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星期日

中阿含经-大品第十一《八难经第八》

卷二十九_念诵第三_大品第十一《八难经第八》
= “八难经”:本经叙说世尊告诉诸比丘,人行梵行时,有八难八非时,并说一不难与一是时。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行梵行而有八难、八非时也。
= “八难、八非时”:巴利本作Atth' Akkhana Asamaya,八难、非时。“非时”谓不适当之时间。
“云何为八?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 “说法:趣向止息为善逝所演”:巴利本作Dhammo Ca Desiyati Opasamiko Parinibbayiko Sambodhagami Sugatappavediko,说趣向寂静的、趣向般涅槃的、趣向正觉的、善逝所教示的法。
(qì) = 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绝止;完毕[completesettledbe over]
 
佛陀十号,依次略解于下:
如来
Tathagata,如实达于真理者。
无所著
Arahant,又作阿罗汉、应供,即值得(应)受到尊敬、供养、奉事之人。
等正觉
Sammasambuddha,又作正遍知、三藐三佛陀。
明行成为
Vijjacaranasampanna,“明”,谓智慧;“行”,谓身、口、意三妙行;“成为”,谓完全具足。“明行成为”,即谓完全具足智慧与身、口、意三业之德行者。
善逝
Sugata,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者。
世间解
Lokavidu,又作知世间,能了知一切有情、非有情之世界之人。
无上士
Anuttara,至上之人,即无人能出其上。
道法御
Purisadamma Sarathi,又作调御丈夫,能调伏其他一切人者。
天人师
Sattha Deva-manussanam,堪任诸天与人类之导师者。
众祐
Bhagavant,又作世尊。
 
“彼人尔时生地狱中,是谓人行梵行第一难、第一非时。
= “彼人尔时生地狱中”:然而那些人在于那个时候,已转生在于地狱当中(听不到佛法)。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畜生中,生饿鬼中,生长寿天中,生在边国夷狄之中,无信无恩,无有反复,若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谓人行梵行第五难、第五非时。
= 以上“复次,若时如来第五非时”,于增一阿含八难品第一经中则明显载出:生在畜生中为第二难,在饿鬼中为第三难,在长寿天为第四难,在边地生为第五难。
= “无有反复”:不知反省。
= “若无比丘”:也没有比丘。
(yí) = 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Yi nationality]
(dí) = 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
 
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八难 = Atthakkhana,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之八种障难。据增一阿含经卷十六载,奉持八关斋法,可对治此八难。
在地狱难
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地狱,长夜冥冥而受苦无间,不得见佛闻法。
在饿鬼难
饿鬼有三种:
(1)业最重之饿鬼,长劫不闻浆水之名。
(2)业次重之饿鬼,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
(3)业轻之饿鬼,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
在畜生难
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
在长寿天难
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
在边地之郁单越难
郁单越,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命无中夭,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
盲聋喑哑难
此等人虽生中国(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国一带),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
世智辩聪难
谓虽聪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
生在佛前佛后难
谓由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不得见佛闻法。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虽生中国,而聋哑如羊鸣,常以手语,不能知说善恶之义,是谓人行梵行第六难、第六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虽生中国,不聋、不哑,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然有邪见及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咒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zhāi) = 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fastabtain from meatwineetc.](施舍饭食给僧、道或穷苦人[provide Buddhist monks with meals]/素食[vegetarian diet])
真人 = 阿罗汉之异名。以彼等乃修无伪真道者,故称真人。此外,伟大之修行者(佛陀),或趋向证得真谛法又不自贵、不贱他之圣人,皆称为真人。
“是谓人行梵行第七难、第七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不出于世,亦不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哑,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人行梵行第八难、第八非时。
 
“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云何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若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哑,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咒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得人身者,说最微妙法,若有不得果,必不遇其时。
= “说最微妙法:就为之说最微妙之法。
 多说梵行难,人在于后世,若得遇其时,是世中甚难。
= 多说行梵行为难事,就是人在于后世之时〔指不遇佛降生之时〕;假如能得遇其时,是世间中甚为为难之事。
 欲得复人身,及闻微妙法,当以精勤学,人自哀愍故。
哀愍 = 哀者悲哀。愍者怜愍。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
 谈说闻善法,莫令失其时,若失此时者,必忧堕地狱。
 若不遇其时,不闻说善法,如商人失财,受生死无量。
 若有得人身,闻说正善法,遵奉世尊教,必遭遇其时。
 若遭遇此时,堪任正梵行,成就无上眼,日亲之所说。
= “日亲”:即日种,指释尊。“日种”为释尊五姓之一。
(rèn) = 挑担;荷;肩负[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堪;承当;禁受[bear]/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assign sb. to a post]/听凭,任凭[allow]/ 负责,主持[be in charge of])
 彼为常自护,进行离诸使,断灭一切结,降魔魔眷属,
正使/使 = 烦恼之异名。因烦恼驱使吾人流转于迷之世界(生死),故称烦恼为使。与随眠同义。于十随眠中,属见性者为有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其推求道理之性质较为猛利,故称五利使;其余之贪、嗔、痴、慢、疑之性质,则较迟钝而难以制伏,故称五钝使。
 彼度于世间,谓得尽诸漏。”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