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_初一日诵_未曾有法品第四《阿修罗经第四》
= “阿修罗经”:本经叙说婆罗逻阿修罗王告佛大海之八未曾有法,佛亦为说正法、律中之八未曾有法。其比较如下:(一)大海渐广渐深,正法、律渐修渐学。(二)大海不失潮时,正法、律中四众弟子不犯戒。(三)大海甚深极广,正法、律亦然。(四)大海水咸同一味,正法、律中无欲为味,觉、息、道味等同一味。(五)大海有无量珍宝,正法、律有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珍宝。(六)大海为大神所居,正法、律为四向四果圣者所居。(七)大海不受死尸,正法、律圣众清净,不容不精进,非沙门、梵行者。(八)大海受五河之水而无差别,四姓入正法中亦无差别,同为沙门释子。之后,婆罗逻阿修罗王赞叹如来八法,并自归依佛法僧。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兰若,在黄芦园。
= “鞞兰若”:Veranja,村名。
= “黄芦”:Nelerupucimanda,树名。
鞞(bǐng) = 刀鞘[sheath of a knife]。(pí = 鼓名。)
芦(lú) = 草名。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radish]。(芦苇[reed]。)
尔时,婆罗逻阿修罗王、牟梨遮阿修罗子,色像巍巍,光耀暐晔,夜将向旦,往诣佛所,礼世尊足,却住一面。
= “婆罗逻”:Paharada,阿修罗名。
暐(wěi) = 形容光很盛[bright]。
晔(yè) = 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flashing]。
世尊问曰:“婆罗逻,大海中阿修罗无有衰退阿修罗寿、阿修罗色、阿修罗乐、阿修罗力?诸阿修罗乐大海中耶?”
婆罗逻阿修罗王、牟梨遮阿修罗子答曰:“世尊,我大海中诸阿修罗无有衰退于阿修罗寿、阿修罗色、阿修罗乐、阿修罗力,诸阿修罗乐大海中。”
世尊复问曰:“婆罗逻,大海中有几未曾有法,令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婆罗逻答曰:“世尊,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令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云何为八?世尊,我大海从下至上,周回渐广,均调转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
“世尊,若我大海从下至上,周回渐广,均调转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者,是谓我大海中第一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潮未曾失时。
潮(cháo) = 海水的涨落[tide]。
“世尊,若我大海潮未曾失时者,是谓我大海中第二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水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世尊,若我大海甚深无底,极广无边者,是谓我大海中第三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水咸,皆同一味。
“世尊,若我大海水咸,皆同一味者,是谓我大海中第四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琦(qí) = 美玉[fine jade]。(通“奇”。奇异[bizzare;queer]。)
“珍宝名者,谓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
璧(bì) = 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a round flat piece of jade witha hole in it]。(玉的通称[jade]。)
瑁(mào) = 天子所执的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故谓称为瑁[ceremonial
jade]。
玳瑁(dài mèi) = 动物名。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黄褐色,有黑斑,光润美丽,可长达一公尺,前宽后尖,可作装饰品。多分布于热带海洋。
琁(xuán) = 古同“璇”,美玉。
七珍/七宝 = Satta ratana,即七种珍宝,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七宝指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不同佛经对其内容说法不同。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是公认的,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真珠、玫瑰,还有说是玻璃<颇梨>的。/总称转轮圣王所拥有之七种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
又称主藏宝)与主兵臣宝(将军)。
|
|
金
|
从人,表示覆盖。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金属。
English:Gold
|
银
|
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English:Silver
|
吠琉璃/毗琉璃/流璃/琉璃
|
Veluriya,意译青色宝、远山宝、不远山宝。为猫眼石之一种。种类有青、白、赤、黑、绿等各种颜色。其最大特色乃是具有‘同化’之性质,亦即任何接近琉璃之物,皆被琉璃之色所同化。
English:Lapis lazuli/coloured glaze
|
砗磲(chē qú)
|
Musaragalva,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
English:Tridacninae/Giant clam
|
玛瑙
|
Asama,赤色宝之意。玛瑙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出现,它通常被认为和喷出岩共生,且在变质岩中常见。大部分的玛瑙都以喷出岩或远古熔岩中的结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挥发成份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盐成分沿壁一层一层凝结填充所形成。
English:Agate
|
赤珠
|
Lohitanka,又作赤宝、赤真珠。
|
珍珠
|
一种由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
English: Pearl
|
玫瑰
|
一种赤色的美石。
English: Red pearls
|
琥珀
|
植物的树脂化石,并非树的汁液,其状态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泽如玛瑙。
English: Amber
|
珊瑚
|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
English: Coral
|
“世尊,若我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者,是谓我大海中第五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中大神所居。
“大神名者,谓阿修罗、干塔惒、罗刹、鱼摩竭、龟、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
= “鱼摩竭”:Makara,又作摩竭鱼,译为鲸鱼、巨鳖,为鱼之王。
= “帝麑”:Timi,鱼名,大鱼之一种。
= “帝麑伽罗”:Timingala,鱼名,吞舟大鱼之一种。
= “提帝麑伽罗”:Timiramingala,鱼名,吞舟大鱼之一种。
鼍(tuó) = 扬子鳄,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Yangtze
alligator]。
麑(ní) = 幼鹿[fawns]。
“复次,大海中甚奇!甚待!众生身体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至三百由廷,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世尊,若大海中大神所居。
“大神名者,谓阿修罗、干塔惒、罗刹、鱼摩竭、龟、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
“复次,大海中甚奇!甚持!众生身体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者,是谓我大海中第六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著岸上。
“世尊,若我大海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著岸上者,是谓我大海中第七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复次,世尊,我大海阎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劳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
= “五大河”:即所谓印度五大河:恒伽、摇尤那、舍牢浮、阿夷罗婆提、摩企(Ganga,Yamuna,Sarabhu,Aciravati,Mahi)。
“悉入大海,既入中已,各舍本名,皆曰大海。
“世尊,若我大海阎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劳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
“悉入大海,既入中已,各舍本名,皆曰大海者,是谓我大海中第八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世尊,是谓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诸阿修罗见已乐中。
“世尊,于佛正法、律中有几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世尊答曰:“婆罗逻,我正法、律中亦有八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云何为八?婆罗逻,如大海从下至上,周回渐广,均调转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渐作渐学,渐尽渐教。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渐作渐学,渐尽渐教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一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潮,未曾失时。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
族姓男/族姓子 = Kula-putta,音译矩罗补怛罗。即所谓‘善男子’,为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印度有四姓阶级,生于四姓中之婆罗门大族之子弟,乃于诸姓中为最胜,故称族姓子。此外,族姓子一般指在家信男,然亦有用于对比丘之称呼。对于妇女,则称族姓女,即指善女人。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二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水,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三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水咸,皆同一味。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四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
= “四念处”:Cattaro
Satipatthana,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四正勤”:Cattaro
Sammappadhana,又作四正断。谓灭除已生之恶法而令未生之恶不生、不起;增长已生之善而令未生之善生起。亦即精进努力之意。
= “四如意足”:Cattaro
Iddhipada,又作四神足:(一)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二)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三)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四)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综上四者,即于“欲、心、精进、思惟”等四方面修习禅定,而令神通力现起。
= “五根”:Panc’Indriyani,“信、精进、念、定、慧”五者为生起善法之根,故称五根。
= “五力”:Panca
Balani,“信、精进、念、定、慧”五者具有治五障之力,故称五力。
= “七觉支”:Sattabojjhanga,又作七菩提分法。即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等。
三十七道品 = 要快速证悟并除灭烦恼,可以整理出三十七类通往涅槃的方法,包括:
|
||
四念处
|
念处:所观念之处,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
四意断/四正勤/正勤
|
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
已生恶令断灭、
未生恶令不生、
未生善令生起、
已生善令增长。
|
四如意足/如意足/四神足
|
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
|
一、欲如意足:修道趣果,欲望精进。
二、念如意足:念念一心,住于正理。
三、进如意足:精进直前功无间断。
四、慧如意足: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
五根/根
|
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
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
五力/力
|
由五根坚定而产生的力量。
|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力。
|
七觉分/觉/七觉支/七菩提分
|
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除去身心轻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五、念觉支: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觉支:心惟一境,而不散乱。
七、舍觉支:舍离一切虚妄法,而力行正法。
|
八圣道分/道/八圣道/八正道
|
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修八证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
一、正见:正确的知见。
二、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三、正语:正当的言语。
四、正业:正当的行为。
五、正命:正当的职业。
六、正精进:正当的努力。
七、正念:正确的观念。
八、正定:正确的禅定。
|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五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中大神所居。
“大神名者,谓阿修罗、干塔惒、罗刹、鱼摩竭、龟、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
“复次,大海中甚奇!甚特!众生身体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大神皆居其中。
“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
四双八辈 = 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即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圣众大神皆居其中。
“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六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著岸上。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
= “圣众亦复去离彼远”:圣众也是去离这种人甚远。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七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复次,婆罗逻,如大海阎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劳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
“悉入大海,既入中已,各舍本名,皆曰大海。
“婆罗逻,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
“婆罗逻,若我正法、律中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娑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者,是谓我正法、律中第八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婆罗逻,是谓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令诸比丘见已乐中。
“婆罗逻,于意云何?若我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若汝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此二种未曾有法,何者为上、为胜、为妙、为最?”
= “若汝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和如你的大海中的八种未曾有之法。
= “何者为上、为胜、为妙、为最”:到底是那一种为上、为胜、为妙、为最呢?
婆罗逻白曰:“世尊,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不及如来八未曾有法,不如千倍、万倍,不可比、不可喻、不可称、不可数,但世尊八未曾有法为上、为胜、为妙、为最!
“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婆罗逻阿修罗王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