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品第二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说是偈赞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万菩萨之众,今者欲于如来法中有所咨问。
咨(zī) = 商议;征询[take counsel;consult]。
“不审世尊,垂愍听不?”
审(shěn) = 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详究;考察[study at
large]。(审核,审查,检查核对[check]/知道,知悉[know]。)
不审(bù shěn) = 不明白,不知道/不审理,不处理。
垂(chuí) = 通“陲”。边疆;边境[frontier]。(垂挂[hang down]/低下,放低[lower]
/赐予。)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时,恣汝所问。
“如来不久当般涅槃,涅槃之后,普令一切无复余疑。
“欲何所问,便可说也。”
于是,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共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
“何等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菩萨学是法门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号(háo) = 大声喊叫[howl;yell]。(宣称,称号[declare;name]/大声哭[cry]。)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
“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
“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
横(héng) = 门框下部的横木[middle rail]。(意外,突然[sudden;unexpected]/祸害[mishap]。)
“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
“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
“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
“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
性欲 = 过去之习性云性,现在之乐欲云欲。
“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
“说法无量,义亦无量。
四相 = 有此四相者为有为法。无此四相者为无为法。
|
|
生相
|
起事物也。
|
住相
|
安事物也。
|
异相
|
衰事物也。
|
灭相
|
坏事物也。
|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
“其一法者,即无相也。
“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 连无相都不是相。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
谛(dì) = 细察;详审[examine carefully]。(详细,仔细[carefully]/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梵Satya]。)
“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
文理(wén lǐ) = 指文章内容和行文方面的条理[unity
and coherence in writing]/花纹[pattern]/礼仪[rites]。
“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
“我等于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迷惑心,故重咨问。
“世尊!自从如来得道已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
“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
“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
“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事云何?
“唯愿世尊,慈愍一切,广为众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于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
“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场菩提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
“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
溪(xī) = 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brook;rivulet]。(泛指小河流[rivulet]。)
渠(qú) = 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canal;channel;ditch]。
“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
“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
“其法性者,亦复如是,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三法 = 暖法、顶法、世第一法。
四果 =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二道 = 辟支佛道、菩萨道。
不一(bù yī) = 不一致,不相同[differ]/有差异,质量不同[vary]。
“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
“而如来世雄于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后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而中非后,初中后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世雄 = 佛之异名。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断尽一切之烦恼。
辞(cí) = 诉讼,打官司[legal case;lawsuit]。(辞别;告别[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言辞;文辞[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说讲[speak;talk]。)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
树王 = 菩提树。
波罗奈/瓦拉纳西 = Varanasi,是古代迦尸国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
阿若憍陈如/憍陈如/憍陈那/阿若多憍陈那/阿若拘邻 = Ajñāta
Kaundinya,憍陈如是他的姓,为婆罗门的姓氏之一,意译为火器。阿若是他的名字,意译为初解、胜解。是释迦牟尼僧团第一位证阿罗汉果的僧侣,为僧团中最长老,常居上座,有“圣首”之称。
代(dài) = 更迭,代替[be in place of;take the place
of]。
代谢(dài xiè) = 更替、交替变换[metabolize;supersession]。
“中间于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并众菩萨,辩演宣说,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
“今复于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
“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
“义异故,众生解异;
“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
“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
“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
“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
“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
摩诃般若 = Mahāprajñā,译曰大慧。照了诸法实相之智慧也。
华严海云 = 华严经的广大精深。
“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
“义异故,众生解异;
“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十二部经/十二分教/十二分圣教
#十二部经 = 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之名。
|
||
1
|
长行/契经/经/修多罗/素怛缆
<sūtra>
|
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
2
|
重颂/应颂/祇夜/复颂
<geya>
|
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
3
|
孤起/讽诵/伽陀/单颂
<gāthā>
|
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
4
|
因缘/尼陀那
<nidāna>
|
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
5
|
本事/伊帝目多伽
<itivṛttaka>
|
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经文,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
6
|
本生/阇陀伽
<jātaka>
|
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经文,名“本生经”。
|
7
|
未曾有/阿浮陀达摩
<adbhutadharma>
|
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名“未曾有经”。
|
8
|
譬喻/阿波陀那
<avadāna>
|
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
9
|
论议/优波提舍/优婆提舍
<upadeśa>
|
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
10
|
无问自说/优陀那
<udāna>
|
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
11
|
方广/毗佛略/方等
<vaipulya>
|
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
|
12
|
授记/记别/和伽罗那
<vyākaraṇa>
|
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
#此十二部中,只有长行、重颂与孤起颂是经文的格式或体裁,其余九种都是依照经文中所载之别事而立名。
#又小乘经中无自说、方等、授记三类,故仅有九部经。
|
“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亦不灭,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
“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
若(ruò) = 顺从[be obedient to]。(如此,这样[such]/或;或者[or]/约计。)
若干(ruò gān) = 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several]。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
“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
败(bài) = 毁坏,搞坏[ruin;fail;spoil]。(损害;损伤[damage]/失败;战败[lose the battle;be defeated]。)
“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佛说是已,于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自然空中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
六种震动 = 动、起、涌,此三属形;震、吼、击,此三属声。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
||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Utpala>
|
译曰青莲花。
|
|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
|
拘物头华<Kumuda>
|
译曰黄莲花。
|
|
分陀利华<Pundarika>
|
译曰白莲花。
|
|
瞻卜迦华<Campaka>
|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
|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
|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
|
苏摩那华<Sumana>
|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
|
曼陀罗华<Mandarava>
|
四种天花
|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
|
曼殊沙华<Manjusaka>
|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
|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
#大赤莲花。
|
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于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于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
璎珞(yīng luò) = Keyūra,枳由罗,编玉而悬于身者。印度邦俗贵人男女皆作之。(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于佛。
厨(chú) = 厨房[kitchen]。(菜肴[dishs]/烹饪;烹调[cooking]。)
盈(yíng) = 满器也[be full of]。(圆满,无残缺[complete]/自满;满足[be
enough;be sufficient;satisfy]。)
幰(xiǎn) = 车上的帷幔[curtain of cart]。
叹(tàn) = 叹息[sigh]。(赞叹,赞美[highly praise]/吟诵[chant]。)
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盖,天妙乐具,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彼菩萨、声闻大众。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于是众中,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得无量义三昧。
三万四千菩萨摩诃萨得无数无量陀罗尼门,能转一切三世诸佛不退转法轮。
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银轮、铁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及诸眷属百千众俱,闻佛如来说是经时,或得暖法、顶法、世间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
又得菩萨无生法忍,又得一陀罗尼,又得二陀罗尼,又得三陀罗尼,又得四陀罗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罗尼,又得百千万亿陀罗尼,又得无量无数恒河沙阿僧祇陀罗尼,皆能随顺转不退转法轮。
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