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
= 盂兰是印度之语,此译倒悬。盆乃华夏之音,是为供器。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僧自恣日,佛令盆罗百味,奉供三尊,仗圣众之威神,拔饿鬼之痛苦,如救倒悬之急。
盂兰 = Ullambana,译曰倒悬。译曰倒悬。
盆(pén) = 从皿,分声。皿,泛指盘碗一类器具。盛东西或洗涤用的器皿[basin;pot;tub]。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 译
西晋 = 265-316,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乃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
竺法护 = Dharmarakṣa,约229-306,享寿七十八岁。甘肃敦煌人,西晋佛教译经师,时人称“敦煌菩萨”。其先世月支人,本姓支,又称支法护,八岁依竺高座出家,从师姓竺。
#初序分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目连/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犍连
= Maudgalyayana,神通第一。译曰大赞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采菽等。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然中心有不安之念。因而与舍利弗互约,先得解脱者,必以告,故共竞修行精进。一日舍利弗至王舍城,见五比丘中之马胜,仪容端正,问其理由,始知佛陀出现,由一偈之法门,忽开悟得脱。次于竹园精舍,闻佛陀亲说,得法眼净之悟,因告之目连,共为诸佛子。二人弟子,合二百人,亦入佛门。
哺(bǔ) = 口中含嚼的食物[food in the mouth]。(吃食[eat]/喂养。泛指禽兽喂养幼仔[feed]。)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观(guān) = 仔细看[observe;watch]。(容饰,外观[appearance;looks]。)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立(lì) = 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笔直的站立[stand]。(存在;生存[exist;subsist]。)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饷(xiǎng) = 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carry meal to the
field]。(赠送[present]。)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障(zhàng) = 阻塞,阻隔[block;separate;cut
off]。(遮挡;遮蔽[cover]/遮蔽物[block;barrier;shelter]。)
抟(tuán) = 把东西捏聚成团[knead]。(圆[round]。)
遂(suì) = 亡也[escape]。(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fulfill]/就;于是[then,there upon]。)
神通/神力 = Abhiññā,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
#三明六通 = 指证得俱解脱阿罗汉果的圣者能够修行得到的能力。
#三明 = 是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就是指在阿罗汉圣者,天眼,宿命,漏尽三通能够彻底究竟,所以称为明。持戒修行方能成就三明。
|
|||
六神通/六通
#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漏尽知证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
|
五神通/五通/五神变
#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五通为有漏之禅定或依药力咒力而得,故外道之仙人亦能成就之。此五者皆名智证通者,以其为各依智而证得之通力故也。
|
天眼通
|
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
|
天耳通
|
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
|
||
他心通
|
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
|
||
宿命通
|
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
|
||
神足通/神境通/神足通
|
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
|
||
漏尽通
|
指的是断惑究竟后所得之神通。「漏」即烦恼;能破除执着烦恼,脱离轮回,意指修行证阿罗汉果。
|
#正宗分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涕(tì) = 眼泪[tears]。(鼻涕[snivel]/流泪;哭泣[shed tears]。)
涕泣(tì qì) = 哭泣;流泪[weep]。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奈(nài) = 如,如何[how;what]/对付;处置[deal with]。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祇(qí) = 地神[the god of the earth]。(zhǐ = 正、恰、只。)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济(jǐ) = 水名,即济水[Ji River]。(渡过水流[cross a stream]/帮助;救助[help;assist;salve]。)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结夏安居/雨安居 = Varṣa,印度在雨季的三个月期间,出家人集结在一起修行的制度,在这期间僧侣不允许随意外出。在结夏安居结束之后,开始供僧衣节<Kathina>。汉传佛教中,因为中国的季节不同,改为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结束时即佛欢喜日。安居期间,每半个月,由羯摩和尚召集僧团,作布萨羯摩。先由长老诵出波罗提木叉戒本,提醒僧侣不要违犯戒律,并要求僧侣自我反省,举出不正当的行为。有违反戒律的僧侣,可以在此时向大众忏悔,接受僧团的处份,这称为诵戒,或布萨<Upavasatha>。接着,僧团成员可以举出自己对戒律的疑义与看法。由上座长老判断,并经过僧团成员的一致同意,由大众自行决定戒律应该如何制定与施行,通过的新戒律就由僧团共同遵守。这称为羯摩<Karma>。
恣(zì) = 放纵[throw off restraint;indulge oneself]。(听任;任凭[allow;let]/肆意;尽情[wantonly;to
one’s heart’s content]。)
自恣 = Pravāraṇa,旧翻自恣,新译随意。夏安居之竟日即在旧律为七月十六日,在新律为八月十六日,使他清众恣举己所犯之罪对他比丘而忏悔之,故曰自恣。
五果 = 一核果,如桃李梅杏等。二肤果,如梨子苹果等。三壳果,如石榴胡桃等。四桧果,如松柏子等。五角果,如水菱等。
汲(jí) = 从井里打水,取水[draw water] 。
灌(guàn) = 灌水[Guan River]。(浇;灌溉[irrigate]/流注[pour]。)
锭(dìng) = 古代盛熟食无足的蒸器[a kind of cauldron]。(膏灯[candlestick]。)
床敷卧具 = 亦四供养之一,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也。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或得四道果 = 此赞小乘声闻乘。前三为果,第四称道,即金刚经。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
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 = 此赞大乘菩萨乘,或六通自在者,六通大中小三乘同有,不无胜劣之分,如天眼,二乘人见三千大千世界,菩萨见百千界等。此当指菩萨六通,较胜二乘,自在解脱,故能教化声闻缘觉,令其舍小入大,涉俗利生也。
权现比丘 = 运大悲心权巧方便,示现作比丘即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利生益物。
钵和罗 = 即钵多罗。此云应法器,体色量三,皆应法故。
钵多罗 = Pātra,略云钵。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三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六亲 = 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戚,亲人[the
six relations <father,mother,elder
brothers,younger brothers,wife,children>;one’s kin]。
涂(tú) = 涂水[Tu River]。(道路。也作“途
[road]。)
入天华光 = 入于天界,妙华光明之中,受自然之快乐。
三途/三涂/三恶道
|
||
血途
|
畜生道
|
血途是畜生道,
因畜生常在被杀, 或互相吞食之处。
|
刀途
|
饿鬼道
|
刀途是饿鬼道,
因饿鬼常在饥饿, 或刀剑杖逼迫之处。
|
火途
|
地狱道
|
途是地狱道,
因地狱常在寒冰, 或猛火烧煎之处。
|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
敕(chì) = 告诫,嘱咐[admonish]。(委任,任命[appoint]。)
咒(zhòu) = 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祝告[pray]。(诅咒,乞求神灵降祸[curse]/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incantation]。)
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
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
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啼(tí) = 放声痛心地哭[weep aloud]。(哭泣[tear]/眼泪[tears]。)
泣(qì) = 无声或低声地哭[weep;sob]。(眼泪[tear]。)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流通分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
“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臣(chén) = 男性奴隶[male slave]。(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minister]/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宰(zǎi) = 充当家奴的罪人[slave]。(古代官吏的通称[government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prime minister]。)
三公(sān gōng) = 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庶(shù) = 众多[numerous]。(各种[various]/百姓;平民[the common people]。)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四辈 =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四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