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地藏菩萨本愿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jiào) =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fetters](订正,改正<文字中的错误>[proofread]/考核,考察[examinecheck]/较量[contest])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胡跪 = 西域少数民族半蹲半跪的一种姿态。后来演变为一种佛教礼节。(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
 
三道/轮回三道/三轮
#道者能通之义,此三者互相通,自烦恼通于业,自业通于苦,自苦更通于烦恼,故谓之三道。如此轮转,谓之三轮。
烦恼道/惑道
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也。
业道
依烦恼而发之善恶所作也。
苦道
以善恶之业为因而获之生死苦果也。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zhòng) = 众人、大家[multitudeeveryone](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功德 = 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
(dì) = 细察;详审[examine carefully](详细,仔细[carefully]/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Satya])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yí) = 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怀疑[disbelievedoubtsuspect]
(yuè) = 音乐[music](lè = 喜悦;愉快[happycheerfuljoyful]/安乐[easy]/yào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zǎi) = 充当家奴的罪人[slave](古代官吏的通称[government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prime minister])
(fǔ) = 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使之能重载[side poles of cart](助手[helperassistant]/佐助,从旁帮助[assist])
(chén) = 男性奴隶[male slave](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minister]/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lóng) = 衰老病弱[infirmbent with age]
(cán) = 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伤害[injuredamage](剩余;残余,残存 [surplusremnant]/残缺,残废[disabled])
(yīn) = 小儿哭泣不止[cry ceaselessly](缄默不语[keep silent]/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mute])
(yā) = 笑声[laugh](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mutedumb])
(lóng) = 丧失听觉能力[deafbe hard of hearing]
(chī) = 不聪慧;迟钝[sillyidioticstupid](疯癫,癫狂[mentally deranged])
下心(xià xīn) = 用心。
(hán) = 含在嘴里[keep in the mouth](容纳;包含[contain]/怀着不露;隐藏在内[cherishnurse])
含笑(hán xiào) = 面露微笑/面带笑容[have a smile on one's face]
(biàn) = 走遍[have travelled all over](泛指普遍[allovereverywhere]/从头到尾经历一次[time])
(wèi) = 安慰[comfort]
(yù) = 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instructtell](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instruction])
(yú) = 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超过。(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in, at, etc.])
 
四姓 (印度<天竺>四姓)
婆罗门
Brāhmaa,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
刹利/刹帝利
Katriya,译言田主。王种。
毗舍/吠舍
Vesa,译曰商。
首陀/首陀罗
Śūdra,农人奴隶。
 
七宝/七珍
#七宝指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不同佛经对其内容说法不同。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是公认的,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真珠、玫瑰,还有说是玻璃<颇梨>的。
从人,表示覆盖。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金属。
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琉璃/毗琉璃/吠琉璃
<lapis lazuli/ coloured glaze>
译言远山宝。青色之宝石也。就产出之山名之。远山为须弥山之异名。
砗磲(chēqú)
<giant clam/ tridacma>
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
玛瑙/马瑙
<agate/ carnelian>
玛瑙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出现,它通常被认为和喷出岩共生,且在变质岩中常见。
#大部分的玛瑙都以喷出岩或远古熔岩中的结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挥发成份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盐成分沿壁一层一层凝结填充所形成。
真珠/珍珠
<pearl>
一种由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
玫瑰
一種赤色的美石。
琥珀
<amber>
植物的树脂化石,并非树的汁液,其状态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泽如玛瑙。
珊瑚
<coral>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tǎ) = stūpa,佛塔,亦作“浮屠<Buddha>”。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
(sì) = 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government house](佛教的庙宇[temple])
(xiàng) = 相貌相似[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similaralike](形象;容貌[appearancelooks]/ 雕像[statue]/图像[portraitpicture])
(gōng) = 整个身体[body](自身;自己[oneselfself])
(yíng) = 四周垒土而居[abide in fortified village](办理[handle])
 
六欲天/欲天/欲界天
#有淫欲、饮食和睡眠。
#kāma-dhātu
一昼夜為人间的
天寿
空居天
他化自在天/自在天
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
#波旬/魔波旬/天魔波旬/魔王/第六天魔王 = 天魔之总名。常为佛道障碍。
#相视成淫
#形合心超<了然超越>
一千六百年
16000
乐变化天/化乐天
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
#对笑为淫
#交中无味<行事无味>
八百年
8000
兜率天/都率天/兜率陀/睹史多天/知足天
<Tuita>
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众之欲乐处也。
#执手为淫
#境迫不违<行事有味>
四百年
4000
夜摩天/劫波罗天/炎摩天/焰摩天/须夜摩
<Yaamaah>
译言时分、善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
#勾抱成淫
#遇境方动<有交而暂>
二百年
2000
地居天
#其淫事与人间界无异
忉利天
<Trayastriṃśa>
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
#须弥山顶
#善见城/喜见城 = 帝释天之宫城也。在须弥山之绝顶。
#内动亦微<有交而微>
#帝释天/天帝释/帝释/释迦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 = Śakro devānām indra,在梵语中,释迦(Śakra),意思是能够、有能力,佛教相传这是他的姓。提婆(deva),是天人、神明的意思。而因罗陀(Indra),是王者、征服者、最胜者的意思。名称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按其原文,原应翻译为释天帝,但在汉译时,为顺从汉语语顺,将梵语顺序反转,称其为帝释天,又称帝释、释天、天帝。
一百年
1000
四王天/四天王天
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
#须弥山腰
#且止外动<有交而正>
五十年
500
 
三种回向
#回向 = Parīnāma,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
菩提回向
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
众生回向
愿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也。
实际回向
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槃也。
 
二谛
俗谛/世俗谛/世谛
#俗谛 = 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事相,于俗为实,故云谛。
#世间法为俗谛。
真谛/第一义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真性/真空/实相/一相/无相/中道/法界/法性/法身/法证/法位/一实/一如/无为/实性/实谛/实际
#真谛 = 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理性,于圣为实,故云谛。
#出世间法为真谛是。
#实相 =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
#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
#胜义 = 对于世间或世俗之语而有胜义之语,谓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深妙理也。
#真如 = Bhūtatathatā,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
#法界 = Dharmadhatu,就“事”解释,则“法”指一切诸法,即是世间万物。“界”者,意为“分界”。万物因各有体性,分界不同,故名为“诸法的界限”,即指现象界。就“理”而言,则真如之理性、诸法之实相,名为“法界”,与真如、法性、实相、实际等概念同体异名,意为超越言表、横恒万事万物之中的绝对实性,即是指实相界。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
果报/报果/业果/业报/异熟/应报/报应 = Vipāka,世人今日所受之境,乃过去世所作业因的结果,故曰果;又为应于其业因而报者,故曰报。
 
转轮王
# Cakravartin,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
金轮王
四洲
银轮王
东西南之三洲
铜轮王
东南之二洲
铁轮王
南阎浮提之一洲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fù) = 从女持帚,表示洒扫。已婚的女子[married woman](泛指妇女,常指成年女子[woman])
(wò) = “臣”是竖立的眼睛。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lie prone upon](躺;卧而不眠[lie])
 
色界/四禅天/四静虑天/梵世界/梵世天
#无淫欲、饮食和睡眠;禅悦为食、为息。
#rūpa-dhātu
天寿
四禅九天
<舍念清净地>
#无三灾
色究竟天/有顶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阿迦尼吒
#Akaniṣṭha
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五阿那含天
#三果阿那含寄居之处
#Śuddhāvāsa
梵名阿迦尼吒天。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16000大劫
善现天
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
8000大劫
善见天
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
4000大劫
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
2000大劫
无烦天
#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1000大劫
无想天
无想有情之天处也。
#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500大劫
广果天
#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
500大劫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
250大劫
福生天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
125大劫
三禅三天
<离喜妙乐地>
#风灾
遍净天
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身、心、世界,通成虚寂。
64大劫
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
#身、心,内外安乐。
32大劫
少净天
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三禅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
#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但乐内心
16大劫
二禅三天
<定生喜乐地>
#风、水灾
极光净天/光音天
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
8大劫
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4大劫
少光天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2大劫
初禅三天
<离生喜乐地>
#风、水、火灾
大梵天/大梵天王/大梵王/梵王/尸弃
#Brahmā/Mahābrahmā
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大梵为君>
#双摄身心
3中劫
梵辅天
梵辅为臣<大梵天之辅相也>
#单执心,由心现而行德。
2中劫
梵众天
梵众为民<犹如国土之庶民>
#单执身,由执身而摄心。
 1中劫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pǔ) = 日无光[dusky](遍,普遍;全面[generaluniversalwidespread]/广大[universal])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 若善男子、善女人初发心时,最好于佛法中,种多少善根。‘佛’是指前品,称佛名号;‘法’是指此品,布施的轨则。
善男子 = 佛称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闻法也。
善根/善本/德本 = Kuśala-mūla,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好的根性、良善的根性,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能够增长善<Kuśala>的各种思想及行为,譬喻为树根<mūla>,故名善根。)
(xǔ) = 应允,许可[allowpermit](同意,赞同[agreeapprove of]/表示大约的数量[numerous])
(yù) = 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inform]。同“谕”。(比喻[raw an analogy])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gòng) = 供给,供应[supplyfeedprovideequip](供奉,供献[present with all respect]/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offerings])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jì) = 佛经中的唱词[Buddhist's chant or hymn]。梵语“偈佗”之省。
(yīn) = 盛乐[grand music]([grand]/深,深切[deep]/恳切[earnest])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yù) = 相逢,不期而会[meetencounter](遭受[suffersustain]/际遇;机会[chanceopportunity])
(lǐ) = 加工雕琢玉石[carve and polish](纹理;条理[veinsgrain]/道理,义理[reason]/修缮[repair])
檀越 = Danapati,谓施主也。越为施之功德,已越贫穷海之义也。
善法 = 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
教化/劝化 = 教人而化恶为善也。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zhuāng) = 行装[baggage](服装[outfitclothingclothes]/亦泛指物品[clothing and other articles of daily usedowry]/修整书画[mountdecorate])
(dī) = 古同“滴”。
妙乐 = 殊妙之欢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