,称叹十方三世诸佛。”
即为大众说其赞曰:
“‘过去未来现在佛,安住十方世界中,我今至诚稽首礼,一心赞叹诸最胜。
稽(jī) =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停留;阻滞[delay;detain]。(qǐ = 叩头至地[kotow]。)
稽首 = 为佛教礼法之一。即以头着地之礼。佛教之稽首,弯背曲躬,头面着地,以两掌伸向被礼拜者之双足,故又称为接足礼(接着对方之足)。此种以头额触地之礼拜,为印度之最高礼节。所谓接足作礼、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即指此而言。在佛教中,稽首与归命同义,若区别之,则稽首属身,归命属意。
无上清净牟尼尊,身光照耀如金色,一切声中最为上,如大梵响震雷音,
发彩喻若黑蜂王,宛转旋文绀青色,齿白齐密如珂雪,平正显现有光明,
无上清净牟尼尊,身光照耀如金色,一切声中最为上,如大梵响震雷音,
发彩喻若黑蜂王,宛转旋文绀青色,齿白齐密如珂雪,平正显现有光明,
宛(wǎn) = 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弯曲[bend]。(似乎,好像;仿佛[as if]/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clearly]/委婉;婉转[mild and roundabout]。)
珂(kē) = 似玉的美石。白玛瑙[a jade-like stone]。
目净无垢妙端严,犹如广大青莲叶,舌相广长极柔软,譬如红莲出水中,
眉间常有白毫光,右旋宛转颇梨色,眉细纤长类初月,其色晃耀比蜂王,
目净无垢妙端严,犹如广大青莲叶,舌相广长极柔软,譬如红莲出水中,
眉间常有白毫光,右旋宛转颇梨色,眉细纤长类初月,其色晃耀比蜂王,
玻璃/颇胝/颇置迦/破置迦/萨颇胝迦/娑婆致迦/塞颇致迦/窣坡致迦/颇梨
= Phalika,为七宝之一。意译水玉、白珠、水精。其质莹净通明,有紫、白、红、碧等多种颜色,其中,以红色、碧色最珍贵,紫色、白色次之。
纤(xiān) = 细小[fine;minute]。
晃(huǎng) = 明亮[bright]。(照耀[shine]。)
鼻高修直如金鋋,净妙光润相无亏,一切世间殊妙香,闻时悉知其所在。
鼻高修直如金鋋,净妙光润相无亏,一切世间殊妙香,闻时悉知其所在。
鋋(chán) = 铁把小矛[short
spear with iron handle]。
润(rùn) = 雨水下流,滋润万物[moisten]。(潮湿[moist]/细腻光滑[smooth]/使得到好处,扶助[assist]。)
世尊最胜身金色,一一毛端相不殊,绀青柔软右旋文,微妙光彩难为喻,
世尊最胜身金色,一一毛端相不殊,绀青柔软右旋文,微妙光彩难为喻,
不殊(bù shū) = 没有区别;一样。
初诞身有妙光明,普照一切十方界,能灭三有众生苦,令彼悉蒙安隐乐。
初诞身有妙光明,普照一切十方界,能灭三有众生苦,令彼悉蒙安隐乐。
诞(dàn) = 说大话[boast]。(生育;出生[give
birth to;be born]。)
地狱傍生鬼道中,阿苏罗天及人趣,令彼除灭于众苦,常受自然安隐乐。
身色光明常普照,譬如镕金妙无比,面貌圆明如满月,唇色赤好喻频婆。
地狱傍生鬼道中,阿苏罗天及人趣,令彼除灭于众苦,常受自然安隐乐。
身色光明常普照,譬如镕金妙无比,面貌圆明如满月,唇色赤好喻频婆。
频婆树 = Bimba/Bimbajala,意译相思树。其果实为鲜红色,称为频婆果、频婆罗果,以之为赤色之譬喻。
行步威仪类师子,身光朗耀同初日,臂肘纤长立过膝,状等垂下娑罗枝。
行步威仪类师子,身光朗耀同初日,臂肘纤长立过膝,状等垂下娑罗枝。
朗(lǎng) = 明亮[light;bright]。(声音清晰响亮[loud and clear]/明察[sharp-minded]。)
肘(zhǒu) = 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elbow]。
沙罗树/萨罗树/娑罗树
= Sala,有坚固、高远之义。据诸经之记载,释尊于拘尸那揭罗城外将入涅槃时,其卧床四边各有同根娑罗树一双,其树每边一双中之一株,因悲伤而惨然变白,枝叶、花果、皮干皆爆裂堕落,逐渐枯萎,另一株则尚存,故此双树亦称四枯四荣树,或非枯非荣树。
圆光一寻照无边,赫奕犹如百千日,悉能遍至诸佛刹,随缘所在觉群迷。
圆光一寻照无边,赫奕犹如百千日,悉能遍至诸佛刹,随缘所在觉群迷。
寻(xún) =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a measure of length]。(寻找look of;search;seek]/探究;研究;推求[study;rearch;inquire into]/继续[continue]/沿着,顺着[along]/顷刻,不久[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赫(hè) = 泛指赤色[red]。(光明[bright]/显耀[conspicuous]。)
奕(yì) = 大[great]。(光明[bright]。)
赫奕(hè yì)
= 光明显盛的样子。
净光明网无伦比,流耀遍满百千界,普照十方无障碍,一切冥暗悉皆除。
善逝慈光能与乐,妙色映彻等金山,流光悉至百千土,众生遇者皆出离。
净光明网无伦比,流耀遍满百千界,普照十方无障碍,一切冥暗悉皆除。
善逝慈光能与乐,妙色映彻等金山,流光悉至百千土,众生遇者皆出离。
映(yìng) = 照[shine]。(反映,因光线照射而显出[reflect]/遮;隐藏[shade]。)
佛身成就无量福,一切功德共庄严,超过三界独称尊,世间殊胜无与等。
所有过去一切佛,数同大地诸微尘,未来现在十方尊,亦如大地微尘众。
我以至诚身语意,稽首归依三世佛,赞叹无边功德海,种种香华皆供养。
设我口中有千舌,经无量劫赞如来,世尊功德不思议,最胜甚深难可说!
假令我舌有百千,赞叹一佛一功德,于中少分尚难知,况诸佛德无边际!
假使大地及诸天,乃至有顶为海水,可以毛端滴知数,佛一功德甚难量!
佛身成就无量福,一切功德共庄严,超过三界独称尊,世间殊胜无与等。
所有过去一切佛,数同大地诸微尘,未来现在十方尊,亦如大地微尘众。
我以至诚身语意,稽首归依三世佛,赞叹无边功德海,种种香华皆供养。
设我口中有千舌,经无量劫赞如来,世尊功德不思议,最胜甚深难可说!
假令我舌有百千,赞叹一佛一功德,于中少分尚难知,况诸佛德无边际!
假使大地及诸天,乃至有顶为海水,可以毛端滴知数,佛一功德甚难量!
色究竟天/有顶天 = Akanittha,音译作阿迦尼吒。乃色界四禅天之第九天,为有形世界之最顶峰,故称有顶。此外,有顶天亦指无色界之第四天,即非想非非想处天,以其为三有(三界)之绝顶,故称有顶。
我以至诚身语意,礼赞诸佛德无边,所有胜福果难思,回施众生速成佛。’
我以至诚身语意,礼赞诸佛德无边,所有胜福果难思,回施众生速成佛。’
“彼王赞叹如来已,倍复深心发弘愿:
‘愿我当于未来世,生在无量无数劫,梦中常见大金鼓,得闻显说忏悔音,
赞佛功德喻莲华,愿证无生成正觉。
诸佛出世时一现,于百千劫甚难逢,夜梦常闻妙鼓音,昼则随应而忏悔。
我当圆满修六度,拔济众生出苦海,然后得成无上觉,佛土清净不思议。
以妙金鼓奉如来,并赞诸佛实功德,因斯当见释迦佛,记我当绍人中尊。
诸佛出世时一现,于百千劫甚难逢,夜梦常闻妙鼓音,昼则随应而忏悔。
我当圆满修六度,拔济众生出苦海,然后得成无上觉,佛土清净不思议。
以妙金鼓奉如来,并赞诸佛实功德,因斯当见释迦佛,记我当绍人中尊。
绍(shào) = 继承;紧密连续[inherit;continue]。(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introduce]。)
金龙金光是我子,过去曾为善知识,世世愿生于我家,共授无上菩提记。
若有众生无救护,长夜轮回受众苦,我于来世作归依,令彼常得安隐乐。
三有众苦愿除灭,悉得随心安乐处,于未来世修菩提,皆如过去成佛者。
愿此金光忏悔福,永竭苦海罪消除,业障烦恼悉皆亡,令我速招清净果,
金龙金光是我子,过去曾为善知识,世世愿生于我家,共授无上菩提记。
若有众生无救护,长夜轮回受众苦,我于来世作归依,令彼常得安隐乐。
三有众苦愿除灭,悉得随心安乐处,于未来世修菩提,皆如过去成佛者。
愿此金光忏悔福,永竭苦海罪消除,业障烦恼悉皆亡,令我速招清净果,
竭(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亡;失去[die]。)
福智大海量无边,清净离垢深无底。
愿我获斯功德海,速成无上大菩提,以此金光忏悔力,当获福德净光明,
既得清净妙光明,常以智光照一切。
愿我身光等诸佛,福德智慧亦复然,一切世界独称尊,威力自在无伦匹。
福智大海量无边,清净离垢深无底。
愿我获斯功德海,速成无上大菩提,以此金光忏悔力,当获福德净光明,
既得清净妙光明,常以智光照一切。
愿我身光等诸佛,福德智慧亦复然,一切世界独称尊,威力自在无伦匹。
称(chēng) = 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weigh]。(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call]/述说;声称[say]/称赞,赞扬[praise]/符合,相当[fit;match;suit]。)
有漏苦海愿超越,无为乐海愿常游,现在福海愿恒盈,当来智海愿圆满。
愿我刹土超三界,殊胜功德量无边,诸有缘者悉同生,皆得速成清净智。’
有漏苦海愿超越,无为乐海愿常游,现在福海愿恒盈,当来智海愿圆满。
愿我刹土超三界,殊胜功德量无边,诸有缘者悉同生,皆得速成清净智。’
“妙幢汝当知,国王金龙主,曾发如是愿,彼即是汝身。
往时有二子,金龙及金光,即银相银光,当授我所记。
大众闻是说,皆发菩提心,愿现在未来,常依此忏悔。”
往时有二子,金龙及金光,即银相银光,当授我所记。
大众闻是说,皆发菩提心,愿现在未来,常依此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