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中阿含经-未曾有法品第四《瞻波经第六》

卷九_初一日诵_未曾有法品第四《瞻波经第六》
= “瞻波经”:本经叙说在十五日布萨之时,佛于会中知有不净比丘在座,故虽三请而不说波罗提木叉。尊者大目揵连乃逐出该比丘,然后请佛说戒。佛以大海八德为喻而说法。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瞻波,在恒伽池边。
= “瞻波”:Campa,又作占波,为中印度恒河河畔之国,其都城亦名瞻波。
= “恒伽池”:Gaggara,又作伽伽罗池。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说从解脱时,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 “从解脱”:Patimokkha,又作波罗提木叉、别解脱、处处解脱。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之戒律。
波罗提毗木叉/般罗底木叉/钵喇底木叉/波罗提木叉 = Patimokkha,意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指七众防止身口七支等过,远离诸烦恼惑业而得解脱所受持之戒律。为佛教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是学处中最重要的核心规定,所有僧团成员都应遵守。后世僧团将波罗提木叉的内容收集一处,就形成《波罗提木叉经》,又称《戒经》,是律藏的核心。佛教僧团每半个月要会集一处,称为布萨。在布萨中,由上座长老负责诵出波罗提木叉戒本,以提醒僧众随时遵守戒律。违反戒律的僧侣可在会中提出忏悔,而假如同修僧侣有违反戒律之处,也可在此提出,由僧伽大会作出判决,此称为布萨羯摩。波罗提木叉包括比丘227戒和比丘尼311戒,并提出具体惩罚。波罗提木叉包括八部分。
世尊坐已,即便入定,以他心智观察众心;观众心已,至初夜竟,默然而坐。
= “初夜”:印度人将夜晚(傍晚六时至清晨六时)分成三部分,傍晚六时至十时为“初夜”,十时至午夜二时为“中夜”,午夜二时至清晨六时称“后夜”。
 
于是,有一比丘即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惟愿世尊说从解脱!”
(tǎn) = 绽开[burstsplig](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中夜默然而坐。
彼一比丘再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过,中夜将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惟愿世尊说从解脱!”
 
世尊亦再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后夜默然而坐。
彼一比丘三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惟愿世尊说从解脱!”
= “将向欲明,明出不久”:巴利本作Pacchime Yame Uddhaste Arune Nandimukhiya Rattiya,于后夜时分,日升而天将破晓,其夜色令人生欢喜。
(chuí) = 通“陲”。边疆;边境[frontier](垂挂[hang down]/低下,放低[lower]/赐予[vouchsafe]/接近,快要[approachnear]/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condescend]/留传[bequeathhand down])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于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彼时尊者大目揵连亦在众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便作是念:“世尊为何比丘而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我宁可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
= “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巴利本作Sabbavantam Bhikkhusangham Cetasa Ceto Paricca Manasakasi,以心察知一切比丘之心而作意。
 
尊者大目揵连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尊者大目揵连便知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定起,至彼比丘前,牵臂将出,开门置外:“痴人远去!莫于此住!不复得与比丘众会,从今已去,非是比丘。”
 
闭门下钥,还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我已逐出。
(yào) = 门直闩。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vertical bar](指锁[lock]/钥匙,开锁的工具[key])
“世尊,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惟愿世尊说从解脱!”
 
世尊告曰:“大目揵连,彼愚痴人当得大罪,触娆世尊及比丘众。
(rǎo) = 烦扰;扰乱[troubledisturb]
“大目揵连,若使如来在不净众说从解脱者,彼人则便头破七分,是故大目揵连,汝等从今已后说从解脱,如来不复说从解脱;所以者何?大目揵连,如彼大海,从下至上,周回渐广,均调转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
头破七分 = 谓受鬼神责打,头破作七分。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渐作渐学,渐尽渐教。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渐作渐学,渐尽渐教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潮,未曾失时。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
族姓男/族姓子 = Kula-putta,音译矩罗补怛罗。即所谓‘善男子’,为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印度有四姓阶级,生于四姓中之婆罗门大族之子弟,乃于诸姓中为最胜,故称族姓子。此外,族姓子一般指在家信男,然亦有用于对比丘之称呼。对于妇女,则称族姓女,即指善女人。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水,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海水咸,皆同一味。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qí) = 美玉[fine jade](通“奇”。奇异[bizzarequeer])
“珍宝名者,谓金、银、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砗磲、珊瑚、琥珀、玛瑙、玳瑁、赤石、琁珠。
(mào) = 天子所执的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故谓称为瑁[ceremonial jade]
玳瑁(dài mèi) = 动物名。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黄褐色,有黑斑,光润美丽,可长达一公尺,前宽后尖,可作装饰品。多分布于热带海洋。
(xuán) = 古同“璇”,美玉。
 
七珍/七宝 = Satta ratana,即七种珍宝,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七宝指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不同佛经对其内容说法不同。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是公认的,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真珠、玫瑰,还有说是玻璃<颇梨>的。/总称转轮圣王所拥有之七种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 又称主藏宝)与主兵臣宝(将军)。
从人,表示覆盖。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金属。
EnglishGold
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EnglishSilver
吠琉璃/毗琉璃/流璃/琉璃
Veluriya,意译青色宝、远山宝、不远山宝。为猫眼石之一种。种类有青、白、赤、黑、绿等各种颜色。其最大特色乃是具有‘同化’之性质,亦即任何接近琉璃之物,皆被琉璃之色所同化。
EnglishLapis lazuli/coloured glaze
砗磲(chē qú)
Musaragalva,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
EnglishTridacninae/Giant clam
玛瑙
Asama,赤色宝之意。玛瑙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出现,它通常被认为和喷出岩共生,且在变质岩中常见。大部分的玛瑙都以喷出岩或远古熔岩中的结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挥发成份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盐成分沿壁一层一层凝结填充所形成。
EnglishAgate
赤珠
Lohitanka,又作赤宝、赤真珠。
珍珠
一种由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
English: Pearl
玫瑰
一种赤色的美石。
English: Red pearls
琥珀
植物的树脂化石,并非树的汁液,其状态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泽如玛瑙。
English: Amber
珊瑚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
English: Coral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
 
三十七道品 = 要快速证悟并除灭烦恼,可以整理出三十七类通往涅槃的方法,包括:
四念处
念处:所观念之处,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四意断/四正勤/正勤
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已生恶令断灭、
未生恶令不生、
未生善令生起、
已生善令增长。
四如意足/如意足/四神足
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
一、欲如意足:修道趣果,欲望精进。
二、念如意足:念念一心,住于正理。
三、进如意足:精进直前功无间断。
四、慧如意足: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五根/
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
由五根坚定而产生的力量。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力。
七觉分//七觉支/七菩提分
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除去身心轻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五、念觉支: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六、定觉支:心惟一境,而不散乱。
七、舍觉支:舍离一切虚妄法,而力行正法。
八圣道分//八圣道/八正道
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修八证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一、正见:正确的知见。
二、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三、正语:正当的言语。
四、正业:正当的行为。
五、正命:正当的职业。
六、正精进:正当的努力。
七、正念:正确的观念。
八、正定:正确的禅定。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珍宝名者,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大神所居。
“大神名者,谓阿修罗、干沓惒、罗刹、鱼摩竭、龟、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
= “鱼摩竭”:Makara,又作摩竭鱼,译为鲸鱼、巨鳖,为鱼之王。
= “帝麑”:Timi,鱼名,大鱼之一种。
= “帝麑伽罗”:Timingala,鱼名,吞舟大鱼之一种。
= “提帝麑伽罗”:Timiramingala,鱼名,吞舟大鱼之一种。
(tà) = 话多[talkativeverbose]
(hè) = 古均同“和”。
(tuó) = 扬子鳄,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Yangtze alligator]
(ní) = 幼鹿[fawns]
“复次,大海中甚奇!甚特!众生身体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大神皆居其中。
“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
四双八辈 = 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即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则为四双,分则为八辈。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圣众大神皆居其中。
“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大海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著岸上。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复次,大目揵连,如彼大海阎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摇尤那,三曰、舍劳浮,四曰、阿夷罗婆提,五曰、摩企,皆入大海,及大海中龙水从空雨堕,滴如车轴,是一切水不能令大海有增减也。
= “五大河”:即所谓印度五大河:恒伽、摇尤那、舍牢浮、阿夷罗婆提、摩企(GangaYamunaSarabhuAciravatiMahi)。
= “及大海中龙水从空雨堕,滴如车轴”:以及大海中之龙,从空降下雨水,其渧如车轴那么的大。
(zhóu) =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axisaxleshaft](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scroll])
“大目揵连,我正法、律亦复如是,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
 
西域四姓/四种姓/四姓种/四品人/四姓 = Cattaro vanna,指古代印度四种社会阶级。前三种姓有念诵吠陀及祭祀之权,死后得再投生于世,称为再生族。反之,首陀罗既无权诵经、祭祀,亦不得投生转世,故称一生族。
梵志/梵种/梵志种/婆罗门种/婆罗门
Brahmana,译作净行、承习。乃指婆罗门教僧侣及学者之司祭阶级,为四姓中之最上位。学习并传授吠陀经典,掌理祈祷、祭祀,为神与人间之媒介。
刹利种/刹帝利
Khattiya,译言田主。乃王族及士族之阶级,故又称王种。掌管政治及军事,为四姓中之第二位,然于佛典中,则多以其为第一位。
居士种/毗舍/吠舍
Vessa,译作居士、商贾、田家。乃从事农、工、商等平民阶级,为四姓中之第三位。
首陀/首陀罗
Sudda,译作农。乃指最下位之奴隶阶级,终身以侍奉前述三种姓为其本务。
 
“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如是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
“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
“大目揵连,若我正法、律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
“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如是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不移动心解脱,自作证成就游。
“大目揵连,不移动心解脱,于我正法、律中无增无减者,是谓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大海八不思议 = 指大海所具有八种不可思议之性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即以此八种不可思议比喻涅槃之特性。
渐渐转深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之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中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至深。
深难得底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理智圆融,妙不决定,一切二乘、菩萨皆莫测其所至;如经中或说我、无我,或说常、无常,或说净、不净,或说空、不空,乃至或说五阴即是佛性之类,于如是等法,说无穷尽,犹如大海之深,难得其底。
同一碱味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虽有四教之异,莫不为令众生同得实相之理;如经中所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同一解脱,同一因果,乃至一切同得常乐我净之类,犹如大海虽纳百川,而同一碱味。
潮不过限
谓如来说涅槃之时,制诸禁戒,令诸弟子如法受持,不得踰越;如经中所说制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净物之类,犹如海潮,朝夕往来,不过其限。
种种宝藏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为世珍宝,可尊可贵,凡众生窘于法财者,令其修习,得免逼迫之苦,而成就出世饶益之乐;如经中所说之四念处、四正勤乃至如来功德智慧之类,无所不具,犹如大海,种种诸宝皆悉含藏。
大身众生居住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甚深无量,一切佛及菩萨莫不依此而住;如经中所说,佛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乃至大慈悲之类,无非圣法之所含摄,犹如大海,一切鲲鲸大身之类,咸依之而居。
不宿死尸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专为扶持戒律而谈常住,不令众生起断灭之见,于末法中,生清净正信之心,远离一切邪恶之人;如经中所说,阐提诽谤方等,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佛物僧物随意而用,或于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事,皆为死尸,涅槃经远离如是等事,犹如大海之不宿死尸。
万流大雨不增不减
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广谈佛性,盛演圆常,平等清净,不生不灭,众生诸佛同一觉源,曾无有异;犹如万流大雨之归大海,而海水亦不增不减。
 
佛说如是,尊者大目揵连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