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

中阿含经-习相应品第五《涅槃经第十四》

卷十_初一日诵_习相应品第五《涅槃经第十四》
= “涅槃经”:本经叙说世尊告诸比丘:涅槃以解脱为习,正信以苦为习,乃至行以无明为习;遍观十二因缘而得涅槃。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涅槃有习,非无习。
= “习”:巴利本作Ahara(食),有令生成长养之义。在此可看作缘或助缘。
“何谓涅槃习?答曰:解脱为习。
= “解脱”:Vimutti,离缚而得自在。
“解脱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解说习?答曰:无欲为习。
= “无欲”:Viraga,离欲之意。
“无欲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无欲习?答曰:厌为习。
= “厌”:Nibbida,即厌恶、厌离。
“厌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厌习?答曰:见如实、知如真为习。
= “见如实、知如真”:巴利本作Yathabhutananadassana,如实知见。
“见如实、知如真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见如实、知如真习?答曰:定为习。
“定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定习?答曰:乐为习。
= “乐”:Sukha,安稳快乐。
“乐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乐习?答曰:止为习。
= “止身”:Passaddhi,即轻安、猗息。
“止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止习?答曰:喜为习。
= “喜”:Piti,悦喜心。
“喜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喜习?答曰:欢悦为习。
= “欢悦”:Pamujja,喜乐、愉悦。
“欢悦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欢悦习?答曰:不悔为习。
= “不悔”:Avippatisara,无悔恨,无追悔。
“不悔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不悔习?答曰:护戒为习。
“护戒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护戒习?答曰: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
“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
= “正思惟”:Yoniso Manasikara,如理作意,即正确地思量、分别。
“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
“信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信习?答曰:苦为习。
“苦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苦习?答曰:老死为习。
“老死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老死习?答曰:生为习。
“生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生习?答曰:有为习。
“有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有习?答曰:受为习。
“受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受习?答曰:爱为习。
“爱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爱习?答曰:觉为习。
= “觉”:巴利本作Vedana,受。
“觉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觉习?答曰:更乐为习。
= “更乐”:巴利本作Phassa,触。
“更乐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更乐习?答曰:六处为习。
“六处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六处习?答曰:名色为习。
= “名色”:Nama-rupa,指五蕴。色为色蕴,名为受、想、行、识四蕴。
“名色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名色习?答曰:识为习。
“识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识习?答曰:行为习。
“行亦有习,非无习。
“何谓行习?答曰:无明为习。
 
十二因缘 = Nidana,即构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条件(即十二有支)。
三世
十二因缘
简释
 
过去二因
无明
Avijja
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
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
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
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
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
若劣、若胜、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
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
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暗、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Sankhara,身行、口行、意行。
 
现在五果
Vinnana,六识身 = 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名色
Namarupa,名 = 四无色阴,受阴、想所、行阴、识阴。
= 四大、四大所造色。
六入
Salayatana,六内入处 = 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Phassa,六触身 = 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
Vedana,三受 =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现在三因
Tanha,三爱 = 欲爱、色爱、无色爱。
Upadana,四取 = 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Bhava,三有 = 欲有、色有、无色有。
 
未来二果
Jati,若彼彼众生,彼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
老死
Jara-marana
= 若发白露顶,皮缓根熟,支弱背偻,垂头呻吟,短气前输,拄杖而行,身体黧黑,四体班驳,暗钝垂熟,造行艰难羸劣。
= 彼彼众生,彼彼种类没、迁移、身坏、寿尽、火离、命灭,舍阴时到。
 
“是为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处,缘六处更乐,缘更乐觉,缘觉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缘老死苦。
 
“习苦,便有信;
“习信,便有正思惟;
“习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
“习正念正智,便有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
“习解脱,便得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