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陀罗尼品第九
陀罗尼 = Dharani,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为欲拥护持此经者,皆为演说楞伽经咒。
“我今亦说,汝当受持。”
即说咒曰:
“怛侄他(一)
怛(dá) = 痛苦[suffering]。
侄(zhí) = 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nephew]。
“睹吒睹吒(都騃切下同二)
吒(zhā) = 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用字。
騃(ái) = 马行勇壮的样子。(假借为“佁”。愚,无知[stupid]。)
“杜吒杜吒(三)
“钵吒钵吒(四)
“葛吒葛吒(五)
“阿么𥻊阿么𥻊(六)
“毗么𥻊毗么𥻊(七)
毗(pí) = 人的肚脐[navel]。
“你谜你谜(八)
“呬谜呬谜(九)
呬(xì) = 喘息。/嘘,气,运气吐纳一法。
“缚(扶荷切)谜缚谜(十)
“葛𥻊葛𥻊(十一)
“揭啰葛𥻊(十二)
揭(jiē) = 高举[raise]。(披露;发表;公布[announce;publish;disclose]。)
啰(luō) = 放在句末,表示一种情况或感情[used as a
utterance-final particle]。(此字与喇<lā>通假。)
“阿吒末吒(十三)
“折吒咄吒(十四)
咄(duō) = 呵叱声[tut-tut]。
“耆若(攘舸切二合)吒萨普(二合)吒(十五)
耆(qí) = 老[old]。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攘(rǎng) = 推让,退让[politely and modestly
decline;make a concession;give
in]。(捋起<袖子>[push
up]。)
舸(gě) = 大船[barge]。
“葛地(稚计切下同)剌地(十六)
稚(zhì) = 晚植的谷类。引申为幼禾[young grain]。(幼小;年幼<含有晚出生的意思,与“长”相对>[young;childish]。)
剌(là) = 乖戾;违背[perverse;disagreeable;eccentric and unreasonable]。
“钵地(十七)
“呬谜呬谜(十八)
“第谜第谜(十九)
“折𥻊折𥻊(二十)
“般制般制(二十一)
般(bān) = 种,类[kind;sort]。(bō)
“畔第毗第(二十二)
畔(pàn) = 田界[the border of field]。(边,旁边[side]。)
“按制满制(二十三)
“𪐴(胝庾切)茶(去声)㘑(二十四)
胝(zhī) = 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callus]。
庾(yǔ) = 露天的谷堆[open barn]。
㘑(lì)
“杜茶㘑(二十五)
“般茶㘑(二十六)
“遏计遏计(二十七)
“末计末计(二十八)
“斫结㘑结㘑(二合二十九)
斫(zhuó) = 斧刃[edge <of an axe>]。(用刀、斧等砍劈[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地(依字呼)谜地谜(三十)
“呬谜呬谜(三十一)
“𪐴𪐴𪐴𪐴(三十二)
“楮(笞矩切)楮楮楮(三十三)
楮(chǔ) = 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paper mulberry]。
笞(chī) = 用鞭、杖、竹板抽打[flog;beat
with bamboo cane or wooden stick]。
矩(jǔ) = 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carpenter’s square]。(法度[rule]。)
“杜杜杜杜(并重呼三十四)
“杜虎(二合)杜虎杜虎杜虎(三十五)
“莎诃(三十六)
“大慧,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此陀罗尼;当知此人,不为一切人与非人、诸鬼神等之所得便。
“若复有人卒中于恶,为其诵念一百八遍,即时恶鬼疾走而去。
卒(zú) = 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servant
dress]。(后泛指士兵[soldier;private]/终止;尽,完毕[finish]/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ie]/末尾,结局[end]/cù = 突然[suddenly]/同“猝”。仓促,急速[hastily]。)
“大慧,我更为汝说陀罗尼。”
即说咒曰。
“怛侄他(一)
“般头迷(二)
“般头摩第鞞(去声三)
鞞(bǐng) = 刀鞘[sheath of a knife]。(bì = 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醯(去声呼下同) 泥醯祢醯泥(四)
醯(xī) = 用于保存蔬菜、水果、鱼蛋、牡蛎的净醋或加香料的醋[pickles]。
祢(mí) = 奉祀死父的宗庙[temple]。
“主𥻊主罗主𥻊(五)
“虎主𥻊虎罗虎主𥻊(六)
“庾主𥻊庾罗庾主𥻊(七)
“跛𥻊跛罗跛𥻊(八)
跛(bǒ) = 瘸,腿或脚有毛病[walk lamely]。
“瞋(上声呼)第膑第(九)
瞋(chēn) = 睁大眼睛[stare angrily]。(怒;生气[peeve]。)
膑(bìn) = 特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pick out
patella]。
“畔逝末第(十)
逝(shì) = 去;往[go;leave;be away from]。(死亡,去世[die;pass away]。)
“尼罗迦𥻊(十一)
“莎诃(十二)
“大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此陀罗尼,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人非人等诸恶鬼神之所得便。
“我为禁止诸罗刹故说此神咒。
罗刹娑/罗刹 = Rakkhasa,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Raksasi)。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
“若持此咒,则为受持入楞伽经,一切文句悉已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