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星期六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第六《三十二相经第二》

卷十一_初一日诵_王相应品第六《三十二相经第二》
= “三十二相经”:本经叙说具足三十二相者,在家可为转轮王,出家则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并详述三十二相。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甚奇!甚特!大人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
转轮王/转轮圣王 = Raja cakkavattin,意译作转轮王、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飞行皇帝。意即旋转轮宝(相当于战车)之王。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一须弥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
 
四军/四部兵/四兵众/四兵 = Catur-angini,为印度古代战场上之四种军兵。于诸经典中所常见‘转轮王’之记载,多谓转轮王具足七宝,其中之一即指此‘主兵宝’。于转轮王之世,必有四部之兵随之征讨东南西北四方,军力所至,悉皆归伏,可见四兵威力之强盛。
象兵/象军
Hatthi-kaya,即每四人组成一队,共护象足。
马兵/马军
Assa-kaya,每八人组成一队,共护马足。
车兵/车军
Ratha-kaya,每十六人组成一队,共护军车。
步兵/步军
Patti-kaya,每三十二人组成一队,执持兵杖。
 
“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
“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
“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若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尔时,世尊在于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甚奇!甚特!大人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
燕坐/宴坐 = 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又为‘坐禅’之代名词。
“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
“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
“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若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诸比丘:“汝等今日共论何事集坐讲堂?”
= “晡时”:即申时,约午后四时左右。
(bū) = 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p.m.3-5]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今日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甚奇!甚特!大人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
“‘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
“‘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
“‘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若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世尊,我等共论如此事故集坐讲堂。”
 
于是,世尊告曰:“比丘,汝等欲得从如来闻三十二相耶?谓大人所成,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
“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
“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
“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若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时,诸比丘闻已,白曰:“世尊,今正是时。
“善逝,今正是时。
“若世尊为诸比丘说三十二相者,诸比丘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大人足安平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安平立”:Suppatitthitapada,即足下平满相,为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著地面之相。
 
“复次,大人足下生轮,轮有千辐,一切具足,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下生轮”:Pada-talesu Cakkani Jatani,即千辐轮相,为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
(fú) = 辐条。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spoke]
 
“复次,大人足指纤长,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指纤长”:Dighangulin,即指纤长相,为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
(xiān) = 细小[fineminute]
 
“复次,大人足周正直,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周正直”:巴利本作Brahm-ujju-gatta,身体正直如梵天。
 
“复次,大人足跟踝后两边平满,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跟踝后两边平满”:Ayatapanhi,即足跟广平相,为足踵圆满广平之相。
(huái) = 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亦称“踝子骨”[anklemalleolus]
 
“复次,大人足两踝𦟛,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足两踝𦟛”:Ussankhapada,即足趺隆起相,为足背高起圆满之相。
𦟛(chōng)
 
“复次,大人身毛上向,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身毛上向”:Uddhagga-loma,又作身毛右旋相,即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其色绀青柔润。
 
“复次,大人手足网缦,犹如雁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手足网缦”:Jala-hattha-pada,即指网缦相,手足一一指间,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
(màn) = 无花纹的丝织品[plain thin silk](帷幔;帏幕[curtain]/没有花纹[colourless])
 
“复次,大人手足极妙柔弱软敷,犹兜罗华,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手足极妙柔弱软敷”:Mudu-taluna-hattha-pada,即手足柔软相,为手足极其柔软,犹如细劫波毳之相。
(fū) = 施予;给予[grantcarry out](铺展;铺开[spread outunfold]/通“布”。宣告;陈述[narrate in detail]/<>[open]/通“溥”。分布;散布[spread])
 
“复次,大人肌皮软细,尘水不著,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肌皮软细”:Sukhumacchavi,即皮肤细软相,指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
(jī) = 先秦时期,“肌”表示人的肉;“肉”表示禽兽的肉[muscle]
 
“复次,大人一一毛;一一毛者,身一孔一毛生,色若绀青,如螺右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一孔一毛”:Ekeka-loma,即孔生一毛相,指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
(gàn) = 红青,微带红的黑色[dark purple]
(luó) = 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spiral shellsnail](螺髻的简称[spiral-shaped coil])
 
“复次,大人鹿腨肠,犹如鹿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鹿腨肠”:巴利本作Enijangha,即腨如鹿王相,指股骨如鹿王之纤圆。
(shuàn) = 小腿肚子。
 
“复次,大人阴马藏,犹良马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阴马藏”:Kosohita-vatthaguyha,即马阴藏相,指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之相。
 
“复次,大人身形圆好,犹如尼拘类树,上下圆相称,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身形圆好,犹如尼拘类树”:Nigrodha-parimandala,即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
尼拘律树 = Nigrodha,意译为无节、纵广、多根,形状类似榕树。产于印度、锡兰等地,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树叶呈长椭圆形,叶端为尖状。由枝生出下垂气根,达地复生根;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种子甚小,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
 
“复次,大人身不阿曲;身不曲者,平立伸手以摩其膝,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身不阿曲;身不曲者,平立伸手以摩其膝”:Thitako Va Panihi Janukani Parimasati Parimajjati,即垂手过膝相。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
(ē) = 大的山陵,大的土山[big mound](泛指山[mountain]/曲隅,角落[corner]/曲从;迎合[pander toplay up to]
 
“复次,大人身黄金色,如紫磨金,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身黄金色”:Suvanna-vanna,即金色身相,指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之妙金台。
紫磨黄金/紫金/紫磨金 = 指带有紫色之黄金,为黄金中之最上品。紫,紫色;磨,无垢浊之意。同于印度之阎浮檀金。紫磨黄金之莲台称为紫金台。紫磨金之色,称紫磨金色,即带有紫色之金色。
 
“复次,大人身七处满;七处满者,两手、两足、两肩及颈,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身七处满”:Sattussada,即七处隆满相,指两手、两足、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
(jǐng) = 颈项[neck]
 
“复次,大人其上身大,犹如师子,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上身大,犹如师子”:Siha-pubbaddhakaya,即上身如狮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
 
“复次,大人师子颊车,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师子颊车”:Siha-hanu,即狮子颊相,指两颊隆满如狮子颊。
(jiá) = 面颊,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部分[cheek]
(chē) = 车子,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vehicle](牙床[gum])
 
“复次,大人脊背平直,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脊背平直”:即大直身相,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巴利本作Samavatta-khandha,两肩平等圆满。
(jǐ) = 背中间的骨头[spine]
 
“复次,大人两肩上连,通颈平满,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两肩上连,通颈平满”:Citantaramsa,即肩膊圆满相,指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
 
“复次,大人四十齿牙、平齿、不疏齿、白齿、通味第一味,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四十齿牙”:Cattarisa-danta,即四十齿相,指佛具有四十齿,皆一一齐等,平满如白雪。
= “平齿”:Sama-danta,指佛齿平齐。
= “不疏齿”:Avivara-danta,指佛齿密无间隙。
= “白齿”:Susukka-datha,又作四牙白净相。即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
 
“复次,大人梵音可爱,其声犹如加罗毗伽,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梵音”:Brahmassara,声犹如加罗毗伽(Karavika-bhani),即梵声相。
 
“复次,大人广长舌;广长舌者,舌从口出遍覆其面,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广长舌”:Pahuta-jivha,即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而至于发际。
 
“复次,大人承泪处满,犹如牛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承泪处满”:Go-pakhuma,又作眼睫如牛王相,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
 
“复次,大人眼色绀青,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眼色绀青”:Abhinila-netta,即目绀青色相,指佛眼绀青如青莲花。
 
“复次,大人顶有肉髻,团圆相称,发螺右旋,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顶有肉髻”:Unhisa-sisa,即顶髻相,为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
(jì) = 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发髻[wispy bun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复次,大人眉间生毛,洁白右萦,是谓大人大人之相。
= “眉间生毛,洁白右萦”:Unna Bhamukhantare Jata,即白毫相。双眉中间生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
(yíng) = 回旋缠绕[coil](弯曲[bend])
 
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三十二相 = Dvattimsa maha-purisa-lakkhanani,转轮圣王与佛的身体所具足之三十二种外貌特征。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合称「相好」。
头部
顶上肉髻相
Unhisa-siso,如来及菩萨之顶上,骨肉隆起,其形如髻,故称肉髻,乃尊贵之相。
脸部
狮子颊相
两颊隆满如狮子颊。
眉间白毫相
如来和菩萨眉间生白毛之相。法华经卷一序品载,佛眉间白毫相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是知佛眉间之白毫相柔软清净,宛转右旋,发放光明。
眼睫如牛王相
睫毛整齐而不杂乱。
眼色如绀青相
佛眼绀青,如青莲花。
口部
四十齿相
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
诸齿齐密相
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
四牙白净相
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
广长舌相
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
梵音相
Brahmassara,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
咽中津液上味相
Rasaggas-aggi,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进食因之而得上妙美味,如同甘露流注。
身躯部
金色身相
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之妙金台。
常光一丈相
佛之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
身如狮子相
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
大直身相
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
身广长等相
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
肩圆满相
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
两腋下隆满相
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
七处隆满相
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
皮肤细软相
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
身毛右旋相
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
孔生一毛相
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
马阴藏相
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
手足部
手过膝相
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
指纤长相
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
手足柔软相
手足极柔软。
手足缦网相
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
腨如鹿王相
腨为股肉,佛之股肉纤圆如鹿王者。
足下平满相
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之相。
足跟圆满相
跟是足踵,踵圆满无凹处者。
足跌高好相
跌者足背也,足背高起而圆满者。
千辐轮相
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
 
“诸比丘,大人成就此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宝。
= “三十二相”:诸经论所载略异。
“彼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为七。
“千子具足,颜貌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彼必统领此一切地乃至大海,不以刀杖,以法教令,令得安乐。
“若剃除发须,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名称流布,周闻十方。”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