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后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槃。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
= 我们应当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
旧(jiù) = 猫头鹰[owl]。(过时的;陈旧的<跟“新”相对>[old;used;worn]/长久[long]。)
“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
“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
摄(shè) = 牵曳[drag]。(吸引[attract]/治理[treat]/收敛,聚[converge]。)
“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
= 诸佛复各謦欬,并各弹指,故曰一时謦欬俱共弹指。
謦(qǐng) = 謦欬。咳嗽。
欬(kài) = 重声咳嗽[cough]。
弹指(tán zhǐ) = 捻弹手指作声[snap of the fingers]/比喻很短暂的时间。
六种震动 = 动、起、涌,此三属形;震、吼、击,此三属声。
“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
“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
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
幡(fān) = 擦拭写字板的布[rag]。(ketu/dhvaja/pataka,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pennant;long,narrow flag]/直幅而下的旗。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之具,用以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征。)
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
= 所散布娑婆世界的诸物,乃是从十方世界而来,好像云集一般,积集一起,变成宝帐,普遍覆盖在娑婆世界诸佛之上边。
帐(zhàng) = 篷帐,有顶的篷帐[canopy;curtain]。
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上行菩萨 = 法华地涌菩萨四上首之第一。
“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 若我以这种神力,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样多阿僧祇劫的时间,我为嘱累一切众生的缘故。
嘱(zhǔ) = 嘱托,叮嘱[enjoin]。(说话内容[word]。)
累(léi) = 从糸,细丝,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堆积,积聚[pile up;accumulate]。(劳累;操劳[tired;overworked]/连续;多次[consecutive;repeated]。)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
坊(fāng) =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lane]。(别屋;专用的房舍[another room]。)
白衣 = 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罗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缁衣,或染衣。
谷(gǔ) = 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valley]。(两山之间的水流[mountain stream]/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grain]/即稻谷。未脱壳的水稻的子实[unhusked rice]。)
旷(kuàng) = 光明;明朗[bright]。(空旷;开阔[vast;spacious]/久[long-time]。)
“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身放无数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
“诸佛謦欬声,及弹指之声,周闻十方国,地皆六种动。
“以佛灭度后,能持是经故,诸佛皆欢喜,现无量神力。
“嘱累是经故,赞美受持者,于无量劫中,犹故不能尽。
“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
“能持是经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
“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 十方现在的诸佛,以及过去、未来诸佛,也能见到,也能供养,也能令三世诸佛得到欢喜。
“诸佛坐道场,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经者,不久亦当得。
“能持是经者,于诸法之义,名字及言辞,乐说无穷尽,
辞(cí) = 诉讼,打官司[legal case;lawsuit]。(辞别;告别[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言辞;文辞[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说讲[speak;talk]。)
“如风于空中,一切无障碍。
“于如来灭后,知佛所说经,因缘及次第,随义如实说,
“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冥。
幽(yōu) = 遮蔽[conceal]。(昏暗;阴暗[dusky]/深邃[deep]。)
“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暗,教无量菩萨,毕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