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佛名号品第九

称佛名号品第九
(chēng) = 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weigh](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call]/述说;声称[say]/称赞,赞扬[praise])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yǎn) = 水长流[flow](表演[perform]/阐述,讲解[explain]/传布[disseminate])
(lì) = 刀剑锋利,刀口快[sharpexert oneselftry hard](利益[advantages])
(yì) = “溢”的本字。水漫出[overflow](在某些方面增加<如体积、数量、程度等>[increase]/扩大,加大[expand]/有益, 有利[beneficial])
利益 = 猶言功德。若分別之,則自益曰功德。益他曰利益。
(wéi) = 急声回答声[yes](答应的声音/只有,只是[onlyalone]/表示希望、祈使[wish])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dāng) = 两块田相当、相等equalbe equal to]([when]/应当[ought])
(jí) = 走近去吃东西。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approachbe near](那就是说,那就是[that isnamely]/立刻,当即[at once])
(bì) = 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完毕,结束[finishaccomplishconclude]/全部,都,统统[fullycompletelyaltogether])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zàn) = 从日,与时间有关。时间短[temporarytransientof short duration](暂时[temporarily])
(sù) = 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model]
(fú) = 福气,福运[blessinghappiness]。与“祸”相对。(赐福,保佑[bless and protect])
 
四劫 (成、住、坏、空)
# = 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意思是一段对人类来说极长的时间。)
#自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16798000 >,二十小劫为一中劫<3亿3596万年>,经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13亿4384万年>,即一世界成毁的时间。
#小劫 = (84000-10)x100x2=16798000
 
 
 
 
大劫 (四中劫。现在大劫为贤劫,上一大劫为庄严劫,下一大劫为星宿劫。每大劫必终于一灾<火灾烧至初禅天, 水灾淹至二禅天, 风灾吹至三禅天>)
#13亿4384万年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之时期。即由有情之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之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此一时期,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后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中劫(第二十中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载,诸佛之出现,多在减劫之时,其时人寿由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之间。
(中劫<二十小劫>)
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有情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外器坏。即于此劫之初,地狱之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众生亦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故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
(中劫<二十小劫>)
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恒河沙 = 略称恒沙。恒河沙之数,譬物之多也。
宝性 = 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
一弹指 = 比喻极短的时间。
(qīng) = 头不正[inclined to side](少顷,短时间[momentinstanta little while])
无上道 = 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无上道。
 
三归/三归依/三归戒
#此三归由师受之谓之三归戒。
#归依/皈依 = saranam gacchami,于胜者归投依伏也。(佛教信徒在完成皈依仪式后,就是正式佛教徒,依性别可以称为「优婆塞」或「优婆夷」。)
归依佛
归依佛宝以为师者。
归依法
归依法宝以为药者。
归依僧
归依僧宝以为友者。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fǎn) = 回归,返回[returngo back]
(zhì) = 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will](有志;立志;专心[devote])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
 
六欲天/欲天/欲界天
#有淫欲、饮食和睡眠。
#kāma-dhātu
一昼夜為人间的
天寿
空居天
他化自在天/自在天
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
#波旬/魔波旬/天魔波旬/魔王/第六天魔王 = 天魔之总名。常为佛道障碍。
#相视成淫
#形合心超<了然超越>
一千六百年
16000
乐变化天/化乐天
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
#对笑为淫
#交中无味<行事无味>
八百年
8000
兜率天/都率天/兜率陀/睹史多天/知足天
<Tuita>
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众之欲乐处也。
#执手为淫
#境迫不违<行事有味>
四百年
4000
夜摩天/劫波罗天/炎摩天/焰摩天/须夜摩
<Yaamaah>
译言时分、善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
#勾抱成淫
#遇境方动<有交而暂>
二百年
2000
地居天
#其淫事与人间界无异
忉利天
<Trayastriṃśa>
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
#须弥山顶
#善见城/喜见城 = 帝释天之宫城也。在须弥山之绝顶。
#内动亦微<有交而微>
#帝释天/天帝释/帝释/释迦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 = Śakro devānām indra,在梵语中,释迦(Śakra),意思是能够、有能力,佛教相传这是他的姓。提婆(deva),是天人、神明的意思。而因罗陀(Indra),是王者、征服者、最胜者的意思。名称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按其原文,原应翻译为释天帝,但在汉译时,为顺从汉语语顺,将梵语顺序反转,称其为帝释天,又称帝释、释天、天帝。
一百年
1000
四王天/四天王天
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
#须弥山腰
#且止外动<有交而正>
五十年
500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狮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hǒu) = <野兽>大声叫[roar]
狮子吼 = 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为师子吼。
摩顶 = 佛为嘱累大法,摩弟子之顶,或为授记摩顶。
灌顶 = Abhiseka,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顶而表祝意。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阇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大乘佛教中以灌顶表示佛位受职,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得诸佛智水灌顶,称灌顶法王。或称菩萨修至十地,即受诸佛摩顶,称灌顶,表示入佛之界。)
(shòu) = 给予;交给[awardconfergive](传授[instructteach])
授记 = 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十二部经之一。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 ‘上记’是成佛之记。
(zhān) = 向远处或向高处看[look up or forward](仰慕[look at with reverence])
 
过去七佛
#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
庄严劫
毗婆尸佛
#Vipaśyin
译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尸弃佛
#Śikhin
此云持髻。
毗舍浮佛/毗舍婆佛
#Viśvabhu
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贤劫
拘留孙佛
#Krakucchanda
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ni
译曰金寂。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
迦叶佛
#Kaśyapa
释迦佛以前之佛也。
释迦牟尼佛
#Śākyamuni
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
星宿劫
过现未三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
 
色界/四禅天/四静虑天/梵世界/梵世天
#无淫欲、饮食和睡眠;禅悦为食、为息。
#rūpa-dhātu
天寿
四禅九天
<舍念清净地>
#无三灾
色究竟天/有顶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
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五阿那含天
#三果阿那含寄居之处
梵名阿迦尼吒天。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16000大劫
善现天
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
8000大劫
善见天
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
4000大劫
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
2000大劫
无烦天
#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1000大劫
无想天
无想有情之天处也。
#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500大劫
广果天
#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
500大劫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
250大劫
福生天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
125大劫
三禅三天
<离喜妙乐地>
#风灾
遍净天
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身、心、世界,通成虚寂。
64大劫
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
#身、心,内外安乐。
32大劫
少净天
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三禅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
#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但乐内心
16大劫
二禅三天
<定生喜乐地>
#风、水灾
极光净天/光音天
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
8大劫
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4大劫
少光天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2大劫
初禅三天
<离生喜乐地>
#风、水、火灾
大梵天/大梵天王/大梵王/梵王/尸弃
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大梵为君>
#双摄身心
3中劫
梵辅天
梵辅为臣<大梵天之辅相也>
#单执心,由心现而行德。
2中劫
梵众天
梵众为民<犹如国土之庶民>
#单执身,由执身而摄心。
 1中劫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shèng) = 胜任,禁得起[can bear](通“升”。上升[rise]/非常美好;美妙[wonderful])
妙乐 = 殊妙之欢乐也。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毕竟(bì jìng) = 终归;终究;到底[after allat allall in all]
 
五如来
#行者若能如此为称五如来之名,则以佛之威光加被于彼故,能令一切饿鬼等,无量罪灭,无量福生,得妙色广博,得无怖畏,所得饮食,变成甘露美妙食,速离苦身,生天净土。
宝胜
除悭贪业福德圆满。
妙色身
破丑陋形相好圆满。
甘露王
灌法身心令受快乐。
广博身
咽喉宽大受妙。
离怖畏
恐怖悉除离饿鬼趣。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四果/声闻四果/四向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
四果
名称
华译
果位
初果
须陀洹
<Srotāpanna>
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
#断见惑
见道位
有学
二果
斯陀含
<Sakridāgāmi>
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余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
#断思惑<欲界>前三品。
修道位
三果
阿那含
<Anāgāmi>
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余,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
#断思惑<欲界>后三品。
四果
阿罗汉
<Arhat>
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盘,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
#断思惑<色界、无色界>最后七十二品。
无学道
无学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chuáng) = 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pennant or stream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宝幢/法幢/经幢 = dhvaja,一种圆桶状的、表达胜利和吉祥之意的旗帜,藏语称为“坚赞”,佛教用作庄严具。汉传佛教一般仅用于庄严佛殿,用绸布做成圆桶状,上面刺绣花纹或经、咒;亦有很多寺庙保存有古老的石经幢,雕刻精细,内容丰富,往往镌刻有佛像、菩萨像、天龙护法、佛经、咒语等。(“幢”是高显之意,这是表法。)
 
袈裟<Kaāya>
#译曰不正,坏,浊,染等。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三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
安陀会
<Antarvasa>
中著衣
五条制成
平常起卧时著的
作务衣
郁多罗僧
<Uttarāsaga>
上衣
七条制成
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
入众衣
僧伽梨/僧伽黎
<Saghāti>
众聚时衣
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
做大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为三衣中之最大者,故称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
作法衣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 “山王”就是指须弥山,在一个世界、一个地区,须弥山是叫妙高山,须弥是梵语,这一个地区最高的这一座山,就称为须弥山,这个地区的须弥山。“大通”都是形容山王,这个山王高大,通也比喻。
(tōng) = 没有堵塞,可以通过[openthroughunimpeded](了解;精通[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山王 = 谓山之最高者。在诸山中为王也。
菩提 = 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 “净月佛”,‘净’是清净,‘月’是月光,夜晚清净的月光,没有人不喜爱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也接近中秋,中秋的月光格外显得清净,所谓秋高气爽。比喻佛的法身光明遍照。“智胜佛”,‘智’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这个智就殊胜,超过二乘、超过菩萨。所以称智胜佛。‘净’是清净,‘王’是比喻自在。“无上佛”,‘无上’是尊称到极处。等觉菩萨还有断,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可以断,那叫上士,不能叫无上,他还有所断。到如来果地上那就没得断,应当断的统统断干净,没得断,这称无上,所以无上也是对于究竟佛果的尊称。“妙声佛”,是赞叹佛的音声圆满微妙。
无上 = 谓无有过于此者。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乃至(nǎi zhì) = 甚至[and even]
业报 = 应于善恶业因之苦乐果报。又业因与果报。
(sī) = 斤,斧子。劈;砍[split](“斯”假借为“此”,这,这个[this]/则,就[then])
 
五逆罪/五逆/五无间罪
#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谓之无间业。
杀父
杀母
杀阿罗汉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破僧
#以邪方便使一味之闻法众及一味之作法众乖离,息止佛之转法轮,阻害僧中之法事也。五逆之中,其罪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