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受记,不亦快乎。”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
“唯有如来,我等所归。
= 谓一心归向于如来知见,明小乘果位非彼之所归趣也。
“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
= 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众都认为我们是他们的善知识。
“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
“罗睺罗是佛之子。
“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 假使佛能慈悲为我们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的话,我们的愿力既可圆满,还有在法会中的二千位无学者们也一样满足他们的愿望。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罗睺罗/罗侯罗/罗云
|
Rāhula,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佛陀)的独生子。释迦牟尼佛悟道六年后,回到迦毗罗卫城,让年7岁的罗睺罗出家。
|
阿难陀/阿难
|
Ānanda,多闻第一。
#译曰喜庆和欢喜,又云无染。生于佛成道日,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道,阿难比他小三十岁。佛寿五十五,阿难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着佛陀到各地传道。
#阿难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堂弟,也是佛的侍者。
#在法华经中,阿难被授记再供养62亿诸佛之后将会成佛,佛号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佛国名常立胜幡,劫名妙音遍满。
|
四果/声闻四果/四向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
|
||||
四果
|
名称
|
华译
|
果位
|
|
初果
|
须陀洹
<Srotāpanna>
|
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
#断见惑
|
见道位
|
有学
|
二果
|
斯陀含
<Sakridāgāmi>
|
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余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
#断思惑<欲界>前三品。
|
修道位
|
|
三果
|
阿那含
<Anāgāmi>
|
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余,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
#断思惑<欲界>后三品。
|
||
四果
|
阿罗汉
<Arhat>
|
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盘,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
#断思惑<色界、无色界>最后七十二品。
|
无学道
|
无学
|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国名常立胜幡。
幡(fān) = 擦拭写字板的布[rag]。(ketu/dhvaja/pataka,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pennant;long,narrow flag]/直幅而下的旗。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之具,用以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征。)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
“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
= 阿难多生是护持一切诸佛法藏。
“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 新发意、谓新发大乘心。为何我等都未曾听过佛给我们这些诸大菩萨授记,这是有何因缘呢?而那些小声闻却先得到佛给他们授记。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
“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
“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
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 阿难闻佛说示夙因,即时亦能忆念往劫所曾护持之诸佛法藏,与其护法之本愿。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 用种种善巧法门来作佛的侍者,常拥护受持诸佛的一切法藏。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蹈(dǎo) = 踩,踏<往往有冒险的意味>[tread;stamp]。
“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
“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
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
“唯然,已见。”
“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 这二千位有学无学的声闻等,都应当供养五十个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
末后(mò hòu) = 最后[finally;in the end]。
“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 佛的智慧光明犹如灯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