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三经之一。地藏菩萨三经分别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占察善恶业报经》。
(cáng) = 把谷物保藏起来。储积,收藏[store](zàng = 收藏财物的府库[storing place depository]/宝藏[precious <mineral> deposits])
(yuàn) = 大头[big head](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vow made before Buddha or God]/心愿;愿望[desire]/希望<发生某种情况>[wish])
 
《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题
别题
通题
地藏菩萨
本愿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于阗(yú tián) = 国名。位于今新疆和阗县一带,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三藏 = Tripiaka,佛教经典的一种分类法,即经、律、论三种类别的佛典。契经,内容是释迦佛所传的教义,由侍奉世尊25年的阿难诵出,经大会认可确立。律即毗奈耶,内容是僧团生活的规则。后来用以解释佛经的著作称为论。
沙门 = Śramaa,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都名。
实叉难陀 = Śikānanda652 - 710,中国唐代出身西域的译经僧。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序分(一品)
 
六欲天/欲天/欲界天
#有淫欲、饮食和睡眠。
#kāma-dhātu
一昼夜為人间的
天寿
空居天
他化自在天/自在天
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
#波旬/魔波旬/天魔波旬/魔王/第六天魔王 = 天魔之总名。常为佛道障碍。
#相视成淫
#形合心超<了然超越>
一千六百年
16000
乐变化天/化乐天
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
#对笑为淫
#交中无味<行事无味>
八百年
8000
兜率天/都率天/兜率陀/睹史多天/知足天
<Tuita>
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众之欲乐处也。
#执手为淫
#境迫不违<行事有味>
四百年
4000
夜摩天/劫波罗天/炎摩天/焰摩天/须夜摩
<Yaamaah>
译言时分、善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
#勾抱成淫
#遇境方动<有交而暂>
二百年
2000
地居天
#其淫事与人间界无异
忉利天
<Trayastriṃśa>
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
#须弥山顶
#善见城/喜见城 = 帝释天之宫城也。在须弥山之绝顶。
#内动亦微<有交而微>
一百年
1000
四王天/四天王天
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
#须弥山腰
#且止外动<有交而正>
五十年
50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dāo) = 忧愁;忧伤[grieved]/啰嗦唠叨[long-winded]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that]/[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不可说不可说 = 佛经中的极大数目字,比阿僧祇劫等数目,还要大得多。
一切诸佛 = 总括三世十方诸佛之称。
菩萨摩诃萨 = Bohdhisattva Mahāsattva,具名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菩提萨埵作道众生,新译曰觉有情。摩诃萨埵作大众生,新译曰大有情。求道果之众生,故云道众生,求道果者通于声闻缘觉,故为简别于彼,更曰大众生也。又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但为示地上之菩萨,更曰摩诃萨。(摩诃萨埵,意译为大士、圣士、超士、高士等,指进入圣位的大菩萨,一般认为指七地以上的菩萨。)
(jiē) = 都,全[allevery](通“偕”;一同[together])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zàn) = 进财货以求谒见[introducepresent](称赞;颂扬[praiseeulogize])
(tiáo) = 和谐;协调[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suit well](调动[shifttransfer]/调节[adjustregulate])
(gāng) = 坚硬[hard](刚正,刚直方正[upright]/倔强固执[forward])
(yuè) = 音乐[music](lè = 喜悦;愉快[happycheerfuljoyful]/安乐[easy])
 
过去七佛
#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
庄严劫
毗婆尸佛
#Vipaśyin
译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尸弃佛
#Śikhin
此云持髻。
毗舍浮佛/毗舍婆佛
#Viśvabhu
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贤劫
拘留孙佛
#Krakucchanda
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ni
译曰金寂。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
迦叶佛
#Kaśyapa
释迦佛以前之佛也。
释迦牟尼佛
#Śākyamuni
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
星宿劫
过现未三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
 
五浊 (住劫中人寿二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
所生妄相
所依五阴
劫浊
至二万岁已后见等之四浊起时也。
识精<>
+外五大<>
依、正二报及虚空
色阴
#坚固妄想
见浊
身见边见等之见惑也,劫浊时之众生盛起之。<见惑>
识精<有知>
+内四大<无知>
界内分段生死
受阴
#虚明妄想
烦恼浊
贪嗔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众生盛起之。<思惑>
六识<妄想>
+六尘<妄尘>
想阴
#融通妄想
众生浊
劫浊时之众生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果报渐衰,心钝体弱,苦多福少也。
第七识<妄心-->
+身根<妄身-->
行阴
#幽隐妄想
命浊
此亦为前二浊之结果,寿命渐缩少,乃至十岁也,此中以劫浊为总,以他四浊为别。
第八识精明之体<>
+六精之用<>
界外变易生死
识阴
#虚无妄想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qiǎn) = 释放[release](派。派去[senddispatch])
(xùn) = 询问;请教[question](消息;音信[newsmessage])
问讯 = 合掌而口问安否也。但敬揖以表问安否之心亦云问讯。(若言是否少恼少患,称为问讯身;若言安乐否,称为问讯心。至后世的问讯,仅为合掌低头。)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hán) = 含在嘴里[keep in the mouth](容纳;包含[contain]/怀着不露;隐藏在内[cherishnurse])
(wèi) = 告诉[tell]([say]/认为,以为[think])
(cí) = 慈爱[loveshow affection or kindness tokindly love](与乐曰慈[give happiness])
(bēi) = 哀伤;痛心[grievedsad](哀怜;怜悯[compassionpity])
慈悲 = 与乐曰慈,拔苦曰悲。
(jí) = 吉祥;吉利[lucky]
(xiáng) = 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omen](吉利[auspiciousluckypropitious])
福德 = 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
功德 = 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三般若
#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
实相般若
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证之理体。
#众生之本来面目,如来之法身。亦称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圆觉海、菩提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为真,是实实在在的天真佛。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具有,而且个个平等,同样俱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亘今永恒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也叫做自性、法性、佛性。
观照般若
观照实相之实智也。
#从观照证悟实相开发出来的智慧。即观照一切有为和无为诸法俱不可得的智慧。
文字般若
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
#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佛法的要义至理。如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经说法等。
 
奢摩他<Śamatha>
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
三摩提<Samādhi>
旧称三昧、三摩地、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
禅那<Dhyāna>
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禅定同。心定一境而审为思虑者。是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为寄于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
毗婆舍那<Vipaśyanā>
又作毗钵舍那。译曰观,见,种种观察等。观见事理也。
三摩鉢底<Samāpatti>
禅定之一种。又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微妙 =  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
解脱 = 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
无漏 = 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
(hǒu) = <野兽>大声叫[roar]
狮子吼 = 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为师子吼。
(léi) = 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thunder](打雷[produce thunder])
 
四无量心/四无量/四梵行/四梵住
#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修之,则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
慈无量心/慈心
能与乐之心也。
悲无量心
能拔苦之心也。
喜无量心
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
舍无量心/舍心
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舍怨舍亲也。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gōng) = 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house]<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古代五刑之一。阉割男子生殖器[castration])
(yì) = 人腋窝[armpit](也;也是[also]/[again])
 
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华藏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大千界
<一尊佛所渡化众生的世界>
#佛刹 = Budhaketra,剎者土之義,佛剎者佛土佛國也。
#一小世界 = 以须弥山为中心,如是九山<须弥山、七重金山和大铁围山>、八海<七重香水海和咸海>、一日月、四大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称为一小世界<为初禅天所统>
#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须弥山 = Sumeru,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四个世界: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中心的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
 
小千世界 =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为二禅天所统>
 
中千世界 =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为三禅天所统>
 
大千世界 =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为四禅天所统>
娑婆世界/娑婆
# Sahā-lokadhātu
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嗔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华藏世界第十三层的中间
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华藏界
释迦如来真身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
#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
 
八部/八部众/天龙八部/龙神八部
天众
<Deva>
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禅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身具光明,故名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为天。
龙众/那伽
<Naga>
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众,列八大龙王。
夜叉/药叉
<Yaka>
飞行空中之鬼神也。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
#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空行>、天夜叉<飞行>之三种。
乾闼婆
<Gandharva>
译作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也,彼五阴唯嗅香臭而长养,故名香阴。帝释天之乐神也,法华经之听众,列四乾闼婆。
阿修罗
<Asura>
旧作无酒,新作非天,又作无端正,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无端正,彼之果报,有美女而无酒,故云无酒,常与帝释战斗之神也。
迦楼罗
<Garua>
译作金翅鸟,两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万里,撮龙为食。
紧那罗
<Kinara>
译作非人,新译作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故名人非人,为帝释天之乐神,故云歌神,帝释有二种之乐神,前之乾闼婆为奏俗乐者,此则为奏法乐者之天神也。
摩睺罗伽/摩呼罗伽
<Mahoraga>
译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龙也。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xī) = 从心,从采。采,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详尽[detailed](<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allentire])
 
色界/四禅天/四静虑天/梵世界/梵世天
#无淫欲、饮食和睡眠;禅悦为食、为息。
#rūpa-dhātu
天寿
四禅九天
<舍念清净地>
#无三灾
色究竟天/有顶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
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五阿那含天
#三果阿那含寄居之处
梵名阿迦尼吒天。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16000大劫
善现天
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
8000大劫
善见天
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
4000大劫
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
2000大劫
无烦天
#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1000大劫
无想天
无想有情之天处也。
#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500大劫
广果天
#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
500大劫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
250大劫
福生天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
125大劫
三禅三天
<离喜妙乐地>
#风灾
遍净天
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身、心、世界,通成虚寂。
64大劫
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
#身、心,内外安乐。
32大劫
少净天
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三禅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
#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但乐内心
16大劫
二禅三天
<定生喜乐地>
#风、水灾
极光净天/光音天
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
8大劫
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4大劫
少光天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2大劫
初禅三天
<离生喜乐地>
#风、水、火灾
大梵天/大梵天王/大梵王/梵王/尸弃
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大梵为君>
#双摄身心
3中劫
梵辅天
梵辅为臣<大梵天之辅相也>
#单执心,由心现而行德。
2中劫
梵众天
梵众为民<犹如国土之庶民>
#单执身,由执身而摄心。
 1中劫
 
无色界/无色天/四无色/四无色处/四空处/空处/四空天
#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既为无质,故不能以居处分之,但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而立差等。
#arūpya-dhātu
天寿
空无边处
无色界之第一天。厌形色之身,思无边之空,作空无边之解,所生之处,故曰空无边处。无色界虽无处所,而由果报之差别,姑付以处之名。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
#空处(灭色归空--穷色令销)
20000大劫
识无边处
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
#识处(灭空归识<末那>--穷空令无)
40000大劫
无所有处
无色四处之第三处。修禅定之人,初观空为无边,破空之人,今厌识之无边,观所缘皆无所有,为无所有之解,依此行力所生之处,故名无所有处。从加行之禅定而立名者。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
#无所有处(色、空、识<末那>都灭,而依识性--穷识令灭)
60000大劫
非想非非想处
可享有非想非非想天之禅定也。与非有想非无想同。按非想非非想处,为无色界第四天,诸天之最胜者也。非想,言非有想。非非想,言亦非有此非想也。即经所云如存不存若尽非尽者是。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
#非想非非想处(穷研识性--穷性令尽)
80000大劫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shén) =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goddeity](泛指神灵[gods]/神奇;神异[magic]/灵验[divine])
(jiāng) = 长江的专称[Changjiang River](江河的通称[river])
(hé) = 黄河[the Huanghe River <the Yellow River>](河流的通称[river])
(chuān) = 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河流[river]
(zé) = 光泽,润泽[lustre](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marsh])
(miáo) = 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seedlings of cereal crops](庄稼出苗[sproutgerminate])
(jià) = 种植五谷[sow grains]/谷物;庄稼[cerealscropsgrains]
(zhòu) = 白天[daydaylightdaytime]。与“夜”相对。
(yǐn) = 喝。有时特指喝酒[drink]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è) = 过失[fault](丑陋[ugly]/凶暴;凶猛[fierce])
(dàn) = [eat],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luǎn) = 卵子,特指蛋[egg]
(shè) = 牵曳[drag](吸引[attract]/治理[treat])
(jìng) = 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respectfully](尊重,尊敬[respect])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否?”
文殊师利/文殊 = Mañjuśrī,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
法王子 = 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
(fǒu) = 不然,不是这样[nayno](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cè) = 度量水的深浅。(度量;测量[measure])
 
四劫 (成、住、坏、空)
# = 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意思是一段对人类来说极长的时间。)
#自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16798000 >,二十小劫为一中劫<3亿3596万年>,经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13亿4384万年>,即一世界成毁的时间。
#小劫 = (84000-10)x100x2=16798000
 
 
 
 
大劫 (四中劫。现在大劫为贤劫,上一大劫为庄严劫,下一大劫为星宿劫。每大劫必终于一灾<火灾烧至初禅天, 水灾淹至二禅天, 风灾吹至三禅天>)
#13亿4384万年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之时期。即由有情之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之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此一时期,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后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中劫(第二十中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载,诸佛之出现,多在减劫之时,其时人寿由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之间。
(中劫<二十小劫>)
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有情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外器坏。即于此劫之初,地狱之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众生亦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故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
(中劫<二十小劫>)
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yóu) = 一种猿类动物[a kind of monkey](如同。好比[like]/还;仍然[stillyet])
(guān) = 仔细看[observewatch](容饰,外观[appearancelooks])
(dāng) = 两块田相当、相等equalbe equal to]([when]/应当[ought])
(wèi) =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did<have>notnot yetnever](将来[future])
 
五眼
解释
肉眼
肉身所有之眼。
天眼
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
慧眼
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空谛一切智>
法眼
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假谛道种智>
佛眼
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中谛一切种智>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善根 = 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
(zhèng) = 告发[inform against](验证;证实[provedemonstrate]/证果[realizecome to understand])
无碍智 = 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
(jí) = 走近去吃东西。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approachbe near](那就是说,那就是[that isnamely]/立刻,当即[at once])
怀(huái) = 想念,怀念[think ofmissyearn for](心里存有;怀藏[keep in mindcherish])
(shè) = 摆设;陈列[displayfind a place for](拟设;设置[set upinstall]/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if])
(ding) = 人头的最上端[the crown of the head](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topfront]/以头承戴[carry on the head])
(bàng) = 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criticise openly](诽谤[defameslander])
(wéi) = 急声回答声[yes](答应的声音/只有,只是[onlyalone]/表示希望、祈使[wish])
因地 =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于成佛之位为果地或果上而名。
(háng) = 道路[road](连续贯穿[run through]/xíng = 走。)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 地上所有的花草,树木,所有的丛林,所有的稻、麻、竹、苇,所有的山、石,微尘等,每一件东西做为一个数目,每一数目做为一个恒河,在每一个恒河中的每一粒沙,譬喻为一个世界,在一个世界里面,每一粒微尘做一个大劫。所有积聚的微尘数,再把它做为一个大劫,你看这数目是多少?
(cóng) = 聚集[crow togethergather](众多;繁杂[miscellaneous]/丛林;丛生的树木[chumpgrovejunglescrub])
(má) =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fiber crops](麻的茎皮纤维[hemp fiber])
(wěi) = 芦苇[reed]
恒河 = Ganga,恒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河,也是河流周边居民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脉。
恒河沙 = 略称恒沙。恒河沙之数,譬物之多也。
(jī) = 堆积谷物[amassstore up](累积;堆叠[accumulate])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到现在,已超过千倍以上所比喻之数目,何况地藏菩萨是从阿罗汉缘觉道开始修行的呢?
(yù) = 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inform]。同“谕”。(比喻[raw an analogy])
(wēi) = 畏惧[fear]。通“畏”。(威力;威风[mightpower]/尊严,威严[dignity])
(shì) = 发誓;立誓[swear]
善男子 = 佛称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闻法也。
(zhān) = 向远处或向高处看[look up or forward](仰慕[look at with reverence])
(chēng) = 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weigh](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call]/述说;声称[say]/称赞,赞扬[praise])
(kè) = 雕刻,在木头上雕刻[engrave](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lòu) = 可供雕刻的坚铁。(雕刻[engravecarve])
(sù) = 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model]
(qī) = 漆水[Qi River](油漆[lacquer]/涂漆[paintcoat with lacquer])
(fǎn) = 回归,返回[returngo back]
(duò) = 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毁坏[fallsink](掉下来,坠落。)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长者 = 积财具德者之通称。
(háo) = 大声喊叫[howlyell](宣称,称号[declarename])
(fèn) = 鸟类振羽展翅[<said of a bird>to take wing](鼓起劲来,振作[raiseexert oneselfact vigorously]/奋力;施展;发挥[dash aheadput to good use])
(xùn) = [quick]
狮子奋迅 = 师子奋起时,身毛皆竖,其势迅速勇猛,以譬佛之威猛。
万行 = 一切之行法也。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zhuāng) = 草大[grassy](谨严持重[solemnsoberserious])
(yán) = 严急[urgent](严厉;严肃[sternstrict])
庄严 = 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尽未来际 = 为示法之永,假说未来际也,如过去无极际,未来亦无有际底也。(尽未来世的意思,亦即永恒之义。)
“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sī) = 斤,斧子。劈;砍[split](“斯”假借为“此”,这,这个[this]/则,就[then])
那由他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shàng) = 尚且[stillyeteven](还;仍然[stillyet])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觉华 = 譬真觉于华。觉者智慧也,智慧之开,如华之开。
自在 = 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
(bǐ) = 流行、传播,施加。([that],与“此”相对/另一个事物[the otherthe another]/他,他们[the other part])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从前,往日[former])
(fú) = 福气,福运[blessinghappiness]。与“祸”相对。(赐福,保佑[bless and protect])
(qīn) = 欠,打呵欠,张口舒气。打呵欠的样子[yawning](敬佩;恭敬[admirerespect])
(wèi) = 保卫;防护[defend](卫士,保镖[bodyguard])
 
正像末
正法/正法时期
500
解脱坚固
正者证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证果者,是为正法时。
戒成就
500
禅定坚固
像法/像法时期
500
多闻坚固
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证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
禅成就
500
塔寺坚固
末法/末法时期
500
斗争坚固
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证果时,是为末法时。
净成就
9500
 
四姓 (印度<天竺>四姓)
婆罗门
Brāhmaa,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
刹利/刹帝利
Katriya,译言田主。王种。
毗舍/吠舍
Vesa,译曰商。
首陀/首陀罗
Śūdra,农人奴隶。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xié) = 琅邪郡。(不正当,不正派[evil]/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demon])
(qīng) = 车名,轻车[light carriage](分量不大[light]。与“重”相对/轻视;不重视[belittlemake light of])
(shèng) = 通达事理[proficient](聪明;才智胜人[wise]/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sagewise man])
(yòu) = 教导;引导;劝导[instructteachguideadvise](引诱[lureseduce]/欺狂,诱骗[deceireinveigletrap])
(hún) = 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soul](精神,神志[spiritmood])
魂神 = 心识之异名。小乘立六识。大乘立八识。此六识八识,对于肉体谓之魂神。俗所谓灵魂也。
 
三宝
#triratna/ratna-traya
#是佛教的最基本信仰和教义,即佛教的核心和基础。之所以称之为“宝”,因他们可以救度一切众生,可使之彻底离苦得乐。
佛宝<Buddha>
一切之佛陀。
法宝<Dharma>
佛陀所说之教法。
僧宝<Sangha/Samgha >
随其教法而修业者。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
# bodhipaka dharma
#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
#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
四念处/四念住
#smtyupasthāna
#念即是八正道中正念和七觉支中的念觉支等的那个念;念能遍行,如守门者一样,防护一切,舍不善法,修习善法。
#念为能观之智,处为所观之境,以智观境即是念处,是修智慧的,以发修行人的慧观,叫做‘奢摩他’。
#修智慧。
 
身念住。
#观身不净。
#人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有净处,故观身不净。
#六种修行方式:入出息、威仪路、正知、厌恶作意、界作意、九墓地,以此修行逐渐达到无所依而住,不会对世间事物有所执着。
受念住。
#观受是苦。
#受为苦乐之感,是心对境之感受,就是心和境结合到一块了,那么,苦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世间无实乐,故观受为苦。
心念住。
#观心无常。
#因为心念是刹那瞬间变化不停、生灭不已的,而无常住之时,故观心无常。
#佛陀指导观察十六种心: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昏昧心、散乱心、广大心、不广大心、有上心、无上心、得定心、无定心、解脱心、未解脱心。
法念住。
#观法无我。
#因一切法均无自主、自在之性,所以不要著在法上,故观法无我。
#观察法的无我,法为除上三者所余下的一切,法无自主自在之性质,所以观察为无我。
四正勤/四正断/四正胜/四意断
#samyak-pradhāna
#精进不懈的努力去修行,断除懈怠等障碍。
#修‘正精进’。
已生恶令永断。
对已生之恶,使永除断。
未生恶令不生。
对未生之恶,使更不生。
已生善令增长。
对已生之善使增长。
未生善令得生。
对未生之善使生。
四神足/四如意足
#“足”为“基础”之意。
#足者所依之义,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种之定而起,故名定为足。
#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
#四种三摩地。
#修禅定。
欲神足/欲如意足
为欲望成就。其由希望所产生的意愿之力,产生修行禅定的意志和行为。
#想要证得、达成、圆满、完成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是一种极端的或过度的欲望,这不是任何事物或人可以阻绝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引起这种念头:“如果我今生没有证得这种圆满状态,我是不会安心满足的;要是无法证入,我宁愿死亡。”
勤神足/精进如意足
为精进无间。欲为精进的一句,有了修行之愿,才能努力精进修行。对所修之法,无间断地专注一心,不断增长而起的禅定力。
#具足“勤”的修行人,会受到只要精勤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思想鼓励。即使人们告诉他会经历极大的苦难,他还是不会灰心丧志。即使他真的经历了极大的苦难,也不会心生退怯。即使人们告诉他需要经年累月地实践努力,他还是不会灰心丧志,即使他真的已经有一段长年累月付诸努力,也不会心生退怯。
心神足/心如意足/念如意足
为一心正念。为心念之力而生的禅定,修行佛法忆念不忘,而且能够不断增长。
#当修行人接触、听闻到佛法的时候,固著在“如意”上。这种固著是极强烈的热情。
观神足/观如意足/慧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为心不驰散。由观察思维佛教教义而有所成就的禅定。
#可以清晰地觉知到地狱、轮回巨大痛苦的知识或智慧。这种知识可以清晰地觉知到“如意”的利益,可以安住在深沉、艰困的“法”上,以及“法”的性质上。具足这种知识的人,除了追寻“如意”之外,不会在任何世间的追寻上发现乐趣。只有在追寻深奥的“如意”中,他才会得到满足。愈是深奥的“法”,他想要证得的欲望就愈是强烈、巨大。
五根
#此五法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故名为五根。
#根者,能生之义、增长之义。
信根
信三宝四谛者。
#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勤根/精进根
勇猛修善法者。
#在信根的基础上,坚持佛教的修行方法二不懈怠,即四正勤。
念根
忆念正法者。
#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定根
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
#于佛法修行中,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失,即四神足。
慧根
思惟真理者。
#正确认识和学习佛法,能以佛法内性自照。
五力
#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
#五根坚固,则可引发五力。
#力者,用也。五根增长,则可不为烦恼所坏,有治五障之力。
信力
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
精进力
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
念力
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者。
#如我们时时刻刻地念佛,就是为断除贪嗔痴三毒邪念。
定力
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者。
#有了定力,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慧力
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者。
#三界内之见思烦恼均破了。
七觉支/七觉分/七菩提分/七等觉支
#觉乃觉了、觉察之义,此法能使定慧均等。因七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此法修后能成菩提正道,故又名‘七菩提分’。
择法觉支
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以智慧选择所修之法。
精进觉支
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选择了相应的法门后,则要以勇猛之心,精进不懈地力行正法。若间断、时修时停、一曝十寒,都是不行的。
喜觉支
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心得善法,即生欢喜,法喜充满,乐于修法。
轻安觉支
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
#修法得当,则可断除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松安乐。
念觉支
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
定觉支
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行舍觉支
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舍离一切虚妄之法,一切都不住。一切都舍了,一切都放下了。
八正道/八正道分/八圣道/八圣道支
#此八法尽离邪非,故谓之正。能到涅槃,故谓之道。七觉支者,修道之行法也,经以七觉八正为次第者,是数之次第,非修之次第也。
#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
<破痴>
正见
见苦集滅道四谛之理而明之也。是八正道之主体也。
#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后,有了正确的知见。
正思惟
见四谛之理,尚思惟而使真智增长也。
#见四谛之理后,能正确思维,使真智增长。
<破贪>
正语
以真智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也。
#以真正的智慧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
正业
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净之身业也。
#以真正的智慧断除身之一切邪业、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而做清净的身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
清净身口意之三业,顺于正法而活命,离五种之邪活法(谓之五邪命)也。
#清净身口意三业,顺于正法而活命,谋正当的职业,离弃邪业。
<破嗔>
正精进
发用真智而强修涅槃之道也。
正念
以真智忆念正道而无邪念也。
正定
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也。
 
八大地狱/八热地狱
#地狱 = 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在地下,因谓之地狱,是译义也。
等活地狱
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于前活,故名等活。
黑绳地狱
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
众合地狱
众多苦具俱来逼身合党相害,故名众合。
号叫地狱/叫唤地狱
逼于众苦发悲号怨叫之声,故名号叫。
大叫地狱/大叫唤地狱
逼于剧苦更发大哭声,故名大号叫。
炎热地狱
火随身起,炎炽周围,苦热难堪,故名炎热。
大热地狱
为热中之极,故名大热。
无间地狱/阿鼻地狱/无间
<Avīci>
受苦无间,故名无间。无间有五种之义:
1.趣果无间,终此身直堕于彼无间隔也。
2.受苦无间,受苦无间断也。
3.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也。
4.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也。
5.身形无间,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之而无间隙也。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jì) = 从言,从十。“言”有数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算账;总计;计算[countcomputecalculate](商议;谋划[discussscheme]/考察;审核[inspectcheckexamine and verify])
恶趣 = 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
(suì) = 亡也[escape](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fulfill]/就;于是[then, there upon])
(zhái) = 住所;住处[residencehouse](居,居住[reside])
(gòng) = 供给,供应[supplyfeedprovideequip](供奉,供献[present with all respect]/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offerings])
(tǎ) = stūpa,佛塔,亦作“浮屠<Buddha>”。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
(sì) = 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government house](佛教的庙宇[temple])
 
六种供养
#善无畏三藏所传。
阏迦< argha>
意译作功德、功德水、水。表布施。
涂香
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也。表持戒。
表忍辱。
焚香/烧香
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表精进。
饮食
表禅定。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表智慧。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róng) = “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容纳[holdcontain](允许,许可[permitallowadmitendure]/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appearance])
(duān) = 站得直[straight](端正。引申为正直[uprightproper]/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end]/事由;原委[cause])
(bì) = 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完毕,结束[finishaccomplishconclude]/全部,都,统统[fullycompletelyaltogether])
(bèi) = 谨慎、警惕[cautious](完备;齐备[complete]/ 准备;预备[prepare])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
(zūn) = 酒器[wine vessel](敬重;推崇[respectrevere]/尊贵;高贵[respectful])
(bèi) = 通“背”。反;背向[back towards](加倍,照原数等加[double])
“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倘来问佛,必知处所。’
(sī) = 禾;庄稼[standing grain](古指私田[private field]/假借为“厶”。私人的;自己的[individualprivatepersonal]。与“公”相对/私下,偷偷地[privatelysecretlystealthily])
(tǎng) = 表示假设。同“黨”、“儻”[if in case]/相当于“或许”、“大概”[perhaps]
 
三智
一切智
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道种智
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一切种智
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
(chuí) = 通“陲”。边疆;边境[frontier](垂挂[hang down]/低下,放低[lower] /赐予。)
(qì) = 无声或低声地哭[weepsob](眼泪[tear])
(liáng) = 善良[good and honestkindhearted](确实;果然[certainly]/很,甚,极其,非常[trulyvery])
(liàn) = 留恋,依依不舍[feel attached tobe reluctant to part](思念,怀念[miss sb.])
“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yuē) = 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说,说道[say](叫做[call])
(zhì) = 到来,到达[arrivereach]。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perfectbestfirst-rate]/到…时候[tilltountill])
(āi) = 悲痛;悲伤[grievedsorrowful](同情,怜悯[pitysympathize with])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已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dé) = 登高,攀登[ascend](通“得”。取得,获得[get]/ 道德,品行[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恩惠;恩德[kindnessfavor])
(kuān) = 房屋宽敞[spacious](放松;放宽[looserelieve]/ 减轻[lightenrelax]/宽慰;宽解[console])
(yōu) = 担忧;发愁[worrybe worried](忧患,祸患[suffering])
(lǜ) = 思虑,谋划[consider reflect onthink over](忧虑[worry])
(yì) = 思念,回想[recall](回忆[think of])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bào) = 判决罪人[judge](报答,报酬[recompenserepay]/报告,答复[report])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
= 婆罗门女听了这声音之后,高兴得情不自禁,乃举身向空跳跃,真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但是这一跳,却把自己的肢节跌损了,在其左右的人,赶忙把她扶起,而她好久才苏醒过来。
(jǔ) = 双手托物[raiselift up](兴起;发动[start]/[entirewhole]/提出;列举[enumerate])
(pū) = 击,打[beatstrike](倾倒。通“仆”[fall])
(zhī) = 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limb]
(jié) = 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knotjoint](骨节,节骨眼,关键[jointknuckle])
(sǔn) = 减少[decrease]。与“益”相对。(病情减轻[change for the better]/伤害或损害[harminjure])
(fú) = 搀扶[support with the hand](扶持;护持[supportshield and sustain])
(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sū) = 植物名,即紫苏[perilla](更生[revive]/唤醒;昏迷后醒过来[wake up]/困顿后获得休息[recover])
“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mǐn) = 忧患;痛心的事[hardshipmiserysuffering](怜悯;哀怜[take pity on])
(sù) = 速度快[fastquickrapid](加速,加快[quickenspeed up])
(jiàng) = 从“寸”,表示与手有关。将领,带兵的人[general](携带[bring]/使用[use]/就要;将要[willbe going to])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shè) = 客舍[inntavern](房屋<住宅>[houseshedhut]/放弃;舍弃[give upabandon])
(sī) = 从心,从囟,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思考,想;考虑[thinkconsider](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thought])
(wéi) = 思考;思念[think](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wú) = [I](我们[we])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xún) =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a measure of length](寻找look ofsearchseek]/探究;研究;推求[studyrearchinquire into]/继续[continue]/沿着,顺着[along])
(jīng) = 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principle]/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经过,经历[go through])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
(yǒng) = 水向上冒[gush](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emergesurgerise]/水奔涌,翻腾[surge])
(fèi) = 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gushing out](水波翻涌的样子[surgent]/把水烧开;沸腾[boilbubble])
(zhū) = 辩,问辩[arguedisputedebate](众;各[allvarious])
(fù) = 返回,回来[return to](引申为恢复[restore]/又,再。中断再开始[resume]/覆盖。引申为庇护[coverprotectshelter])
(chí) = 车马疾行[speedgallop](疾行[runrush to])
(zhú) = 人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追赶[chasepursue](随,跟随[follow])
(mò) = 沉没水中[submergedrown](méi = 没有,不曾,未[notno])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
(yì) = 奇特;奇异;奇怪[strangequeerodd](不同[different])
(rèn) = 刀口,刀锋[knife-edgeblade]
“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 恶鬼复以手搏,再以爪攫,令罪人头足相就,与恶兽食...
(bó) = 搏斗,对打[combatfightstruggle](捕捉[catch])
(jué) = 鸟用爪迅速抓取[snatch](夺取[grabseize])
(jiù) = 到高处去住[move to highland](靠近;走近;趋向[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完成;成功[accomplish])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jù) = 害怕,恐惧[be afraid ofdreadfear]
(jī) =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停留;阻滞[delaydetain](qǐ = 叩头至地[kotow])
(zāi) = 文言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善哉<sadhu> = 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
 
五轮
依俱舍等之说。轮者以此四层各为周圆之形故也。世界之成立为五轮。
密教之通称,地水火风空之五大为五轮。此五大,法性之德具足圆满,故云轮。世界为此五轮所成。
九山八海 = 大铁围山,七重金山,须弥山;大咸水海,七重香水海。
地轮
地轮
金刚轮
水轮
水轮
火轮
风轮
风轮
空轮
空轮
 
  “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
  “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 ’
“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威神 = 威势勇猛,不可测度也。
业力 = 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
 (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
“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jì) = 把断了的丝接续上[continuefollow](随后;跟着[follow]/继承[succeedinherit])
(sì) = 诸侯传位给嫡长子[inherit sovereignty](继承;接续[inheritcontinue]/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inheritor])
(bá) = 拔起,拔出[pull outpull up](突出;超出[stand out])
(jù) = 手靠着;靠着[lean against](根据[according to]/证据,凭证 [certificateevidence])
(dù) = 渡过,过水[ferry sb. through](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pass])
由旬 = Yojana,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三十里。
三业 = 一身业,作于身者。二口业。说于口者。三意业,思于意者。
恶因 = 可招恶果之恶事种也。
(zhāo) = 打手势叫人来[beckon](招致;招惹[provoke])
业海 = 谓种种恶因。如大海也。
(yě) = 亦表示同样[alsotooas welleither](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四洲/四大部洲/四天下/一四天下
#
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也。
三洲
东胜神洲/东胜身洲<Pūrvavideha>
#旧云东弗婆提
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
南赡部洲
<Jambudvipa>
#旧云南阎浮提
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Jambu>,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
#阎浮檀金 = Jambunadasuvara,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
西牛货洲<Aparagodāniya>
#旧云西瞿耶尼
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
北俱卢洲/北瞿卢洲<Uttarakuru>
#旧云北郁单越
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
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dú) = 毒物;毒药[poison](苦;苦痛 [painsuffering]/毒害[poison])
  “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xí) = 小鸟反复地试飞。(反覆练习,钻研/习性;习惯[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习染[fall into a bad habit]/经常,常常[often])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jī) = 旁敲侧击地批评[blamecensure](讽刺;讥笑[ridiculemocksatirize])
(zàn) = 从日,与时间有关。时间短[temporarytransientof short duration](暂时[temporarily])
(xuán) = 周旋[revolveturn](返回或归来[come backreturn]/绕行[circle]/ 立即,随即[soon]/逐渐[step by step])
(qiǎn) = 水不深[shallow] 。与“深”相对。(时间短[not long])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
(shì) = 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familyfamily name](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jù) = 走在一起,在一起[in the company ofalong with](一起;一同[togetherin company]/皆;全;都[allcompletely])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què) = 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退[step backretreatwithdraw](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but]/除;去[get rid of])
(yún) = 云彩[cloud]([sayspeak]/比喻盛多[numerousmany]/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chéng) = 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捧着[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接受;承受[receiveacceptbearsuffer]/承担,担负;担当[undertake])
(qì) = 绝止;完毕[completesettledbe over](尽;都[all]/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相当于“了”。)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wù) = 理解,明白[understand](觉醒;觉悟。通“寤”。睡醒[awake]/启发;使觉悟[arouse])
(hóng) = 弓声[sound of bow](假借为“宏”。大的<现多作宏>[great])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