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陀罗尼 = Dhāraī,译作总持、持明、密语、真言、明、咒。「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这个是华严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境界。(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suǒ) = 伐木声。(“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place]/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二圣说咒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
即说咒曰:
 
“安尔 曼尔 摩祢 摩摩祢 旨隶 遮梨第 赊咩 赊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腻 膻帝 赊履 陀罗尼 阿卢伽婆娑簸蔗毗叉腻 祢毗剃 阿便哆逻祢履剃 阿亶哆波隶输地 欧究隶 牟究隶 阿罗隶 波罗隶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袠帝 达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输地 曼哆逻 曼哆逻叉夜多 邮楼哆 邮楼哆憍舍略 恶叉逻 恶叉冶多冶 阿婆卢 阿摩若那多夜
(mí) = 奉祀死父的宗庙[temple]
(zhǐ) = 味美[delicious](意思;意义[meaningpurpose]/意图;宗旨[intention])
(lì) = 逮、捕、追及[catchcapture]
(shē) = 赊欠[give creditbuy or sell on credit]
(miē) = 小羊的叫声[baableat]
(lǚ) = 践踏[tread on]([shoes])
(wěi) = 美丽的玉[fine jade]
(shān) = 羊臊气。亦泛指臊气[sheepy odor]
(suō) = 起舞的样子[dancing]
(sāng) =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mulberry]
(yì) = 衣服的边缘[hem]
(qí) = [old]。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nì) = [fat]
(qié) = 从人,加声。翻译佛经多用为人名,故从“人”。
(bǒ) = 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winnow]
(pí) = 人脐[navel]
(luó) = 巡察[patrol]
(dǎn) = 谷多[full of grains]
(zhì) = 同“帙”。
(yě) = 销熔[smelt <metal>]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
“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 假使有天魔外道、恶鬼邪神等,来侵毁受持法华经的法师、读诵法华经的法师、解说法华经的法师、书写法华经的法师。那么,就等于侵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佛一样的罪。
(qīn) = 手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渐进[advance graduallyprogress step by step](侵犯:进攻[encroach oninfringe upon]/侵凌[invade and bully])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yōng) = [hug](护卫[guard])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
“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遮、若鸠槃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
(sì) = 候望,探察[spy]
吉遮 = Krtya,译曰所作,起尸鬼也。
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痤隶 摩诃痤隶 郁枳 目枳 阿隶 阿罗婆第 涅隶第 涅隶多婆第 伊致柅 韦致柅 旨致柅 涅隶墀柅 涅犁墀婆底
(cuó) = [carbuncle]
(yù) = 繁盛的样子[luxuriantrush](隆盛;繁多[various])
(zhǐ) = 枸橘,又称“臭橘”[trifoliate orange]
(nǐ)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果实像梨[a kind of tree]
(chí) = 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painted floor]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
“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八部鬼众
管辖
乾闼婆/健达缚
<Gandharva>
译作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也,彼五阴唯嗅香臭而长养,故名香阴。帝释天之乐神也,法华经之听众,列四乾闼婆。
#追逐香气为食,或说其本身就会散发香气。能表演音乐、节目。
东方持国天王
毗舍阇/毗舍遮
<Pisaca>
译为啖精气,食人及五谷精气之恶鬼也。
鸠盘荼/鸠槃荼
<Kumbhanda>
译为瓮形,其阴茎似瓮形之厌魅鬼也。又译作瓮形鬼、冬瓜鬼。
#鸠盘荼外貌丑陋,在唐朝被人用作比喻老丑的妇人。
#一种啖人精气维生的鬼。
#枉习-魇鬼-服类-劳类
南方增长天王
薜荔多/饿鬼
<Preta>
译为饿鬼,常逼于饥渴之阴鬼也。
#此般饿鬼所居的世界称为饿鬼道。
<Naga>
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众,列八大龙王。
西方广目天王
富单那/布单那
<Putana>
译为臭饿鬼,是主热之病鬼也。
迦吒富单那/羯吒布单那 = Kaapūtana,译曰奇臭鬼。
夜叉/药叉
<Yaka>
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
#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空行>、天夜叉<飞行>之三种。
#女性夜叉,称夜叉女<yakī/yakiī>
#男性夜叉形象多变,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绘为有着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纤腰巨乳、丰臀长腿的美少女。
北方多闻天王
罗刹
<Raksasa>
恶鬼之总名也。译为暴恶可畏等。按罗刹本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为畏恶之名词。
#罗刹与阿修罗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阿修罗是与天神为敌,而罗刹则主要侵扰人类 。
#一个女性的罗刹被称为罗刹私/罗刹女/罗叉私<rākasī>。与男性罗刹经常被想象为青面獠牙的怪物不同,罗刹女(当她变成人形时)据说是“绝妙者”。
#罗刹天 = 诸罗刹之王也。为西南隅之守护神。
 
##二天说咒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
即说咒曰:
 
“阿梨 那梨 冕那梨 阿那卢 那履 拘那履
(lí) = 木名。果实也称梨[pear]
(miǎn) =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crown]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由旬/俞旬/由延 = Yojana,为印度计里程之数目,一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shuāi) = 蓑衣。(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declinewane]/衰老[old and feebledecrepit])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
即说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楼莎柅 頞底
(qú) = 隹,短尾鸟的总称。惊视的样子[frightenedpanicstricken](瞿昙氏的省称。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BuddhistBuddhism])
(zhān) = 赤色的曲柄旗[red flag](亦泛指旌旗。)
(dēng) = [step on]
(suō) = 草名[cyperus]
(è) = 鼻梁[nasal bridge]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
“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四王天/四天王天/四天王/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
#
为帝释之外将。
负责守护
部众<八部鬼众>
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东胜神洲
乾闼婆、毗舍阇/毗舍遮
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南瞻部洲
鸠盘荼/鸠槃荼、薜荔多
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
西牛贺洲
龙、富单那
北方多闻天王
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
北俱芦洲
夜叉/药叉、罗刹
 
##十神说咒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
= 曲齿:牙是弯曲形。华齿:牙如花形。皋帝、义言无所不具。
蓝婆 = Lamba,译为结缚。
毗蓝婆 = Vilamba,言离结缚。
齿(chǐ) = [tooth]
(gāo) = 睾丸[testis]
 
八部鬼众
管辖
乾闼婆/健达缚
<Gandharva>
译作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也,彼五阴唯嗅香臭而长养,故名香阴。帝释天之乐神也,法华经之听众,列四乾闼婆。
#追逐香气为食,或说其本身就会散发香气。能表演音乐、节目。
东方持国天王
毗舍阇/毗舍遮
<Pisaca>
译为啖精气,食人及五谷精气之恶鬼也。
鸠盘荼/鸠槃荼
<Kumbhanda>
译为瓮形,其阴茎似瓮形之厌魅鬼也。又译作瓮形鬼、冬瓜鬼。
#鸠盘荼外貌丑陋,在唐朝被人用作比喻老丑的妇人。
#一种啖人精气维生的鬼。
#枉习-魇鬼-服类-劳类
南方增长天王
薜荔多/饿鬼
<Preta>
译为饿鬼,常逼于饥渴之阴鬼也。
#此般饿鬼所居的世界称为饿鬼道。
<Naga>
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众,列八大龙王。
西方广目天王
富单那/布单那
<Putana>
译为臭饿鬼,是主热之病鬼也。
迦吒富单那/羯吒布单那 = Kaapūtana,译曰奇臭鬼。
夜叉/药叉
<Yaka>
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
#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空行>、天夜叉<飞行>之三种。
#女性夜叉,称夜叉女<yakī/yakiī>
#男性夜叉形象多变,有时被描述为迅速、怖人的武士,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夜叉女其貌甚美,一般被描绘为有着面容端正,身材姣好,纤腰巨乳、丰臀长腿的美少女。
北方多闻天王
罗刹
<Raksasa>
恶鬼之总名也。译为暴恶可畏等。按罗刹本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为畏恶之名词。
#罗刹与阿修罗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阿修罗是与天神为敌,而罗刹则主要侵扰人类 。
#一个女性的罗刹被称为罗刹私/罗刹女/罗叉私<rākasī>。与男性罗刹经常被想象为青面獠牙的怪物不同,罗刹女(当她变成人形时)据说是“绝妙者”。
#罗刹天 = 诸罗刹之王也。为西南隅之守护神。
 
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
鬼子母 = 译曰欢喜。以为五百鬼子之母,故云鬼子母。
“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楼醯 楼醯 楼醯 楼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冕醯
(mǐn) = 灭,尽[eliminate]
(xī) = 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鱼蛋、牡蛎的净醋或加香料的醋[pickles]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
“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遮、若毗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
= 乌摩勒伽、黑色鬼。犍驮、黄色鬼。夜叉吉蔗,以夜叉之力起尸者。人吉蔗,以人力起尸者。热病、即鬼祟之热病。若一日以下至若童女形,均鬼祟病之相。男形鬼、女形鬼、童男形鬼、童女形鬼,乃至在梦中,也一律不准这些鬼来干扰及恼害这位法师。
毗陀罗 = Vetāda/Vetāla,起尸鬼。毗陀罗法为印度古代之咒法,诵此咒能使死尸起而杀人。
(tuó) = 本作“佗”[carry on the back]
阿跋摩罗 = Apasmara,青色鬼。
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
= 阿梨树、印度最脆之树,枝叶坠地即碎,故以喻头破七分之相。
“如杀父母罪,亦如压油殃,斗秤欺诳人,调达破僧罪,
= 压油殃、印度制油,先沤麻使生诸虫,后并虫而压之以取油肥,为杀无数生命之恶业,在佛教中罪为最重。调达、即提婆达多,曾设法破清净律仪所和合之僧众,使不获安心修道,此罪最重。
(yāng) = 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祸害,灾难[disaster](使受祸害败坏;为害[bring disaster to])
(chèng) = 同“称”。利用杠杆原理量物体轻重的器具[steelyard](用秤量物之轻重 [weigh])
调达/提婆达多/地婆达兜 = Devadatta,译曰天启,天授。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陀之堂弟。出家前,曾与佛陀争执而结雠。佛陀成道后,为佛陀弟子。后背叛佛陀,搧动五百弟子住在伽耶山,怂恿阿阇世杀父继位。屡次欲害佛,曾先后犯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害莲华色比丘尼危及十爪毒手等五逆重罪。提婆达多为一极端禁欲主义者,唐玄奘赴印度时,据云仍有提婆达多之徒,即禁欲主义者存在。《出曜经》中则言其:“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由此可见其广学博文,精进难得。(提婆达多在原始佛教经典中为犯下五逆重罪,破坏僧团,背叛佛教,设计谋害释迦牟尼佛,极为负面的人物。《妙法莲华经》中,则纪录提婆达多亦被佛陀授记,将来成佛。其实提婆达多是来示现作反派角色,让众生体悟作五逆罪者会堕到地狱。)
“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
 
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
(sū) = 酪类。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butter]
(fān) = 擦拭写字板的布[rag](ketu/dhvaja/pataka,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pennantlongnarrow flag]/直幅而下的旗。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之具,用以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征。)
婆师迦 = Varsika,译作雨时花、夏生花等。
“睾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
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