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_念诵第三_梵志品第十二《何欲经第八》
= “何欲经”:本经叙说生闻梵志问刹利、居士、妇人、偷劫、梵志、沙门各有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佛一一答之。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生闻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 “生闻梵志”:Janussoni
Brahmana,人名,出身于憍萨罗国舍卫城婆罗门种姓。
彷(páng) = 徘徊、游荡[wander]。
彷徉(páng yáng) = 徘徊不进。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梵志即便问曰:“瞿昙,刹利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 剎帝利(王族)到底有什么欲?有什么行?立于什么?依于什么?究竟为如何呢?
讫(qì) = 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绝止;完毕[complete;settled;be over]。
西域四姓/四种姓/四姓种/四品人/四姓 = Cattaro vanna,指古代印度四种社会阶级。前三种姓有念诵吠陀及祭祀之权,死后得再投生于世,称为再生族。反之,首陀罗既无权诵经、祭祀,亦不得投生转世,故称一生族。
|
|
梵志/梵种/梵志种/婆罗门种/婆罗门
|
Brahmana,译作净行、承习。乃指婆罗门教僧侣及学者之司祭阶级,为四姓中之最上位。学习并传授吠陀经典,掌理祈祷、祭祀,为神与人间之媒介。
|
刹利种/刹帝利
|
Khattiya,译言田主。乃王族及士族之阶级,故又称王种。掌管政治及军事,为四姓中之第二位,然于佛典中,则多以其为第一位。
|
居士种/毗舍/吠舍
|
Vessa,译作居士、商贾、田家。乃从事农、工、商等平民阶级,为四姓中之第三位。
|
首陀/首陀罗
|
Sudda,译作农。乃指最下位之奴隶阶级,终身以侍奉前述三种姓为其本务。
|
世尊答曰:“刹利者,欲得财物,行于智慧,所立以刀,依于人民,以自在为讫。”
= 所谓剎帝利的人,都欲得财物,所行的为有智慧阶级的工作,所立的都是以刀剑(靠武勇而立国),都依于人民,以自在为其终身事。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居士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居士者,欲得财物,行于智慧,立以技术,依于作业,以作业竟为讫。”
= 所谓居士的话,都欲得财物,所行的为有智慧之行,所立的是以技术(各项技能),所依的就是作业(各种工作),也是以其作业为竟,为其终身的职责。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妇人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妇人者,欲得男子,行于严饰,立以儿子,依于无对,以自在为讫。”
= “依于无对”:巴利本作Asapatibhinivesa,侍候于一夫。
= 所谓一位妇人的话,都欲得一位男子(如意郎君),都行于严饰(爱好庄饰),以儿子为立(生男育女,是其建立的工作之一),依靠于无对(无二之夫,侍候于一夫),以自在为其终讫。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偷劫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偷劫者,欲不与取,行隐藏处,所立以刀,依于暗冥,以不见为讫。”
= 以偷劫为生的人,都欲于不与取(都以人家不与他,而硬要人家的财物),都行在于隐藏之处(不光明),所立的是以刀剑(以武力夺取),都依于暗冥(依靠黑暗,而得以生存),以不见为其究竟(见不得人),以终其身。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梵志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梵志者,欲得财物,行于智慧,立以经书,依于斋戒,以梵天为讫。”
= 所谓梵志的话,都是欲得财物(有财物方能生存),所行的为有智慧,都以经书而立(以经典为其据),依于斋戒(沐浴斋戒,祭祀大典为依存),以生于梵天为其究竟。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沙门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
世尊答曰:“沙门者,欲得真谛,行于智慧,所立以戒,依于无处,以涅槃为讫。”
= 一位沙门的话,都欲得真谛,都是以智慧为行,所立的都是以戒(以戒为生命),都依于无事处,而以涅槃为究竟!
生闻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
“善逝,我已解。
“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佛说如是,生闻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