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嘱品第三十一
尔时,世尊普告无量菩萨,及诸人天一切大众:“汝等当知,我于无量无数大劫,勤修苦行,获甚深法菩提正因,已为汝说。
“汝等谁能发勇猛心恭敬守护,我涅槃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能令正法久住世间?”
尔时,众中有六十俱胝诸大菩萨,六十俱胝诸天大众,异口同音作如是语:“世尊,我等咸有欣乐之心,于佛世尊,无量大劫勤修苦行,所获甚深微妙之法菩提正因,恭敬护持不惜身命。
俱胝 = Koti,意译为亿。乃印度数量之名。历代所译之殊异。
“佛涅槃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当令正法久住世间。”
尔时,诸大菩萨即于佛前,说伽他曰:
伽他/偈佗/偈/伽陀 = Gatha,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意译讽诵、讽颂、造颂、偈颂、颂、孤起颂、不重颂偈。系由语根gai而形成之名词。gai有‘谣’之意,故‘伽陀’一词,广义指歌谣、圣歌,狭义则指于教说之段落或经文之末,以句联结而成之韵文,内容不一定与前后文有关。伽陀与祇夜(即重颂)二者之差别在于祇夜虽亦为韵文,但重复述说长行经文之内容;伽陀则否,故有不重颂偈、孤起颂等异称,其长短或二句,或三句、四句、五句、六句不等。
“世尊真实语,安住于实法,由彼真实故,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安住于大慈,由彼慈悲力,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安住于大慈,由彼慈悲力,护持于此经。
甲(jiǎ) = 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skin]。(动物的坚硬的外壳[shell]/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armor]/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nail]。)
胄(zhòu) = 头盔[helmet]。
福资粮圆满,生起智资粮,由资粮满故,护持于此经。
降伏一切魔,破灭诸邪论,断除恶见故,护持于此经。
护世并释梵,乃至阿苏罗,龙神药叉等,护持于此经。
地上及虚空,久住于斯者,奉持佛教故,护持于此经。
四梵住相应,四圣谛严饰,降伏四魔故,护持于此经。
福资粮圆满,生起智资粮,由资粮满故,护持于此经。
降伏一切魔,破灭诸邪论,断除恶见故,护持于此经。
护世并释梵,乃至阿苏罗,龙神药叉等,护持于此经。
地上及虚空,久住于斯者,奉持佛教故,护持于此经。
四梵住相应,四圣谛严饰,降伏四魔故,护持于此经。
四梵行/四梵住/四平等心/四等心/四等/四心/四无量心/四无量 = Catasso appamannayo,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所应具有之四种精神。盖从心而言,平等缘于一切,故称四等、四等心。若从所缘之境而言,其所缘之众生无量,故称四无量。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沿用。
|
|
慈心/慈无量心
|
Metta appamana,缘无量众生,思惟令彼等得乐之法,而入‘慈等至’,称为慈无量。
|
悲无量心
|
Karuna appamana,悲,悯伤之意。即济拔无量众生苦之心。指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故称悲无量心。
|
喜无量心
|
Mudita appamana,即见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生喜悦之心。
|
舍心/舍无量心
|
Upekkha appamana,对无量之众生无爱无憎,住于平等之心。即舍怨亲、喜乐、苦忧等念之心,并能舍贪、嗔、痴之烦恼。
|
四魔 = Cattaro
mara,指夺取人之身命及慧命之四种魔。
|
||
欲魔/烦恼魔
|
Kilesa-mara,即为身中之百八等烦恼,能恼乱众生心神,夺取慧命,致不能成就菩提。
|
内魔
|
阴魔/五阴魔/五蕴魔/五众魔/身魔/蕴魔
|
Khanda-mara,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夺慧命。
|
|
死魔
|
Maccu-mara,能令众生四大分散,夭丧殒没,而使修行人无法续延慧命。
|
|
他化自在天子魔/天魔/天子魔
|
Deva-putta-mara,即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憎嫉贤圣法,作种种扰乱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
|
外魔
|
虚空成质碍,质碍成虚空,诸佛所护持,无能倾动者。”
尔时,四大天王闻佛说此护持妙法,各生随喜护正法心,一时同声说伽他曰:
“我今于此经,及男女眷属,皆一心拥护,令得广流通。
若有持经者,能作菩提因,我常于四方,拥护而承事。”
若有持经者,能作菩提因,我常于四方,拥护而承事。”
尔时,天帝释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诸佛证此法,为欲报恩故,饶益菩萨众,出世演斯经。
我于彼诸佛,报恩常供养,护持如是经,及以持经者。”
我于彼诸佛,报恩常供养,护持如是经,及以持经者。”
尔时,睹史多天子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都率天/兜率陀/睹史多天/知足天/兜率天 = Tusita,意译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外院是凡夫果报天宫,只管享乐,直到福报用尽,属于天界;内院是净土,是一生补处菩萨居住的,菩萨修功圆满,尽此一生,便可下生人间成佛。释迦牟尼佛前一世居住在此,现弥勒菩萨亦率领眷属居内院说法,故称之为弥勒净土。
“佛说如是经,若有能持者,当住菩提位,来生睹史天。
世尊我庆悦,舍天殊胜报,住放赡部洲,宣扬是经典。”
世尊我庆悦,舍天殊胜报,住放赡部洲,宣扬是经典。”
尔时,索诃世界主梵天王,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索诃 = Saha,隋代以前译作娑婆、杂会。意译为堪忍、忍土。即此世界、人间界,乃世尊所教化之世界。此世界之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故称其土为索诃。
“诸静虑无量,诸乘及解脱,皆从此经出,是故演斯经。
若说是经处,我舍梵天乐,为听如是经,亦常为拥护。”
若说是经处,我舍梵天乐,为听如是经,亦常为拥护。”
尔时,魔王子名曰商主,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有受持此,正义相应经,不随魔所行,净除魔恶业。
我等于此经,亦当勤守护,发大精进意,随处广流通。”
我等于此经,亦当勤守护,发大精进意,随处广流通。”
尔时,魔王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有持此经,能伏诸烦恼,如是众生类,拥护令安乐。
若有说是经,诸魔不得便,由佛威神故,我当拥护彼。”
若有说是经,诸魔不得便,由佛威神故,我当拥护彼。”
尔时,妙吉祥天子,亦于佛前说伽他曰:
“诸佛妙菩提,于此经中说,若持此经者,是供养如来。
我当持此经,为俱胝天说,恭敬听闻者,劝至菩提处。”
我当持此经,为俱胝天说,恭敬听闻者,劝至菩提处。”
尔时,慈氏菩萨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见住菩提,与为不请友,乃至舍身命,为护此经王。
我闻如是法,当往睹史天,由世尊加护,广为人天说。”
我闻如是法,当往睹史天,由世尊加护,广为人天说。”
尔时,上座大迦叶波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大迦叶/摩诃迦叶 = Mahakassapa,其姓为迦叶波(kasyapa),原为印度古仙人之名,意为大龟,因为此仙人身上放光,能掩盖其他光芒,因此又有光波、饮光的意思,后成为其氏族之姓。在佛陀弟子中,有多位成员也姓迦叶,如迦叶三兄弟、十力迦叶。因他年纪最长,以及为表示尊崇,所以冠上摩诃(意为大)的头衔,称他为大迦叶,以作为区别。大迦叶人格清廉,年纪又长,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与僧伽梨衣。在释迦牟尼入灭后,大迦叶成为僧团领袖,在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结集。禅宗尊他为第一代祖师。大迦叶每次都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想要赐与贫家累积善业的机会。头陀第一。
“佛于声闻乘,说我鲜智慧,我今随自力,护持如是经。
若有持此经,我当摄受彼,授其词辩力,常随赞善哉。”
若有持此经,我当摄受彼,授其词辩力,常随赞善哉。”
尔时,具寿阿难陀合掌向佛,说伽他曰:
“我亲从佛闻,无量众经典,未曾闻如是,深妙法中王。
我今闻是经,亲于佛前受,诸乐菩提者,当为广宣通。”
我今闻是经,亲于佛前受,诸乐菩提者,当为广宣通。”
尔时,世尊见诸菩萨人天大众,各各发心,于此经典流通拥护,劝进菩萨广利众生,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能于如是微妙经王,虔诚流布,乃至于我般涅槃后,不令散灭,即是无上菩提正因,所获功德于恒沙劫说不能尽。
劝进(quàn jìn) = 劝导鼓励,促成某事的进行。/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
虔(qián) = 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gallant]。(诚敬;诚心[pious;sincere]。)
“若有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恭敬,书写流通,为人解说,所获功德亦复如是,是故汝等应勤修习。”
尔时,无量无边恒沙大众,闻佛说已,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