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8日星期六

中阿含经-业相应品第二《师子经第八》

卷四_初一日诵_业相应品第二《师子经第八》
= “师子经”:本经叙说佛为尼干子弟子师子大臣说自己所主张之八种法:(一)不可作(身口意之恶行),(二)可作(身口意妙行),(三)断灭(恶行),(四)可憎恶(恶行),(五)法律(为断三毒故),(六)苦行(能断生死根本者),(七)不入于胎(因当来有灭尽),(八)安隐(脱生老病死、忧戚染污故)。师子大臣遂弃尼干子,而成为优婆塞。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舍离,在猕猴水边高楼台观。
= “鞞舍离”:Vesali,离车族之都城,于佛世时位于恒河北岸,与南岸之摩竭陀族相对峙。
= “猕猴水边”:巴利本作:于大林重阁讲堂。
(bǐng) = 刀鞘[sheath of a knife](pí = 鼓名。)
 
尔时,众多鞞舍离丽掣集在听堂,数称叹佛,数称叹法及比丘众。
= “丽掣”:Licchavi,居于毗舍离中心处的种族之名。又作离奢、梨车、离车、栗呫婆。
(chè) = 牵引,拉[pull]
彼时,尼干弟子师子大臣亦在众中。
= “师子”:Siha,大臣名。
 
是时,师子大臣欲往见佛,供养礼事,师子大臣则先往诣诸尼干所,白尼干曰:“诸尊,我欲往见沙门瞿昙。”
 
彼时,尼干诃师子曰:“汝莫欲见沙门瞿昙。
“所以者何?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 “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巴利本作Akiriyavado Akiriyaya Dhammam Deseti,无作业(不可作)论者教示不可作法,而非指作业无用论之“无作论者”。
“师子,若见宗本不可作则不吉利,供养礼事亦不吉利。”
 
彼众多鞞舍离丽掣再三集在听堂,数称叹佛,数称叹法及比丘众。
彼时,尼干弟子师子大臣亦再三在彼众中。
时,师子大臣亦复再三欲往见佛,供养礼事。
 
师子大臣便不辞尼干,即往诣佛,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而作是语:“我闻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cí) = 诉讼,打官司[legal caselawsuit](辞别;告别[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言辞;文辞[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说讲[speaktalk]/推却不受[discline])
“瞿昙,若如是说:‘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彼不谤毁沙门瞿昙耶?彼说真实耶?彼说是法耶?彼说法如法耶?于如法无过、无难诘耶?”
= “法如法”:巴利本作Dhammassa Canudhammam,法之随法。
(jié) = 询问,追问[questioninterrogatecross-examinecall sb. to account]
 
世尊答曰:“师子,若如是说:‘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彼不谤毁沙门瞿昙,彼说真实,彼说是法,彼说如法,于法无过,亦无难诘。
“所以者何?师子,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可作,亦为人说可作之法。
= “宗本可作”:巴利本作Kiriyavado,可作论者。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断灭,亦为人说断灭之法。
= “宗本断灭”:巴利本作Ucchedavado,断灭论者,为论应断灭恶行者,非恶取空之断灭论者。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可恶,亦为人可憎恶法。
= “宗本可恶”:巴利本作Jegucchi,憎恶者。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法、律,亦为人说法、律之法。
= “宗本法、律,”:巴利本作Venayiko,调伏者。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苦行,亦为人说苦行之法。
= “宗本苦行”:巴利本作Tapassi,苦行者,非指无益解脱生死之苦行。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入于胎,亦为人说不入胎法。
= “宗本不入于胎”:巴利本作Apagabbho,离胎者。
“师子,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安隐,亦为人说安隐之法。
= “宗本安隐”:巴利本作Assattho,安息者。
 
“师子,云何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师子,我说身恶行不可作,口、意恶行亦不可作。
“师子,若如是比无量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
= “有本”:『有』之根本。
(bǐ) = 并列;并排[be nextor near to](连接,接近[be close to;be near to]/比喻,比方[metaphor]/及,等到[arrive])
“师子,我说此法尽不可作。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可作,亦为人说不可作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可作,亦为人说可作之法?
“师子,我说身妙行可作,口、意妙行亦可作。
“师子,若如是比无量善法与乐果,受于乐报,生于善处而得长寿。
“师子,我说此法尽应可作。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可作,亦为人说可作之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断灭,亦为人说断灭之法?
“师子,我身恶行应断灭,口、意恶行亦应断灭。
“师子,若如是比无量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
“师子,我说此法尽应断灭。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断灭,亦为人说断灭之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不本可恶,亦为人说可憎恶法?
“师子,我说身恶行可憎恶,口、意恶行亦可憎恶。
“师子,若如是比无量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
“师子,我说此法尽可憎恶。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可恶,亦为人说可憎恶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法、律,亦为人说法、律之法?
“师子,我为断贪淫故而说法、律,断瞋恚、愚痴故而说法、律。
“师子,若如是比无量不善秽污之法,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
“师子,我为断彼故而说法、律。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法、律,亦为人说法、律之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苦行,亦为人说苦行之法?
“师子,或有沙门、梵志裸形无衣,或以手为衣,或以叶为衣,或以珠为衣;
“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魁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
= “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以武力抢夺得来之食物。
(kuí) = “斗”,长柄酒勺。汤勺,调羹。长柄大头[ladle](居首位,第一[first]/高大,壮伟[big and tall])
(chāo) = 叉取[take up with a fork](掠取,抢掠[rob]/抄写[copytranscribe]/迅速拿起[take up]/从侧面绕过去[outflank])
“不自往,不遣信,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
= “不自往”:谓不接受招请之供养。
= “不遣信”:施主差遣信使来请应供,亦不去受供。
= “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谓见面时,施主以如下三种语气:“来此!尊者;善哉!尊者;住此!尊者。”称呼时,就不受供。
“若有二人食,不中食;
“不怀妊家食,不畜狗家食;
(rèn) = 怀孕[be pregnant]
“设使家有粪蝇飞来,便不食也;
“不啖鱼,不食肉,不饮酒;
“不饮恶水,或都无所饮,学无饮行,或啖一口,以一口为足,或二口,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
“或食一得,以一得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
= “或食一得”:只食一次所得之物。
“或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穄米,或食杂䵃,或食头头逻食,或食粗食;
= “稗子”:Samaka,像谷的一种草。
= “穄米”:Nivara,野生之谷类。
= “头头逻”:Daddula,米之一种。
(rú) = [eat](蔬菜的总称[vegetables])
(bài) = 稻田里的一种杂草,有害于稻子的生长[barnyard grass]
(jì) = 穄子,不粘的黍类,又名“糜子”[broomcorn]
(kuàng) = 麦麸也。
(luó) = 巡察,巡逻[patrol]
“或至无事处,依于无事;
“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
“或持连合衣,或持毛衣,或持头舍衣,或持毛头舍衣;
= “头舍衣”:Dussa,白布或指未染彩色模样之粗布衣。
“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
“或持散发,或持编发,或持散编发;
“或有剃发,或有剃须,或剃须发;
“或有拔发,或有拔须,或拔须发;
“或住立断坐,或修蹲行;
= “蹲行”:以膝着地而行,亦即跪行。
“或有卧刺,以刺为床;
“或有卧果,以果为床;
= “卧果”:疑作“卧板”。此可能由于Phalaka被误译为Phala(果)所致。
“或有事水,昼夜手抒;
(shū) = 舀出[ladle]
“或有事火,竟昔燃之;
= “竟昔燃之”:自远昔以来就燃火不断。
(jìng) = 奏乐完毕。(泛指结束,完毕[finishcomplete]/全部;完全;整个[whole]/终于;到底[in the endeventually])
(xī) = 干肉[dried meat](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former timesthe past]/通“夕”。夜晚[evening])
“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
(yòu) = 保祐,旧指天、神等的佑助[bless](辅助;帮助[assist])
 
“如此之比受无量苦,学烦热行。
“师子,有此苦行我不说无。
“师子,然此苦行为下贱业,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圣道。
(kùn) = 从囗,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废弃的房屋[tumble-down house](穷;贫困[poor]/困难;苦难[difficulty]/劳倦;疲倦[tiredweary]/阻碍[hinder])
“师子,若有沙门、梵志,彼苦行法知断灭尽,拔绝共根,至竟不生者,我说彼苦行。
“师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苦行法知断灭尽,拔绝其根,至竟不生,是故我苦行。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苦行,亦为人说苦行之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入于胎,亦为人说不入胎法?
“师子,若有沙门、梵志当来胎生,知断灭尽,拔绝其根,至竟不生者,我说彼不入于胎。
“师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当来有胎生知断灭尽,拔绝其根,至竟不生,是故我不入于胎。
= “当来有胎生知断灭尽”:巴利本作Ayatim Gabbhaseyya Punabhavabhinibbatti Pahina,断尽未来再转生于母胎。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不入于胎,亦为人说不入胎法。
 
“师子,云何复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安隐,亦为人说安隐之法?
“师子,族姓子所有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
族姓男/族姓子 = Kula-putta,音译矩罗补怛罗。即所谓‘善男子’,为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印度有四姓阶级,生于四姓中之婆罗门大族之子弟,乃于诸姓中为最胜,故称族姓子。此外,族姓子一般指在家信男,然亦有用于对比丘之称呼。对于妇女,则称族姓女,即指善女人。
(qì) = 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绝止;完毕[completesettledbe over]
“我于现法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我自安隐,亦安隐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四众 = Catasso parisa,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仅指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我已安彼,便为生法,众生于生法解脱;老法、病法、死法、忧戚染污法,众生于忧戚染污法解脱。
(qī) =古兵器名,斧的一种[a kind of axe](忧愁;悲伤。通“慽”、“慼”[sorrowfulsad])
“师子,是谓有事因此事故,于如实法不能谤毁;沙门瞿昙宗本安隐,亦为人说安隐之法。”
 
师子大臣白世尊曰:“瞿昙,我已知。
“善逝,我已解。
“瞿昙,犹明目人,覆者仰之,覆者发之;迷者示道,暗中施明,若有眼者便见于色。
= “覆者仰之,覆者发之”:将倒覆者扶起之,将盖覆者发露之。
“沙门瞿昙亦复如是,为我无量方便说法、现义,随其诸道。
“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犹如有人养不良马,望得其利,徒自疲劳而不获利。
(tú) = 步行[go on footwalk](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soldier]/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clique]/徒,弟子[pupil]/独,仅仅[only]/徒然,枉然[in vain]/卻、竟然。)
“世尊,我亦如是。
“彼愚痴尼干不善晓了,不能自知,不识良田而不自审,长夜奉敬,供养礼事,望得其利,唐苦无益。
(xiǎo) = 天明。今专指天刚亮[dawndaybreak](明白,了解[knowunderstand])
(táng) = 大话[exaggerativeboastfulbig words](空;徒然[in vainfor nothingto no avail]/朝代名。唐朝[Tang Dynasty]/中国[China])
“世尊,我今再自归佛、法及比丘众,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我本无知,于愚痴尼干有信有敬,从今日断。
“所以者何?欺诳我故。
“世尊,我今三自归佛、法及比丘众,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师子大臣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