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

四十华严-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七
 
尔时,善财童子白林神言:“圣者!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林神告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亿佛刹极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时有世界,名普宝,劫名悦乐;八十亿那由他佛于中出现,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无能胜幢,十号具足。
(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竟,竟然[unexpectedlyactually]/是,就是[be]/此,这个[this]
乃往 = 于时间划分上,从现在而言,指已经过去之时间。
(yuè) = 本作“说”。高兴,愉快[delightedhappypleased](顺服,悦服,从心里佩服[heartily admire])
 
“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种种庄严光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清净庄严须弥幢,其中有王,名宝光焰眼;时,彼大王第一夫人,名大焰自在欢喜光,如此世界阎浮提中摩耶夫人为毗卢遮那如来之母,彼种种庄严光世界阎浮提中,大焰自在欢喜光夫人为彼最初自在功德无能胜幢如来之母,亦复如是。
(yàn) = 火苗[flame](火光;辉光[flame]/光亮[light]/燃烧[burn])
 
“善男子!时,喜光夫人将欲诞生彼菩萨时,与二十亿那由他采女前后围绕,诣圆满广大金华园中,示现种种不可思议菩萨受生神通变化。
“时,彼园中有一楼阁名清净妙宝峰,有大树王,名一切施。
(lóu) = 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storied building](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superstructure])
(fēng) = 山顶[peak]
“时,彼夫人即以右手攀彼树枝,于其右胁诞彼菩萨,诸天捧持,香水沐浴,一切世主广陈供养。
(pěng) = 两手承托。古多作“奉”[carry or hold in both hands]
(mù) = 洗头发[wash one's hairshampoo]
“时,有乳母,名无垢光,侍立其侧;于是诸天授与乳母,乳母敬受,以手抱持,生大欢喜,即得菩萨普眼境界三昧。
乳母(rǔ mǔ) = 奶妈[wet nurse]
(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得此三昧故,普见十方一切世界无量诸佛,复得此一切自在受生解脱法门。
 
“善男子!如初受胎识,速疾无碍,得此三昧故,速疾能见十方诸佛,乘本愿力受生神变,亦复如是。
 
“善男子!于意云何?彼时乳母无垢光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时,二十亿那由他采女者,今此林中我之眷属,二十亿那由他诸林神女是;彼时夫人大焰自在欢喜光者,今摩耶夫人是;时,彼大王宝光焰眼者,今净饭王是。
“善男子!我从是来,于念念中,常见毗卢遮那菩萨自在受生大神变海。
 
“善男子!如见世尊毗卢遮那,念念于此娑婆世界及此世界一一尘中,乘本愿力自在受生神变海门;
“亦见世尊普于十方一切刹海,所有世界及彼尘中示现受生自在神变,如见现在;
“亦见如来尽未来际,十方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尘中,示现受生自在神变。
 
“善男子!如见今佛毗卢遮那普遍受生自在神变;亦见十方一切诸佛各乘本愿,遍一切处,尽前后际,所有世界及彼世界所有尘中一切世界,示现受生自在神变;皆得亲近、承事、供养及闻诸佛所转法轮,皆能受持随顺悟入。”
 
尔时,妙德林神欲重宣此解脱门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偈言:
 
“善哉佛子汝所问,最胜难知诸佛境,深生尊重信乐心,我说此因应谛听。
= 八十华严:佛子汝所问,诸佛甚深境;汝今应听受,我说其因缘。
“亿刹尘劫复倍是,过彼有劫名悦乐,八十亿数那由他,诸佛于中相续现。
= 八十华严:过亿刹尘劫,有劫名悦乐;八十那由他,如来出兴世。
刹尘 = 无数国土之谓,或比喻数量极多。
“最初有佛出兴世,号自在德无胜幢,时我在彼金华园,见彼如来诞生相。
= 八十华严:最初如来号,自在功德幢;我在金华园,见彼初生日。
“彼时我身为乳母,名无垢焰而供侍,诸天授我菩萨身,金色光明胜无比。
= 八十华严:我时为乳母,智慧极聪利;诸天授与我,菩萨金色身。
“我时受得天人师,捧持谛观不见顶,左右身量无边际,诸相圆满叵思议。
= 八十华严:我时疾捧持,谛观不见顶,身相皆圆满,一一无边际。
(dì) = 细察;详审[examine carefully](详细,仔细[carefully]/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Satya])
(pǒ) = “可”字的反写。不可[impossible]
“见彼离垢清净身,相好庄严甚微妙,犹如妙宝真金像,欢喜自庆发净心。
= 八十华严:离垢清净身,相好以庄严,譬如妙宝像,见已自欣庆。
“思惟彼佛诸功德,增长无量深福海,见佛神通无与等,即发广大菩提心。
= 八十华严:思惟彼功德,疾增众福海;见此神通事,发大菩提心。
“专求一切佛功德,增长一切诸大愿,严净一切微尘刹,灭除一切险恶道。
= 八十华严:专求佛功德,增广诸大愿,严净一切刹,灭除三恶道。
“普于十方一切国,供养诸佛无央数,为求解脱遍修行,愿灭一切众生苦。
= 八十华严:普于十方土,供养无数佛,修行本誓愿,救脱众生苦。
(yāng) = 从大,在冂之内。上像物体<>,一个人<>站在它的当中。中心[centre](尽,完了[end])
“我闻彼法能受持,获此难思解脱力,亿刹尘数无边劫,具修菩萨清净行。
= 八十华严:我于彼佛所,闻法得解脱,亿刹微尘数,无量劫修行。
“劫中次第所兴佛,一一我皆曾供养,受持其法备修行,庄严净此解脱海。
= 八十华严:劫中所有佛,我昔曾供养,护持其正法,净此解脱海。
“亿刹尘数刹尘劫,过去所有十力尊,尽持其法亦修行,此解脱轮转清净。
= 八十华严:亿刹微尘数,过去十力尊,尽持其法轮,增明此解脱。
“我于一念皆能了,一切佛刹极微中,所有一切诸如来,各各庄严诸刹海。
= 八十华严:我于一念顷,见此刹尘中,一一有如来,所净诸刹海。
一念 = 时间单位。乃指极短之时间单位,或作瞬间,或指某一事甫成就之片刻。/指一次之念,梵语Eka-citta
“彼诸刹海所有佛,园中示现初诞生,念念所现难思议,广大自在神通力。
= 八十华严:刹内悉有佛,园中示诞生,各现不思议,广大神通力。
“我见亿刹诸菩萨,专求最胜佛菩提,将成正觉住天宫,显现难思诸佛境。
= 八十华严:或见不思议,亿刹诸菩萨,住于天宫上,将证佛菩提。
“或见无边刹海中,诸佛受生神变事,一切众会共围绕,广说正法令开悟。
= 八十华严:无量刹海中,诸佛现受生,说法众围绕,于此我皆见。
“我于一念能普见,亿刹尘数诸菩萨,出家降魔坐道场,示现种种佛境界。
= 八十华严:一念见亿刹,微尘数菩萨,出家趣道场,示现佛境界。
“或见一切刹尘中,无量仁尊成正觉,各现难思方便力,度脱一切苦众生。
= 八十华严:我见刹尘内,无量佛成道,各现诸方便,度脱苦众生。
“或见一切极微内,诸佛皆转妙法轮,悉以无尽微妙音,普雨无边甘露法。
= 八十华严:一一微尘中,诸佛转法轮,悉以无尽音,普雨甘露法。
甘露法 = 如来之教法。即法味清净,长养众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德。
“于念念中见一切,亿刹尘数诸佛刹,悉有如来现受生,及现涅槃无所著。
= 八十华严:亿刹微尘数,一一刹尘内,悉见于如来,示现般涅槃。
“如是无量佛刹海,如来于彼现初生,我皆普往不分身,一一现前兴供养。
= 八十华严:如是无量刹,如来示诞生;而我悉分身,现前兴供养。
“不思议刹诸界趣,无边品类诸众生,悉以方便现其前,雨大法雨令开悟。
= 八十华严:不思议刹海,无量趣差别;我悉现其前,雨于大法雨。
“佛子我悉能知此,最胜难思解脱门,设于无量亿劫中,开示称扬不能尽。
= 八十华严:佛子我知此,难思解脱门,无量亿劫中,称扬不可尽。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神变解脱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能以一念为一切劫发生之藏,开显证悟诸法本性,以善方便普现受生,愿常供养一切诸佛,精勤究竟佛法现前,诸趣受身如影普现,一切佛所坐莲华座,随应化度成熟众生,普于世间现大神变,圆满大智通达无碍,于诸三昧皆得自在,示成正觉转妙法轮,证入甚深无碍法界,
“了知一切众生心性,
“开示一切功德之相,发起广大心自在力,
“获得一切降魔怨智,
“顺入一切如来境界,随诸众生普现色身;如是菩萨智功德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从此西南迦毗罗城,有释种女,名曰瞿波,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于生死中成熟众生,行菩萨行。”
释种 = 释迦种族之意。释,乃释迦(Sakiya)之略称,意译作能仁、能、直,为净饭王家之本姓,属刹帝利种,在印度为贵族,古来备受尊重,后世转称佛弟子为释种。释种另有瞿昙种、甘蔗种、日炙种等异名。
(qú) = 隹,短尾鸟的总称。惊视的样子[frightenedpanicstricken](瞿昙氏的省称。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BuddhistBuddhism])
瞿波 = Gopa,为佛陀入灭后百年顷,出世于印度之阿罗汉。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右绕岚毗尼神,经无数匝,殷勤瞻仰,恋慕一心,辞退而去。
 
###40)迦毗罗城>释迦瞿波女
尔时,善财童子从岚毗尼林向迦毗罗城,思惟观察彼神所,得诸佛受生自在神变菩萨解脱,思惟修习,增长广大,随顺悟入,忆持不忘。
迦毗罗卫 = Kapila-vatthu。意译黄赤城、黄发仙人住处、妙德城等。即今尼泊尔塔拉伊(Ta-rai)之提罗拉冠特(Tilorakot)地方,为佛陀出生之处,亦即释迦族之国土。数论派传说中之始祖迦毗罗仙人亦居于此,因此以其名为国名。
 
渐次行诣菩萨集会普现法界影像光明宫殿。
其中有一主宫殿神,名无忧德,与一万主宫殿神来迎善财;作如是言:“善来丈夫!有大智慧,勇猛无畏,能修菩萨不可思议受生神变自在解脱,心恒不舍广大誓愿,善能观察诸法境界,心常安住无上法城,入于清净妙法宫殿,开示无量善巧方便,调伏众生令其悟入,成就如来功德大海,得佛无尽微妙辩才,无碍智轮随众生转,令其欢喜增长大愿,回向趣求一切智道。
善来 = Sagata,为印度比丘欢迎来客所用之客套语,即‘其来正好’之意。
 
“我观仁者于甚深行心无暂舍,威仪寂静,无诸垢浊,不久当得如来无上清净最胜身、语、意业,以诸相好庄严其身,十力智光莹其心地,游行世间作大光耀;
“我观仁者勇猛精进,难可沮坏,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相好圆满,普闻诸佛所转法轮,普能受用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随顺证入如来境界。
(rén) =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benevolence]
(yíng) = 珠光的光采[gem lustre](光洁透[sparkling and clean]/似玉的宝石[jade-like stone]/装饰[adorn])
禅定 = 禅,为Jhana之音译;定,为Samadhi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Jhana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
 
“何以故?由汝已能见善知识,亲近承事,恭敬供养,随其教命,念其功德,修行不断,无忧无恼,不懈不退,无有障碍,一切世间天人魔梵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证佛果故。”
 
时,善财童子闻是语已,白言:“圣者!如向所说种种功德,愿我一切悉当具得。
(xiàng) = “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朝北开的窗户[the window facing north](方向;方位[direction]/面朝、面对。跟“背”相对[face]/过去,往昔[pastbefore]/刚才[just now]/朝着[totoward])
 
“圣者!我愿永息众生诸烦恼热,
“灭除众生诸不善业,
“与诸众生无上安乐,
“令诸众生修清净行。
 
 
“圣者!一切众生心常散乱,起于烦恼,造诸恶业,随业流转,堕恶趣中,身心长夜受诸楚毒,菩萨见之,心生忧恼。
(chǔ) = 灌木名[thistle](酸辛痛苦[achinggrieved]/拷打[flogtorture])
(dú) = 毒物;毒药[poison](苦;苦痛 [painsuffering]/毒害[poison])
“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集不善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忧恼,不能自安;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行,生于善道,受身心乐,生大欢喜。
(zhì) = 到来,到达[arrivereach]。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perfectbestfirst-rate]/到…时候[tilltountill]/极;最[very])
(jié) = 断绝,切断[cutsever](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piecepartslice])
(zhī) = 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limb]
(qiē) = 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cut into partsslice](摩擦;接触[rub]/急切;急迫[anxious]/严厉[stern]/深;深切[deep])
 
“何以故?菩萨不为利益自身求一切智,
“亦不为贪种种生死诸安乐故,
“亦不为贪五欲乐故,
“亦复不为专求欲界眷属爱敬庄严乐故,
“亦复不随想倒、心倒、见倒诸结随眠爱见力转,于诸众生恩爱缚著心无贪恋,
“亦不味着诸禅定乐,
“亦无种种障碍厌退,住于生死流转沈溺;菩萨但见一切众生于有海中具受无边诸苦逼迫,起大悲心,愿皆摄取,令其速出生死大海,以悲愿力勤行种种难行苦行,普断一切众生烦恼,令其出离,永无退转;是故,精勤求于如来一切智智,承事供养一切诸佛;
“见诸杂染不净刹土,为其严净诸佛刹海;
“见诸众生种种名相皆无真实,令其皆得清净法身;
“见诸众生身心杂染,令得清净庄严三业;
“见诸众生心行不具,令其皆得清净具足。
随眠 = Anusaya,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而增强(随增),以其束缚(随缚)我人,故称为随眠。此有贪、嗔、慢、无明(痴)、见(恶见)、疑等六种,称为六随眠(六根本烦恼)。
见着二法/爱见二行/爱见 = 爱与见之并称。即对事、对理所起之烦恼。分别言之,爱系属情意上之烦恼,由于执着事事物物,故易障道。见则指执着于错误之理论导致谬见,并妨碍悟道,为理知上之烦恼。
= 贪著而享乐,此作动词用,亦名味著。
大悲愿力/悲愿 = 指佛、菩萨由大慈悲心所发救度众生之誓愿。
 
“圣者!菩萨如是于诸众生大悲深厚,能行一切难行苦行,经无边劫,心不疲厌,一切所行,皆得成就。
“犹如父母,亦如乳母,如地、如水、如火、如风、如太虚空、如日、如月、亦如大海、如同生天,能生种种圆满利益。
 
“云何菩萨犹如父母?为其安立菩提心故。
菩提心 = Bodhicitta,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动力。《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
“云何菩萨犹如乳母?令其成就菩萨道故。
菩萨道 = Bodhisattva-carya,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
 
“云何菩萨犹如大地?譬如大地有十种事,何等为十?所谓:犹如大地广大无量,普遍成就一切事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无量广大福智功德之聚。
“又如大地能生世间种种资具,一切众生依之存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生出世功德财宝,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菩提分等妙法资具,养育众生功德慧命。
“又如大地平等饶益,无忧无喜,无分别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怨亲所,都无爱憎,不生二想。
“又如大地能受大云所注之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受如来大法云雨。
“又如大地,一切众生依之而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与诸众生世、出世间种种乐事而为依止。
“又如大地,一切种子依之而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众生善法种子依之生长。
“又如大地能生众宝及诸宝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生众生种种法器诸功德宝。
“又如大地能生众药灭除诸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大慈悲出生法药,灭除种种烦恼重病。
“又如大地,诸恶毒虫腹行之类,种种触恼,安住不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恒被一切内外诸苦触恼身心,终无摇动。
“又如大地,大雷龙吼种种恶声,不惊不惧,亦无闻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诸魔外道种种恶声,不惊不恐,无忧无怖,亦无闻想。
“善男子!是为菩萨具足圆满十种功德,犹如大地,自在成就。
 
“善男子!云何菩萨犹如于水?譬如水大能令一切药草、丛林及大树王生成增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三昧水出生一切菩提分法种种药草,增长福德智慧大树,成就无上菩提之果。
福德 = Guna,指福报与德行:一般指善业的回报,现在或未来世在世俗法上的利益与回报。
“云何菩萨犹如于火?譬如火大能烧一切不净之物,及能焚爇大地所有草木稠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以种种大智慧火,烧诸众生所有烦恼、随眠习气、不净罪垢。
(ruò) = [burn]
“云何菩萨犹如于风?譬如风大无有色相,亦无住处,无依无著而能成就世界所有水、陆、空行一切宫殿及须弥等大小诸山,而一切人皆不能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一切处无所依著而能成就蕴、界、处等菩萨功德,一切世间声闻、缘觉所不能见。
“云何菩萨犹如虚空?譬如虚空体无障碍,一切诸法依之成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本性无碍,一切白法因之成就。
“云何如月?譬如月轮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次增长乃至圆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初发心,一切净法渐渐增长,乃至成佛坐菩提场,一切功德具足圆满。
“云何如日?譬如日轮出现之时,一切黑暗悉皆除灭;菩萨智日亦复如是,显现之时,一切众生无明黑暗悉皆除灭。
“云何如海?譬如大海,性能出生一切众宝,令诸众生受用无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福智海出生一切功德智宝,饶益众生,终无有尽。
“云何如同生天?譬如二天与人同生,随逐于人,如影随形不相舍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常随众生,乃至恶道、崄难之处,守护随逐不令堕落。
二天 = 指日天及月天。/指同生、同名二天。此二天分别与人同时而生、同其名字,常与该人相随伴。/梵天及帝释天。
(xiǎn) = 古同“险”。/高峻的样子。
 
“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为大船师,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为归依处,令离诸魔烦恼怖故;
“为所恃怙,令除热恼得清凉故;
“为大津济,引诸众生入法海故;
“为海导师,令至诸佛法宝洲故;
“为净莲华,开敷诸佛功德心故;
“为庄严具,福智光明恒庄严故;
“为可爱乐,令成普贤清净三业悉端严故;
“为堪尊重,令勤舍离诸恶业故;
“为普贤行,令成微妙圆满体故;
“为所乐见,令随所乐无不现故;
“为大光明,普放智慧光明焰故;
“为大明灯,照种种法咸通达故;
“为能照耀,令菩提心性明净故;
“为大勇将,摧灭一切诸魔业故;
“为日珠宝,能放智焰光明网故;
“为月爱珠,放遍法界清凉光故;
“为大云雨,能雨一切甘露法故。
大船师 = 佛之德号。因佛能引导众生渡生死大海,故称大船师。
归信/皈依/归依 = Saranam gacchami,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
(shì) = 依赖,依靠[rely on](持;矜持[support])
(hù) = 依仗,凭借[rely on]
热恼 = 指逼于剧苦,而使身心焦热苦恼。
(jīn) = 渡口[ferry](渡,乘船过河或湖、海[ferry])
(jǐ) = 水名,即济水[Ji River](渡过水流[cross a stream]/帮助;救助[helpassistsalve]/渡口,过河的地方[ferry crossing])
宝洲 = 比喻佛果之大妙地。
端严(duān yán) = 谓端正庄严。
 
“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令诸众生皆生爱敬,具足成就真实法乐。”
法乐 = 即法味之乐。听受佛法之法味,以长养法身之慧命而生喜乐,故称法乐。又行善积德以自娱,亦称法乐。
 
尔时,无忧德神与其眷属一万神俱,于其路侧,闻善财童子自说所发菩提心相,得未曾有,踊跃欢喜;即以一切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宝庄严具,散善财上,随顺围绕,入菩萨宫殿,而说偈言:
 
“汝为诸众生,发心求正觉,当于无尽劫,为世大明灯。
= 八十华严:汝今出世间,为世大明灯,普为诸众生,勤求无上觉。
“无量亿劫中,难可得见汝,大智日今出,照明于世间。
= 八十华严:无量亿千劫,难可得见汝;功德日今出,灭除诸世暗。
“汝见诸众生,无明暗所覆,能发大悲心,履践无师道。
= 八十华严:汝见诸众生,颠倒惑所覆,而兴大悲意,求证无师道。
“汝以清净心,专求佛功德,能事善知识,不顾于身命。
= 八十华严:汝以清净心,寻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识,不自惜身命。
“汝心于世间,无依无所著,决定恒无垢,清净如虚空。
= 八十华严:汝于诸世间,无依无所著,其心普无碍,清净如虚空。
无著/无依 = Analambya,谓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或指远离烦恼系缚之境界。又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之佛道修行者,称为无依道人。
“汝修胜智行,转妙功德轮,放大智慧光,普照无边际。
= 八十华严: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圆满,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
“汝不离世间,不著于世间,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
= 八十华严:汝不离世间,亦不著于世,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
“汝向菩提行,勇进难屈伏,如劫火炽然,一切无能灭。
= 八十华严:譬如火灾起,一切无能灭;汝修菩提行,精进火亦然。
屈伏(qū fú) = 屈服;屈身事人。
“无畏犹师子,坚固如金刚,汝智行亦然,一切无能动。
= 八十华严:勇猛大精进,坚固不可动,金刚慧师子,游行无所畏。
“十方法界中,所有诸佛法,汝事善知识,一切皆能入。”
= 八十华严:一切法界中,所有诸刹海,汝悉能往诣,亲近善知识。
 
尔时,无忧德神以此妙偈称赞善财功德行已;乐闻正法,随逐善财如影随形,不相舍离。
(zhú) = 人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追赶[chasepursue](随,跟随[follow])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法界影像光明宫殿,周遍观察释女瞿波;
见在堂内,一切菩萨大集会中,坐于普现一切宫殿影像摩尼宝王大莲华藏师子之座,八万四千采女眷属之所围绕。
 
是诸采女莫不皆从释种中生,悉于过去修菩萨行,同种菩萨一切善根,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群品;
一切智境常现在前,已集种种佛菩提行,恒住平等无尽大悲,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满足,广大清净,普能随顺一切众生,曾于过去修集种种不可思议善巧方便;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深入菩萨诸波罗蜜,具修菩萨一切学处,心常远离妄想执著,厌离生死,爱乐正法,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味法界,速疾趣求萨婆若道,离诸盖网,超众患难,得净法身,化现无量,调伏成熟一切世间,成就甚深功德大海,从普贤行之所出生,速疾增长勇健大力,智灯慧日圆满普照。
诸有 = 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有。此外,诸有为凡夫众生浮沉之生死海,故称诸有海。
 
四摄/四事/四法/四摄事/四摄法 = Cattni samgaha-vatthuni,菩萨外行四摄法,以内则以四无量心为根本,希望在迷的众生一同了悟真谛,同就成佛。
布施
Dana-samgraha,是用财施或法施,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爱语
Priya-vadita-samgraha,以温言慈爱的言语待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利行
Artha-carya-samgraha,以身、口、意诸行利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同事
Samanarthat-samgraha,与人接近,与其同事,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尔时,善财童子即前顶礼释女瞿波,右旋围绕,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能不著生死过患?
(huàn) = 担忧,忧虑[worry about](祸患,祸害[calamitytroubleperil]/疾病;毛病[disease]/苦于[suffer from]/憎恶;讨厌;厌烦[detest])
“菩萨云何了法自性而能不住一切声闻、辟支佛地?
“菩萨云何住于佛地而能遍入诸菩萨地?
“菩萨云何住菩萨位而能入佛种种境界?
“菩萨云何超于世间而能成就世间之法?
“菩萨云何证得法身而能示现种种色身?
“菩萨云何得无相法而随诸众生现众色相?
“菩萨云何知法无说而为众生广说诸法?
“菩萨云何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
“菩萨云何常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
“菩萨云何超过一切幻化境界而常起幻调伏众生?
“菩萨云何深信诸法本性如空而成就无边方便智慧?
“菩萨云何知一切法无有执著而常供养一切诸佛深心不退?
“菩萨云何深入诸行无业无报而修善行无有休息?”
 
时,彼释女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问一切菩萨所修诸行种性体相,若有能修普贤行愿,乃能发起如是之问。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我当承佛威神之力,为汝宣说。
“善男子!若诸菩萨修习十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幢菩萨之行。
天帝网/帝网/因陀罗网 = Indra-jala,为帝释天之宝网,乃庄严帝释天宫殿之网。网之一一结皆附宝珠,其数无量,一一宝珠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又一一影中亦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如是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重重无尽。
 
“何等为十?一者、依止诸善知识;
“二者、获得广大信解;
“三者、发起清净乐欲;
“四者、积集广大福智;
“五者、于佛听闻正法;
“六者、亲近三世诸佛;
“七者、同修菩萨妙行;
“八者、得佛共所护念;
“九者、大悲本愿悉皆清净;
“十者、能以智力永断生死。
福智 = 福德与智慧之并称。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之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之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
 
“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幢菩萨之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亲近承事诸善知识,则能精进,勇猛不退,修习出生广大平等无尽佛法。
佛法 =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
 
“佛子!菩萨复以十法事善知识,常令欢喜。
“何等为十?一、于身命财无所吝惜;
“二、于世资具心不贪求;
“三、知一切法本性平等;
“四、一切智愿恒不退舍;
“五、常乐观察实相法界;
“六、于诸有海心不厌离;
“七、知法无住犹如虚空;
“八、发无障碍菩萨大愿;
“九、普现其身遍诸刹海;
“十、净修菩萨无碍智轮。
 
“善男子!以此十法承事一切真善知识,皆令欢喜,所行无逆,至一切智。”
 
尔时,释女瞿波欲重宣此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偈言:
 
“专求佛智利群生,普事一切善知识,正直离谄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
= 八十华严:菩萨为利诸群生,正念亲承善知识,敬之如佛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
(dài) = 懒惰[lazyidleindolent]
“胜解广大恒清净,如空遍入于三世,佛刹及佛与众生,此是普智光幢行。
= 八十华严:胜解广大如虚空,一切三世悉入中,国土众生佛皆尔,此是普智光明行。
信解/胜解 = Adhimutti,殊胜之了解之义。即于所缘之境起印可之精神作用(即作出确定之判断)。心所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唯识百法中五别境之一。
“志乐广大等虚空,离染寂静无边际,于诸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云行。
= 八十华严:志乐如空无有际,永断烦恼离诸垢,一切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云行。
身云 = 即比喻佛身无量无数无边际,或喻示现种种之身荫覆众生如云。又喻诸尊之多如云。
“菩萨积集一切智,不可思议功德海,清净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无著行。
= 八十华严:菩萨修习一切智,不可思议功德海,净诸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不染行。
“能于一切如来所,听闻正法无厌足,随闻生解为慧灯,此行于世普照行。
= 八十华严:一切诸佛如来所,听受其法无厌足,能生实相智慧灯,此行于世普照行。
慧灯 = 比喻智慧犹如灯明,能照破浊世之迷暗。
“十方三世所有佛,一念一切咸亲近,心恒不舍谛思惟,此向菩提大愿行。
= 八十华严:十方诸佛无有量,一念一切悉能入,心恒不舍诸如来,此向菩提大愿行。
“普诣一切如来所,同修菩萨方便海,三昧愿海悉无边,此行于世帝网行。
= 八十华严:能入诸佛大众会,一切菩萨三昧海,愿海及以方便海,此行于世帝网行。
“得一切佛所加持,处处修行普贤道,尽未来际无边劫,此行于世分身行。
= 八十华严:一切诸佛所加持,尽未来际无边劫,处处修行普贤道,此是菩萨分身行。
无限/尽未来际 = 谓穷尽无限未来之生涯、边际。多用于发愿之场合。盖为表示‘法’之常住而假说未来际,如谓‘过去无极际,未来亦无际底’。
“见诸众生受众苦,起大慈悲现世间,演法光明除暗冥,此行于世智日行。
= 八十华严:见诸众生受大苦,起大慈悲现世间,演法光明除暗冥,此是菩萨智日行。
(míng) = 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昏暗[darkobscuredim](静默[quiet])
“见诸众生堕诸趣,为集无边妙法轮,令其永断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贤行。
= 八十华严:见诸众生在诸趣,为集无边妙法轮,令其永断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贤行。
生死流 = 以生死能令人漂没,故称为生死流。
“菩萨修行此十法,则能普现众生前,恒于有海诸趣中,度脱一切群生类。
= 八十华严:菩萨修行此方便,随众生心而现身,普于一切诸趣中,化度无量诸含识。
“以大慈悲方便力,普现种种庄严身,随心为转妙法轮,皆令趣向菩提道。”
= 八十华严:以大慈悲方便力,普遍世间而现身,随其解欲为说法,皆令趣向菩提道。
 
尔时,瞿波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获得观一切菩萨三昧境界海解脱门。”
 
善财白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解脱,知此娑婆世界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所有众生种种形类,作善作恶,死此生彼,于诸趣中受诸果报及其修习禅定、解脱、等持、等至;
“或有出离、或不出离,正定、邪定及以不定,
“或有善根与烦恼俱,
“或有善根不与烦恼俱,
“或有具足善根,
“或有不具足善根,
“或有不善根所摄善根,
“或有善根所摄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了知,无有疑惑。
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地 = Samadhi,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即远离惛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之精神作用。三摩地之语义诸多,若于说一切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心所法相应,通于定、散,亦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而无别体。于经量部,心之一境相续而转,称为三摩地。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
三摩拔提/三摩钵底 = Samapatti,意译等至、正受、正定现前。指由远离惛沈、掉举等,而使身心达于平等安和之境。即身心安和之状态,为三摩地之进境。
善本/德本/善根 = Kusala-mula,即产生诸善法之根本。将能够增长善(Kusala)的各种思想及行为,譬喻为树根(mula),故名善根。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
不善根 = Akusala-mu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此三烦恼,其性唯不善,能生起、资养一切不善之法,故称不善根。
 
三聚/三际/三定聚 = Tayo rasi,‘聚’即聚类、聚集之意。此系从求正果之修行立场所作之分类。众生分为如下三类: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正性定聚/正定/等聚/善聚/正定聚
Sammatta-niyata-rasi,指众生中必定证悟者。
邪性定聚/必邪聚/邪见际/邪定/邪定聚
Micchatta-niyata-rasi,即指造作五无间业者必定堕于地狱,必定处于邪中,故称邪定聚。此等之人,不具备成佛之素质,亦无法证悟,故成实论卷二载,邪定聚者必不入于涅槃。
不定性聚/不定/不定聚
Aniyata-rasi,其性正邪未属,遇善缘则成正定(聚),得恶缘则成邪定(聚)者,以其不定,故称不定聚。
 
“又,彼劫中所有诸佛出现于世,种种名号,相续次第,我皆了知。
“又彼一一诸佛世尊从初发心求一切智所发一切大誓愿海,
“所事一切善知识海,
“所有供养一切佛海,
“所行一切菩萨行海,
“所有庄严佛国土海,
“所有圆满佛功德海,
“所有出现成正觉海,
“所有示现大神通海,
“所有方便转法轮海,
“所有调伏诸众生海,我皆了知无有挂碍。
 
“亦知彼佛众会差别,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声闻乘而得出离,其诸声闻过去所习一切善根,所有受持声闻乘法及其所得种种智慧,我悉了知。
 
“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独觉乘而得出离,其诸独觉所有修习一切善根,
“所有证悟独觉乘果,
“所住寂静最胜解脱,
“所入三昧,
“所现神通,
“所化众生乃至入灭,我皆了知。
 
“亦知彼佛菩萨众会,圆满普遍无有边际,其诸菩萨从初发心种善根时,发起无量种种大愿,修行种种难行之行,圆满成就诸波罗蜜,种种庄严菩萨之道,以自在力入于菩萨种种诸地。
 
“所谓:
“菩萨地种种助道,
“菩萨地种种自在行,
“菩萨地种种入出三昧,
“菩萨地种种自在神通,
“菩萨地种种自在出现,
“菩萨地种种建立,
“菩萨地种种观察,
“菩萨地种种净治,
“菩萨地种种依止,
“菩萨地种种相,
“菩萨地种种体,
“菩萨地种种智,菩萨摄智,菩萨成就智,菩萨住处,菩萨广大行境界,菩萨大神通,菩萨三昧海,菩萨解脱方便海,菩萨所入三昧差别海,
“所得一切教智光明,
“所得一切智电光云,
“所获一切忍,
“所有一切勇猛智,
“所有悟解一切法海,
“所入一切诸佛刹海,
“所度一切诸众生海,
“所有显示诸方便海,
“所有发起诸神通海,
“所有深广诸弘誓海,我皆了知。
法海 = 谓佛法广大,深远辽阔犹如大海。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从过去际至今现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所有种种差别劫海,所有众生、佛及众会,尽未来际所有劫海,展转不断,相续次第,我皆了知。
 
“善男子!如知此娑婆世界,亦知婆婆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娑婆世界内一切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娑婆世界所有一切极微尘内所有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无间次第;建立所住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娑婆世界所依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刹种所摄一切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毗卢遮那世尊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世界相续次第;
“亦知华藏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极微尘内所有世界相续次第。
毗楼遮那/毗卢折那/吠嚧遮那/毗卢舍那/毗卢遮那 = Verocana,为佛之报身或法身。略称卢舍那、卢遮那、遮那。意译遍一切处、遍照、光明遍照、大日遍照、净满、广博严净。
 
“又,亦知彼一切世界种种安立、种种形状、种种分量、种种依住、种种际畔、种种庄严、种种成就、种种灭坏,所有眷属、所有轮辋、所有旋转、所有莲华、所有须弥、所有河海、所有草树、种种名号、我皆了知。
(wǎng) = 车轮周围的框子。汉代以前叫“牙”[rim of a wheel]
“亦知此华藏世界海,往昔皆由毗卢遮那如来本愿力故,出生如是种种世界,所有种种诸因缘海。
“亦知华藏世界海外,十方无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中一切世界。
 
“亦知世尊毗卢遮那过去所经无量劫海,所有一切诸本事海,
“过去所发广大愿海,
“过去所集诸乘教海,
“过去所修菩萨行海,
“过去所净佛国土海,
“过去所事一切佛海,
“过去所化诸众生海,
“过去所起诸神通海,
“过去所入诸方便海,
“过去所受诸佛法海,
“过去所入诸三昧海,
“过去所得诸自在海,
“过去所成诸功德海;
“过去所施一切资具檀波罗蜜,
“过去所持种种梵行戒波罗蜜,
“过去所受种种境界忍波罗蜜,
“过去所修猛利勇健勤波罗蜜,
“过去所入种种三昧禅波罗蜜,
“过去所成种种清净慧波罗蜜,
“过去所现遍入世间诸影像身方便波罗蜜,
“过去所发清净圆满普贤行海愿波罗蜜,
“过去所获一切如来种种自在诸神通海力波罗蜜,
“过去所证一切如来智光照世自在智海智波罗蜜;普摄一切诸佛菩提,普获诸佛大智光明,证于诸佛一切智性,于一切处成等正觉,神通游戏所转法轮;所有一切道场众会,其众会中一切菩萨过去所种一切善根,从初发心行菩萨行,积集方便成熟众生,及彼菩萨所事诸佛及善知识;
“念念增长获诸三昧,
“念念所入陀罗尼门,
“念念所得辩才大海,
“念念所起自在神通,
“念念所修菩萨行网,
“念念所集诸方便门,
“念念所知众生根网,
“念念所集菩提分法,
“念念证入等持、等至神通门海;如是一切皆是毗卢遮那如来普遍十方一切法界无量劫海所修行海,我悉了知。
 
“亦知十方遍满法界尽虚空界一切如来劫海所修,乃至尽于未来际劫神力加持幻智境界,如是一切我悉了知。
 
“何以故?我入此观一切菩萨三昧境界海解脱门时,于一念中,尽能了知一切众生种种心行杂染、清净、流转、还灭;
“一切声闻种种三昧;
“一切独觉寂静解脱三昧神通;
“一切菩萨种种三昧、种种地位、种种法门、种种趣入,及能了知一切如来解脱光明神通海故。”
还源/还灭 = 转迷而还归寂灭之意。与‘流转’相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