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中阿含经-未曾有法品第四《地动经第五》

卷九_初一日诵_未曾有法品第四《地动经第五》
= “地动经”:本经叙说佛居金刚国时有大地震,佛因说大地震动之三种因缘:(一)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二)有如意足神通比丘与护比丘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则地随其所欲之意而扰动。(三)如来于三月后入般涅槃,故地动。又记叙如来化身为诸天说法之不可思议事。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金刚国,城名曰地。
= “金刚国”:Vajji,即跋耆国。
= “曰地”:Vajji,为跋耆之音译。
 
尔时,彼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huì) = 扫帚[broom](彗星的简称[comet])
于是,尊者阿难见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尊者阿难见已恐怖,举身毛竖,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今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于是,世尊语尊者阿难曰:“如是,阿难,今地大动。
“如是,阿难,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有几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世尊答曰:“阿难,有三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云何为三?阿难,此地止水上,水止风上,风依于空。
“阿难,有时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是谓第一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rǎo) = 搅扰;扰乱[disturbcreate disturbance](混乱;烦乱[confusionchaos])
 
“复次,阿难,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
= “如意足”:经从禅定、智慧均等之力而使所愿皆能如意而得之神通力。
“彼因是故,此地随所欲、随其意,扰复扰,震复震。
“护比丘天亦复如是,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
= “护比丘天”:指保护比丘之天众。
“彼因是故,此地随所欲、随其意,扰复扰,震复震,是谓第二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复次,阿难,若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由是之故,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是谓第三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于是,尊者阿难闻是语已,悲泣涕零,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 “得未曾有法”:已得未曾有之法。
(líng) = 下雨。指落细雨[rain](引申为如雨一般地落下;降落[falldrop]/零碎,零散[odd]/凋零,凋落[wither])
“所以者何?谓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是时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世尊语尊者阿难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
“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所以者何?谓如来不久过三月已当般涅槃,是时令地大动,地大动时,四面大风起,四方彗星出,屋舍墙壁皆崩坏尽。
 
“复次,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刹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
= “令可彼意”:使他们都能适意。
刹利/刹帝利 = Khattiya,意译地主、王种。乃印度四姓阶级中之第二阶级,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
(kě) = 许可;同意;准许[approvepermitallow](相称;适合[accord with]/满的[full]/合意,认为正确,是;对[correctright]/应当,应该[should])
“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
= “共坐定已”:当和他们都坐定后。
“若彼问义,我答彼义。
“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彼处没。
渴仰 = 热切仰望之意。即指殷切之思慕与敬仰,如渴者之欲饮水。经典中常用以形容对佛、法之仰慕。
“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人?为非人?
“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如是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
= “如是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像如是的对于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都一样的!
 
“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四王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
“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
“若彼问义,我答彼义。
“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彼处没。
“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天?为异天?
“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如是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梵身天、梵富楼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罣碍天、受福天、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
= “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Tavatimsa DevaYama DevaTusita DevaNimmanarati DevaParanimmitavasavati Deva,此五者与四天王合称为六欲天。
= “梵身天、梵富楼天Brahmakayika DevaBrahmapurohita Deva,二者与大梵天(Brahma),合称为色界初禅之三天。
= “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Parittabha DevaAppamanabha DevaAbhassara Deva,为第二禅之三天。
= “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Parittasubha DevaAppamanasubha DevaSubhakinna Deva,为第三禅之三天。
= “无罣碍天善现天:无罣碍天、受福天(Anabhrakah DevaPunyaprasavah Deva)、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Vehapphala DevaAviha DevaAtappa DevaSudassa DevaSudassi Deva),上述七天与色究竟天(Akanittha Deva),合称为四禅八天。又巴利本无前二天,而仅载有后六天。
(huǎng) = 明亮[bright](照耀[shine])
(yù) = 明天[tomorrow](照耀[shine]/光辉灿烂的,明亮而闪闪发光的[brightsunlightsunshine])
(guà) = 同“挂”。区别,区分[divide](通“絓”。悬挂[hang]/牵念,因牵挂而放心不下[worry about])
 
色天/色行天/色界 = Rupa-dhatu,色,变碍、示现之义。色界,意为色所属之界。
#无淫欲、饮食和睡眠;禅悦为食、为息。
天寿
四禅九天
<舍念清净地>
#无三灾
色究竟天/有顶天
五净居天
Akanittha,音译作阿迦尼吒。色界四禅天之第九天,为有形世界之最顶峰,故称有顶。此外,有顶天亦指无色界之第四天,即非想非非想处天,以其为三有(三界)之绝顶,故称有顶。
16000大劫
善见天
Sudassi,此天以定力殊胜而所见清澈,故称善见。
8000大劫
善现天
Sudassa,谓此天善果毕现。
4000大劫
无热天
Atappa,谓此天无热恼。
2000大劫
无烦天
Aviha,谓此天无纷繁烦恼。
1000大劫
无想天
Asannasatta,即修无想定所感之异熟果报。生此天者,念想灭尽,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称无想天。此天为外道婆罗门之最高涅槃处,亦为异生凡夫以‘出离想’作意,修无想定,所感得的异熟之果报,称为无想果,或无想异熟、无想事、无想报。
500大劫
广果天
Vehapphala,谓此天众生福果最广、最胜。
500大劫
福生天
Punya-prasava,意译生福、得福、受福、无量光、无量严饰、无量密身、广妙、用果。
250大劫
无云天
Anabhraka,此天无苦、乐、忧、喜等四受,仅有舍受,故称无云。或谓此天以上为无云地,此天即在无云之初,故称无云。
125大劫
三禅三天
<离喜妙乐地>
#风灾
遍净天
Subhakinna,生此天者,受乐遍满,故称遍净。
64大劫
无量净天
Appamanasubha,此天天众所受之乐胜于第一天之寂静爱乐,与三禅相应,故称无量净。或谓意地之乐受,于此转增,难以量测,故称无量净。
32大劫
少净天
Parittasubha,于此天之中,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又于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受净妙之乐最少,故名少净。
16大劫
二禅三天
<定生喜乐地>
#风、水灾
极光净天/光音天
Abhassara,此界众生无有音声,而由定心所发之光明,以替代语言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
8大劫
无量光天
Appamanabha,此天之诸天众,若说话时,由口中显照无量之光明,故称无量光。或谓此天之光明比其前之诸天更为殊胜、殊妙而难以量测,故称无量光。
4大劫
少光天
Parittabha,此天于二禅天中光明最小,故称少光。
2大劫
初禅三天
<离生喜乐地>
#风、水、火灾
世主天/娑婆世界主/大梵天
Maha-brahman,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大梵天为梵书时代以来之神格,尔后婆罗门即以大梵天为最尊崇之主神。
3中劫
梵辅天
Brahma-purohita,为大梵天之辅相。
2中劫
梵众天
Brahma-parisajja,梵众为民。
1中劫
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大自在天 = Mahissara,音译作摩醯首罗。即湿婆神,原为婆罗门教神明,后被佛教所吸纳,成为护法神之一。佛教认为他居住在净居天的色究竟天,为色界之顶点,能够自在变化,故称为自在天。信奉此天者被称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为世界之本体,谓此天乃一切万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风雷电,凡人间所受之苦乐悲喜,悉与此天之苦乐悲喜相一致。故此天喜时,一切众生均得安乐;此天嗔时,则众魔现,国土荒乱,一切众生均随其受苦;若世界毁灭时,一切万物将归入大自在天中。
尸弃大梵 = 为色界初禅天之天主。尸弃(Sikhin),意译为顶髻、火。此王本修火光定,破除欲界之惑,故从德而立名。
 
“阿难,我往诣无量百千色究竟天众,共坐谈论,令可彼意。
“其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声,我音声亦然;如彼威仪礼节,我威仪礼节亦然。
“若彼问义,我答彼义。
“复次,我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即彼处没。
“我既没已,彼不知谁?为天?为异天?
“阿难,如是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