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鹫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法华七喻之医子喻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dì) = 细察;详审[examine carefully](详细,仔细[carefully]/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Satya])
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如是三白已,复言:“唯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mǒ) = 涂抹,涂敷;搽[applysmearput on](涂掉,抹去[eraseblot outcross out]/mā = 揩;擦[wipe])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jiào) =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fetters](订正,改正<文字中的错误>[proofread]/考核,考察[examinecheck]/较量[contest]/装饰[decorate])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
“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
“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
阿鞞跋致/阿惟越致 = AvinivartanīyaAvaivartikaAvivartika,译曰不退转。不退转成佛进路之义。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至此位。
“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
“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 我所说这些法,实在是方便法,为对众生的根性,而说出这种因缘、本迹的事情。
燃灯佛/锭光佛/定光如来 = Dīpa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极尊,而来世佛则为“弥勒佛”。因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增一阿含经》记载燃灯佛曾在过去世为释迦牟尼授记,预言他未来将成佛,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之师。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 我用佛眼来观察他的五根(信、进、念、定、慧)是利还是钝。在在处处而自说自身的名号,或说毗卢遮那,或说卢舍那,或说释迦牟尼。虽然名字各别,可是都是一人。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 众生处处执著,见于三界有生死、退出之相,有世间出世间之相,有一切法虚实、同异之相,惟佛所见能不如是,佛能如实证知三界之实相无相,不随三界众生之见以为见,故曰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miù) =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errfalsewrong](欺诈;迷误[deceiveconfuse])
若干(ruò gān) = 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several]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 我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所成的寿命,至今犹未能尽。比上边所说的尘劫数,更为长远。
(bèi) = 通“背”。反;背向[back towards](加倍,照原数等加[double])
“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 而方便唱言。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jiāo) = 古同骄傲的“骄”[arrogantself-importantproudhaughty](恃自己之盛事而心高傲。)
(zì) = 放纵[throw off restraintindulge oneself](听任;任凭[allowlet]/肆意;尽情[wantonlyto ones hearts content])
(zāo) = 遇见,碰到<多指碰到不幸的事>[meet with](受到;遭受[meet withsuffer])
“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
“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
“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
“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
“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说这样的法。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
(xī) = 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喘气;呼吸[breathepant](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breath]/停止,停息[stop]/休息[rest]/亲生子女[one's own children])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mèn) = 烦闷;愤懑[depressedboreddejectedin low spirits](昏闷;失去知觉[depressed])
(wǎn) = 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弯曲[bend](似乎,好像;仿佛[as if]/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clearly]/委婉;婉转[mild and roundabout])
宛转(wǎn zhuǎn) = 圆场;圆成[mediatehelp to effect a compromise]/辗转[pass through many hands and places]/婉转[mild and indirecttactful]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
“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wù) = 谬误;错误[wrongmistaken](耽误[miss due to delay])
(liáo) = 医治[curehealtreat]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dǎo) = 捣,舂[beat with a pestlepound](冲击;攻打[attack])
(shāi) = 用竹子或金属等做成的一种有孔的器具,可以把细东西漏下去,粗的留下,称“筛子”[sievesifter](用筛子过物[siftsieve])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
(suǒ) = 大绳子[large 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搜索[searchtry to find out]/求取,讨取[demandask for])
“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
(shuāi) = 蓑衣。(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declinewane]/衰老[old and feebledecrepit])
(cuó) = 病;疫病[sickness](病除<病已去体;病有好转>[be recovered])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
(sàng) = 丧失[forfeitlose](死去[die]/灭亡;失败[perish])
孤露(gū lù) = 幼失父母,毫无荫庇的人。
(shì) = 依赖,依靠[rely on](持;矜持[support])
(hù) = 依仗,凭借[rely on]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
(pō) = 头偏[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很;甚[very])
 
“不也,世尊。”
= 大众异口同声地说:‘没有罪过。世尊!他为方便救子,所以才这样说,并非打妄语。’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 没有人可以说我有虚妄不实的过错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zǎi) = 乘坐[ride](用车船装运[carryholdbe loaded with]/车、船等交通工具[carshipetc.]/<唐虞时代用于年名>[age])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
(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that]/[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 我虽然常住在灵鹫山法华会,用一切神通之力,为颠倒的众生说法,但是他们近而不见我的身。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mù) = 依恋;向往[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仰慕;羡慕[admire])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
 
王舍城
<Rāja-gha>
释迦牟尼度化处。
#也是耆那教圣地。
#灵鹫山/耆阇崛山/崛山 = Gdhrakūa,又可意译为灵山,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开示佛法,包括《妙法莲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般若经》,及一部份《阿含经》等。佛涅槃后,弟子们在此山下的王舍城举行第一次集结。
 
“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
= 在其他国土中有众生,他们皆生恭敬之心,信乐大乘佛法。我在他们之中,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令他们发菩提心,成就无上觉果。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 及其余住处为众生说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
= 园林楼阁,为七宝所庄严,宝树所结的果实非常茂盛,此乃具足善根的众生,所游乐之处。
(táng) = 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halla hall or room for a specific purpose](后泛指房屋的正厅[the principal room of a house])
(gé) = 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threshold](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pavilion <usu.two-storeyed>]/藏书的地方[liberary]/官署名。内阁的简称[cabinet])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
= 对于久见佛的众生,就对他说,不容易见到佛,令他们生出渴仰之心。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 其实还存在而言死,这是方便法,没有人能说这位良医是虚妄之人。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 佛每做这种的观想: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得入无上道呢?令众生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