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后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本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药王菩萨
|
后号净眼如来,与人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的菩萨,乃二十五大菩萨之一。
|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
“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
若干(ruò gān) = 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several]。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善哉!世尊!愿少解说。
“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乃(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竟,竟然[unexpectedly;actually]/是,就是[be]。
“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
“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
“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
帐(zhàng) = 篷帐,有顶的篷帐[canopy;curtain]。
幡(fān) = 擦拭写字板的布[rag]。(ketu/dhvaja/pataka,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pennant;long,narrow flag]/直幅而下的旗。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之具,用以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征。)
“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
= 在每棵树就有一个台。树与台的距离,有一箭之远(一百二十步)。
箭道 = 箭可达之距离也。
“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
“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喜见菩萨 = 药王菩萨之前身,尝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
“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
经行/行禅 = Caṅkramati,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在坐禅昏沈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但不同于普通散步,虽作散步仍正念正智,系念佛法。
“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现一切色身三昧/普现色身三昧/普现三昧 = 如妙音、观音菩萨自在示现一切众生色身之三昧名。
“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
“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
末(mò) = “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树梢[tip of tree]。(泛指物的末端、末尾[last stage;the end]/细的粉末[powder;dust]。)
坚(jiān) = 泥土坚硬。泛指坚硬;结实[hard;solid;firm]。(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firm;staunch;steadfast]。)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
||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
译曰青莲花。
|
|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
|
拘物头华<Kumuda>
|
译曰黄莲花。
|
|
分陀利华<Pundarika>
|
译曰白莲花。
|
|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
|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
|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
|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Sumana>
|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
|
曼陀罗华<Mandarava>
|
四种天花
|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
|
曼殊沙华<Manjusaka>
|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
|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
#大赤莲花。
|
“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铢(zhū) =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an
ancient weight measure]。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
“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楼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薰陆 = Kunduru,此树之树脂可制香,称为薰陆香。又其脂汁滴如乳头,故亦称乳香、乳头香。
兜楼婆 = Turuska,意译白茅香、茅香、香草。
毕力迦 = Prkka/Sprkka,译曰目蓿香,又曰触香。
胶(jiāo) = 粘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glue;gum]。(用胶粘牢;粘住;使不能移动[stick with glue]。)
“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
缯(zēng) =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silk fabrics]。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
“作是语已,而各默然。
= 诸佛赞叹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后,皆不讲话了。
“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
“于净德王家,结跏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 菩萨身既然尽,重生净土,以无女人故为化生。
“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即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
= 日月净明德佛,现在仍然在这世界中。
故(gù) = 缘故,原因[cause;reason]。(原来。旧时的[ancient;old;former]/死亡[die]/故意,存心[deliberately;on purpose]/仍,还是[still]。)
“‘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
甄迦罗 = Kamkara,古代印度数目之一,相当于千万亿。
频婆罗 = Vimvara,古代印度数量名,意译为十兆。
阿閦婆 = Akshobhya,此当千兆。
“‘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
“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多罗 = Tala,树名。译曰岸树,高竦树。
爪(zhǎo) = 人的指甲、趾甲[nail]。(鸟兽的脚趾[claw;talon]/抓,搔[clutch;grap;scratch]。)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适(shì) = 往,到[go]。(符合,适合[fit;suit]/刚刚;方才[just now]。)
觐(jìn) = 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帝王。朝见[go to court;present
oneself before<a monarch>]。(进见,访谒[meet
with]。)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涅槃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槃。’
施(shī) = 本指旗帜。(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give]/施行;实行;推行[put into force]/设置;安放[set
up]。)
“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
侍(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
“如是日月净明德佛,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槃。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𧂐,供养佛身,而以烧之。
𧂐(jì)
= 草名/積薪。
懊(ào) = 失悔,认识到错了而烦恼[deeply
regret;annoyed]。
恋(liàn) = 留恋,依依不舍[feel attached to;be reluctant
to part]。(思念,怀念[miss sb.]。)
慕(mù) = 依恋;向往[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仰慕;羡慕[admire]。)
“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
= 有三个世界那么高。
刹土/刹 = Kṣetra,为刹多罗之略,译曰土田。梵汉双举云刹土。即国土之义/寺庙佛塔:古刹。宝刹。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
“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
“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燃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
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
“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
淳(chún) = 浇灌。(敦厚;质朴;朴实[honest;pure;simple]/味道浓厚的。一说通“醇”[strong]。)
厚(hòu) = 从厂,表示与山石有关。地壳厚。与“薄”相对[(of the earth’s
crust)thick]。(优待;推崇[favour;stress]/忠厚[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六种震动 = 动、起、涌,此三属形;震、吼、击,此三属声。
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
“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 已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那样多。
“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
“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江(jiāng) = 长江的专称[Changjiang River]。(江河的通称[river]。)
川(chuān) = 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河流[river]。
“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
“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月天子/月天 = Candra,佛教护法神之一,为天界天人,主管月,大乘佛教传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之一。
“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
日天子/日天 = Sūrya,佛教护法神之一,为天界天人,主管太阳,大乘佛教传说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
“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贤(xián) = 有德行;多才能[virtuous;talented]。(良,美善[fine;good]/有才德的人;人才[virtuous person;talented
person]。)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
“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四果/声闻四果/四向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
|
||||
四果
|
名称
|
华译
|
果位
|
|
初果
|
须陀洹
<Srotāpanna>
|
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
#断见惑
|
见道位
|
有学
|
二果
|
斯陀含
<Sakridāgāmi>
|
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余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
#断思惑<欲界>前三品。
|
修道位
|
|
三果
|
阿那含
<Anāgāmi>
|
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余,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
#断思惑<欲界>后三品。
|
||
四果
|
阿罗汉
<Arhat>
|
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盘,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
#断思惑<色界、无色界>最后七十二品。
|
无学道
|
无学
|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
饶(ráo) = 饱[be full]。(富裕,丰足[rich;plentiful]/厚赐;多给[grant too much]。)
“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裸(luǒ) = 赤身露体[naked]。
贫(pín) = “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缺少财物,贫困[poor;poverty]。与“富”相对。(引申为缺少,不足[be
deficient in;be poor in,be
scanty of]。)
贾(gǔ) = 做买卖[do business]。(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merchant]。)
炬(jù) = 火把[torch]。(火烧;放火[burn]。)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筹(chóu) = 计数的用具。(算计[plan;map
out]。)
“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
= 假使有人书写这部经典的时候,用种种鲜华、妙香、璎珞来供养此经;或用种种的烧香、末香、涂香等,来供养此经。
酥(sū) = 酪类。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butter]。
波罗罗 = 谓重生华也。
那婆摩利 = navamālikā,意译如次第华。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
||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
译曰青莲花。
|
|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
|
拘物头华<Kumuda>
|
译曰黄莲花。
|
|
分陀利华<Pundarika>
|
译曰白莲花。
|
|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
|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
|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
|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Sumana>
|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
|
曼陀罗华<Mandarava>
|
四种天花
|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
|
曼殊沙华<Manjusaka>
|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
|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
#大赤莲花。
|
“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
“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极乐/安乐世界/安乐国/西方净土/须摩提/安养 =
Sukhāvatī,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国净土。
“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
漂(piāo) = 浮,浮流[float]。(漂泊。流浪在外,东奔西走[lead
a wandering life;rove;wander]。)
怨(yuàn) = 怨恨;仇恨[rankle;grudge]。(责怪;埋怨[blame;reproach;complain]。)
无生法忍/无生忍/不起法忍
= anutpattika-dhama-kṣānti,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大乘佛教术语,为菩萨修行忍辱波罗密与三解脱门的成果。)
“‘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
“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
“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
“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
嘱(zhǔ) = 嘱托,叮嘱[enjoin]。(说话内容[word]。)
“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槃荼等,得其便也。
鸠盘荼/鸠槃荼
<Kumbhanda>
|
译为瓮形,其阴茎似瓮形之厌魅鬼也。又译作瓮形鬼、冬瓜鬼。
#鸠盘荼外貌丑陋,在唐朝被人用作比喻老丑的妇人。
#一种啖人精气维生的鬼。
#枉习-魇鬼-服类-劳类
|
“宿王华!汝当以神通之力,守护是经。
“所以者何?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
“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宿王华!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应以青莲华,盛满末香,供散其上。
“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当取草坐于道场,破诸魔军,当吹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
= 必然取草为座,坐在菩提树下。
螺(luó) = 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spiral shell;snail]。(螺髻的简称[spiral-shaped coil]。)
“‘是故求佛道者,见有受持是经典人,应当如是生恭敬心。’”
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八万四千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多宝如来,于宝塔中,赞宿王华菩萨言:“善哉!善哉!宿王华!汝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乃能问释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四洲/四大部洲/四天下/一四天下
#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也。 |
||
三洲
|
东胜神洲/东胜身洲<Pūrvavideha>
#旧云东弗婆提
|
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
|
南赡部洲
<Jambudvipa>
#旧云南阎浮提
|
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Jambu>,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
#阎浮檀金/阎浮提金 = Jambunadasuvarṇa,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
|
|
西牛货洲<Aparagodāniya>
#旧云西瞿耶尼
|
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
|
|
北俱卢洲/北瞿卢洲<Uttarakuru>
#旧云北郁单越
|
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