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星期日

大方广佛华严经-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卷第十六
 
九会
三会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十住品第十五,梵行品第十六,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明法品第十八
七处
忉利天宫
如來放光
放两足趾光
会主
法慧菩萨
入定
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说法
十住法门
 
四分结构 =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分成信、解、行、证四个部分:
初会
第二至第七会
第八会
第九会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16 =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 十住品第十五
#十方佛世界法慧等菩萨都来集会,各说偈颂称赞佛所修行的无量胜妙功德。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其名曰: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真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
所从来土,所谓:因陀罗华世界、波头摩华世界、宝华世界、优钵罗华世界、金刚华世界、妙香华世界、悦意华世界、阿卢那华世界、那罗陀华世界、虚空华世界。
= 阿卢那是梵语,这个花是红色的,红色的花。日出时,就像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红太阳,是这种花。「那罗陀华世界」,那罗陀华不一定是什么花,配戴在身上的。
因陀罗 = Indra,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印度教神明,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
阿卢那 = Aruna,此日欲出时,红赤之相,其花似彼,故用彼名之。谓即红莲花也。
那罗陀 = Naradhara,那罗,此云人也。陀,谓陀罗,此云持也。其华香妙,人皆佩之,故名人持华也。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芬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殊特月佛、无尽月佛、不动月佛、风月佛、水月佛、解脱月佛、无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净月佛、明了月佛。
= 这十位大菩萨,各在佛的道场,修清净的梵行。
风月(fēng yuè) = 清风明月。指眼前景色闲适[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moonlight]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老的,积久的[oldlong-standing]/从前,往日[former]/xiù = 星座的古名。)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 『是诸菩萨』,就是十方来的菩萨。『随所来方』,菩萨从十方来的,你从哪一方来,你就坐在那一方,从东方来的坐在东方,西方来的坐在西方,就有秩序不会混乱。
 
五方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 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东方
阿閦佛/不动佛/无动佛/宝幢如来
Akshobhya,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目如来(又译广目如来),示而萌发“对众生不生瞋恨”(“不恚有情”)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即于东方妙喜世界成佛。即便为人所怨恨,也不退转,不为嗔恚而动,是为“不动”。
南方
宝生佛/宝生如来/宝相如来/开敷华王如来
Ratna-sambhava,代表佛法微妙之德,亦即在佛法圆满中,得到无量福德、珍宝,故曰“宝生”。
中央
毗卢遮那佛/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毘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Vairocana,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西方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甘露王如来
Amitābha,意译为“无量光”。
Amitāyus,意译为“无量寿”。
北方
不空成就佛/天鼓雷音佛/天鼓音佛/雷音王佛
Amogha-siddhi,密教中,转“不净”为“清净”之德之金刚夜叉明王,即为不空成就佛之化身。
 
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别。
 
尔时,世尊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zhǐ) =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finger](足指也叫做指[toe])
 
###东方法慧菩萨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而说颂曰:
(sòng) = 容貌,仪容[looks](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eulogyode]/歌颂[eulogizeextollaudpraise])
 
“佛放净光明,普见世导师,须弥山王顶,妙胜殿中住。
= 「导师」是对佛的尊称,他能够诱导一切众生回归自性,所以称为导师。『须弥山王顶』,「须弥山王」就是忉利天主,忉利天王,这是山顶。
“一切释天王,请佛入宫殿,悉以十妙颂,称赞诸如来。
= 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的帝释天王,都请释迦牟尼佛进入妙胜殿中。
“彼诸大会中,所有菩萨众,皆从十方至,化座而安坐。
“彼会诸菩萨,皆同我等名,所从诸世界,名字亦如是。
= 在百佛刹微尘数诸世界中,所有法会中诸菩萨的名字,都和我的名字相同,都叫法慧菩萨。他们所从诸世界的名字,也和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是同一个名字。
“本国诸世尊,名号悉亦同,各于其佛所,净修无上行。
= 这些菩萨他们本国土诸世尊的名号,也是一样。
“佛子汝应观,如来自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
= 所有一切南阎浮提世界内,皆说佛在其中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
“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如来自在力。
= 我们大家现在见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在十方所有世界的众生,也都看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
“一一世界中,发心求佛道,依于如是愿,修习菩提行。
= 『一一世界中』,这句话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的刹土,一个都不漏。依所发而成就无上佛道的愿。
“佛以种种身,游行遍世间,法界无所碍,无能测量者。
= 「法界无所碍」,没有障碍,这个地方讲的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那都是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所以他们活动的空间是法界虚空界。一真法界里头有十法界,心地清净的人什么都看得清楚,从常寂光净土一直看到阿鼻地狱,全看到。
“慧光恒普照,世暗悉除灭,一切无等伦,云何可测知!”
= 『慧光恒普照』,这个慧光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不是从外来的。佛的智慧光,常常普照法界,把世间一切的贪瞋痴和黑暗,渐渐都消除灭尽。
 
二谛
#二种不同的谛,为世俗谛与胜义谛二者的合称,是对于真理的一种看法。最早源自吠陀时代的奥义书思想,将世间的道理称为世俗谛,超越世间的道理为胜义谛。
#胜义谛又称第一义谛,即是指涅槃解脱。
#在四圣谛中,苦谛与集谛为世俗谛,灭谛与道谛为胜义谛。
俗谛/世俗谛/世谛
#俗谛 = 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事相,于俗为实,故云谛。
#世间法为俗谛。
真谛/第一义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真性/真空/实相/一相/无相/中道/法界/法性/法身/法证/法位/一实/一如/无为/实性/实谛/实际
#真谛 = 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理性,于圣为实,故云谛。
#出世间法为真谛是。
#实相 =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
#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
#胜义 = 对于世间或世俗之语而有胜义之语,谓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深妙理也。
#真如 = Bhūtatathatā,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
#法界 = Dharmadhatu,就“事”解释,则“法”指一切诸法,即是世间万物。“界”者,意为“分界”。万物因各有体性,分界不同,故名为“诸法的界限”,即指现象界。就“理”而言,则真如之理性、诸法之实相,名为“法界”,与真如、法性、实相、实际等概念同体异名,意为超越言表、横恒万事万物之中的绝对实性,即是指实相界。
 
###南方一切慧菩萨
尔时,一切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
= 救世者是诸佛如来,没见到。
 
真实义 = 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
世流布真实义
世间之法,悉同其名,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是水是风,乃至见苦终不言乐,见乐终不言苦,是虽于假名立相,然称认皆同。
方便流布真实义
世间有智之人,先以心意筹量,随宜方便,造作经书论议以开导人。
净烦恼障真实义
声闻缘觉是以无漏道破诸烦恼结业,得无碍智。
净智慧障真实义
声闻缘觉得无碍智,未能显发中道之理,故名智慧障。佛菩萨断此障中道之理自然显现。
 
“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 『系缚生死狱』,这个「生死狱」就是六道,六道轮回就是个大网,你出不去了。
(chī) = 不聪慧;迟钝[sillyidioticstupid](疯癫,癫狂[mentally deranged])
(huò) = 疑惑,分辨不清[be perplexedbe puzzledbe bewildered](糊涂,令人不解[muddle-headed])
(xì) = 悬,挂[hang](束缚;捆绑[tiefasten])
(míng) = 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昏暗[darkobscuredim](静默[quiet])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
= 『观察于诸法』,这是说一切法。一切法,现在的学术把它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矿物,现在是这么分法。在佛法里面也分作三大类,跟它分的不一样,佛法讲有情众生,动物;植物跟矿物统统合在一起,叫做器世间;另外一种,这现在学术没有的,叫智正觉世间。智正觉那就不是凡人,圣人,讲的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智正觉世间,他们觉悟了。佛法这个三分跟现在世间三分不一样。可是这个地方叫我们「观察于诸法」,你细心去观察这一切法。「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言论、所有的名词、术语,你不要认真,全是假的。『自性无所有』是空观,『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这两句是假观。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 前面两句不生不灭,这是中观。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 「不可得思量」,思是起心动念,量是分别执着,这统统都放下了。
(sī) = 从心,从囟,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思考,想;考虑[thinkconsider](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thought])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rǎn) = 使布帛等物着色[dye](熏染;影响[influence]/污染,沾染[be contaminated by])
(zhù) = “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明显,显著;突出[markedremarkable](zhuó = 附着[adhere to],穿着[put on])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 凡夫见一切法,这个地方『见』字就是接触,说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分别执着。
“牟尼离三世,诸相悉具足,住于无所住,普遍而不动。
= 这个地方的『牟尼』,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一尊佛做个例子,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相悉具足』,这是什么?同假法故,相具足。这个相是假相,可不是真相,所以相有,性空相有。其实相跟性是一不是二。相是事,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这个相叫空相、叫假相、叫妙有,所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从性上讲的。
“我观一切法,皆悉得明了,今见于如来,决定无有疑。
= 佛是什么?佛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法性,法性是佛;法性所现的一切相,法相,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所以法相也是佛。
“法慧先已说,如来真实性,我从彼了知,菩提难思议。”
= 法慧菩萨已经先说过了。
 
###西方胜慧菩萨
尔时,胜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大智慧,希有无等伦,一切诸世间,思惟莫能及。
= 『一切诸世间』,这是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诸世间。『思惟莫能及』,只要你用思惟,你决定无法想像。
(xī) = 刺绣。假借为“稀”。稀少;罕见[rarescarce](希望[hope])
(lún) = 辈,类[kind](类比,匹敌[analogizebe equal in forcebe well-matched])
(wéi) = 思考;思念[think](愿,希望[hope]/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only])
“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佛离一切相,非彼所能见。
= 取相就是执着,尤其执着为我所有,现在讲所有权,所有权从哪里发生的?从身体发生的。执着这个身体是我,执着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这块土地、这个房子是我有的,所有权!再执着家亲眷属是我所有的,不如理,这个理是什么?事实真相,不是事实真相。身为什么是假的?众缘和合而生的。
(wàng) = 胡乱[at random](虚妄,极不真实[unreal])
“迷惑无知者,妄取五蕴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
 
五阴 = 为「五蕴」的旧译,阴是障蔽的意思,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蕴是积集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五蕴中,色蕴属于物质;受、想、行、识四蕴属于精神,此五蕴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可分为五种:
一、内色——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
二、外色——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
三、显色——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赤、黄、白,黑等。
四、表色——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趋舍伸屈等种种表相。
五、形色——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即受蕴,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感受。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一受心所。
即想蕴,想就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取种种相,作种种想,包括思想、概念等心理现象。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一想心所。
即行蕴,行就是行为或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南传佛教五十二心所中,有五十行心所。
即识蕴,识就是了别的意思,由心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南传佛教有八十九心或一百二十一心之说。
 
“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
= 卢舍那是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见卢舍那」,同时就见到毗卢遮那。报身佛所代表的是法性里面的一分,般若智慧,报身是智慧身。
“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
= 前五蕴生后五蕴,相续不断。你什么时候能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
(xù) = 连接起来,接上[link](继续[continue])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 这个慧是世间智慧,也就是说六道众生,包括二十八天的天人,虽有智慧也没有办法能够了解佛法。
“亦如目有翳,不见净妙色,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
(yì) = 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feather cover](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nebula]/遮蔽,掩盖[screen])
“又如明净日,瞽者莫能见,无有智慧心,终不见诸佛。
(gǔ) = 虽瞎但有眼珠[blind]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一切慧先说,诸佛菩提法,我从于彼闻,得见卢舍那。”
= 十位菩萨,每位菩萨都是这样的谦虚,自己不居功。
 
###北方功德慧菩萨
尔时,功德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 『诸法』是说一切法,大,佛法讲的遍法界虚空界,小,讲到微尘。轮回生死后头加个狱,这都是真话、老实话。
(fán) = 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一切[all](总共[altogether]/平常;普通[ordinary])
“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
= 随言作解这是『小智』,心外取法这是『妄分别』。「不了于自心」,心就是性,不认识自己,这个自心就是禅宗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现识变的。
(cí) = 言词[one's wordswhat one say]
“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
(diān) = 头顶[crown of the head](“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fall forward]/上下倒置[upside down])
 
八正道
定义
解说
正见
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
正确的见解
正志
出要志、无恚志、不害志
正确的意向;离于贪欲、瞋恚、加害的意向
正语
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正确的言语;不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正业
离杀、盗、淫
正确的行为;不杀生、偷盗、(邪)淫
正命
如法求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正当的谋生
正精进/正方便
欲、精进、方便、出离、勤竞、堪能常行不退
正确的努力
正念
念随顺,念不妄、不虚(正念就是指四念住,即随念于身、受、心、法四种所缘。)
正确的专注;清澈的觉知
正定
住心不乱、坚固、摄持、寂止、三昧、一心
正确的禅定
 
“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
 
五眼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肉眼
肉身所有之眼。
天眼
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
慧眼
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空谛一切智>
法眼
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假谛道种智>
佛眼
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中谛一切种智>
#佛眼所见,全事即理,法法唯心。
 
“我昔受众苦,由我不见佛,故当净法眼,观其所应见。
= 「我昔受众苦」,昔是往昔,生生世世六道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观其所应见」而能看见所应该看见的佛。
(yóu) = 听凭;听任[allowlet]/遵从;遵照[follow]/原由;缘故[reason]/因为;由于[because ofdue to]/机缘;机会[opportunity]
“若得见于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
= 「心无所取」,对一切法都不能有执着。
“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斯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
= 这个法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的真相是什么?没人知道。只有见到真相的人他才晓得,真法的现象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万法皆空。
“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
“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zāi) = 文言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胜慧先已说,如来所悟法,我等从彼闻,能知佛真性。”
= 『胜慧』是前面排列第三位,他先说的,说出如来修行证果的方法,我是从他那里听到的,从他那里学到的。
 
###东北方精进慧菩萨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
= 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意知,不但有分别,而且有严重的执着,这问题就很可怕了。『见佛』就是见到诸法实相。
(xié) = 琅邪郡。(不正当,不正派[evil]/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demon])
“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
= 要知道妄是从眞如实相那里生出来。
“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
= 这是讲能见,前面是所见。
“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
“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
= 『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如实,前面后两句所说的,「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你知道这世间所有一切法「不生不灭」,你是真正见到事实真相。
(yì) = 奇特;奇异;奇怪[strangequeerodd](不同[different])
“若见等无异,于物不分别,是见离诸惑,无漏得自在。
= 这个意思说「谓见等所见,同无生故」。
无漏 = 漏者烦恼之异名,漏泄之义,贪嗔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流注而不止,谓之漏。又漏为漏落之义,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谓之漏。因之谓有烦恼之法云有漏,离烦恼之法云无漏。
“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
“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一切无能说,智者如是观。
“远离于法想,不乐一切法,此亦无所修,能见大牟尼。
= 「牟尼」是释迦牟尼佛,是寂灭的意思。寂是寂静,灭是烦恼生死统统灭掉、统统没有了,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远离于法想」,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是舍对法的分别、对法的执着。「不乐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不要生起贪恋,不可以有贪爱。「此亦无所修」,为什么?你自性里头是清净的,你还修什么。
“如德慧所说,此名见佛者,所有一切行,体性皆寂灭。”
= 你看看精进慧菩萨多谦虚,他说他在此地为我们所说的这一切法,不是他有什么能力,是前面德慧菩萨所说的。
 
###东南方善慧菩萨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希有大勇健,无量诸如来,离垢心解脱,自度能度彼。
= 『希有大勇健』,这一句是称赞本师毗卢遮那佛。通常在大乘教里面,说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是报身佛,释迦牟尼是应身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是一体。这个地方讲的「诸如来」是讲的十方一切诸佛。
“我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如于无量劫,积智者所见。
= 「世间灯」是比喻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世间人都迷惑颠倒,好像处在黑暗当中,真的,佛是一盏灯,帮助我们照明现实的环境。「如实不颠倒」,实是真性,实是真心、是自性。他是自性起作用,跟凡夫不一样,六道凡夫是颠倒,与自性完全相违背。「积智者所见」,无量劫来修行累积的智慧。
“一切凡夫行,莫不速归尽,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
(guī) = 女子出嫁[<of a woman> get married](返回,回来[go backreturn])
“智者说无尽,此亦无所说,自性无尽故,得有难思尽。
“所说无尽中,无众生可得,知众生性尔,则见大名称。
= 没有一个众生可得,怎说无众生可得?因为是虚空嘛。「大名称」是法身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法身佛。
(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that]/[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无见说为见,无生说众生,若见若众生,了知无体性。
= 『若见若众生』,「若见」是心法,「若众生」是色法,『了知无体性』,你明了,真正知道,它确实没有自体。所以你要晓得它没有体性,一切法是空的。
“能见及所见,见者悉除遣,不坏于真法,此人了知佛。
= 能见、所见,『见者悉除遣』,遣是什么?遣是把它遣走。我们用个最简单的话,大家很容易懂的,「除遣」就是放下。
(qiǎn) = 释放[release](派。派去[senddispatch]/贬谪;放逐[relegateexile])
真法 = 真如实相之法也。
“若人了知佛,及佛所说法,则能照世间,如佛卢舍那。
= 他的智慧光明,才能把世间一切黑暗照破除。
“正觉善开示,一法清净道,精进慧大士,演说无量法。
= 『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毗卢遮那佛,我们说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精进慧』菩萨,你看称『大士』,大士是什么人?大士是证得法身的菩萨,初住菩萨就称大士,他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称大士,对菩萨的尊称。从一法『演说无量法』,无量法浓缩起来就是一法。
正觉/三菩提 = Sambodhi,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
“若有若无有,彼想皆除灭,如是能见佛,安住于实际。”
= 我今天「有」我空掉了,「无有」我也空掉了。实际就是自性,没有言语可以说的。不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都想不得,你一想就错,里头没有思想。实际是一真法界。
(jì) = 两墙相合之缝[joint of two walls](边缘[edgeborder])
 
三无差别<心、佛、众生>
真妄不二
生佛不二
如来藏﹝心﹞
真﹝佛﹞
真不离妄
本性随缘
妄﹝生﹞
妄即是真
性体不变
如来藏/实相第一义谛/佛性/法身/自性涅槃/真如法性/实际/圆觉 = Tathāgatagarbha,如来藏的体性:不生不灭性、独立性、非见闻觉知性、不变易性、储藏性、不垢不净性、熏种性、不增不减性。
 
###西南方智慧菩萨
尔时,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我闻最胜教,即生智慧光,普照十方界,悉见一切佛。
= 『我』是智慧菩萨自称。
“此中无物,但有假名字,若计有我人,则为入险道。
= 「此中」,这个此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法界虚空界里头什么都没有,称之为常寂光。『若计有我人』,计是什么?计是计度分别,心里想着大概是这样的,心里面计画着大概是这样,大概有这个事情。
(shǎo) = 不多[fewlittleless]
(jì) = 从言,从十。“言”有数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算账;总计;计算[countcomputecalculate](商议;谋划[discussscheme]/考察;审核[inspectcheckexamine and verify])
“诸取著凡夫,计身为实有,如来非所取,彼终不得见。
= 「诸」,诸是多,「取着凡夫」,取相、执着,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来由。
“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于无量劫中,流转生死海。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 「诤」是烦恼,有烦恼这属于生死。生死是一法,涅槃也是一法,生死是世间法,涅槃是出世间法,都不可得。
(zhèng) = “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直言规劝[admonish](假借为“争”。争论;争讼[argue])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 『此人不如实』,你对于事实真相不知道!『不知圣妙道』,圣是圣人,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妙道,妙道是什么?就是自性。宗门里面称明心见性,教下称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妙道,圣妙道,大开圆解,彻底明白了。
(zhú) = 人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追赶[chasepursue](随,跟随[follow])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 如果你生了一个妄念,打了个妄想,「这个佛最殊胜,那些佛都比不上」,这个见解就错了。『颠倒非实义』,你这个知见颠倒,不是真实义。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
= 实体就是一体。这个一体是什么样子?「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正觉尊是佛,见佛了,见佛成佛得大圆满。『超出语言道』,就超越了,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个境界是说不出来的,只有你心达到清净寂灭的时候你明了。
(zūn) = 酒器[wine vessel](敬重;推崇[respectrevere]/尊贵;高贵[respectful])
(yǔ) = 谈论;议论;辩论[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交谈,说话[speaksaytalk]/说的话[spoken languageword])
(yán) = 说,说话[sayspeaktalk](话,言语,口语[speechspoken language])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然。
“正觉过去世,未来及现在,永断分别根,是故说名佛。”
= 『正觉』就是佛,成正觉者。他对『过去,未来及现在』,这讲的三世。永远断绝分别根,也就是识。
 
###西北方真实慧菩萨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
= 宁愿受地狱种种的痛苦,而能常闻到诸佛的名号。但不愿享受无量的快乐,而闻不到诸佛的名号。
“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xī) = 干肉[dried meat](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former timesthe past])
“于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
= 「法」是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你都能够透彻了解、正确了解,没有错误,这叫「不颠倒」。和合是什么?众缘和合而生,这不是真的。像我们人,人是众缘和合,人身体的物质叫四大,四大是讲物质现象,地水火风。「离」是什么?离是你对这个和合相也不能够有分别执着,你有分别执着错了。无上觉就是佛。
(zhèng) = 告发[inform against](验证;证实[provedemonstrate]/证果[realizecome to understand])
现证 = 现证妙果也。
无上觉/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无上之正觉也。佛觉悟一切法之真智也。
“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
= 众缘假和合而成的相,叫和合相。在华严境界里面,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经上讲『现在非和合』,过去、未来也是「非和合」。
“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
“于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
= 『于实见真实』,「实」是自性,从自性里面你真的见性了,明心见性。『非实见不实』,「非实」是所有一切现象,森罗万象,这不是实在的,你也见到了。
“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
= 「一法」是一切法,一切法里头皆不可得,不再执着了。
“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
= 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知道众多是由一成就。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诸法」是一切法,精神跟物质「无所依」,众缘和合,「但从和合起」。缘生它就现相,缘灭了,相就没有了,不管是生也好,是灭也好,都不可得。
“无能作所作,唯从业想生,云何知如是?异此无有故。
= 没有『能作』、没有『所作』,所以无所依,诸法无所依,这都是讲事实真相。「唯从业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异此无有故』,「此」就是心想,除了心想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要是离开这种道理,就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
“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
= 一切法的本体是无所住。不住于有,也不住于空。因之,没有一定的处所。法无实体,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是空。既然是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住呢?『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这是讲所住;『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这是能住。
 
###下方无上慧菩萨
尔时,无上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无上摩诃萨,远离众生想,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
= 「摩诃」是梵语,意思是大,「萨」就是菩萨,我们中国常常翻为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菩萨远离一切众生所有的妄想。
“诸佛所得处,无作无分别,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
= 『诸佛所得处』,这个「处」就是菩提涅槃。这首偈里面讲的粗者、细者,粗就是六粗相,细是三细相。三细六粗就变宇宙,就变十法界,三细相就是宇宙现象出现了,我出现了,依正庄严出现了,六粗就是十法界出现了,这说明这个事实真相。
“诸佛所行境,于中无有数,正觉远离数,此是佛真法。
= 境是俗境,俗境就是讲的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部叫俗境。『于中无有数』,没有数量。『正觉远离数』,这个「正觉」就是佛。
(jìng) = 边境,国境[boundary](居所,地方[place]/地步,境界[condition stateextent reached])
行境 = 修行满足证得境界。
“如来光普照,灭除众暗冥,是光非有照,亦复非无照。
= 非有非无,这个双非显中道,就是二边不住。有没有中道?中道不存,如果有中道,中跟二边又对立。所以一定要把它扫得干干净净,心里痕迹都没有,这是真心;有一点痕迹是妄心,它不是真心。
“于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于法性。
= 「无住无处所」,无住是能住,无处所是所住,能所二边都不住。
(niàn) = 常思;思念,惦念[miss](思考, 考虑[consider]/想法;念头[ideathought]/诵读,按字读出声[read aloud])
“此中无有二,亦复无有一,大智善见者,如理巧安住。
= 这是不二法门,就是在性上不二。也就是一,甚至连一也不立,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
如理 = 契合真理。
(qiǎo) = “工”有精密、灵巧义。技艺高明、精巧[skillfulingenious](机巧[adroitingenious]/巧妙;精妙[artisticsmartadept])
“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三界一切空,是则诸佛见。
= 在无中要没有二的念。没有二的念,就是一念不生。
三界 = Trailokya,欲界、色界、无色界。
“凡夫无觉解,佛令住正法,诸法无所住,悟此见自身。
= 凡夫不觉不解。那个「自身」就是自性,法身,你见到法身。
“非身而说身,非起而现起,无身亦无见,是佛无上身。
= 「非身而说身」。身是个幻相,名是假名,对于幻相、对于假名,只要不去执着它,不去分别它,它妙用无穷,它有它的作用,要妙用。『无上身』,这身是什么?法身, 清净平等法身佛。
(qǐ) = 由躺而坐;由坐而立[stand up](开始;开端[startbegin])
“如是实慧说,诸佛妙法性,若闻此法者,当得清净眼。”
= 像前边所说种种的道理,是从真实慧菩萨那里听来的,他是这样的说。
 
###上方坚固慧菩萨
尔时,坚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伟哉大光明,勇健无上士,为利群迷故,而兴于世间。
= 「伟」是太伟大了,无法形容,找不到赞叹的话来赞叹他。
(wěi) = 高大;壮美[tallgigantic](伟大[great])
群迷 = 许多迷惑之众生也。
(xīng) = 兴起;起来[riseget up](使兴盛;流行[thriveprosperbe popular]/蓬勃发展;兴旺[prosperous])
“佛以大悲心,普观诸众生,见在三有中,轮回受众苦。
= 普遍观察十方所有的众生,见一切众生在三有中受生死,在轮迴中受一切苦。「三有」就是三界: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有什么?有因、有果。
(bēi) = 哀伤;痛心[grievedsad](哀怜;怜悯[compassionpity])
“唯除正等觉,具德尊导师,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
= 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的正等觉,上面还要加上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诸佛如来,这就说明除非是诸佛如来。
 
正遍知/三耶三菩/三藐三佛陀/三藐三菩提/正等觉/正等正觉
<Sayak-sabodhi>
能真正普遍了知一切之法。
正知,知心包万法;遍知,知万法唯心。
又正知是实智照理,遍知是权智照事。
 
“若佛菩萨等,不出于世间,无有一众生,而能得安乐。
“如来等正觉,及诸贤圣众,出现于世间,能与众生乐。
(xián) = 有德行;多才能[virtuoustalented](良,美善[finegood]/有才德的人;人才[virtuous persontalented person])
“若见如来者,为得大善利,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
= 如果闻到每一位佛的名号,都生出信仰心,这个人就是世间的灯塔,能照明黑暗,引导迷途的众生,安全抵达安乐之境。
(tǎ) = stūpa,佛塔,亦作“浮屠<Buddha>”。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
“我等见世尊,为得大利益,闻如是妙法,悉当成佛道。
= 我们大家想要见到世尊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大利益。聆听世尊所说这种不可思议的妙法,将来都应当成佛。
(xī) = 从心,从采。采,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详尽[detailed](<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allentire])
“诸菩萨过去,以佛威神力,得清净慧眼,了诸佛境界。
“今见卢舍那,重增清净信,佛智无边际,演说不可尽。
(zhòng) = 分量大,与“轻”相对[heavy](chóng = /重复,重叠[repeatedagainonce more])
“胜慧等菩萨,及我坚固慧,无数亿劫中,说亦不能尽。”
= 『胜慧等菩萨』。我们在这品经里面,首先看到的东方法慧菩萨,它这个地方没有讲法慧等菩萨,它讲西方,东方是法慧,南方是一切慧,西方才是胜慧,应该是讲法慧等菩萨这才对。所有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共同来说如来的智慧德相,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