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卷第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嘱累品第二十二,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
随喜 = 见人之善事,随之欢喜之心也。
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 从法会出来,到其他的地方去,为人解说此经的义理,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
(fāng) =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lane](别屋;专用的房舍[another room])
(xiàng) = 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alleylane]
(mò) = 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也泛指田间小路[a path between fields <running east and west>](泛指道路[road]/街道[street])
(zōng) = 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宗庙,祖庙[ancestral temple](宗族;同族[clan]/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purport]/尊敬[respect])
知识 = 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 在众生数者,指一切含灵之类。有人求福,犹云此众生中有求福者,非专指人类也。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四洲/四大部洲/四天下/一四天下
#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也。
三洲
东胜神洲/东胜身洲<Pūrvavideha>
#旧云东弗婆提
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
南赡部洲
<Jambudvipa>
#旧云南阎浮提
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Jambu>,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
#阎浮檀金/阎浮提金 = Jambunadasuvara,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
西牛货洲<Aparagodāniya>
#旧云西瞿耶尼
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
北俱卢洲/北瞿卢洲<Uttarakuru>
#旧云北郁单越
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
(zhòu) = 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wrinkle]
(xùn) = 教育教导[instructteachlecture](典式、法则[coderule])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示教照喜/示教利喜 = 佛陀说法教化的四种次第。后「示教照喜」乃借指讲说佛法之义。
即显示其义,如示人之善、不善等。
即教导其行,如教导众生舍恶行善。
即获得义利,谓众生未得善法之味时,为免其心退,遂导之以勤苦修行,则可得法味大利益。
即欢喜行成,谓随众生所行而赞叹之,使其心喜。
 
八解脱/八背舍/八惟无
#aṣṭau vimokā,为八种禅修方式的合称。
#八背舍 = 是为弃舍三界染法系缚之八种禅定。
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
#不净观
内身有色想之贪,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禅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
#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到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
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不净观
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禅而起。缘初禅之色也。
#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永远无从生起,所以叫解脱。
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净观
观净色故名净解脱。于定中除不净相,唯观八色等光明清净光洁妙宝之色也。观净色而不生贪,足显观之转胜,证得此性解脱于身中,故名身作证,具足圆满,而得住于此定,故名具足住,此第三解脱之位,依第四禅而起,亦缘欲界之色也。
#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珍宝的色,叫净解脱,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心,则可以证明其心性,已是解脱,所以叫身作证,又他的观想,已经完全圆满,能够安住于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
空无边处解脱
此方者依四无色定而起,各于所得之定,观苦、空、无常、无我,生厌心而弃舍之,故名解脱。
#这四五六七的四种解脱,都是无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时候,观想苦、空、无常、无我,使心愿意舍弃一切,所以叫解脱。
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灭受想定者,灭尽定也,是亦依第四禅弃舍前之非非想即一切之所缘,故名解脱。
#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谓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会领受色声香味触之五尘,领受五尘,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若有灭除受想的定功,则一切皆可灭除,所以叫灭尽定。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
“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 像这个第五十人,他辗转听到法华经,发随喜的心,尚且能获得无量无边阿僧祇那样多的功德。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 假使有人仰慕妙法莲华经的缘故,到僧人所住的地方,无论是坐还是站著,在很短的时间能聆听法华经。因为有这种随喜功德,到来生时,定能获得上等的车象。或者生在帝王之家,乘坐珍宝的辇舆。或者生在天上,乘坐七宝的宫殿。
(niǎn) = 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man-drawn carriage](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imperial carriage]/拉车[draw a carriage])
(yú) = 车厢[cabin](车辆,尤指马车[carriagechariot])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
= 那个人,受其劝说,在很短时间内,聆听法华经。是人、指劝人听经之人。
“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
(yīn) = 小儿哭泣不止[cry ceaselessly](缄默不语[keep silent]/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mute])
(yā) = 笑声[laugh](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mutedumb])
“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
(chā) = 失当;错;相差[mistake](低;次;不好[poorbad]/参差不齐[uneven])
(qū) = 象器曲受物之形。弯曲,不直[bentcroo-ked](理屈;理亏[wrongunjustifiable]/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bend of a river,etc.])
“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qiān) = 套裤[leggings](揭起<衣服等>[lift up])
(suō) = 捆束[bindtie](收缩[contractshrink])
(sè) = 不滑溜[unsmooth](味不甘滑[puckeryastringent])
(chuāng) =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痈、瘫、疽、疖等的总称[soreskin ulcer](伤口;外伤。也作“创”[wound])
(zhēn) = 嘴唇溃疡[ulcer of lip]
(wāi) = <>不正[<of the mouth> awry]
(xié) = 舀出[ladle out](不正,歪斜[obliqueslantinginclinedtilted])
(lí) = 黑中带黄的颜色[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指老人[the old man])
“鼻不匾𠥶,亦不曲戾,
(biǎn) = 同“扁”。形体的厚度比长度、宽度小;不圆[flat]
𠥶(tī)
(lì) = 弯曲[bend](暴戾[ruthless and tyrannical])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
(xiá) = 窄,宽度、广度小[narrow]
(wā) = 低凹;低下[low-lying]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齿(chǐ) = [tooth]
(xiū) = 修饰,装饰[embellishdecorate](整修;修理[repair]/修行[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long])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
(kū) = 枯槁,草木干枯[wither](干涸[dried up])
(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
“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mò) = 沫水[Mo river](泡沫,沫子[foamfroth]/唾沫[salivaspittle])
(pào) = 浮沤,水泡[bubble]
(yàn) = 火苗[flame](火光;辉光[flame]/光亮[light]/燃烧[burn])
“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
= 这种福报简直无法说尽,就是用譬喻来形容,也不能说明它的边际。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 假使有人想听法华经,而到僧人所住之处,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闻此经,而生欢喜心。
(gù) = 缘故,原因[causereason](原来。旧时的[ancientoldformer]/死亡[die]/故意,存心[deliberatelyon purpose])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须曼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