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提婆达多 = Devadatta,为阿难之兄,佛陀之堂弟。出家前,曾与佛陀争执而结雠。佛陀成道后,为佛陀弟子。后背叛佛陀,搧动五百弟子住在伽耶山,怂恿阿阇世杀父继位。屡次欲害佛,曾先后犯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害莲华色比丘尼危及十爪毒手等五逆重罪。提婆达多为一极端禁欲主义者,唐玄奘赴印度时,据云仍有提婆达多之徒,即禁欲主义者存在。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
“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
吝(lìn) = 顾惜,舍不得[stint]。(吝啬;小气[stingy;mean]。)
婢(bì) = 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slave girl;servant-girl]。
髓(suǐ) = 骨中的凝脂[marrow]。(比喻精华[essence]。)
躯(qū) = 身体[the human body]。(指生命[life]/身体的数目[body]。)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
“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 因为这国王要求法的缘故,所以把他的王位舍了,把所有的权利交给太子,然后,打起鼓来向人民宣布。
委(wěi) = 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曲折[bend]。(委任,任命,委派[appoint]/懈倦,疲惫[tired]。)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 假使你不违背我的教诲,我就为你宣说。
违(wéi) = 离开;背离[leave;part]。(违背;违反[disobey;violate]。)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
汲(jí) = 从井里打水,取水[draw water]。
薪(xīn) = 柴草,割柴草[grass;hay]。(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firewood;faggot;fuel]。)
设(shè) = 摆设;陈列[display;find a place for]。(拟设;设置[set up;install]/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if]。)
“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侍(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捶(chuí) = 棒打[beat]。(拳打[hit
with fist]。)
“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阿私仙 = Asita,译曰无比端正。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惓。
蓏(luǒ) = 草本植物的果实[melon;gourd;cucumber,etc.]。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磨(mó) = 磨治石器[grind]。(用磨碎物[grind;mill]/磨擦[rub;wear]。)
紫金/紫磨金/紫磨黄金
= 紫者紫色也,磨者无垢浊也。
四无量心/四无量/四梵行/四梵住
#catvāri brahmavihārāḥ
#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修之,则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
#四梵住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宗教,婆罗门教相信,保持这四种心态,将可投生梵天,与大梵天同住。释迦牟尼以此来教导弟子,希望弟子都能以这四种心态来修行。
#梵行 =
Brahmacaryā,梵者清净之义,断淫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又涅槃名梵,证涅槃之万行,云梵行。(梵天在色界,超出欲界,不受诸欲。遵守五戒、行十善道是梵行的根本。其中,以不淫欲为最重要修行。)
|
|
慈无量心/慈心
|
能与乐之心也。
#意谓对一切众生保持亲切,犹如自己亲人。
|
悲无量心
|
能拔苦之心也。
#希望能帮助众生解脱痛苦。
|
喜无量心
|
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
#是一种平静而且快乐的心态。
|
舍无量心/舍心
|
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舍怨舍亲也。
#则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断我见、我所、我执。
|
四摄事/四摄法 = 四摄法内容新译作「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
|
布施
|
是用财施或法施,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
爱语
|
以温言慈爱的言语待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
利行
|
以身、口、意诸行利人,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
同事
|
与人接近,与其同事,以达度化人的目的。
|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却(què) = 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退[step back;retreat;withdraw]。(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but]/除;去[get rid of]/刚刚[a moment ago]/回转;返回[turn back]/恰;正[just]。)
却后(què hòu) = 自此以后。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
“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
由旬/俞旬/由延
= Yojana,为印度计里程之数目,一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四种说法,但说四十里为一由旬者居多。
“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
“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
“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
= 就在这个时候,下方的多宝佛。跟随著他的侍者是一位菩萨,名叫智积。
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须臾(xū yú)
= 片刻[for a moment]/一会儿[in an
instant]。
须臾 = 佛教时间单位。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所以一须臾等于0.8小时,换算为48分钟或2880秒。
文殊菩萨/文殊师利/文殊/曼殊室利/曼殊
|
Mañjuśrī,释迦牟尼左胁侍,以「智慧」闻名而称大智文殊菩萨。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
#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ñju,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śrī,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
#文殊菩萨形像,一般为天衣天冠,顶结五髻,表佛五智,手持宝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驾乘狮子,表示威严猛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
#在燃灯佛将成佛时,倒驾慈航为‘妙光菩萨’,为燃灯佛说法,如今化现为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
|
五台山
|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八大龙王
|
|
难陀
|
Ānanda,意译为欢喜龙王。跋难陀之兄,曾和娑伽罗龙王战斗。释迦如来降生之时,与跋难陀龙王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
|
跋难陀
|
Upananda,意译为贤喜龙王。难陀之弟。和难陀龙王共同保护摩诃陀国免于饥馑,必定参加说法,释迦佛入灭后永远守护佛法。
|
娑竭罗/
娑伽罗
|
Sāgara,意译为海龙王。龙宫之王。大海龙王。或译为“沙掲罗”、“娑羯罗”等,为二十诸天之一。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登场的八岁龙女是娑伽罗的第三王女“善女龙王”,也就是空海劝请的清泷权现。
#娑竭罗/娑伽罗 = 译为咸海。
|
和修吉
|
Vāsuki,意译为宝有龙王、宝称龙王、九头龙王。在日本多称作“九头龙王”、“九头龙大神”等。曾经守护须弥山,并以小龙为食。
|
德叉迦
|
Taksaka,意译为多舌龙王、视毒龙王。传说被此龙怒视之人会气绝而亡。德叉迦龙王是身延镜和金光明经中的七面天女之父。
|
阿那婆达多
|
Anavatapta,意译为无热恼龙王。或称作阿耨达龙王。居住在喜马拉雅北方的神话之池 - 阿耨达池(无热恼池),是阎浮提四大河发源地。
|
摩那斯
|
Manasvin,意译为大身龙王、大力龙王。阿修罗以海水侵袭喜见城,龙王舞动身体将海水逆流。
|
优钵罗
|
Utpalaka,意译为青莲华龙王、青莲龙王。居住在青莲华生长之池。“青莲华”汉译佛典译为“优钵华”、“优钵罗华”等。
|
王舍城
<Rāja-gṛha>
|
释迦牟尼度化处。
#也是耆那教圣地。
#灵鹫山/耆阇崛山/崛山 = Gṛdhrakūṭa,又可意译为灵山,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开示佛法,包括《妙法莲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般若经》,及一部份《阿含经》等。佛涅槃后,弟子们在此山下的王舍城举行第一次集结。
|
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
= 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
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
几何(jǐ hé)
= 多少[how much;how many]/几何学简称[geometry]。
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有证。”
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
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
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阐(chǎn) = 开,打开[open]。(讲明白[explain;expound]。)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颇(pō) = 头偏[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很;甚[very]。)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 心里念法,口演说法,说的是微妙广大的法。
始(shǐ) = 开头,开始。与“终”相对[begin;start]。(刚刚;才[just,only
then]。)
顷(qīng) = 头不正[inclined to side]。(少顷,短时间[moment;instant;a little while]。)
赤子(chì zǐ) = 刚生的婴儿[a newborn baby;an infant]/人民[the people]。
雅(yǎ) = 鸟名,乌鸦的一种。同“鸦”[crow]。(高尚;美好[fine;refined;elegant]。)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
“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 现在遍观这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犹如芥子那么小的地方,没有一粒微尘之处,不是菩萨舍弃身命的处所,为要救度一切众生的缘故。
芥(jiè) = 蔬菜名。即“芥菜”[Indian mustard]。(小草[small grass]/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trifle;petty thing;minor matter]。)
芥子(jiè zǐ) = 芥菜的种子[mustard seed]。
许(xǔ) = 应允,许可[allow;permit]。(同意,赞同[agree;approve of]/表示大约的数量[numerous]/处所,地方[place]。)
“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 在文殊师利菩萨与智积菩萨议论未完的时候,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在法会中,恭敬顶礼诸佛菩萨,退坐一处,然后以一首偈颂赞叹多宝如来。
讫(qì) = 从“言”,表示本与言语有关。绝止;完毕[complete;settled;be over]。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 龙女既先赞佛之身,复言自将成佛,唯佛证知,但我永以大乘教义度脱众生而已。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
“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
秽(huì) = 荒废;长满野草[overgrown with weeds]。(肮脏;污浊[dirty]。)
“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
悬(xuán) = 吊挂[hang;suspend]。(公布[publish]/牵挂;挂念[feel anxious;worry about]/<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相差较大的[be far apart]/形容高耸,陡峭[steep]。)
旷(kuàng) = 光明;明朗[bright]。(空旷;开阔[vast;spacious]/久[long-time]。)
“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
= 何况女身有五种障碍。
“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
= 价值超越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宝贵。
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
献(xiàn) = “犬”代表进献之物。献祭[sacrifice]。(下对上、卑对尊的进献 [offer;present]。)
疾(jí) = 轻微的叫疾[ill]。泛指病[disease]。(快速;急速[quick]。)
答言:“甚疾。”
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
= 以你们两位的威神力来观察我成佛,比刚才我供养世尊还要快。
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 普为当时法会的人天说法。
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
= 又有无量众生,得受成佛之记。在无垢世界有六种震动:震、吼、击,动、涌、起。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得不退转的果位,皆发大菩提心,又得佛授记。
反(fǎn) = 手心翻转。通“翻”。覆,倾倒[turn over]。
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