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地藏菩萨本愿经-分身集会品第二

分身集会品第二
 
#(二至十品)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that]/[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jù) = 走在一起,在一起[in the company ofalong with](一起;一同[togetherin company]/皆;全;都[allcompletely])
 
六欲天/欲天/欲界天
#有淫欲、饮食和睡眠。
#kāma-dhātu
一昼夜為人间的
天寿
空居天
他化自在天/自在天
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
#波旬/魔波旬/天魔波旬/魔王/第六天魔王 = 天魔之总名。常为佛道障碍。
#相视成淫
#形合心超<了然超越>
一千六百年
16000
乐变化天/化乐天
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
#对笑为淫
#交中无味<行事无味>
八百年
8000
兜率天/都率天/兜率陀/睹史多天/知足天
<Tuita>
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众之欲乐处也。
#执手为淫
#境迫不违<行事有味>
四百年
4000
夜摩天/劫波罗天/炎摩天/焰摩天/须夜摩
<Yaamaah>
译言时分、善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
#勾抱成淫
#遇境方动<有交而暂>
二百年
2000
地居天
#其淫事与人间界无异
忉利天
<Trayastriṃśa>
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
#须弥山顶
#善见城/喜见城 = 帝释天之宫城也。在须弥山之绝顶。
#内动亦微<有交而微>
一百年
1000
四王天/四天王天
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
#须弥山腰
#且止外动<有交而正>
五十年
500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
= 佛用他的威神力的缘故,才能感召十方的菩萨都齐来了,他们携带著一些刚从地狱道得解脱的众生。他们从各方面来的,也有千万亿数不可尽的数目,大家都持著香花领众同来尊敬供养佛。
神力 = 又曰神通力。神为妙用不测之义,通为通融自在之义,力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自在也。
(yì) = 人腋窝[armpit](也;也是[also]/[again])
那由他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六种供养
#善无畏三藏所传。
阏迦< argha>
意译作功德、功德水、水。表布施。
涂香
涂香于身手以供养佛也。表持戒。
表忍辱。
焚香/烧香
世谛所释,则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谛所释,则为使所修之功德,周遍一切处。表精进。
饮食
表禅定。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表智慧。
 
三道/轮回三道/三轮
#道者能通之义,此三者互相通,自烦恼通于业,自业通于苦,自苦更通于烦恼,故谓之三道。如此轮转,谓之三轮。
烦恼道/惑道
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也。
业道
依烦恼而发之善恶所作也。
苦道
以善恶之业为因而获之生死苦果也。
 
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bǐ) = 流行、传播,施加。([that],与“此”相对/另一个事物[the otherthe another]/他,他们[the other part])
(děng) = 整齐的简册[orderly bamboo slips](等级;辈分[classgrade]/程度、数量相等[equal]/ 一样,同样[same])
(bèi) = 百辆车[a hundred carriages]。也指车列,车队。(某类人[people of a certain kind]/世;辈分[generation]/群,队[group])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Anuttarasamyaksabodhi,旧译曰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道。真正遍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
流浪(liú làng) = 生活没有着落,到处漂泊[roam about <around>lead a vagrant life]
(zàn) = 从日,与时间有关。时间短[temporarytransientof short duration](暂时[temporarily])
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
慈悲 = 与乐曰慈,拔苦曰悲。
(shì) = 发誓;立誓[swear]
(huò) = 猎得禽兽[capturecatch](得到;取得[get])
果证 = 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证悟也。
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jì) = 吃罢,吃过[eat up](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sinceas]/已经[already])
怀(huái) = 想念,怀念[think ofmissyearn for](心里存有;怀藏[keep in mindcherish])
(yǒng) = 往上跳[jump up]
(yuè) = 跳跃[leapjump]
踊跃(yǒng yuè) = 向上跳起[jump up]/欢欣奋起的样子[eagerlyenthusiastically]
(zhān) = 向远处或向高处看[look up or forward](仰慕[look at with reverence])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
(shū) = 伸展,舒展[stretch](徐;迟缓;舒缓[slow]/舒畅[comfortable])
(bì) = 胳膊/胳臂[arm]
(mó) = 摩擦,磨蹭[rubscrape](抚摸[stroke]/切磋;研究[exchange experiencestudy])
“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shàng) = 尚且[stillyeteven](还;仍然[stillyet])
(è) = 过失[fault](丑陋[ugly]/凶暴;凶猛[fierce])
(jí) = 走近去吃东西。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approachbe near](那就是说,那就是[that isnamely]/立刻,当即[at once])
善果 = 依善业所招之善妙结果也。
(quàn) = 勉励[encourage](劝说[adviseurgetry to persuade])
(dùn) = 不锋利[blunt](呆;笨拙[dull-wittedstupidmentally slow])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yuan) =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fountainheadsource of a river](起源;根本;根由[origincause;source]/原来 [originalformerprimary])
(chí) = 水停积处。水塘[poolpond]
(quán) =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spring](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jǐng) = 水井[well](汲水于井[draw water from a well])
(jí) = 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追赶上,抓住[overtakecatch up with](至,达到[attainreach]/通“给”。供应[provide])
 
八部/八部众/天龙八部/龙神八部
天众
<Deva>
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禅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身具光明,故名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为天。
龙众/那伽
<Naga>
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众,列八大龙王。
夜叉/药叉
<Yaka>
飞行空中之鬼神也。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
#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空行>、天夜叉<飞行>之三种。
乾闼婆
<Gandharva>
译作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也,彼五阴唯嗅香臭而长养,故名香阴。帝释天之乐神也,法华经之听众,列四乾闼婆。
阿修罗
<Asura>
旧作无酒,新作非天,又作无端正,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无端正,彼之果报,有美女而无酒,故云无酒,常与帝释战斗之神也。
迦楼罗
<Garua>
译作金翅鸟,两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万里,撮龙为食。
紧那罗
<Kinara>
译作非人,新译作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故名人非人,为帝释天之乐神,故云歌神,帝释有二种之乐神,前之乾闼婆为奏俗乐者,此则为奏法乐者之天神也。
摩睺罗伽/摩呼罗伽
<Mahoraga>
译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龙也。
 
“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 甚至现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为化度,不止以佛身独现众机之前,而是随其所感,而现各色身。
转轮王 = Cakravartin,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也。
居士 = Kulapati,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
(zǎi) = 充当家奴的罪人[slave](古代官吏的通称[government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prime minister])
(fǔ) = 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使之能重载[side poles of cart](助手[helperassistant]/佐助,从旁帮助[assist])
(guān) = 官吏,官员[officeholdergovernmentofficialofficer](当官,作官[be an official])
(shǔ) = 种类。亦特指牲类[category](官属;部属[subordinate]/归属;隶属[be underbe subordinate tobelong to])
 
色界/四禅天/四静虑天/梵世界/梵世天
#无淫欲、饮食和睡眠;禅悦为食、为息。
#rūpa-dhātu
天寿
四禅九天
<舍念清净地>
#无三灾
色究竟天/有顶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
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五阿那含天
#三果阿那含寄居之处
梵名阿迦尼吒天。為色界天之最頂,故名色究竟。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16000大劫
善现天
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
8000大劫
善见天
定力胜而见清彻,故曰善见。
4000大劫
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
2000大劫
无烦天
#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1000大劫
无想天
无想有情之天处也。
#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500大劫
广果天
#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
500大劫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
250大劫
福生天
#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
125大劫
三禅三天
<离喜妙乐地>
#风灾
遍净天
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身、心、世界,通成虚寂。
64大劫
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
#身、心,内外安乐。
32大劫
少净天
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三禅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
#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
#但乐内心
16大劫
二禅三天
<定生喜乐地>
#风、水灾
极光净天/光音天
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
8大劫
无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4大劫
少光天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2大劫
初禅三天
<离生喜乐地>
#风、水、火灾
大梵天/大梵天王/大梵王/梵王/尸弃
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大梵为君>
#双摄身心
3中劫
梵辅天
梵辅为臣<大梵天之辅相也>
#单执心,由心现而行德。
2中劫
梵众天
梵众为民<犹如国土之庶民>
#单执身,由执身而摄心。
 1中劫
 
四众/五众/七众/九众
#四众 =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五众 =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
#七众 =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比丘
<Bhiku>
持具足戒之男众。
#具足戒 = 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实为三百四十八戒>
#比丘是梵语的中译,其义有五种,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另两个意思是指“出家人”和“净持戒”。其中的“乞士”就是乞求的人。在佛陀时代,出家人以解脱为志,专职从事心灵解脱,不事劳作,不作炊饮,以乞食为生,但戒律亦规定乞不过七家,“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一心只为了修法证法解脱三界束缚。
比丘尼
<Bhikui>
持具足戒之女众。
优婆塞
<Upāsaka>
持五戒之男众。
#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三宝之义。
#五戒 = 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优婆夷
<Upāsikā>
持五戒之女众。
#译曰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三宝之义。
式叉摩那尼/六法尼
持六法之女众。
#旧译学法女。新译正学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使自十八岁至二十岁满二年间别学六法,验胎之有无,且试行之真固也。
#六法戒 = 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
沙弥
<Śrāmaera>
持十戒之男众。
#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译勤策男等。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
#沙弥戒 = 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鬘等戒、离歌舞等戒、离金宝物戒、离非时食戒。
#因未满二十岁而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佛教僧侣称为沙弥,只需受十戒。
沙弥尼
<Śrāmaerikā>
持十戒之女众。
出家
持八戒斋之男众。
#八戒斋/八关斋/八斋戒/八支斋/八戒 = 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高广大床,七者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薰衣,八者不过中食。
出家尼
持八戒斋之女众。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guān) = 仔细看[observewatch](容饰,外观[appearancelooks])
(léi) = 从糸,细丝,织物由细丝积累而成,因而也取积累的意思。堆积,积聚[pile upaccumulate](劳累;操劳[tiredoverworked])
(bào) = 判决罪人[judge](报答,报酬[recompenserepay]/报告,答复[report])
(yīn) = 盛乐[grand music]([grand]/深,深切[deep]/恳切[earnest])
(zhǔ) = 嘱托,叮嘱[enjoin](说话内容[word])
弥勒 = Maitreya,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Ajita>,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大乘经典中又常称为阿逸多菩萨。他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以《瑜伽师地论》为代表,而由无着、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shòu) = 给予;交给[awardconfergive](传授[instructteach])
授记 = 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十二部经之一。
 
四劫 (成、住、坏、空)
# = 梵语劫簸Kalpa之略。译言分别时节。通常年月日时不能算之远大时节也。故又译大时。(意思是一段对人类来说极长的时间。)
#自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16798000 >,二十小劫为一中劫<3亿3596万年>,经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13亿4384万年>,即一世界成毁的时间。
#小劫 = (84000-10)x100x2=16798000
 
 
 
 
大劫 (四中劫。现在大劫为贤劫,上一大劫为庄严劫,下一大劫为星宿劫。每大劫必终于一灾<火灾烧至初禅天, 水灾淹至二禅天, 风灾吹至三禅天>)
#13亿4384万年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之时期。即由有情之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之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
(中劫<二十小劫>)
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此一时期,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后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中劫(第二十中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载,诸佛之出现,多在减劫之时,其时人寿由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之间。
(中劫<二十小劫>)
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有情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外器坏。即于此劫之初,地狱之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众生亦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故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
(中劫<二十小劫>)
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fù) = 返回,回来[return to](引申为恢复[restore]/又,再。中断再开始[resume]/覆盖。引申为庇护[coverprotectshelter])
(tì) = 眼泪[tears](鼻涕[snivel]/流泪;哭泣[shed tears])
(lèi) = 眼泪[tear](流泪[weep])
(āi) = 悲痛;悲伤[grievedsorrowful](同情,怜悯[pitysympathize with])
(liàn) = 留恋,依依不舍[feel attached tobe reluctant to part](思念,怀念[miss sb.])
(méng) = 草名。(蒙受[suffer from]/幼稚,暗昧不明[ignorantnaiveuncultured]/承继,继承[inheritsucceed])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biàn) = 走遍[have travelled all over](泛指普遍[allovereverywhere])
(guī) = 女子出嫁[<of a woman> get married](返回,回来[go backreturn])
归敬 = 对于贤善,归依敬礼也。
(jiàn) = 古水名[Jian River](流入;入[flow into]/逐渐[gradually])
(dī) = 古同“滴”。
(háo) = 长而尖的毛[finelong hair](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whit]/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xǔ) = 应允,许可[allowpermit](同意,赞同[agreeapprove of]/表示大约的数量[numerous])
大利 = 广大之利益。
 
三宝
#triratna/ratna-traya
#是佛教的最基本信仰和教义,即佛教的核心和基础。之所以称之为“宝”,因他们可以救度一切众生,可使之彻底离苦得乐。
佛宝<Buddha>
一切之佛陀。
法宝<Dharma>
佛陀所说之教法。
僧宝<Sangha/Samgha >
随其教法而修业者。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wéi) = 急声回答声[yes](答应的声音/只有,只是[onlyalone]/表示希望、祈使[wish])
恶业 = 乖理之行谓之恶,身口意三者作事,谓为业。
(lǜ) = 思虑,谋划[consider reflect onthink over](忧虑[worry])
 
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bái) = 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白颜色。(清楚,明白[knowrealizeunderstand]/表明;说明[demonstateshowexplain])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zàn) = 进财货以求谒见[introducepresent](称赞;颂扬[praiseeulogize])
(zāi) = 文言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善哉<sadhu> = 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
(hóng) = 弓声[sound of bow](假借为“宏”。大的<现多作宏>[great])
(jiàng) = 从“寸”,表示与手有关。将领,带兵的人[general](携带[bring]/使用[use]/就要;将要[willbe going to])
(zhèng) = 告发[inform against](验证;证实[provedemonstrate]/证果[realizecome to understand])
菩提 = 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