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

中阿含经-大品第十一《喻经第二十五》

卷三十四_念诵第三_大品第十一《喻经第二十五》
= “喻经”:本经叙说无量善法以不放逸为根本,又说诸善法中,不放逸最为第一,如沉香、如须弥山王、如转轮王乃至如如来。行者若能雄猛观诸不放逸法,慧者必能得解脱。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
不放逸 = Appamada,心所之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防范于恶事,专注于善法之精神作用。可用于对治放逸,成就一切善法,故‘说一切有部’将其归纳于十大善地法之一。
“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犹作田业,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业。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
“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犹种子,村及与鬼村,百谷药木得生长养,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生长养。
= “鬼村”:荒郊。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
“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犹诸根香,沉香为第一;犹诸树香,赤栴檀为第一;犹诸水华,青莲华为第一;犹诸陆华,须摩那华为第一;犹诸兽迹,彼一切悉入象迹中,象迹尽摄,彼象迹者为最第一,谓广大故。
= “沉香”:巴利本作Kalanusariya,黑栴檀香。别译杂阿含卷四第六十六经作“黑坚实香”。
= “赤栴檀”:Lohita-candana,香树之一。
= “须摩那”:Sumana,又作苏摩那、悦意花,色黄,味香,高三四尺,枝叶四垂似盖。
(shè) = 牵曳[drag](吸引[attract]/治理[treat]/收敛,聚[converge]/保养[maintain])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
“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犹诸兽中,彼师子王为最第一;犹如列阵共斗战时,唯要誓为第一;犹楼观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摄持之,承椽梁者为最第一,谓尽摄故。
= “承椽梁”:巴利本作Gopanasi,椽,支撑屋顶主干之材。别译杂阿含卷四第六十六经译作“高波那写”。
= “犹楼观椽谓尽摄故”:巴利本作:Seyyathapi Bhikkhave Kutagarassa Ya Kaci Gopanasiyo Sabba Ta Kutangama Kutaninna KutasamosaranaKutam Tasam Aggam Akkhayati,比丘们!犹如楼阁的任何椽,都往(摄于)屋顶、向屋顶、会合于屋顶,屋顶被称为它们(诸椽)的最上者。
(chuán) = 承屋瓦的木条[rafter]
(liáng) = 水桥[bridge](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girderroof beam])
椽梁(chuán liáng) = 梁柱和承瓦的木条。
 
“如是,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不放逸生,不放逸为首。
“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犹如诸山,须弥山王为第一;
“犹如诸泉,大海摄水,大海为第一;
“犹诸大身,阿须罗王为第一;
= “阿须罗”:Asura,又作阿修罗、非天、不端正,六道之一,男丑女美,好斗诤,常与帝释争战。
“犹诸瞻侍,魔王为第一;
(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犹诸行欲,顶生王为第一;
“犹如诸小王,转轮王为第一;
“犹如虚空诸星,宿月殿为第一;
“犹诸彩衣,白练为第一;
(liàn) = 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boil and scour raw silk](洁白的熟绢[white silk]/练习;操演[practicedrain]/引申为经验多,精熟[experienced])
“犹诸光明,慧光明为第一;
“犹如诸众,如来弟子众为第一;
“犹如诸法,有为及无为,爱尽、无欲、灭尽、涅槃为第一;
“犹诸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彼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
“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
= 以上“乳、酪、生酥、熟酥、酥精”,即为“五味”。又“酥精”即是“醍醐味”。
(lào) = 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cheese]
(sū) = 酪类。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butter]
“如是若有诸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彼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有求财物,极好转增多,称誉不放逸,事无事慧说。
= 如有人求财物那样,极好而会展转的增多;应称誉这不放逸之法,不管是有事,或者是无事,是有智慧的人所说的。
 有不放逸者,必取二俱义,即此世能获,后世亦复得。
= 有不放逸之法的话,必定会取得此二项俱有之义;即在于此世间当中能获,在于后世当中也能得到。
 雄猛观诸义,慧者必解脱。”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