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 译
伽梵达摩 = Bhagavat-dharma,意译尊法。唐代译经僧。七世纪西印度人。永徽、显庆年间来华,译有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生卒年不详。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
布呾洛迦山/宝陀洛迦山/逋多罗山/宝陀罗山/补陀洛山 = Potalaka,意译作小花树、小白华、小树蔓庄严、海岛、光明。位于印度南海岸,传为观世音菩萨之住处。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始建于581年,名中的“布达拉”即“补陀洛”的异译。此处亦是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被称作“第二普陀山”。
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幡,周匝悬列。
末尼/摩尼 = Mani,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又梵语cinta-mani,音译为真陀摩尼、振多摩尼、震多摩尼,意译如意宝、如意珠,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
陀罗尼 = Dharani,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

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yāng) = 从大,在冂之内。上像物体<>,一个人<>站在它的当中。中心[centre](尽,完了[end])

又与无量无数大声闻僧,皆行阿罗汉十地,摩诃迦叶,而为上首。

又与无量梵摩罗天,善吒梵摩,而为上首。
梵摩罗 = Brahman,略曰梵摩,一云梵,即梵天也。
(zhā) = 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用字。

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为上首。
(qú) = 隹,短尾鸟的总称。惊视的样子[frightenedpanicstricken](瞿昙氏的省称。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BuddhistBuddhism])

又与无量护世四王俱,提头赖吒,而为上首。

护国四王/四大天王/四王/护世四天王 = 即持国(东方)、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又称护国。
负责守护
率领
东方持国天王
Dhata-rattha,音译为提头赖吒。“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东胜神洲
乾闼婆、毗舍遮
南方增长天王
Virulhaka,音译为毗楼勒叉。“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南瞻部洲
鸠槃荼、薜荔多
西方广目天王
Virupakkha,音译为毗楼博叉。“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
西牛贺洲
龙、富单那
北方多闻天王
Vessavana,音译为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
北俱芦洲
夜叉、罗刹

又与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龙王,而为上首。

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为上首。

又与无量虚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药草神、树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风神、土神、山神、石神、宫殿等神,皆来集会。
(zhǎo) = 水池,积水的洼地[natural pond]

时观世音菩萨,于大会中密放神通,光明照曜,十方刹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
天宫、龙宫、诸尊神宫,皆悉震动;江河、大海、铁围山、须弥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动。
金刚山/金刚围山/铁轮围山/轮围山/铁围山 = Cakkavala-pabbata,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最外侧为铁所成之山,称铁围山。即围绕须弥四洲外海之山。
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现。

于是总持王菩萨,见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
即从座起,叉手合掌,以偈问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谁所放?以偈问曰:

“谁于今日成正觉?普放如是大光明,十方刹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复然。
 谁于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无边佛国皆震动,龙神宫殿悉不安。
 今此大众咸有疑,不测因缘是谁力?为佛菩萨大声闻?为梵魔天诸释等?
梵魔 = 梵与魔之并称。梵,即梵王,为色界初禅天之主,代表色界诸天;魔,即他化自在天,为欲界第六天之主,代表欲界诸天。
 唯愿世尊大慈悲,说此神通所由以!”
(yǐ) = [use](认为,以为[consider as]/和,而[andas well as]/从,自,由[from])

#正宗分

佛告总持王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当知,今此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观世音自在。
“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为欲安乐诸众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佛说是语已。

尔时,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
“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
(ráo) = [be full](富裕,丰足[richplentiful]/厚赐;多给[grant too much]/任凭;尽管[whatever])
富饶(fù ráo) = 财物多而充裕[richly endowedfertileabundant]
白法 = 指清净之善法。与‘黑法(邪恶杂染之法)’相对。
“惟愿世尊,慈哀听许!”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乐众生。
“欲说神咒,今正是时,宜应速说。
“如来随喜,诸佛亦然。”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
“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

“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
应时(yìng shí) = 合于时令的[in seasonseasonable]/立时;立刻;马上[at onceimmediately]

“从是已后,复于无量佛所、无量会中,重更得闻,亲承受持,是陀罗尼。
(yǐ) = 停止[ceasestop](已经[already]/用于句尾。相当于「矣」/古同“以”。)
“复生欢喜,踊跃无量,便得超越无数亿劫微细生死。
“从是已来,常所诵持,未曾废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华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tāng) = 热水;开水[boiling water](菜汤[soup])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
(kū) = 枯槁,草木干枯[wither](干涸[dried up])
(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亡;失去[die])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
“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night]/老的,积久的[oldlong-standing]/从前,往日[former]/xiù = 星座的古名。)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
授手(shòu shǒu) = 授首。手,通/授以援手。谓救援。
“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
厌贱(yàn jiàn) = 因厌恶而鄙视、不屑。
“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
“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
“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
(xiè) = 向人认错道歉[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感谢[thank]/衰败,衰落[declinewane])
“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破斋 = 八斋戒以不过中食之斋法为主,若受持此戒而复违犯,即称破斋。破斋之罪,必堕于地狱,或沦为龙畜。据盂兰盆经疏记卷下载,针咽之鬼,其腹大如山,然咽如针孔,即因破斋夜食,盗窃众僧之食故。
(qí) = 地神。(zhǐ = 正、恰、只。)
僧祇 = Asankheyya,阿僧祇之略称。意译无数、无央数。印度数目之一,指极大、不可数之数目。/Sanghika,意译众、数。如僧祇律、僧祇物等。
“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
“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复白佛言:

“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其恶死者:一者,不令其饥饿困苦死。
“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
(jiā) = 刑具名。旧时一种方形木质项圈,在东方国家使用,以套住脖子,有时还套住双手,作为惩罚[cangue]
(zhàng) = 执;持[holdgrasp](用棍子打;拷打[flog with a stick]/手杖<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俗称“拐杖”>[canestick]/泛指棍棒或棒状物[rod or staff used for specific purpose])
(chǔ) = 灌木名[thistle](酸辛痛苦[achinggrieved]/拷打[flogtorture])
“三者,不为怨家仇对死。
“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
“五者,不为豺狼恶兽残害死。
(chái) = 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jackal]
“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
(wán)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xiē) = 毒虫名[scorpion]
“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
“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
“九者,不为蛊毒害死。
(gǔ) =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parasite](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cultured insect])
“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
“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
(yá) = 岸;水边[bankcliffprecipice](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bound])
“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
(yàn) = 吃饱。满足。后作“餍”[be satisfied](憎恶;嫌弃[loatheabhordetest]/yā = 一物压在另一物上[press]/泛指压制;抑制[restrain]/一种用咒符致灾祸于人[pray for suppressing])
(mèi) = 传说中的精怪[evil spiritdemon]
“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
“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
“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
= 「自害」就是自杀,「非分」就是说你命还不该绝,你自己自杀,提前把生命结束。
非分(fēi fèn) = 不合本分,非本分所应有的[presumptuousoverstepping one's bounds]
“诵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种恶死也。

“得十五种善生者: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国。
“三者,常值好时。
“四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六者,道心纯熟。
“七者,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
“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
“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
“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
“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
“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若有诵持大悲心陀罗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种善生也。
“一切天、人应常诵持,勿生懈怠。”

观世音菩萨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开颜(kāi yán) = 容颜开朗。形容心情愉快[smilebeam]

()南无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 
= Namo Ratna Trayaya
= 皈依三宝。
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南无 = Namo,意译作敬礼、归敬、归依、归命、信从。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
(luō) = 放在句末,表示一种情况或感情[used as a utterance-final particle](此字与喇<lā>通假。)
(nà) = 国名。(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that]/nuó = 移动。后作“挪”[moveshift]
Ratna = 宝。
Traya = 三。
()南无阿唎耶
= Namah Arya
= 皈依圣。
Arya = 圣。
()婆卢羯帝 烁钵啰耶
= Valokite-svaraya
= 观自在。
(jié) = 阉过的公羊。泛指羊[wether]
()菩提萨埵婆耶
= Bodhisattvaya
= 菩萨。
()摩诃萨埵婆耶
= Maha Sattvaya
= 摩诃萨。
()摩诃迦卢尼迦耶 
= Maha Karunikaya
= 大悲。
Karunika = 悲愍的。

()
= Tadytha Om
= 即说 唵。
= = Om,为冠于咒文最初之祈祷语,含有神圣之意。原于吠陀为应诺之义,又用为咒文及祈祷文首先发音之圣音。
()萨皤罚曳 ()数怛那怛写
= Sarva Bhayesu Trana Karaya Tasya
= (于)一切 畏怖 救护 能令。
(pó) = 白色[white]
(yè) = 拖,牵引[draghaul]
Bhaya = 怖,怖畏,恐怖。
Trana = 救护。
()南无悉吉埵伊蒙 阿唎耶 
= Namas-Krtvaimam Arya
= 礼敬于此圣。
Imam = 这(是),这个(是),此(是)。
(十一)婆卢吉帝 室佛啰 楞驮婆 
= Valokite-svara Tava
= 观自在。
(十二)南无那啰谨墀 
= Nilakantha
= 青颈。
(十三)醯唎摩皤哆沙咩 
= Nama Hrdayam Avarta Yisyami
= 真言 心 旋复 说。
Hrdaya = 心。
Avarta = 旋。
(十四)萨婆阿他豆输朋 (十五)阿逝孕
= Sarvartha Sadhanam Subham Ajeyam
= 一切 利益 成就 净妙 不败。
Sadhana = 富有的。/完遂,成就,果遂。
Subha = 净,清净的,美好的,幸福的。
(十六)萨婆 那摩婆萨多 那摩婆伽
= Sarva Bhutanam Bhava Marge
= 一切 鬼神 三有 道。
Bhutani = 种。
Bhava = 有。
Marge = 道。
(十七)罚特豆
= Vi-sodhakam
= 清净。
Visodhaka = 净,淸净,淸净者。
(十八)怛侄他 
= Tadyatha
= 即说咒曰。

(十九)唵 阿婆卢醯 (二十)卢迦帝 (二十一)迦罗帝
= Om Aloke Aloke Matilokati-krante
= 光明 光明 智慧 世间 出离。
Mati = 智慧,主意,意思。
Loka = 世,世间,世界。
(二十二)夷醯
= He He Hare
= 唯 唯 狮子。
(二十三)摩诃菩提萨埵
= Maha Bodhisattva
= 大 菩萨。
(二十四)萨婆萨婆
= He Bodisatva He Maha Bodhisattva He Priya Bodhisatva
= 唯 菩萨 唯 大 菩萨 唯 敬爱 菩萨。
(二十五)摩啰摩啰 (二十六)摩醯摩醯 唎驮孕 
= He Karunika Smara Smara Hrdayam
= 唯 悲 忆念 忆念 心。
(二十七)俱卢俱卢羯蒙 
= Kuru Kuru Karmam Sadhaya Sadhaya Vidyam
= 行 行 事业;成就 成就 明处。
Karma = 业,行为,作业,家业,羯磨,仪式。
(二十八)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 
= Siddha Yogesvara Dhuru Dhuru Viryante
= 成就 瑜伽 自在;精进。
Svara = 自在。
(二十九)摩诃罚阇耶帝
= Maha Viryante
= 大 精进。
Virya = 精进。
(三十)陀啰陀啰 (三十一)地唎尼 (三十二)室佛啰
= Dhara Dhara Dharendresvara
= 奉持 奉持 奉持 咒 自在。
Dhara = 持(有)的。
(三十三)遮啰遮啰 (三十四)么么罚摩啰 (三十五)穆帝隶
= Cala Cala Vi-mala Amala Murte
= 动 动;无垢;离垢;行相。
Cala = 动的,转动的。
Vimala = 干净的,无脏污的,无沾染的。
Amala = 纯粹的,无瑕疵的,无过失的。
(三十六)伊醯伊醯 (三十七)室那室那
= Krsna Paksa Krsna Varna Krsna Pasa Nir-ghatana He Padma Hasta Cara Cara Nisa-caresvara Krsna Sarpa Krta Yajnopavita Ehyehi Maha Varaha Mukha
= 黑 羽;黑 行色;黑 绢索;破除;唯 莲花 手;行 行 夜行 自在;黑 蛇 作 绳;善来善来 大 猪 面。
Krsna = 黑。
Varna = 色。
(三十八)阿啰嘇 佛啰舍利
= He Nilakantha He Maha Halahala Visa Nir-jita Lokasya Raga Visavi-nasana
= 唯 青颈;唯 大 剧毒 毒 降伏(者);世间的 贪 毒 除去。
Halahala = 猛毒。
Visa = 毒,剧毒,毒物。
Jita = 已征服,已抑制。
Raga = 贪,贪欲,染。
Nasana = 杀害,破坏,逐出。
(三十九)罚沙罚嘇 (四十)佛啰舍耶
= Dvesavisa Vi-nasana Moha Visa Vi-nasana
= 嗔 毒 除去;痴 毒 除去。
Moha = 痴,愚痴。
(四十一)呼卢呼卢摩啰 (四十二)呼卢呼卢醯利
= Nir-moksana Hulu Hulu Mala Hulu Hare
= 解脱;速疾 速疾 鬘。
(四十三)娑啰娑啰 (四十四)悉唎悉唎 (四十五)苏嚧苏嚧 
= Sara Sara Siri Siri Suru Suru
(四十六)菩提夜 菩提夜 (四十七)菩驮夜 菩驮夜
= Bodhya Bodhya Bodhaya Bodhaya
= 觉悟 觉悟;觉知 觉知。
(四十八)弥帝利夜 
= Maitreya
= 勇。
(四十九)那啰谨墀 
= Nilakantha Ehyehi Vama Sthita Sinha Mukha
= 青颈;善来善来 左 安住 狮子 面。
(五十)地利瑟尼那
= Tathagatam Dadahi Me Darsanam Kamasva Darsanam
= 世尊;施于 我 见 乐的 (令)见。
Darsana = 见。
(五十一)婆夜摩那 (五十二)娑婆诃
= Pra-hladaya Manah Svaha
= 清净(令)意 圆满。
Mana = 心,意识。
(五十三)悉陀夜 (五十四)娑婆诃 
= Siddhaya Svaha
= 成就 圆满。
(五十五)摩诃悉陀夜 (五十六)娑婆诃
= Maha Siddhaya Svaha
= 大 成就 圆满。
(五十七)悉陀喻艺 (五十八)室皤啰(五十九)娑婆诃
= Siddha Yoge Svaraya Svaha
= 成就 瑜伽 自在 圆满。
(六十)那啰谨墀 (六十一)娑婆诃
= Nilakanthaya Svaha
= 青颈 圆满。
(六十二)摩啰那啰 (六十三)娑婆诃
= Varaha Mukhaya Svaha Maha-nara
= 猪 面 圆满;大 人。
Varaha = 猪,野猪。
Mukha = 口,入口,门; 颜,面,前面。
Nara = 人,人人,人们。
(六十四)悉啰 阿穆佉耶 (六十五)娑婆诃
= Simha-mukhaya Svaha
= 狮子 面 圆满。
(六十六)婆摩阿悉陀夜 (六十七)娑婆诃 
= Padma Hastaya Svaha Maha Padma Hastaya Svaha
= 莲花 手 圆满;大 莲花 手 圆满。
Padma = 红莲花。
Hasta = 手。
(六十八)者吉啰 陀夜 (六十九)娑婆诃
= Cakra Yudha Dharaya Svaha
= 轮 器杖 持 圆满。
Cakra = 轮。
Dhara = 持(有)的。
(七十) 羯悉陀夜 (七十一)娑婆诃
= Vama Skandha Desasthita Krsna-ajinaya Svaha
= 左 肩 处 安住 黑 鹿皮 圆满。
Vama = 左。
Skandha = 蕴,集,肩,干。
(七十二)那啰谨墀 皤伽啰耶 (七十三)娑婆诃
= Vyaghra Carma Ni-vasanaya Svaha
=  虎 皮 裙 圆满。
Carman = 牛皮。
(七十四)摩婆利 胜羯啰夜 (七十五)娑婆诃 
= Sankha Sabda Nir-nadana Karaya Svaha
= 法螺 声 吼 能令 圆满。
Sankha = 螺。
Sabda = 声。
Nirnadana = 吼。
Kara = 为,做,作,制作,执行。

(七十六)南无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
= Namo Ratna Trayaya
= 皈依三宝。
(七十七)南无阿唎耶
= Namah Arya
= 皈依圣。
(七十八)婆嚧吉帝 (七十九)烁皤啰夜 (八十)娑婆诃
= Valokite-svaraya
= 观自在。
(八十一)唵 悉殿都 漫多啰 跋陀耶 (八十二)娑婆诃
= Siddhyantu Me Mantra Padaya Svaha
= 令我成就 真言 句 圆满。
Siddha = 成就。
Mantra = 咒语。
Padaya = 句。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
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华,缤纷而下。
(bīn) = 繁盛,众多[numerous]
(fēn) = 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horsetail bag](盛多,各种各样[many and various])
缤纷(bīn fēn) = 繁多而杂乱[in riotous profusion]
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
(shù) = 直立。纵[longitudinalvertical]。与“横”相反。
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
“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
“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
空观 = 指观想一切诸法皆空之观法。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本无自性而空寂无相;观此空寂无相之理即为空观。佛教各宗派皆阐说‘空’之教义,随之即立观空之法门;虽有浅深胜劣之别,然悉以舍遣对实有之执情为目的。概言之,小乘佛教修习我空观,断除烦恼障;大乘佛教修习我、法二空观,离烦恼、所知二障。
(bēi) = 地位低微[low and degradinghumble](轻视,小看[look down on]/地势低下。与“高”相对[low]/谦恭[modest and courteous])
“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
“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
“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
“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
(zhāi) = 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fastabtain from meatwineetc.](施舍饭食给僧、道或穷苦人[provide Buddhist monks with meals]/素食[vegetarian diet])
斋戒 = 广义言之,指清净身心,而慎防身心之懈怠;狭义而言,则指八关斋戒,或特指过午不食之戒法。斋之巴利语Uposatha,音译乌逋沙他、布萨陀婆,略译为布萨。原为古印度之祭法,即每隔十五日举行一次集会,令各自忏悔罪过、清净身心,于此日,祭主并行断食而住于清净戒之法。至佛陀时代,尼干子等外道亦沿用此风,集会一处而持断食等四戒;由是,佛陀亦允于僧团中采用此一行事,此乃僧团布萨之由来。准此可知,‘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侣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
“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
(zǎo) = 洗手[wash hand](后泛指洗涤[wash]/洗澡或浸泡[bath])
(yù) = 洗澡[bathe](沉浸;浸染[soak])
“悬幡、然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
“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法诵持。

“是时当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与无量神仙,来为作证,益其效验。
(xiào) = 献出;尽力[presentdevote torender <service>](通“校( jiào)”。考查。考核[examine]/效验,验证[desired result]/功效;效果;结果[effectresultfunction])
“我时当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
“从是以往,所有世间经书,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术、韦陀典籍,亦能通达。
以往(yǐ wǎng) = 将来、以后。/过去、以前。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诸天魔,制诸外道。
“若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横相恼乱,心不安定者,诵此咒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也。
魑魅魍魉 = 魑魅、魍魉均为鬼神之名。魑魅魍魉实系见于我国古代典籍之鬼神名,佛典乃借而用之,在法华经之梵本等,并无相当于此四字之原语。
(héng) = 门框下部的横木[middle rail](意外,突然[suddenunexpected]/祸害[mishap]/假借为“犷”。横暴;放纵[perverse and violent])

“若能如法诵持,于诸众生,起慈悲心者,我时当敕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已命。”
(chì) = 告诫,嘱咐[admonish](委任,任命[appoint]/通“饬”。整治;整饬[put in order])
执金刚神/金刚手/密迹金刚/大力金刚神/金刚力鬼神/金刚力士 = Vajira-pani Yakkho,手执金刚杵的力士,为天界的守卫,是佛的侍从。

说偈敕曰:

“我遣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八部力士赏迦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qiǎn) = 释放[release](派。派去[senddispatch]/贬谪;放逐[relegateexile])
(chú) = 割草[mow](用草喂牲口[feed]/喂牲畜的草[fodder]/吃草的牲口[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乌刍沙摩明王/乌刍瑟摩明王/乌枢沙摩明王 = Ucchusma,意译为不洁净、除秽焚烧、秽恶。为密教与禅宗寺院中所安置的忿怒尊之一。又称秽迹金刚、受触金刚、火头金刚、不净金刚、厕神。此尊以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以大威光,犹如猛火,烧除众生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故亦称除秽金刚。其形呈忿怒相,由诸毛孔流出火焰,四臂具足,右手执剑,下手持罥索,左手持棒,下手持三股叉,一一器杖皆起火焰。
(tú) = 一种苦菜[a bitter edible plant]
暗密里帝军荼利明王 = Amata Kundali,即军荼利明王。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又称甘露军荼利明王。意译作甘露瓶明王。或称吉里明王、大□明王、甘露尊、军荼利菩萨、军荼利夜叉。所以有夜叉之称,乃夜叉有暴恶之义,明王总为暴恶之忿怒相,故称夜叉。
鸳鸯(yuān yāng) = 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mandarin duck]
盎句奢/鸯俱奢/鸯俱舍 = Ankusa,即曲钩、铁钩。于诸经中,每与锥并提,乃古代印度人调御象最常用之器具。于密教中,此字含有普集、召集之义,通常置于四摄中之第一。此外,于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中有一手执持曲钩,称为铁钩手,亦称俱尸铁钩手。
 我遣摩醯那罗延,金刚罗陀迦毗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婆馺娑楼罗,满善车钵真陀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sà) = <>奔驰。
(suō) = 起舞的样子[dancing]
 我遣萨遮摩和罗,鸠阑单吒半祇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jiū) = 鸟名。鸠鸽科的鸟的泛称[dove]
(lán) = 门前的栅栏。引申为栏杆[railingbalustrade]
 我遣毕婆伽罗王,应德毗多萨和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梵摩三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释王三十三,大辩功德婆怛那,常当拥护受持者。
(dá) = 痛苦[suffering]
 我遣提头赖吒王,神母女等大力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毗楼勒叉王,毗楼博叉毗沙门,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摩尼跋陀罗,散支大将弗罗婆,常当拥护受持者。
(fú) = 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矫枉[correct](“弗”为“不”的同源字[not])
 我遣难陀跋难陀,婆伽罗龙伊钵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修罗乾闼婆,迦楼紧那摩睺罗,常当拥护受持者。
 我遣水火雷电神,鸠槃荼王毗舍阇,常当拥护受持者。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二十八部众 = 乃指千手观音之眷属,有善神、龙王、神母女等,彼各拥有五百眷属,由于仪轨各异,名称自亦不同。
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
“乌刍”为乌枢沙摩明王,“君荼”为军荼利明王,央俱尸为马头明王。
八部力士赏迦罗

摩醯那罗延
那罗延那天/那罗延天 = 那罗延,Narayana,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
金刚罗陀迦毗罗

婆馺娑楼罗

满善车钵真陀罗

萨遮摩和罗

鸠阑单吒半只罗

毕婆伽罗王

应德毗多萨和罗

梵摩三钵罗
面如天女,头戴天冠,左手覆按于脐边,右手持白拂当胸,璎珞庄严如天人。二十八部众之一。
五部净居炎摩罗
又称五部净。为千手观音之眷属,常跟随、拥护行者之善神。五净居即五那含,净居位于上天,炎摩罗则处下地。于善极果时,净居天示礼法;于恶极果时,炎摩罗示治法。今取上下之轨则合为一部,故称五部净居炎摩罗。其形像,依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所记,身呈紫白色,左手持炎摩幢,右手执女竿。
释王

大辩功德娑怛那

提头赖吒王
Dhata-rattha,东方持国天王。
神母女等大力众

毗楼勒叉王
Virulhaka,南方增长天王。
毗楼博叉毗沙门
Virupakkha,西方广目天王。
金色孔雀王
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护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众之一。其形像为黄金色,左手执宝幢,幢上有孔雀鸟,呈细妙色,宣说无量之妙言。
二十八部大仙众

摩尼跋陀罗

散支大将弗罗婆
散脂大将 = Samjneya,音译僧慎尔耶。又作散脂迦大将、散支大将。又称僧慎尔耶大药叉大将(梵Samjneya-maha-yaksa),或散脂鬼神。意译作正了知。系北方毗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二十八部众之总司。鬼子母之次子,父名德叉迦。一说为鬼子母之夫。此大将护持佛法不遗余力,率二十八部药叉诸神,随处隐形拥护说法师及救护诸善男信女,离苦得乐。
难陀跋难陀
NandaUpananda.
婆伽罗龙伊钵罗

修罗乾闼婆
AsuraGandhabba.
迦楼紧那摩侯罗
GarulaKinnaraMahoraga.
水火雷电神

鸠槃荼王毗舍阇
KumbhandaPisaca.

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八部众 = 乃指守护佛法之诸神,此等异类皆归化于佛之威德,成为佛之眷属,住于诸佛之受用土,护持佛及佛法。又别指四天王率领之八部族。即:乾闼婆、毗舍阇、鸠槃荼、薜荔多、龙、富单那、夜叉、罗刹。经典中亦见天龙等八部与干闼婆等八部混集之叙述。
天众/天部/天神/天人
Deva,音译为提婆,住于诸天界之有情。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其中欲界天又分为地居天和空居天。
Naga,音译那伽。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印度神话中的蛇神,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七个头;其形像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
药叉/夜叉
Yakkha,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Yakkhini)。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健达缚/乾闼婆
Gandhabba,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阴、香神、寻香主。指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他们都从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闼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闼婆”,海市蜃楼叫做“乾闼婆城”(Gandharva-nagara)。
阿素洛/阿修罗
Asura,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不端正。
迦楼罗
Garula,意译作食吐悲苦声,即金翅鸟、妙翅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类似鹫鸟,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巨鸟。曾为毗湿奴天之乘物。
甄陀罗/紧那罗
Kinnara,或称歌神、歌乐神、音乐天。Kin为疑问词,nara为人之意;意译作疑神、疑人、人非人。原为印度神话中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第七。华严经探玄记卷二载,此神形貌似人,然顶有一角,人见而起疑,故译为疑人、疑神。彼具有美妙的音声,能歌舞。
#人非人 = 为印度俗神紧那罗之别名,以其形态似人,而实则非人,故称人非人。彼等虽非人类,然参诣佛陀时,皆现人形。/人与非人之并称。‘非人’谓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王众等。
摩睺罗伽/摩侯罗伽/摩侯罗迦
Mahoraga,意译作地龙、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大胸腹行。

八龙王/八大龙王 指八位龙王,乃列于法华经会座上之护法善神。
难陀龙王
Nanda,意译为欢喜龙王,乃护法龙神之上首。
优波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
Upananda,意译为贤喜龙王,与上记之难陀龙王为兄弟。
娑竭罗龙王/沙伽罗龙王
Sagara,意译为海。海龙王,为古来请雨法之本尊,亦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其女年八岁,智慧利根,以持法华经之功,即身成佛,现男子身,具菩萨行。
婆修竖龙王/筏苏枳龙王/和修吉龙王
Vasuki, 意译为宝有龙王、宝称龙王,多头龙王、九头龙王。能绕妙高山,并以小龙为食。
德叉伽龙王
Taksaka,意译为多舌龙王、两舌龙王、视毒龙王、现毒龙王、能损害者龙王。以怒视即可使人畜即时命终。
阿耨达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
Anavatapta,意译为无热恼龙王。住于雪山顶之阿耨达池。阿耨达池(无热恼池),是阎浮提四大河发源地。
摩那苏婆帝龙王/摩那斯龙王
Manasvin,意译为大意龙王、高意龙王、慈心龙王、大力龙王、大身龙王。
优婆罗龙王
Utpalaka,意译为青莲龙王。因住于青莲华池而有此名。

八部鬼众 = 谓四天王所领之八类鬼神。
管辖
健达缚/乾闼婆
Gandhabba,意译为食香、寻香行、香阴、香神、寻香主。指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天而司奏雅乐之神。传说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他们都从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闼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闼婆”,海市蜃楼叫做“乾闼婆城”(Gandharva-nagara)。
东方持国天王
毕舍遮/毗舍阇/毗舍遮
Pisaca,意译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癫狂鬼、吸血鬼。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之魔鬼,其腹如沧海,咽喉如针,常与阿修罗、罗刹并提,佛教中之饿鬼即源于此。此鬼啖食人之精气、血肉,乃饿鬼中之胜者。
鸠槃荼
Kumbhanda,意译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此鬼啖人精气,其疾如风,变化多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
南方增长天王
薜荔多
Peta,译为饿鬼,前生造恶业、多贪欲者,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又作鬼道、鬼趣、饿鬼道。
那伽
Naga,意译为龙。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印度神话中的蛇神,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七个头;其形像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
西方广目天王
富单那
Putana,意译作臭鬼、臭饿鬼。
药叉/夜叉
Yakkha,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Yakkhini)。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北方多闻天王
罗刹
Rakkhasa,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Raksasi)。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

“是诸善神及神龙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属,大力夜叉,常随拥护,诵持大悲神咒者。
“其人若在空山、旷野,独宿孤眠,是诸善神,番代宿卫,辟除灾障。
(fān) = 兽足。(更替,轮值[take turns])
番代(fān dài) = 轮流替代。
(bì) = 法律,法度[law](通“避”。回避,躲避[avoid])
灾障(zāi zhàng) = 灾难、灾祸。
“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诵此咒故,善神龙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
“若在山林、旷野,乏少水火,龙王护故,化出水火。”

观世音菩萨复为诵持者,说消除灾祸,清凉之偈:

“若行旷野山泽中,逢值虎狼诸恶兽,蛇蚖精魅魍魉鬼,闻诵此咒莫能害。
(kuàng) = 光明;明朗[bright](空旷;开阔[vastspacious]/[long-time]/罕见;超绝[rareoutstanding])
旷野(kuàng yě) = 空旷的原野[open fieldwilderness]
(zé) = 光泽,润泽[lustre](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marsh]/雨和露[rain and dew])
山泽(shān zé) = 山林与川泽。/泛指山野。
 若行江湖沧海间,毒龙蛟龙摩竭兽,夜叉罗刹鱼鼋鳖,闻诵此咒自藏隐。
(jiāo) = 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mythical flood dragon]。(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hornless dragon]/通“鲛”。鲨鱼[shark]。)
摩伽罗鱼/么迦罗鱼/摩竭鱼 = 摩竭,Makara,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鳌。为经论中多处记载之大鱼。被视为与鳄、鲨鱼、海豚等同类。或为假想中之鱼。
(yuán) = 大鳖[soft-shelled turtle]
(biē) = 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
 若逢军阵贼围绕,或被恶人夺财宝,至诚称诵大悲咒,彼起慈心复道归。
 若为王官收录身,囹圄禁闭杻枷锁,至诚称诵大悲咒,官自开恩释放还。
(lù) = 绿色金属[green metal](记载[record]/采取[takeadopt]/逮捕[arrest seize])
(yǔ) = 囚禁[put in jail]
囹圄(líng yǔ) = 监牢、监狱[prison]
(chǒu) = 古代刑具,手铐之类[ancient instrumentsof torture]
 若入野道蛊毒家,饮食有药欲相害,至诚称诵大悲咒,毒药变成甘露浆。
(jiāng) =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acidish drink](浓厚的液体[thick liquid])
 女人临难生产时,邪魔遮障苦难忍,至诚称诵大悲咒,鬼神退散安乐生。
 恶龙疫鬼行毒气,热病侵陵命欲终,至心称诵大悲咒,疫病消除寿命长。
(yì) = 瘟役。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epidemic disease]
(líng) = 大土山[high mound](升,登[ascend]/超越,逾越[surpass]/欺侮;欺压[bully]/凌驾[override])
 龙鬼流行诸毒肿,痈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唾毒肿随口消。
(zhǒng) = [carbuncle](浮胀;肿胀[swell])
(yōng) = 中医指恶性脓疮[carbuncle](喻祸患[disaster])
(pǒ) = “可”字的反写。不可[impossible]
(tuò) = 口液,唾沫[saliva](吐唾沫[spit <on sb.>])
 众生浊恶起不善,厌魅咒诅结怨仇,至心称诵大悲咒,厌魅还著于本人。
(zǔ) = 诅咒[cursedamnwish sb. evil]
 恶生浊乱法灭时,淫欲火盛心迷倒,弃背妻婿外贪染,昼夜邪思无暂停,
婿(xù) = 古时女子称夫为婿[husband]
 若能称诵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
 我若广赞咒功力,一劫称扬无尽期。”

尔时,观世音菩萨,告梵天言:“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索,咒二十一遍,结作二十一结,系项。
五色綖/五色缕/五色绳/五色丝/五色线 = 五色之线缕。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细丝为一条之线缕。
(suǒ) = 大绳子。后泛指各种绳索[large rope](搜索[searchtry to find out]/求取,讨取[demandask for])
(xiàng) = 脖子的后部[nuquenape of the neck](泛指人颈[neck])

“此陀罗尼,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
恒边沙/恒水边流沙/江河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恒河沙 = Ganga-nadi-valuka,即恒河之沙。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
“彼等诸佛,为诸行人,修行六度,未满足者,速令满足故;未发菩提心者,速令发心故。
“若声闻人,未证果者,速令证故。

“若三千大千世界内,诸神仙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故。
“若诸众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种子,法芽增长。
(yá) = 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budsproutshoot]
“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须,皆得成办。

“若三千大千世界,幽隐暗处,三涂众生,闻我此咒,皆得离苦。
(tú) = 涂水[Tu River](涂抹;粉刷物品[spread onapplysmear]/乱写乱画[scribble]/道路。也作“途”[road])
“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
“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
质直 = 指正直之心。佛道在悟达诸法实相,故质直心为修行者必具之心行。

“若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须弥山及铁围山,能令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其中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
“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
“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

“若诸人天,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
(mù) = 洗头发[wash one's hairshampoo]
(zhān) = 古水名[Zhan River](假借为“霑”。浸润;浸湿[moistensoak])

“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着身者,一切重罪、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

“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诵持此陀罗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恶,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闻者,皆是清净法音,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
“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
“当知其人,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
“当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故。
“当知其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当知其人,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
“当知其人,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
“当知其人,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
“当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
大三灾 = 坏劫分为二十期,于最后一劫世界即开始坏灭而引起天灾,即:火灾(坏欲界至初禅天)、水灾(流失至第二禅天)与风灾(破坏至第三禅天)。以上火、水、风,分别称为劫火、劫水、劫风。
“当知其人,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jī) =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停留;阻滞[delaydetain](qǐ = 叩头至地[kotow])
“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众生病故。
“当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诸佛国得自在故。
“其人功德赞不可尽。

“善男子!若复有人,厌世间苦,求长生乐者,在闲净处,清净结界。
(xián) = 栅栏[railings](阻隔[bounds]/安静[quiet]/空着,没使用[vacantnot in use]/空闲的时间[leisure])
“咒衣着。
“若水、若食、若香、若药,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长命。

“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
“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
“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
“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
(jiè) = 蔬菜名。即“芥菜”[Indian mustard](小草[small grass]/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triflepetty thingminor matter])
白芥子 = 指白色芥子。芥子,原系芥菜之种子,以其性辛坚,具有降伏之德用,密教视为降伏之相应物。
(zhì) = 扔,抛[throw]
“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
“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
“皆得。

“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
(kè) = 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胜任[be competent](能够[canbe able to]/攻下;战胜;打败[defeatovercomecapture]/克制[restrainforbear]/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damage])
克果(kè guǒ) = 能成功,能实现。
“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
= 「闻」就是听闻,你听到这个经题《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你这样听到了,你现在就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了。
“若得此神咒诵者,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广种善根。

“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
“成佛不久,所见众生,皆悉为诵,令彼耳闻,与作菩提因,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赞不可尽。
= 『成佛不久』,他不久就成佛了。

“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
馺馺(sà sà) = 马疾行貌。
“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
“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若欲使鬼者,取野髑髅净洗,于千眼像前设坛场,以种种香华、饮食祭之,日日如是,七日必来现身,随人使令。
髑髅(dú lóu) = 死人的头骨[dead man's skullskull of a dead person]
(tán) = 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altar](僧道过宗教生活或举行祈祷法事的场所[hall])

“若欲使四天王者,咒檀香烧之。

“由此菩萨大悲愿力深重故,亦为此陀罗尼威神广大故。”

佛告阿难:“若有国土,灾难起时,是土国王,若以正法治国,宽纵人物,不枉众生,赦诸有过,七日七夜,身心精进,诵持如是大悲心陀罗尼神咒,令彼国土,一切灾难,悉皆除灭,五谷丰登,万姓安乐。
宽纵(kuān zòng) = 宽容放纵,不加拘束。
(wǎng) = 弯曲;不正[crooked](使受冤屈[injustice]/徒然,白费[futilein vain])
(shè) = 宽免罪过[remitpardon]
丰登(fēng dēng) = 农田收成丰足[bumper harvest]

“又若为于他国怨敌,数来侵扰,百姓不安,大臣谋叛,疫气流行,水旱不调,日月失度。
(pàn) = 背叛[rebel againstbetray]
(hàn) = 久不下雨[drydrought]
“如是种种灾难起时,当造千眼大悲心像,面向西方,以种种香华、幢幡、宝盖、或百味饮食,至心供养。
“其王又能七日七夜,身心精进,诵持如是陀罗尼神妙章句。
“外国怨敌,即自降伏,各还政治,不相扰恼,国土通同,慈心相向。
通同(tōng tóng) = 串通一起;共同[colludegang up]
“王子百官,皆行忠赤,妃后婇女,孝敬向王。
忠赤(zhōng chì) = 忠心赤胆。
(fēi) = 婚配,配偶。通“配”[spouse](泛指妻子[wife])
“诸龙鬼神,拥护其国。
“雨泽顺时,果实丰饶,人民欢乐。
雨泽(yǔ zé) = 雨水。

“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室家大小内外不和者,当向千眼大悲像前,设其坛场,至心念观世音菩萨。
(jìng) = 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竞逐。争竞;角逐;比赛[competecontest](争辩[argue])
(hào) = 一种稻子。(假借为“消”。亏损;消耗[consumecost])
“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如上恶事,悉皆消灭,永得安隐。”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咒名何?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如是神咒有种种名。
“一名:广大圆满。
“一名:无碍大悲。
“一名:救苦陀罗尼。
“一名:延寿陀罗尼。
“一名:灭恶趣陀罗尼。
“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
“一名:满愿陀罗尼。
“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
“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
“如是受持。”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名字何等?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

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
(niǎn) = 用手指搓转[twist with the fingers]

“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
正法明王/正法明如来 = 即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佛时之名号。
“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
“一切人天,常须供养。
“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佛告阿难:“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真实不虚。
“若欲请此菩萨来,咒拙具罗香(拙具罗香,安息香也)三七遍,烧,菩萨即来。
= 「拙具罗香」是安息香,这个安息在汉朝时代称安息国,在唐朝叫波斯,我们现在称为伊朗,就是中东这个地区所产的香。
(zhuō) = 笨拙,不灵活[clumsyawkward]
乾陀啰树香/安息香 = Guggula。音译求求罗、掘具罗、窭具罗、求罗、局崛罗。为香料之一种。即由安息香树所生之脂汁块。此树为落叶乔木,多产于印度、苏门答腊、暹罗、波斯等地,树高丈余,叶呈卵形,有光泽,花色为外部白色内部红褐色,树皮褐灰色,树之脂汁可供药用及制焚香料。然一般之安息香,则多以此树捣碎成粉,混合胶脂,使之凝固而成。此香料最初系由安息国商人传入我国,故称为安息香。

“若有猫儿所著者,取弭哩吒那(死猫儿头骨也)烧作灰,和净土泥,捻作猫儿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称彼名,即永差不着。
(mǐ) = 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horn bow]
(lǐ) = 英里的旧称[mile]
(bīn) = 冶炼质量很高的金属铁[high-quality iron]

“若为蛊毒所害者,取药劫布罗(龙脑香也),和拙具罗香,各等分,以井华水一升和煎,取一升,于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片脑/龙脑香 = Kappura,音译羯布罗、劫布罗。五种香之一。为樟脑之一种。由龙脑树采制而成,产于苏门答腊、印度南方、东南半岛及我国南方。
华水/井华 = 后夜之井水。华者,清净之义。后夜之井水尚未生虫,为清净之水,故称井华。
(jiān) = 煎熬[decoct](一种烹饪方法。锅里放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成焦黄[fry in shallow oil]/比喻折磨;使其痛苦[torture])

“若为恶蛇蝎所螫者,取干姜末,咒一七遍,着疮中,立即除差。
(shì) = 毒虫或毒蛇咬刺[sting]
(chā) = 失当;错;相差[mistake](chà = 低;次;不好[poorbad]/cī = 参差不齐[uneven]/chài = 病愈。后作“瘥”[be recovered])

“若为恶怨横相谋害者,取净土、或面、或蜡,捻作本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称彼名,烧尽一百八段,彼即欢喜,终身厚重,相爱敬。
(là) =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某些油质。蜂蜡[wax](蜡烛的简称[candle])

“若有患眼睛坏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晕、赤膜,无光明者,取诃梨勒果、庵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种各一颗,捣破细研。
(yùn) = 日月周围形成光圈[halo](光环[areola])
呵利勒树/诃梨怛鸡树/呵梨得枳树/涩翁树/苛子树/呵子树/诃子树/贺唎怛系树/诃梨勒树 = Haritaka,意译作天主持、天主苻来。为产于中国岭南、中南半岛、印度之果树。
庵摩罗树/庵婆罗树/庵罗树/庵没罗树 = Amba,意译为奈树。通称Mango
(bǐng) = 刀鞘[sheath of a knife](pí = 鼓名。)
(dǎo) = 捣,舂[beat with a pestlepound]
(yán) = 细磨[grindpestle](研究;探讨[study])
“当研时,唯须护净,莫使新产妇人及猪、狗见。
“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
= 『和封眼中』,就是把这三种水果加上人乳汁,把它和在一起,把它封在眼睛上面。
“着其人乳,要须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
= 这个条件就是那个人乳要妇人生男孩的母乳才行,生女孩的母乳就不行。
“其药和竟,还须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着眼中,满七日,在深室慎风,眼睛还生。
“青盲、白晕者,光奇盛也。

“若患疟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着身上,即差。
(nüè) = 病名,即疟疾[malaria]
(pī) =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silk ribbon](覆盖或搭衣于肩[drape over one's shoulder]/披露;陈述[unveil]/分析;辨析[analyze])
“师子皮最上。

“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结𦡲,咒三七遍,着疮中,即差。
= 𦡲』就是耳朵那个,耳朵里面好像有一点脏脏的东西,那个叫「𦡲」。『被蛇螫』就是被蛇咬了,取被咬这个人的𦡲,给他念咒念三七二十一遍,放在被咬的疮口就好了。
𦡲(nǐng) = 耳中垢也。

“若患恶疟,入心闷绝欲死者,取桃胶一颗,大小亦如桃颗,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顿服尽,即差。
(táo) = 桃树[peach]
桃胶(táo jiāo) = 桃树树皮上所含的一种脂胶,中医用来治痢疾,工业上可做粘合剂原料。
“其药莫使妇人煎。

“若患传尸鬼气、伏尸连病者,取拙具罗香,咒三七遍,烧熏鼻孔中。
伏尸(fú shī) = 尸体横倒地上。
“又取七丸如兔粪,咒三七遍,吞,即差。
= 『又取七丸如兔粪』,那个香烧了之后拿七丸,好像兔粪那么大,七丸,也是念三七二十一遍,那个香可以吃的。
(fèn) = 扫除[clean up](屎,粪便[excrementdungdroppings]/施肥[apply manure])
“慎酒肉五辛及恶骂。

“若取摩那屎罗(雄黄是也),和白芥子印成盐,咒三七遍,于病儿床下烧,其作病儿,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
= 『病儿床下烧』,小孩子病了,烧雄黄和白芥子,把它印成盐,做成像盐一样,也是念三七二十一遍的大悲咒,做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生病小孩子的床下烧,这个病就好了。
雄黄(xióng huáng) = 由硫化砷所组成的颗粒状红色透明矿石。属单斜晶系,赤黄色,多产于砷矿脉、火山升华产物或温泉沉积物中。可作烟火材料及药材[realgar]
(chè) = 牵引,拉[pull]
(bèng) = 奔散,走散[run awayflee in disorder](涌出;喷射[gushspout])
迸走(bèng zǒu) = 犹逃跑。

“若患耳聋者,咒胡麻油,着耳中,即差。
胡麻(hú má) = 即“芝麻”[sesame]

“若患一边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
= 中风就是『一边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手脚不随」就是一边手跟脚都不能动了,不听使唤了。
(shì) = 揩,擦[wipe away]
“又方取纯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
(sū) = 酪类。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butter]

“若患难产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产妇脐中及玉门中,即易生。
(qí) = 肚脐[umbilicus]
玉门(yù mén) = 产门。如中医妇科病有玉门痧。

“若妇人怀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也)一大两,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无苦痛。
(rèn) = 怀孕[be pregnant]
阿婆么罗哦/阿婆末唎/阿波末利迦 = Apa-marga之音译。意译为牛膝。系一种野生之药草。
牛膝(niú xī)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节大,叶子对生,椭圆形,穗状花序,花绿色,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有利尿和通经作用[achyranthes root]
“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药,即差。
胎衣(tāi yī) = 胎儿出生时包裹在外的一层膜[human afterbirth]

“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尸疰,取君柱鲁香(薰陆香),乳头成者一颗,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变吐,即差。
= 『取薰陆香乳头成者一颗』,像乳头一样一颗,『念咒三七遍』。
(zú) = 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servant dress](后泛指士兵[soldierprivate]/终止;尽,完毕[finish]/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ie]/末尾,结局[end]/cù = 突然[suddenly]/同“猝”。仓促,急速[hastily])
(dùn) = 逃避[evade](隐匿[hide])
遁尸(dùn shī) = 一种突然发作、以心腹胀满刺痛、喘急为主症的危重病症。
(zhù) = 具传染性的慢性疾病[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君杜噜香树/君柱鲁香树/杜噜香树/薰陆香树 = Kunduru,此树之树脂可制香,称为薰陆香,其形及香气颇似松脂。又其脂汁滴如乳头,故亦称乳香、乳头香。历来与安息、栴檀、龙脑 、苏合、多揭罗等诸香等分和合,用于烧香供养。现今印度人常烧此香,清净室内。
(jiáo) = 以牙磨碎食物[chew]([eat])
(yān) = 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pharynx](吞入;吞食[swallow]/yè = 填塞;充塞[fill])
“慎五辛、酒肉。

“若被火烧疮,取热瞿摩夷(乌牛屎也),咒三七遍,涂疮上,即差。
巨磨/瞿摩夷 = Gomaya,指牛粪。自古印度人皆将牛视为神圣之象征,并以牛粪为最清净之物,故常涂牛粪以净化祭坛。

“若患蛔虫咬心,取骨鲁末遮(白马尿也)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
(huí) = 蛔虫[ascaridmawworm]
“重者一升,虫如綟索出来。
(lì) = 青绿色。

“若患疔疮者,取凌锁叶捣取汁,咒三七遍,沥着疮上,即拔根出,立差。
= 『即拔根出立差』,这个「根」就是脓的根,那脓就吸出来了。
(dīng) = 病名,即疔疮。一般发于颜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状如钉,故名[furuncle]
(lì) = 踩着石头过河。(水、泪、酒等液体下滴[driptrickle])

“若患蝇螫眼中,骨鲁怛佉(新驴屎也)滤取汁,咒三七遍,夜卧着眼中,即差。
(qū) = 通“祛”。驱逐[expel]
(lǜ) = 用纱、布等过水,使水清洁。过滤[filterstrain]

“若患腹中痛,和井华水,和印成盐三七颗,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弥叶(苟杞叶也),捣滤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钱一宿,更咒七遍,着眼中,即差。
(yì) = 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feather cover](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nebula]/遮蔽,掩盖[screen])
(nǔ) = 勉力,出力[exert effortput forth strenggth](向外突出[protrudebulge])
(gǒu) = 菜名[grass name](姑且;暂且[tentativelyfor the moment]/若;如果;假使[if])
(jìn) = 古水名。浸水[Jin River](泡在水里,被水渗入[immersesteepsoak])
青钱(qīng qián) = 古时以铜、铅、锡合制而成的钱。后泛指金钱。

“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惊怕者,取白线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结,系项,恐怖即除。
“非但除怖,亦得灭罪。

“若家内横起灾难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两头涂酥酪蜜,一咒一烧,尽千八遍,一切灾难悉皆除灭,要在佛前作之。
= 『一咒一烧』,念一遍大悲咒就烧一段,就是烧一截,烧一段。
(liú) = 石榴[pomegranate]
(jié) = 断绝,切断[cutsever](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piecepartslice])
(lào) = 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cheese]

“若取白菖蒲,咒三七遍,系着右臂上,一切斗处、论义处,皆得胜他。
菖蒲(chāng pú) =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sweet flag]

“若取奢奢弥叶枝柯,寸截,两头涂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烧,尽一千八段,日别三时,时别一千八遍,满七日,咒师自悟通智也。
= 「日别三时」就是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在古代印度一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日三时就是早上六点到下午六点,这是日三时,就是早上六点到十点,十点到下午两点,下午两点到下午六点,这个叫日别三时。那就是四个小时要烧一千零八段,那就是四个小时要念一千零八遍的大悲咒,这个速度要很快,要念得很熟。
(kē) = 斧柄[axe-handlehelve](树枝[branch])

“若欲降伏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也),咒七七遍,火中烧,还须涂酥酪蜜,要须于大悲心像前作之。
木患子(mù huàn zǐ) = 高大乔木,枝叶似椿,果实和皮可制澡药,去垢同于肥皂。果核圆而坚,黑如漆珠,可作念珠。又名油珠子﹑菩提子﹑无患子。
“若取胡嚧遮那(牛黄是也)一大两,着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涂身、点额,一切天、龙、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欢喜也。
(lú) = 唤猪声。
牛黄(niú huáng) = 种中药。多从病牛胆中取得,具有解热、解毒、强心的功效,可治惊痫及小儿诸病[bezoar]
(é) = 额头,脑门[forehead]

“若有身被枷锁者,取白鸽粪,咒一百八遍,涂于手上,用摩枷锁,枷锁自脱也。

“若有夫妇不和,状如水火者,取鸳鸯尾,于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带,彼即终身欢喜相爱敬。
= 带在身上,把它放在他们夫妻身上,一个人带一个。

“若有被虫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净灰、净沙或净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边,虫即退散也。
(miáo) = 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seedlings of cereal crops](庄稼出苗[sproutgerminate])
五果(wǔ guǒ) = 指桃、李、杏、栗、枣五种水果。
“果树兼咒水洒者,树上虫不敢食果也。”
(sǎ) = 把水散布在地上[splashchedsprinkle](xǐ = 古同“洗”,洗涤。)

佛告阿难:“若为富饶,种种珍宝资具者,当于如意珠手。
= 一般我们看到一千只手的,千手千眼,一千只手,一千个眼睛,也有比较少的,有四十只手。千手千眼、四十只手都是出自于这部经,四十只展开就是一千只,这个后面经文会讲到。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所求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办法全部一一的在经文里面讲出来,所以经文它只能举出几个例子做个代表,我们根据这个例子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就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愿望,所有的问题在部经里面都可以得到解决。
“若为种种不安求安隐者,当于罥索手。
(juàn) = 捕取鸟兽的网[net](用绳索绊取[hang]/缠绕[wind])
“若为腹中诸病,当于宝钵手。
“若为降伏一切魍魉鬼神者,当于宝剑手。
“若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当于跋折罗手。
嚩曰罗/缚曰罗/拔折罗/筏折罗/跋折罗 = Vajira,金刚。
“若为摧伏一切怨敌者,当于金刚杵手。
(chǔ) = 舂米的棒槌[pestle](捣,砸[pestle])
“若为一切处怖畏不安者,当于施无畏手。
“若为眼暗无光明者,当于日精摩尼手。
“若为热毒病求清凉者,当于月精摩尼手。
“若为荣官益职者,当于宝弓手。
“若为诸善朋友早相逢者,当于宝箭手。
“若为身上种种病者,当于杨枝手。
杨枝(yáng zhī) = 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齿木/杨枝 = Danta-kattha/Danta-pona,音译作惮哆家瑟詑、禅多抳瑟插。即磨齿刮舌之木片,为佛制比丘十八物之一。啮小枝之头为细条,用以刷牙齿者。
“若为除身上恶障难者,当于白拂手。
(fú) = 拂拭;掸除[whiskflick](掠过或轻轻擦过[sweep]/违背;逆[disobey])
白拂 = 广义而言,即指一切白色兽毛制成之拂子;狭义言之,则指白牦牛尾长毛所制之拂子,又作牦牛拂、白牦拂。拂子,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虫之具。
“若为一切善和眷属者,当于胡瓶手。
胡瓶(hú píng) = 胡地产制的瓶。
“若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诸恶兽者,当于旁牌手。
旁牌(páng pái) = 用来抵御敌人攻击的盾牌。
“若为一切时处好离官难者,当于斧钺手。
(yuè) = 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battle-axe]
“若为男女仆使者,当于玉环手。
(pú) = 供役使的人。即奴隶[servant]
“若为种种功德者,当于白莲华手。
“若为欲得往生十方净土者,当于青莲华手。
“若为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
“若为面见十方一切诸佛者,当于紫莲华手。
“若为地中伏藏者,当于宝箧手。
(qiè) = 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small suitcase]
“若为仙道者,当于五色云手。
五彩叠云/五色云 = Panca-rupamegha,五种色彩之云。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执此云之手,称为五色云手。
“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迟手。
君荼/军荼 = Kunda/Aggi-kunda之音译。意译作火炉。原来指作为宗教用途之瓶、壶类,密教特用以指修护摩法时所用之火炉,故又称为护摩炉、护摩火炉。
“若为往生诸天宫者,当于红莲华手。
“若为辟除他方逆贼者,当于宝戟手。
(jǐ) = 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halberd]
“若为召呼一切诸天善神者,当于宝螺手。
(luó) = 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spiral shellsnail](螺髻的简称[spiral-shaped coil])
“若为使令一切鬼神者,当于髑髅杖手。
“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授手者,当于数珠手。
“若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声者,当于宝铎手。
(duó) = 大铃[big bell]
“若为口业辞辩巧妙者,当于宝印手。
“若为善神龙王常来拥护者,当于俱尸铁钩手。
“若为慈悲覆护一切众生者,当于锡杖手。
(xī) = 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富延展性[tin]
声杖/有声杖/智杖/德杖/鸣杖/金锡//锡杖 = Khakkhara,即比丘行于道路时,应当携带之道具。原用于驱赶毒蛇、害虫等,或乞食之时,振动锡杖,使人远闻即知。于后世则成为法器之一。
“若为一切众生常相恭敬爱念者,当于合掌手。
“若为生生之处不离诸佛边者,当于化佛手。
“若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不处胎藏中受身者,当于化宫殿手。
“若为多闻广学者,当于宝经手。
“若为从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转者,当于不退金轮手。
“若为十方诸佛速来摩顶授记者,当于顶上化佛手。
“若为果蓏诸谷稼者,当于蒲萄手。
(luǒ) = 草本植物的果实[melongourdcucumberetc.]
(jià) = 种植五谷[sow grains]/谷物;庄稼[cerealscropsgrains]
蒲萄(pú táo) = 葡萄的果实。
“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条,今粗略说少耳。”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

“南无勃陀瞿那迷,
= Namo Buddha Gauravi
= 归命尊贵的佛陀。
(bó) = 排,推动[push]
南无达摩莫诃低,
= Namo Dharma Maha-dhi
= 归命无上法。
南无僧伽多夜泥,
= Namo Samgha Tayani
= 归命济度众。
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
= Tri-bhuvi-sadhutam Namah
= 我归命三界无讹者。
(duō) = 呵叱声[tut-tut]
(yán) =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屋檐[eaves]

“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

“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

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

“深低帝屠苏吒,
= Sam-dite Dusta
= 障难、不善法。
(tú) = 宰杀牲畜[slaughter](大屠杀,残杀[massacre]/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butcher]/古地名[Tu town])
“阿若蜜帝乌都吒,
= Ajna Mithye Uto Tal
= 无智、邪执、无明网挫败。
Ajna = 无知。
Mithya = 邪。
Tal = 打。
“深耆吒,
= Sam-Chid Tal
= 断除、挫败。
(qí) = [old]。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Chid = 切断。
“波赖帝,耶弥若吒乌都吒,
= Prati-yat Mi Jya Tal Uto Tal
= 警觉、消灭、压倒、无明网挫败!
Jya = 压倒。
“拘罗帝吒耆摩吒,
= Ghorate Tal Jihma Tal
= 怖畏挫败!愚痴挫败!
Jimha = 弯曲的,倾斜的,不诚实的。
“沙婆诃。
= Svaha
= 如上成就!

“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

“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
“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恶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
阎浮利/赡部提/阎浮提鞞波/阎浮提 = Jambu-dipa,阎浮,Jambu,乃树之名;提,Dipa,洲之意。梵汉兼译则作剡浮洲、阎浮洲、赡部洲、谵浮洲。旧译为秽洲、秽树城,乃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出产阎浮檀金,故又有胜金洲、好金土之译名。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梵Daksina-jambu-dvipa)、南阎浮洲、南赡部洲。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

“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
“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

#流通分

“善男子!此陀罗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叹莫能尽。
“若不过去久远已来广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
“汝等大众,天、人、龙、神,闻我赞叹,皆应随喜。

“若有谤此咒者,即为谤彼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
“若于此陀罗尼,生疑不信者,当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万劫,常沦恶趣,无有出期,常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

一切众会菩萨摩诃萨、金刚密迹、梵释四天、龙、鬼、神,闻佛如来赞叹此陀罗尼,皆悉欢喜,奉教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