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尔时,弥勒菩萨复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无畏药,离五恐怖。
“何等为五?所谓:火不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药,离五怖畏。
“何等为五?不为一切三毒火烧、五欲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不能熏害。
寻伺/觉观 = 觉,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之粗略思考;观,即细心思惟诸法名义等之精神作用。二者皆为妨碍第二禅以上之定心者,若持续作用,则身心劳损,正念旁落,故又为随烦恼之一。依此觉观之有无,能判别定心之浅深。
五怖畏/五恐怖/五怖/五畏 = Panca vibhisanan,指的是初学菩萨的五种怖畏。
|
|
不活畏/不活恐怖
|
初修行之人虽行布施,犹存我想,尚爱自身,深恐尔后难维生计,故常积存资财,未能尽施所有,称为不活畏。
|
恶名畏/恶名恐怖
|
行者于世间,遭受诬谤,恐受恶名,或牵连罪名,不能为和光同尘之行,生罣障恶名畏。
|
死畏/死恐怖/命终畏
|
谓虽起广大之心而施与财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舍身。
|
恶道畏/恶趣恐怖/恶趣畏/堕恶道畏
|
谓恐惧造作不善业而堕于恶道,故恒处于怖畏中。
|
大众威德畏/众中恐怖/大众畏/处众怯畏
|
恐众多之人或威德之人,不能于其前为狮子吼。
|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脱药,终无横难;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解脱智药,永离一切生死横难。
横(héng) = 门框下部的横木[middle rail]。(意外,突然[sudden;unexpected]/祸害[mishap]。)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应伽药,随其方所,一切毒蛇闻此药气,即皆远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烦恼诸恶毒蛇,闻其气者,悉皆散灭。
应伽 = Anga,译语曰支分。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无能胜药,一切怨敌无能胜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无能胜药,悉能降伏一切魔军。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瞋、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笈(jí) = 竹书箱。(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bamboo
box for storing books,cloth,etc.]。)
毗笈摩/频伽陀 = Vigata vigama,药名。
堕(duò) = 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毁坏。(掉下来,坠落[fall;sink]。)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除一切所有诸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善见药王,悉除一切诸烦恼病。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珊陀那,有取其皮以涂疮者,疮即除愈,平复如故,亦无瘢㾗,然其树皮,随取随生,终不可尽;菩萨摩诃萨从菩提心生大智树亦复如是,若有得见而生信者,烦恼业疮悉得销灭,一切智树初无所损。
珊陀那 = Santana,神话中之药树名。意译作续断、和合。该木之树皮可作愈疮之用,或使断伤接合,故称。
疮(chuāng) =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痈、瘫、疽、疖等的总称[sore;skin ulcer]。(伤口;外伤。也作“创”[wound]。)
瘢(bān) =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scab;scar]。
痕(hén) = 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scar]。
初(chū) = 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起始,开端[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往昔;当初[in former times,in the past;before]/全;本来就[whole;all]。)
“善男子!如有药树,名成就根,以其力故,令阎浮提一切树根、枝叶、华果增长成就;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以胜威力,能令一切声闻、独觉、学、无学等,及诸菩萨所有善根增长成就。
药王树/药树王 = 草木有可以治病者,称为药草、药树;其中最胜者,称为药王。若人立于树前,其五脏六腑等,悉见分明。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阿蓝婆,若用涂身,身之与心咸有堪能;菩萨摩诃萨得菩提心阿蓝婆药亦复如是,令其身心有胜堪能,增长善法。
阿罗底蓝婆/蓝婆/阿蓝婆 =
Aratilambha,意译作汁药。为一种药草。产于印度之香山、雪山一带。一般取其草汁涂身,可去患得喜,故又译为得喜。
堪(kān) = 地面高起[mount]。(勉强承受<困难、痛苦或遭遇>[bear;endure;can stand]/能够;可以[can;may]。)
能(néng) =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bear-like beast]。(才能,能力[ability]。)
善法 = Kusala
dharmah,指合乎于‘善’之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三学、六度。为‘恶法’之对称。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而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药,能令其心念力清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念力妙药,心无障碍,念力清净。
念力 = Sati-bala,指由勤修而念住于所缘之境,能抗外来之障碍而至无念。为五力之第三。
“善男子!譬如有药,名大莲华,其有服者,住寿一劫;菩萨摩诃萨服菩提心大莲华药亦复如是,于无数劫寿命,自在修集种种波罗蜜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执翳形药,一切世间人及非人,悉不能见;菩萨摩诃萨持菩提心翳形妙药亦复如是,于诸境界种种游行,一切诸魔不能得见。
翳形术(yì xíng shù) = 隐身法。
“善男子!如海有珠,名普集众宝,此珠若在,一切众宝常不散失,假使劫火焚烧世间能令此海减于一滴,无有是处,况至干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珠亦复如是,住于菩萨一切智智大愿海中,若常忆持不令退失,能坏菩萨一善根者,终无是处;若退其心,舍一切智,一切善法,即皆散灭。
心珠 = 喻指众生之心性。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犹如明珠一般,故称心珠。
“善男子!如有摩尼,名普集光明,有以此珠,璎珞其身,映蔽一切宝庄严具,所有光明悉皆不现;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庄严心性,映蔽一切声闻、独觉所有心宝,诸庄严具悉无光彩。
末尼/摩尼 = Mani,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又梵语cinta-mani,音译为真陀摩尼、振多摩尼、震多摩尼,意译如意宝、如意珠,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缨络/璎珞(yīng luò)
= Keyura,音译作枳由罗,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印度一般王公贵人皆佩戴之。
彩(cǎi) = 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文采,文章才华[rich and
bright colors;literary grace]。(彩色,各种颜色[color]/彩色的丝织品。又作“綵”[colored
silk]。)
“善男子!如有珠宝,名曰水清,若以此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力水即澄清;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珠亦复如是,能清一切烦恼垢浊。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住水宝,系其身上,入大海中,自在游行,不为水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一切智智住水妙宝,入于一切生死海中,游戏自在,终不沈溺。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龙宝珠,持入龙宫,游止大海,以珠威力,一切龙蛇及诸水族,悉不能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一切智智大龙宝珠,入于欲界,痴爱水中,惑业龙蛇不能为害。
龙户/龙宫 = 为龙王或龙神之住处。据传在大海之底,龙王以神力化作宫殿,为现世佛法隐没时龙王护持财宝、经卷之所在。
“善男子!譬如帝释,著摩尼冠,庄严其顶,映蔽一切诸余天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著菩提心一切智智大愿宝冠系其心顶,超过一切三界众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如意珠,除灭一切贫穷之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一切智智如意宝珠,出生菩萨善法资具,远离一切邪命怖畏。
邪活命/邪命 = Miccha-jiva,指不以正道而以邪曲之方法生活。比丘如为得衣食资具而说法,即称为邪命说法。八邪行之一。
怖畏 = Vibhisana,恐惧害怕之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日精珠,持向日光而生于火;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一切智性日精宝珠,持向智光而生智火。
日精摩尼 = 指火珠。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第八手执此珠,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所载,盲者之眼触此珠,则其眼得开而见光。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月爱珠,持向月光而生于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月精宝珠,持此心珠,鉴回向光而生一切善根愿水。
月光摩尼/月爱珠/月精/月精摩尼 = 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之一手所持之物,能令患热毒病者得清凉。其手称月精手,或月摩尼手。
鉴(jiàn) = 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basin]。(照看[reflect]/明察,审查[scrutinize]。)
“善男子!譬如龙王,首戴如意摩尼宝冠,远离一切怨敌怖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著菩提心大悲宝冠,远离一切恶道诸难。
天冠/宝冠 = 指饰以宝玉之冠。
怨(yuàn) = 怨恨;仇恨[rankle;grudge]。(责怪;埋怨[blame;reproach;complain]。)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一切世间庄严藏,若有得者,令其所欲悉得充满,而此宝珠用无穷尽体不损减;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若有得者,令其所愿悉得圆满,而菩提心用不穷尽体无损减。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摩尼宝,置于宫中,放大光明,破一切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菩提心一切智智大摩尼宝,住于欲界,放大智光,悉破诸趣无明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大摩尼宝,若有为此光明所触,即同其色;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一切智宝亦复如是,观察诸法回向善根趣一切智,靡不即同一切智智菩提心色。
转向/施向/回向 = Parinamana,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
“善男子!如琉璃宝,于百千岁处不净中,不为臭秽之所染著,最极无垢性本净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一切智宝亦复如是,于百千劫住欲界中,不为欲界过患所染,最极无垢,如法界性本清净故。
秽(huì) = 荒废;长满野草[overgrown with weeds]。(肮脏;污浊[dirty]。)
患(huàn) = 担忧,忧虑[worry about]。(祸患,祸害[calamity;trouble;peril]/疾病;毛病[disease]/苦于[suffer from]/憎恶;讨厌;厌烦[detest]。)
“善男子!譬如有宝,名净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宝色;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一切智宝亦复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有学、无学二乘功德。
学人/有学 = Sekha,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而修学无漏之戒、定、慧,及择灭之理者。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然尚有烦恼未断,必须有待修行学习戒、定、慧等法,以断尽烦恼,证得漏尽,以其尚有法可修学,故称有学。在小乘之四向四果中,前四向三果之圣者为有学,惟证得阿罗汉果之圣者,以其无法可修学,故称为无学。
无学 = Asekha,为‘有学’之对称。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之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乘四果中之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
“善男子!譬如有宝,名为火焰,悉能除灭一切暗冥;菩萨摩诃萨一切智宝亦复如是,观行相应,能灭一切无明黑暗。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无价宝,商人采得,船载入城;其诸摩尼百千万种,光色、价直无与等者;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住于生死大海之中,乘大愿船,深心相续,入解脱城,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所有功德无能及者。
载(zǎi) = 乘坐[ride]。(用车船装运[carry;hold;be
loaded with]/车、船等交通工具[car,ship,etc.]/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age]。)
相(xiàng) = 察看;仔细看[look at;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人的外貌,相貌[looks;appearance]/交互;互相[mutually;each other]/递相;先后[successively;one after another]。)
续(xù) = 连接起来,接上[link]。(继续[continue]。)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处阎浮洲,去日月轮四万由旬,日月宫中所有庄严,其珠影现悉皆具足;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一切智智清净功德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住生死中,照法界空,佛智日月一切功德清净境界影像庄严,悉于中现。
俞旬/由延/由旬 = Yojana,为印度计算里程之单位,即指公牛挂轭行走一日之旅程。另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一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直悉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二乘种种善根漏无漏法一切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摩尼宝,名曰海藏,普现海中诸庄严事;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普能显现一切智海诸庄严事。
海藏 = 譬喻佛之说法。佛法大海无美丑之别,亦不论有情、非情,一切尽包容其中,故以海藏喻之。
“善男子!譬如天上阎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宝,余无及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阎浮檀金亦复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宝,余无及者。
心王 = 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四大部洲/四大洲/四天下/须弥四洲/四洲形量/四洲 = Cattaro dipa,古代印度人之世界观,谓于须弥山四方,七金山与大铁围山间之碱海中,有四个大洲。日、月、星辰围绕于须弥山腹,普照四天下。又四大洲各有二中洲与五百小洲,四大洲及八中洲皆住人,二千小洲则或住人或不住人。北洲之果报最胜,乐多苦少,惟无佛出世,故为八难之一。
|
||
三洲
|
东弗婆提/东胜神洲/东毗提诃洲/东胜身洲
|
Purva-videha,以其身形殊胜,故称胜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
|
南阎浮提/南赡部洲
|
Jambu-dipa,赡部(Jambu)原为蒲桃树之音译,本洲即以此树而得名。地形如车箱,人面亦然。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
#阎浮提金/阎浮檀金
= Jambunada-suvarna,意谓流经阎浮(Jambu)树间之河流(Nada,檀)所产之沙金。此金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
|
|
西瞿耶尼/瞿陀尼洲/西牛货洲
|
Apara-godaniya,以牛行贸易而得名。地形如满月,人面亦然。
|
|
北郁单越/北瞿卢洲/北拘卢洲/北俱卢洲
|
Uttara-kuru,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调龙法,于诸龙中而得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得一切智善调龙法,于诸一切烦恼龙中而得自在。
“善男子!譬如勇士,被执铠仗,一切怨敌无能降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被执菩提大心铠仗,一切业惑诸恶怨敌无能摧伏无能屈者。
铠(kǎi) = 用以护身的铠甲战衣[armor]。
仗(zhàng) = 执,拿着[hold a weapon]。(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weaponry]。)
屈(qū) = 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弯曲[bend]。(委屈;冤屈[feel wronged;put
sb. to great inconvenience]/屈服[subdue;yield]。)
“善男子!譬如天上白栴檀香,若烧一铢,其香普熏小千世界,三千世界满中珍宝所有价直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一念功德普熏法界,声闻、独觉一切功德皆所不及。
铢(zhū) =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an ancient weight
measure]。
“善男子!如白栴檀,若以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恼,令其身心普得清凉;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发一切智,普熏身心,能除一切虚妄、分别、贪、瞋、痴等诸惑热恼,令其具足智慧清凉。
热恼 = 指逼于剧苦,而使身心焦热苦恼。
妄/虚妄 = 虚假、非真实之意。
思惟/计度/分别 = Vikalpa,推量思惟之意。即心及心所(精神作用)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
“善男子!如须弥山,众生近者,即同其色;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山亦复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
弥楼山/须弥山 = Sumeru,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拘鞞陀罗树,其皮香气,阎浮提中所有诸华若婆师迦、若瞻博迦、若苏摩那及郁金等,如是诸华所有香气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所发大愿功德之香,一切二乘无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诸功德香悉不能及。
波利质多罗 = Paricitra,忉利天上之树名。译言香遍树,又称曰天树王。
拘毗陀罗树/拘鞞罗树/拘鞞陀罗树 = Kovilara,为黑檀树之一。意译地破树。
心树 = 喻指吾人之心思、意念。意念生起,犹如树木之生长,故以树喻之。
天华 =
Deva-puppha,指天上之妙华。又指法会时,散于佛前,以纸作状如莲花瓣者。
|
||
优钵罗华
|
Uppala,意译作青莲花。
|
|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昙摩华/钵头摩华
|
Paduma,意译作赤莲华、红莲华。
|
|
拘物头华
|
Kumuda,意译黄莲花。
|
|
分陀利华/芬陀利华
|
Pundarika,意译白莲华。
|
|
瞻卜迦华/薝卜华
|
Campaka,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
|
阿提目多伽华
|
Atimuktaka,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
|
婆师迦华/婆利师迦华
|
Varsika,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花名之由来,乃因其花为雨期时所开;或因此花于夏时所生。。
|
|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
|
Sumana,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
|
曼陀罗华
|
四种天花
|
Mandara/mandarava/mandaraka,意译天妙、悦意、适意、杂色、圆、柔软声、阒、白。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花色似赤而美,见者心悦。
|
摩诃曼陀罗华
|
Mahamandarava,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
|
曼殊沙华
|
Manjusaka,又译作柔软华、白圆华、如意华、槛花、曼殊颜华。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殊沙华。其花鲜白柔软,诸天可随意降落此花,以庄严说法道场,见之者可断离恶业。
|
|
摩诃曼殊沙华
|
Mahamanjusaka,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殊沙华。
|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拘鞞陀罗树,虽未开华,应知即是无量诸华出生之处;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虽未开发一切智华,应知即是无数人天有漏无漏众菩提华所生之处。
“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华,一日熏衣所出香气,瞻博迦华、婆利师迦华、苏摩那华,虽千岁熏亦不能及;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华亦复如是,一生所熏诸功德香,普彻十方一切佛所,一切二乘无漏功德百千劫熏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海岛中生椰子树,根、茎、枝叶及以华果,一切众生恒取受用,无时暂歇;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始从发起悲愿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时利益一切世间无有间息。
大悲愿力/悲愿 = 指佛、菩萨由大慈悲心所发救度众生之誓愿。
“善男子!如有药汁,名诃樀迦,人或得之,以其一两变千两铜,悉成真金,非千两铜能变此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菩提心回向智药,普变一切业惑等法,悉使成于一切智相,非业惑等能变其心。
诃(hē) = 怒责,大声发怒地喝斥[scold loudly]。
樀(dí) = 屋檐[eave]。/卷丝的工具[silk
spool]。
呵吒迦阿罗娑/呵吒迦/诃宅迦 = Kataka-rasa,意译金色水或金光汁药。传说为镀金之材料,或指不老之药。
两(liǎng) = 二十四铢为一两[liang,a
unit of weight]。
“善男子!如微小火投干草𧂐,随所焚烧,其焰转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火亦复如是,随其所缘善恶法聚,能令智焰,展转增盛。
𧂐(zì) = 草名。/古同“積”。
炽(chì) = 火旺。引申为凶猛,激烈;气焰高涨[burning]。(兴盛,昌盛[powerful and prosperous]。)
“善男子!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然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
灯(dēng) = 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lamp;lantern;light]。
心灯 = 譬喻心灵。心灵能烛照一切,静而不昧,故喻之以灯。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发起光明普照一切;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众生心无明暗室,能灭无量百千万亿不可说劫积集一切诸业烦恼,种种障碍,发生一切大智光明。
“善男子!譬如灯炷,随其大小而发光明,若益膏油,明终不绝;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大愿为炷,发智慧光,照明法界,益大悲油,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现大威德,无有休息。
炷(zhù) = 灯蕊[wick of an oil lamp]。
益(yì) = “溢”的本字。水漫出[overflow]。(在某些方面增加<如体积、数量、程度等>[increase]/扩大,加大[expand]/有益,有利[beneficial]。)
膏(gāo) = 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fat;grease;oil]。(特指油灯[oil lamp]。)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冠阎浮檀真金天冠,欲界天子诸庄严具,所有光明,无能映夺,一切威力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冠菩提心一切智宝大愿天冠,凡夫、二乘所有功德皆不能及。
宝冠/天冠 = 乃诸天头上所戴之冠,或类似诸天之冠的微妙之冠。以其精微殊妙,非人中所有,故称天冠。
“善男子!如师子王,哮吼之时,师子儿闻皆增勇健,余兽闻之脂血销耗即皆窜伏;佛师子王菩提哮吼,一切智声应知亦尔,诸菩萨闻养育法身增长功德,其余一切邪执众生,闻皆退散如冰销释。
哮(xiào) = 野兽的吼声[roar]。
吼(hǒu) = <野兽>大声叫[roar]。
窜(cuàn) = 躲藏[hide]。(奔逃[scuttle;scurry off]。)
释(shì) = 脱掉,解下[take off;unfasten]。(解释[explain]/释放;赦免[release;pardon]/溶化;消融[melt]。)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师子筋而为乐弦,其音既奏,余弦悉绝;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来师子波罗蜜身菩提心筋为法乐弦,其音既奏,一切五欲及以二乘诸功德弦悉皆断灭。
师子筋/狮弦/师弦 = 以狮子之筋为乐弦,奏之则余弦悉绝;以比喻菩提心灭绝其余之小功德。
弦(xián) = 弓弦[bowstring]。(弦乐器[strings]。)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种种诸乳,假使积集盈于大海,以师子乳一滴投中,直过无碍,能令众乳一时变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来师子菩提心乳,著无始际业烦恼中,直过无碍,悉令坏灭,终不住于二乘解脱。
乳(rǔ) = 生子,生产[give birth to]。(喂奶[suckle]/乳汁[milk]/乳房[breast]。)
盈(yíng) = 满器也[be full of]。(圆满,无残缺[complete]/自满;满足[be
enough;be sufficient;satisfy]。)
“善男子!譬如雪山迦陵频伽鸟,在卵㲉中有大势力,一切诸鸟所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㲉发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势力,声闻、独觉无能及者。
迦陵频伽鸟 = Karavika,意译作好声鸟、美音鸟、妙声鸟。此鸟产于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旷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壳中即能鸣,音声清婉,和雅微妙,为天、人、紧那罗、一切鸟声所不能及。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或谓此鸟即极乐净土之鸟,在净土曼荼罗中,作人头鸟身形。
㲉(què) = 鸟卵;蛋壳[egg shells]。
势(shì) = 权力;权势[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力量;威力[force;influence]。)
“善男子!如金翅鸟王子,初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威势力能超过一切其余众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为诸如来金翅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具自在力神通威势,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明(míng) = 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brilliant;light;bright]。(明慧,聪明[clever]/懂得,了解[understand]/能够看清事物。)
劲(jìn) = 强劲有力[strong]。
捷(jié) = 战利品[spoils of war;war trophies]。(敏捷;迅速[quickly]。)
道业/道行 = 学道修行之意,特指佛道之修行,或成就佛果之因行。
“善男子!如有壮夫,手执利矛,刺坚密甲,直过无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勇猛精进,执菩提心一切智智铦利快矛,刺诸邪见随眠密甲,悉能穿彻无有障碍。
铦(xiān) = 一种农具[a kind of farm implements]。(锋利[sharp]。)
随眠 = Anusaya,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而增强(随增),以其束缚(随缚)我人,故称为随眠。此有贪、嗔、慢、无明(痴)、见(恶见)、疑等六种,称为六随眠(六根本烦恼)。
“善男子!譬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若奋威怒,于其额上必生疮疱,疮若未合,阎浮提中一切人众无能制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起大悲,必定发于菩提之心;一切智疮心未舍来,一切世间诸魔眷属、惑业恶人不能为害。
那伽 = Naga,意译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为摩诃那伽,喻其有大力用。是印度神话中的蛇神。这种生物的外表类似巨大的蛇,有一个头或七个头;其形像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中常有出现。龙是所谓天龙八部中的一支。
威怒(wēi nù) = 犹震怒,盛怒。
疱(pào) = 面部所生的小疮,俗称粉刺[acne]。
来(lái) = 麦[wheat]。(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come;arrive]。)
“善男子!譬如射师有诸弟子,虽未惯习师之技艺,然其智慧、方便、善巧,余一切人所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初始发心亦复如是,虽未惯习一切智行,菩提事业,然其所有愿、智、解、欲,一切世间凡夫、二乘悉不能及。
惯(guàn) = 习惯,惯常[be used to;usual;habitual]。
习(xí) = 小鸟反复地试飞。(反覆练习,钻研/习性;习惯[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习染[fall into a bad habit]/经常,常常[often]。)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及诸剑术,一切武艺斯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师,将作幻事,先当起意,忆持幻法,然后一切悉得成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将起一切诸佛菩萨神通幻事,先当发起大菩提心,然后一切悉得成就。
忆持 = Dharana,指于法记忆受持而不忘失。
“善男子!譬如幻术,无色现色,一切变化皆能显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相、一切智幻亦复如是,虽无有色,不可睹见,然能普于十方法界,示现种种功德庄严。
心相 = 指心之相状。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心之本性清净平等,称为心内相。心随诸缘而生种种对境,称为心外相。/心之行相,即指见分。/肉团心,即心脏之形状。
睹(dǔ) = 见,看见[see]。
“善男子!譬如猫狸,才见于鼠,鼠即入穴不敢复出;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暂以慧眼观诸惑业,皆即窜灭不复出生。
狸(lí) = 狸子,也叫野猫、山猫[leopard cat]。
“善男子!譬如有人,著阎浮金庄严之具,映蔽一切众宝光明,皆如聚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著菩提心一切智智金庄严具,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庄严悉无光色。
聚墨 = 用以譬喻物之黑。
“善男子!如好磁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坏一切坚牢诸铁钩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起一念菩提之心,悉能坏灭一切邪见、贪欲系缚、无明钩锁。
磁(cí) = 俗称吸铁石[magnetism]。
磁石吸铁 = 以磁石吸铁,无心而取,比喻无缘之慈悲心。
“善男子!如有磁石,随所在处,铁若见之,即皆散灭,无留住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以智观察一切,世间诸业烦恼、二乘解脱,若暂见之,即皆散灭无有住者。
“善男子!譬如渔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无能为害,假使入于摩竭鱼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一切水族,不能为害,假使入于声闻、独觉实际解脱摩竭口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
竭(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
摩竭鱼 = Makara,意译为大体鱼、鲸鱼、巨鳌。为经论中多处记载之大鱼。被视为与鳄、鲨鱼、海豚等同类。或为假想中之鱼。印度神话中,以之为水神(Varuna)之坐骑,爱神(Kama-deva)所执之旗上亦附有摩竭鱼图,又为十二宫之一,称摩竭宫。其头部与前肢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则呈鱼形。
噬(shì) = 咬[bite]。(吞[devour;swallow]。)
实际 = Bhuta-koti,真实际极之意。即指绝离虚妄之涅槃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
留难 = 邪魔来留止人之善事,此为修行之障难,故称为留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毒不能为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饮菩提心一切智智甘露法浆,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具广大悲愿力故。
一切智智 = Sarvajna-jnana,指佛陀之智慧是一切智中之最殊胜者。音译作萨婆若那。一切智通于声闻、缘觉、佛三者,今为区别佛智与前二者,故称佛智为一切智智。
浆(jiāng) =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acidish drink]。(浓厚的液体[thick liquid]。)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缮那药,以涂其目,虽能自在游行人间,一切世人所不能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安缮那药,能以愿智方便,随顺入魔境界,自在游行,一切众魔所不能见。
缮(shàn) = 修补;修整[mend;repair]。
安缮那/安禅那/安阇那/安膳那 = Anjana,一说为眼药名,其色青黑。一说为植物之一种,其叶可和合眼药使用。据说将之涂于眼睑四周,使眼部青黑,则他人无法辨认。今印度人常将之涂于小孩之眼缘上,因相信此药有强眼之效用,并认为眼缘为黑色令人喜爱。此外,中印度娑枳多城附近之安禅林,为佛陀说法之旧地,此地即因安禅那(安膳那)树之繁茂而得名。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住一切智大势力王,不畏世间一切障、盖、恶趣之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一切声闻、独觉解脱智火。
焚(fén) = 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烧山。用火烧山林宿草[burn
weeds and till]。(烧[burn]。)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将,即不怖畏一切怨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勇猛智将,不畏一切恶行怨敌。
倚(yǐ) = 斜靠着[lean by]。(依靠;依赖[rely on;depend on]。)
恶行 = 即不良之行为。又为烦恼之异名。佛教对于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业等,依次称为身、语、意恶行。于一切恶行之中,以破僧罪为最重。
“善男子!如释天王,执金刚杵,摧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金刚智杵,摧伏一切诸魔外道阿修罗众。
杵(chǔ) = 舂米的棒槌[pestle]。(捣,砸[pestle]。)
金刚杵 = Vajra,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最胜药,服之延龄,长得充健,不羸、不瘦、不老、不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服菩提心最胜智药,住无数劫生死之中修菩萨行,心无疲厌亦无染著。
延(yán) = 引长[stretch;extend;prolong]。(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meet;introduce]/长,久[long]。)
龄(líng) = 从齿,令声。从牙齿来看年龄的长幼,所以从“齿”。年龄[age;year]。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必当先取好清净水,于一切处平等受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能令一切平等受润。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所务皆息,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一切智命,所有功德皆不成就,不能利益一切众生。
宗亲(zōng qīn) = 同宗的亲属[relatives
of the same clan]。
“善男子!譬如大海一切毒药所不能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海,诸业烦恼、二乘之心、一切众毒所不能坏。
“善男子!譬如日轮,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菩提心日大智慧轮,一切二乘无漏功德星宿智光所不能蔽。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老的,积久的[old;long-standing]/从前,往日[former]/xiù = 星座的古名。)
“善男子!譬如王子初始生时,即为一切耆旧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族真正增上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初发菩提一切智心,生如来家为法王子,即为一切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菩提心大悲种姓增上自在故。
耆(qí) = 老[old]。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长老/老宿/耆宿/耆旧 = 即年老德高,道行深湛之老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然此王子于彼大臣心虽敬重,不应礼拜,以种姓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久修梵行,见此菩萨皆应敬礼,以得法殊胜故。
稚(zhì) = 晚植的谷类。引申为幼禾[young grain]。(幼小;年幼<含有晚出生的意思,与“长”相对>[young;childish]。)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辅相大臣无能与等,以其生处极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其已发大菩提心,诸阿罗汉及辟支佛无能与等,以具如来圣种姓故。
佐(zuǒ) =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assist]。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大菩提心本性清净,一切众生无智翳眼,以不信故,谓为不净。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销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皆为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随顺、忆念,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服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常忆持菩提心露,令愿智身毕竟不坏。
“善男子!譬如有人,被鹅羽衣,一切泥水不能染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净菩提心白鹅羽衣,一切生死、诸业烦恼不能染著。
“善男子!譬如桴筏,以绳贯穿连缀竹木不令分散,于河流中游行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菩提心大愿智绳摄持诸行,不令分散,法驶流中游行自在,随顺趣入一切智海。
桴(fú) = 房屋的二梁[second roof]。(小的竹、木筏子[small
raft]。)
筏(fá) =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raft]。
缀(zhuì) = 缝[sew;stitch]。(连结[connect]。)
“善男子!譬如木人,若无机关,身即离散,虽具支分,不能运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机关木人 = 比喻五蕴之虚假。木人,傀儡之意。人之身心系由五蕴假和合而形成,无有自性,犹如傀儡,故以机关木人喻之。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沈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心,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普遍无尽虚空法界。
黑沉香/蜜香/沉水香/沉香 = Agalu,意译不动。系采自热带所产瑞香科常绿乔木之天然香料。其木朽败或伐采时,由中心木质部分渗出黑色树脂,即是沉香。其香浓郁,木心坚实,入水必沈,故称沈水香,可供药用,治疗风水肿毒。
心香 = 指心中之香。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故称心香。
四军/四部兵/四兵众/四兵 = Catur-angini,为印度古代战场上之四种军兵。于诸经典中所常见‘转轮王’之记载,多谓转轮王具足七宝,其中之一即指此‘主兵宝’。于转轮王之世,必有四部之兵随之征讨东南西北四方,军力所至,悉皆归伏,可见四兵威力之强盛。
|
|
象兵/象军
|
Hatthi-kaya,即每四人组成一队,共护象足。
|
马兵/马军
|
Assa-kaya,每八人组成一队,共护马足。
|
车兵/车军
|
Ratha-kaya,每十六人组成一队,共护军车。
|
步兵/步军
|
Patti-kaya,每三十二人组成一队,执持兵杖。
|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及金处生,非余宝处之所能生;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生,及能观察一切智境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所依住处竟不可得,而其一切枝叶华果悉皆繁茂;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一切智性无有所依,而能生长福德智慧神通大愿,枝叶华果饶益世间,普覆一切。
无根树 = 形容超越情识之境界。
繁(fán) = 马头上的饰物[horse decoration]。(众多[numerous]/盛大;旺盛[grand;vigorous]。)
茂(mào) = 草木繁盛[luxuriant;thick]。
“善男子!如金刚宝,非诸劣恶及㽄破器所能容持,唯除金银全具宝器;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金刚智宝亦复如是,非余下劣薄福众生悭、嫉、破戒、瞋恨、懒惰、妄念、无智诸恶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劣(liè) = 弱;小[weak;small]。(不好;低劣[bad;evil],与“优”相对。)
㽄 = 瓶也。
悭(qiān) = 吝啬[stingy]。
嫉(jí) = 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泛指忌妒[envy;be jealous]。
犯戒/破戒 = Duhsila,与‘持戒’相对。即毁破所受持之戒律。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罚亦异。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钻众宝。
“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法宝 = 指佛、法、僧三宝中之法宝。即佛所说之三藏十二部等一切教法。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一切坚固宝山;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邪见 =
Miccha-ditthi,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恶之一,十随眠之一,五见之一。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而谓恶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谬见,即是邪见。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犹胜众宝金庄严具;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宝,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亏(kuī) = 气损[damage of vital energy]。(欠缺,短少<应该有的而缺少>。与“盈”、“满”相对[be short of]。)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一切智宝,虽诸戒行多有损缺,终能舍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譬如金刚,乃至少分,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乃至一念,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无知 = Ajnana,谓内心昏暗,不明事理。/谓真智寂静而不动,泯绝一切分别,称为无知。实相无相,真智无智,以其无智,故能无所不知。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遍照一切法界之义。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诸凡下之所能得;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一切智宝亦复如是,非诸劣意凡夫二乘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受用;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钝根、无智、下劣凡夫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销(xiāo) = 熔化金属[melt]。(古代的一种刀[an ancient knife]/通“消”。清失;消除;消散[eliminate;dispel;dissipate]。)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士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杵亦复如是,一切二乘虽有大力,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无有障碍,然其体性亦不损减;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及咸能作之,然一切智大心金刚毕竟坚固,无有损减,不生疲厌,亦无障碍。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余地分之所能持,唯除坚厚金刚之际;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独觉所有行愿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道,诸大菩萨坚固智力。
萨婆若 = Sarvajna,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隙,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令散失;菩萨摩诃萨大菩提心金刚宝器亦复如是,体性无漏,坚固回向,盛善根水,永不散失。
瑕(xiá) = 玉上的斑点[red flaw]。(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
隙(xì) = 墙上开裂的裂缝。也泛指孔穴、空隙[crack;chink]。(空闲的地方或时间[interval]。)
渗(shèn) = 水往下渗透[ooze;seep]。
“善男子!如金刚轮,能持大地,不令散坏,亦不陷没;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坠(zhuì) = 落下,掉下[fall;drop]。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坏;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久处生死业、烦恼中,不烂不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大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此界,一切诸佛将成正觉、降伏四魔、证一切智、坐道场时,唯三千界金刚地际金刚座上之所能持,非是余座所能成就;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诸波罗蜜、圆满诸忍、深入诸地、具足善根、种种回向、蒙佛授记、修集增长诸菩萨道、亲近供养一切如来、承顺受持大法云雨、速疾增长坚固大悲、及能成辨一切愿智、乃至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金刚智之所能持,非余善根所能成就。
金刚齐/金刚座 = Vajrasana,指佛陀成道时所坐之座,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之菩提树下。以其犹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称金刚座。
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Anuttara-sammasambodhi,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译为‘无上正真道意’。
菩萨道 = Bodhisattva-carya,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
“善男子!如转轮王,游四天下七宝之中,轮宝先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法轮王利益一切,菩提心宝最为先导。
转轮王/转轮圣王 = Raja cakkavattin,意译作转轮王、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飞行皇帝。意即旋转轮宝(相当于战车)之王。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统一须弥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国土丰饶,人民和乐。
“善男子!譬如世间灭除怨敌诸器仗中,弓箭最胜;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一切助道具中,菩提之心最为第一,悉能灭除一切烦恼、生、死、怨故。
“善男子!譬如一切水生华中,优钵罗华而为最胜,陆生华中,瞻博迦华而为最胜;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智体优钵罗华,大慈悲心瞻博迦华最为第一,能灭众生业烦恼故。
“善男子!如诸乘中,船为第一,以行速疾,令身安乐,能达大海到于彼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彼一切二乘之中,大菩提心而为第一,以能速疾运度众生,令其安乐达彼岸故。
“善男子!譬如世间一切水中,雨水第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一切三昧水中,菩提之心而为第一,能生一切禅定解脱甘露味故。
“善男子!譬如盐中,先陀婆盐而为第一,能除诸病及能明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其八万四千法中,菩提之心而为最胜,以能除灭一切众生惑业、重病生智明故。
仙陀婆/先陀/先陀婆 = Saindhava,意译为石盐。即产于印度河畔之盐。
“善男子!譬如乳中,牛乳第一,能除诸病,令人增寿;菩萨摩诃萨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诸正法甘露味中,而为最胜,能除众生诸烦恼病,及令菩萨慧命增故。
“善男子!此菩提心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具足圆满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具足圆满胜功德法。
“善男子!汝获善利,具善名称,汝今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难行难集大功德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