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三
 
九会
五会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至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七处
兜率天宫
如來放光
放两膝轮光
会主
金刚幢菩萨
入定
入菩萨智光三昧
说法
十回向法门
 
四分结构 =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分成信、解、行、证四个部分:
初会
第二至第七会
第八会
第九会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23 =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金刚幢等十大菩萨和微尘数菩萨从十佛世界来集。各说偈颂称扬佛德。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从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来诣佛所。
其名曰:金刚幢菩萨、坚固幢菩萨、勇猛幢菩萨、光明幢菩萨、智幢菩萨、宝幢菩萨、精进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星宿幢菩萨、法幢菩萨。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老的,积久的[oldlong-standing]/从前,往日[former]/xiù = 星座的古名。)
所从来国,谓:妙宝世界、妙乐世界、妙银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刚世界、妙波头摩世界、妙优钵罗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天华
#天上之妙华。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
优钵罗华/忧钵罗华/优钵华<Utpala>
译曰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头摩华/钵昙摩华<Padma>
译曰赤莲花、红莲花。
拘物头华<Kumuda>
译曰黄莲花。
分陀利华/芬陀利华<Pundarika>
译曰白莲花。
瞻卜迦华/薝卜华<Campaka>
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Atimuktaka>
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利师迦华<Vārsika>
花名。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Sumana>
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Mandarava>
四种天花
译曰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白莲花。
#此云适意,色香美妙,适悦人意。又云白华,清白洁净,世所未有,此即天华。
摩诃曼陀罗华<Mahamandarava>
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大白莲花。
曼殊沙华<Manjusaka>
译曰赤团花、蓝花、柔软花。
#赤莲花。
摩诃曼殊沙华<Mahamanjusaka>
#大赤莲花。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无尽幢佛、风幢佛、解脱幢佛、威仪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胜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观察幢佛。
= 在十方世界中,常随十位佛学习佛法,净修梵行(清净行),远离一切染污法。
(yí) = 容止仪表[appearancebearing](法度;礼法[lawmoral standard]/礼仪。仪式;礼节[ceremonyriteetiquette])
其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宝藏师子之座,宝网弥覆,周匝遍满;诸菩萨众,随所来方,各于其上结跏趺坐。
(fāng) = 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parallel boatsparallel](方法[method]/地区;地方[localityplaceregion]/方面[partyside]/fǎng = 通“仿”。模拟[mimicsimulatecopy]/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cubesquare]/刚刚,才[justat the time when])
其身悉放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清净光明,此无量光皆从菩萨清净心宝离众过恶大愿所起,显示一切诸佛自在清净之法;以诸菩萨平等愿力,能普救护一切众生,一切世间之所乐见,见者不虚,悉得调伏。
= 在每位菩萨的身上,放出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的清净光明。这种无量的光,皆从菩萨清净的心宝,离众过恶的大愿而生的。菩萨很明显指示一切众生,怎样修行诸佛自在清净之法。见者不虚:谁能见到,谁就种下菩提善根。
心宝 = 心中具无量之宝财,故曰心宝。
(xū) = 大土山[big mound](空虚,与“实”相对[emptinessvoid]/虚假,不真实[falseshamnominal]/使空出[empty])
其菩萨众,悉已成就无量功德,所谓:遍游一切诸佛国土,无所障碍,见无依止清净法身;以智慧身,现无量身,遍往十方承事诸佛;入于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在之法,住于无量一切智门,以智光明善了诸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随所演说,穷未来际;辩才无尽,以大智慧开总持门,慧眼清净入深法界,智慧境界无有边际,究竟清净犹若虚空。
= 随所演说,穷尽未来际,也说不完。
(qióng) = 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穷尽,完结[endlimit]/贫穷,缺乏衣食钱财[poorpoverty-stricken]/终端;终极 [endlimit])
如此世界兜率天宫,诸菩萨众如是来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宫,悉有如是名号菩萨而来集会,所从来国、诸佛名号,亦皆同等,无有差别。
 
尔时,世尊从两膝轮,放百千亿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
(xī) =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knee]
彼诸菩萨,皆见于此佛神变相;此诸菩萨,亦见于彼一切如来神变之相。
= 十方世界中的诸菩萨,都看见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神通变化之相。在娑婆世界中的诸菩萨,也都看见十方世界一切如来神通变化之相,完全相同。
如是菩萨皆与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时,同种善根,修菩萨行;
= 十方诸世界,所有的菩萨,皆与毗卢遮那(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如来,在往昔时,同种善根,同修菩萨行。
 
五方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 = 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东方
阿閦佛/不动佛/无动佛/宝幢如来
Akshobhya,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目如来(又译广目如来),示而萌发“对众生不生瞋恨”(“不恚有情”)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即于东方妙喜世界成佛。即便为人所怨恨,也不退转,不为嗔恚而动,是为“不动”。
南方
宝生佛/宝生如来/宝相如来/开敷华王如来
Ratna-sambhava,代表佛法微妙之德,亦即在佛法圆满中,得到无量福德、珍宝,故曰“宝生”。
中央
毗卢遮那佛/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毘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Vairocana,意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西方
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甘露王如来
Amitābha,意译为“无量光”。
Amitāyus,意译为“无量寿”。
北方
不空成就佛/天鼓雷音佛/天鼓音佛/雷音王佛
Amogha-siddhi,密教中,转“不净”为“清净”之德之金刚夜叉明王,即为不空成就佛之化身。
 
悉已悟入诸佛自在甚深解脱,得无差别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无所住;
见无量佛,悉往承事;
(chéng) = 捧着[hold in the palmsupport with the palmbear](奉承[flatter]/承担,担负;担当[undertake])
于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无碍;
(zhōu) = 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carefulmeticulouswell-considered](完备[complete]/周围[circumferencecircleringperiphery]/周济;救济[give financial help to])
心意清净,如无价宝;
无量无数诸佛如来,常加护念,共与其力,到于究竟第一彼岸;
(jiū) = 穷;尽[limit](谋划;研究;探求[planstudy carefully])
(jìng) = 奏乐完毕。(泛指结束,完毕[finishcomplete]/全部;完全;整个[whole]/终于;到底[in the endeventually])
恒以净念住无上觉,念念恒入一切智处;
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达无碍;
= 以一粒微尘而能摄入世界,以世界而能入一微尘中。
已得佛身,与佛同住;
= 菩萨已经证得佛的法身,所以和佛同住。
获一切智,从一切智而生其身;
一切如来所行之处,悉能随入;
开阐无量智慧法门,到金刚幢大智彼岸,获金刚定,断诸疑惑;
= 到如同金刚幢大智大慧的彼岸。
(chǎn) = 开,打开[open](讲明白[explainexpound])
已得诸佛自在神通,普于一切十方国土,教化调伏百千万亿无数众生;
于一切数,虽无所著,善能修学,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诸法。
(shǔ) = 点数;计算[count](数目;数量[figurenumber]/几个,若干[a fewseveral])
如是等百千亿那由他不可说无尽清净三世一切无量功德藏诸菩萨众,皆来集会,在于佛所;因光所见,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 在佛的道场,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两膝轮放出百千亿那由他的光明,所以见到十方世界中一切诸佛的道场,也都和娑婆世界这样的情形是一样。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 = Nayuta,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意为“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
 
###东方金刚幢菩萨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本大愿力,示现自在法。
“是法难思议,非心所行处,智慧到彼岸,乃见诸佛境。
= 示现这种自在法,不是一切众生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用思想能想像出来的。
(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竟,竟然[unexpectedlyactually]/是,就是[be]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少智不能知,诸佛实境界,久修清净业,于此乃能了。
“正觉无来处,去亦无所从,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
= 佛没有来的处,也没有去的处。
正觉/三菩提 = Sambodhi,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
(cóng) = 随行,跟随[follow](顺从;依从[comply with]/因由[reasoncause]/自,由[from]/参与其事[joinbe engaged in])
“无量世界中,示现如来身,广说微妙法,其心无所著。
“智慧无边际,了达一切法,普入于法界,示现自在力。
“众生及诸法,了达皆无碍,普现众色像,遍于一切刹。
“欲求一切智,速成无上觉,应以净妙心,修习菩提行。
“若有见如来,如是威神力,当于最胜尊,供养勿生疑。”
= 应当在最胜尊(佛)前,广修供养,不要生出怀疑的心。
最胜尊 = 指诸尊中之至极者。为对佛之尊称。
(wù) = 州里所建旗帜[red-white flag]([not]/不要,别[don't])
 
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华藏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大千界
<一尊佛所渡化众生的世界>
#佛土/佛国/佛刹 = Budhaketra,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剎者土之義,佛剎者佛土佛國也。)
剎土/= Ketra,译曰土田。梵汉双举云刹土。即国土之义。
#一小世界/一世界 = 以须弥山为中心,如是九山<须弥山、七重金山和大铁围山>、八海<七重香水海和咸海>、一日月、四大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称为一小世界<为初禅天所统>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须弥山/须弥/弥楼山 = Sumeru,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四个世界: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中心的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
#四大海 = 在须弥山四方之大海也。须弥山在四大海之中央,四大海中各有一大洲,四大海外,则铁围山围绕之。
 
小千世界 =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为二禅天所统>。而在千个这样的世界中,就有千个月亮、千个太阳、千个须弥山王,千个四大部洲,千个梵世天。
 
中千世界 =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为三禅天所统>
 
大千世界 =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为四禅天所统>
娑婆世界/娑婆/索诃
# Sahā-lokadhātu
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嗔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华藏世界第十三层的中间
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华藏界
释迦如来真身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
#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
 
###南方坚固幢菩萨
尔时,坚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胜无比,甚深不可说,出过言语道,清净如虚空。
(yán) = 说,说话[sayspeaktalk](话,言语,口语[speechspoken language])
(yǔ) = 谈论;议论;辩论[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交谈,说话[speaksaytalk]/说的话[spoken languageword])
(dào) = 供行走的道路[roadwaypath](道德,道义、正义[morals]/说,讲[saytalkspeak]/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law])
“汝观人师子,自在神通力,已离于分别,而令分别见。
= 而令有分别心的众生,常常见到人师子,也就是佛。
人师子 = Nrsimha,佛之称号。佛于人中最勇雄,犹如师子也。
“导师为开演,甚深微妙法,以是因缘故,现此无比身。
“此是大智慧,诸佛所行处,若欲了知者,常应亲近佛。
“意业常清净,供养诸如来,终无疲厌心,能入于佛道。
“具无尽功德,坚住菩提心,以是疑网除,观佛无厌足。
= 具足圆满无量的功德,才能坚固住在菩提心,这样才能把疑惑的网消除殆尽。
“通达一切法,是乃真佛子,此人能了知,诸佛自在力。
“广大智所说,欲为诸法本,应起胜希望,志求无上觉。
= 广大智慧者,就是佛。佛所说的法,欲为诸法之根本。
广大智 = 佛之智慧广大而不可思量,为最胜无上之智见,故称佛智为广大智。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
= 这个人,一直不离一切诸佛所住之处。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见闻,不修清净愿,履佛所行道?”
= 能常见佛身,又能常闻佛法。
(hé) = 什么[what]/[who]/岂;怎[how]
(lǚ) = 践踏[tread on]([shoes])
 
##西方勇猛幢菩萨
尔时,勇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明净眼,因日睹众色,净心亦复然,佛力见如来。
= 譬如有个人,他有光明清净的眼睛,必须籍著太阳的光,才能见到种种的形色。清净的心,也是这样的情形,虽然有明净心,可是没有佛力的加持,也不会见佛。
(dǔ) = 见,看见[see]
“如以精进力,能尽海源底,智力亦如是,得见无量佛。
= 若有大智慧,就能得见无量无边诸佛。
(yuán) = 水源,源泉。字本作“原”[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来源;根源[originsourcecause])
“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如是净心地,出生诸佛法。
(wò) = 把水从上浇下[water](肥美[fertile])
(zī) = 滋水[Zi River](滋味[taste]/通“孳”。滋生;繁殖[multiplygrow]/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tonic])
“如人获宝藏,永离贫穷苦,菩萨得佛法,离垢心清净。
(pín) = “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缺少财物,贫困[poorpoverty]。与“富”相对。(引申为缺少,不足[be deficient inbe poor inbe scanty of])
“譬如伽陁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
伽陁 =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
阿揭陀/阿伽陀/伽陁 = Agada,意译曰普去,无价,无病,或作不死药,丸药。这是一种古印度的药品,相传能解一切毒。
(huàn) = 担忧,忧虑[worry about](祸患,祸害[calamitytroubleperil]/苦于[suffer from])
“真实善知识,如来所称赞,以彼威神故,得闻诸佛法。
善知识/善友 = Kalyāa-mitra,原指良朋、良伴或良师,在佛教中指能够引导众生离恶修善,入于佛法的人,尤其是佛、菩萨和高僧大德。
“设于无数劫,财宝施于佛,不知佛实相,此亦不名施。
(shè) = 摆设;陈列[displayfind a place for](拟设;设置[set upinstall]/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if])
“无量众色相,庄严于佛身,非于色相中,而能见于佛。
“如来等正觉,寂然恒不动,而能普现身,遍满十方界。
= 佛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所以恒常寂灭而清净。
“譬如虚空界,不生亦不灭,诸佛法如是,毕竟无生灭。”
(bì) = 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完毕,结束[finishaccomplishconclude]/全部,都,统统[fullycompletelyaltogether])
 
###北方光明幢菩萨
尔时,光明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人间及天上,一切诸世界,普见于如来,清净妙色身。
“譬如一心力,能生种种心,如是一佛身,普现一切佛。
= 一心是心王,种种心是心所。一佛是佛的眞身,一切佛是佛的化身。
一心 = eka-citta,指真如、如来藏心。/唯识宗以唯一之根本识为一心。指万有能变之心,即阿赖耶识。/专注于某种对象,而不起妄念,称为一心。故专心念佛,又称一心专念。
“菩提无二法,亦复无诸相,而于二法中,现相庄严身。
菩提 = Bodhi,译为觉,悟或道。字面意思是“觉悟”,了解事物的本质,是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与智慧。释迦牟尼正是因为成就这种觉悟而成正果,世称佛陀。
“了法性空寂,如幻而生起,所行无有尽,导师如是现。
= 由空寂现出一切法,如幻如化。
“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
“如来不念言,我作如是身,自然而示现,未尝起分别。
= 佛不会这样的想,我现佛身,我现菩萨身,我现辟支佛身,我现声闻身等等。
(niàn) = 常思;思念,惦念[miss](思考, 考虑[consider]/想法;念头[ideathought]/诵读,按字读出声[read aloud])
(cháng) = 辨别滋味,品尝[tastetry the flavour of](尝试[try]/经历[experience])
“法界无差别,亦无所依止,而于世间中,示现无量身。
依止 = 依赖止住有力有德之处,而不离也。
“佛身非变化,亦复非非化,于无化法中,示有变化形。
= 佛身不是变化,可是不能离开变化去找佛。
“正觉不可量,法界虚空等,深广无涯底,言语道悉绝。
= 佛的法身,和虚空界是一样,也可以说虚空法界有多大,佛的法身也有多大。
(yá) = 水边[watersideforeshore](边际;极限[limitbound])
“如来善通达,一切处行道,法界众国土,所往皆无碍。”
 
二谛
#二种不同的谛,为世俗谛与胜义谛二者的合称,是对于真理的一种看法。最早源自吠陀时代的奥义书思想,将世间的道理称为世俗谛,超越世间的道理为胜义谛。
#胜义谛又称第一义谛,即是指涅槃解脱。
#在四圣谛中,苦谛与集谛为世俗谛,灭谛与道谛为胜义谛。
俗谛/世俗谛/世谛
#俗谛 = 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事相,于俗为实,故云谛。
#世间法为俗谛。
真谛/第一义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真性/真空/实相/一相/无相/中道/法界/法性/法身/法证/法位/一实/一如/无为/实性/实谛/实际/如如/
#真谛 = 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又此理性,于圣为实,故云谛。
#出世间法为真谛是。
#实相 =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
#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
#胜义 = 对于世间或世俗之语而有胜义之语,谓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深妙理也。
#真如 = Bhūtatathatā,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
#法界 = Dharmadhatu,就“事”解释,则“法”指一切诸法,即是世间万物。“界”者,意为“分界”。万物因各有体性,分界不同,故名为“诸法的界限”,即指现象界。就“理”而言,则真如之理性、诸法之实相,名为“法界”,与真如、法性、实相、实际等概念同体异名,意为超越言表、横恒万事万物之中的绝对实性,即是指实相界。
#如如 = 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
# = 理的异名。
 
###东南方智幢菩萨
尔时,智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若人能信受,一切智无碍,修习菩提行,其心不可量。
= 假设有个人,能信受佛所说的法。那么,一切智慧便无所障碍。
“一切国土中,普现无量身,而身不在处,亦不住于法。
= 虽然无量,可是身不住在处,也不住在法。也就是人法二空。我法二执已空,就离开一切执着。
(chú) = 中止;停止[stop](居住;生活[dwell]/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locationplace])
“一一诸如来,神力示现身,不可思议劫,算数莫能尽。
“三世诸众生,悉可知其数,如来所示现,其数不可得。
“或时示一二,乃至无量身,普现十方刹,其实无二种。
= 有时候,佛示现一个佛,或者示现两个佛身,乃至无量佛身,普遍现于十方诸佛刹土。其实佛没有两个身,示现无量身,也是一法身。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
(tǐ) = 身体[body](形体;体态/本性,本质[nature])
 
正遍知/三耶三菩/三藐三佛陀/三藐三菩提/正等觉/正等正觉/等正觉
<Sayak-sabodhi>
能真正普遍了知一切之法。
正知,知心包万法;遍知,知万法唯心。
又正知是实智照理,遍知是权智照事。
 
“非一亦非二,亦复非无量,随其所应化,示现无量身。
= 佛的本体,不但不是二,连一个也没有。
“佛身非过去,亦复非未来,一念现出生,成道及涅槃。
= 佛身没有过去,没有未来。那么,现在有佛身吗?也没有。佛就是在一念之间,而能示现出生,示现成道,示现涅槃。
(xiàn) = 出现[become visibleappearshow](现在,眼前[currentnowpresent])
“如幻所作色,无生亦无起,佛身亦如是,示现无有生。”
= 好像幻化所作的形色,没有生,也没有起。
 
###东北方宝幢菩萨
尔时,宝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佛身无有量,能示有量身,随其所应睹,导师如是现。
“佛身无处所,充满一切处,如空无边际,如是难思议。
“非心所行处,心不于中起,诸佛境界中,毕竟无生灭。
= 在心中不能生起了解的道理。
毕竟(bì jìng) = 终归;终究;到底[after allat allall in all]
“如翳眼所睹,非内亦非外,世间见诸佛,应知亦如是。
= 好像眼中生翳(白内障),这翳不在眼睛的里边,也不在眼睛的外边。世间的众生,看见诸佛,应该知道佛身也是这样,也不在内,也不在外。
(yì) = 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feather cover](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nebula]/遮蔽,掩盖[screen])
“饶益众生故,如来出世间,众生见有出,而实无兴世。
(xīng) = 兴起;起来[riseget up](使兴盛;流行[thriveprosperbe popular]/蓬勃发展;兴旺[prosperous])
“不可以国土,昼夜而见佛,岁月一刹那,当知悉如是。
= 不可以用国土、昼夜、岁月、一刹那,而能见到佛。不可用时间来计算,也不可用空间来想念。
(zhòu) = 白天[daydaylightdaytime]。与“夜”相对。
(suì) = 岁星。即木星[Jupiter](年的别称[year])
“众生如是说,某日佛成道,如来得菩提,实不系于日。
= 为了随顺一切众生而这样说:在那一天是佛成道。
成道/成佛/得佛/得道/成正觉 = 成佛得道之略称。即完成佛道之意。为八相之一。谓菩萨完成修行,成就佛果。
(rì) =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太阳[sun](时间,光阴[time])
 
八相成道
小乘
大乘
从兜率天下
降兜率
托胎
入胎
出生
住胎
出家
出胎
降魔
出家
成道
成道
转法轮
转法轮
入涅盘
入灭
#佛陀以成道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为八相中之一,然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
 
“如来离分别,非世超诸数,三世诸导师,出现皆如是。
= 佛是超出一切诸数之外。
“譬如净日轮,不与昏夜合,而说某日夜,诸佛法如是。
(hūn) = “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黄昏[duskevening](引申为昏暗;无光[duskydark]/昏聩;糊涂[muddledconfuseddateless])
“三世一切劫,不与如来合,而说三世佛,导师法如是。”
= 过去世的一切劫,现在世的一切劫,未来世的一切劫,统统不和佛相合。
 
###西南方精进幢菩萨
尔时,精进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诸导师,身同义亦然,普于十方刹,随应种种现。
=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共一法身。不但身同,而且义亦然。
“汝观牟尼尊,所作甚奇特,充满于法界,一切悉无余。
= 看看释迦牟尼世尊,所行所作,都是很殊胜很奇特的。他的法身,充满于法界。
牟尼 = M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
“佛身不在内,亦复不在外,神力故显现,导师法如是。
= 往昔所修得的大威神力所显现的。佛所说的法,也是这样的情形,不在内、不在外。
“随诸众生类,先世所集业,如是种种身,示现各不同。
= 众生在前世所积集的善业或恶业,有种种不同。
先世/前世 = 过去世也。
“诸佛身如是,无量不可数,唯除大觉尊,无有能思议。
= 唯有佛才能晓知佛身。
“如以我难思,心业莫能取,佛难思亦尔,非心业所现。
心业 = 意业。
“如刹不可思,而见净庄严,佛难思亦尔,妙相无不现。
= 刹土虽然不可思,可是所见是清净庄严。
“譬如一切法,众缘故生起,见佛亦复然,必假众善业。
(jiǎ) = 不是真的[falseboguscounterfeit]。跟“真”相反。(假设,如果[if]/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borrow]/凭借[depend on])
 
十善/十善行/十善业/十善业道/十善道
#佛教行者修行的根本所在。
不杀生
不杀害人类以及畜生下至昆虫等生命。
不偷盗
不偷取他人财物。
不邪淫
不与他人配偶及他人所监护之人发生性行为。
不妄语
不对他人说谎话、空话,不颠倒是非。
不两舌
不在他人之间挑拨离间。
不恶口
不用粗言侮辱他人。
不绮语
不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他人。
不贪欲
不贪恋他人财富而欲求自身财富。
不嗔恚
不怨恨或憎恶他人。
正愚痴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
 
“譬如随意珠,能满众生心,诸佛法如是,悉满一切愿。
“无量国土中,导师兴于世,随其愿力故,普应于十方。”
愿力/本愿力 = 誓愿之力。
 
###西北方离垢幢菩萨
尔时,离垢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大智光,普净诸世间,世间既净已,开示诸佛法。
(jì) = 吃罢,吃过[eat up](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sinceas]/已经[already])
“设有人欲见,众生数等佛,靡不应其心,而实无来处。
(děng) = 整齐的简册[orderly bamboo slips](等级;辈分[classgrade]/程度、数量相等[equal]/一样,同样[same])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专念 = 专注念于一境也。
(xī) = 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喘气;呼吸[breathepant](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breath]/停止,停息[stop]/休息[rest]/亲生子女[one's own children]/滋息;生长[grow]/利息,利钱[interest])
“成就白净法,具足诸功德,彼于一切智,专念心不舍。
= 若能成就白净法,也就是清净法,也就是没有染污法。这个人,对于一切的智慧,专念而不休息,心也不舍弃。
“导师为众生,如应演说法,随于可化处,普现最胜身。
(rú) = 遵从,依照[follow](好像, 如同[likeas if])
“佛身及世间,一切皆无我,悟此成正觉,复为众生说。
“一切人师子,无量自在力,示现念等身,其身各不同。
= 示现如众生心念数那样多的身。
“世间如是身,诸佛身亦然,了知其自性,是则说名佛。
= 世间有这样多的众生身,诸佛的身也和众生的身相等。
(zé) = 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准则,法则[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so]/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then])
“如来普知见,明了一切法,佛法及菩提,二俱不可得。
“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远离诸颠倒,是名等正觉。”
 
效用
 
###下方星宿幢菩萨
尔时,星宿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无所住,普住一切刹,一切土皆往,一切处咸见。
“佛随众生心,普现一切身,成道转法轮,及以般涅槃。
“诸佛不思议,谁能思议佛?谁能见正觉?谁能现最胜?
“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
= 一切法,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都是寂然不动。在如中没有生灭。
“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
“如来普现前,令众生信喜,佛体不可得,彼亦无所见。
“若能于世间,远离一切著,无碍心欢喜,于法得开悟。
“神力之所现,即此说名佛,三世一切时,求悉无所有。
(xī) = 从心,从采。采,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详尽[detailed](<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allentire])
“若能如是知,心意及诸法,一切悉知见,疾得成如来。
“言语中显示,一切佛自在,正觉超语言,假以语言说。”
正觉 = 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证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
 
心意识 = 在原始佛教里,这三者是可不分的。在《阿含经》中通常心、意、识三者相通,三者并列是以同义字重复以使语意更加充实的用法。
梵语「质多」(citta)的意译,为集起之义。「心」为精神作用之中心。
梵语「末那」(manas)的意译,为思量之义。「意」指思考作用。
梵语「毘若南」(vijñana)的意译,为了别之义。「识」则系认识作用。
 
###上方法幢菩萨
尔时,法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宁可恒具受,一切世间苦,终不远如来,不睹自在力。
(níng) = 安宁,平安[peaceful](岂;难道[could there be]/宁可;宁愿[ratherwould rather])
(zhōng) = 把丝缠紧[wind silk tightly](终了;结束。与“始”相对[endfinish]/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consistentlythoughtoutfrom start to finish])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发意/发心/发菩提心 = 愿求无上菩提之心而成佛也。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菩提心/道心 = Bodhicitta,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动力。《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
无上尊 = 为佛之尊称。佛乃人天中之最胜者,故称无上尊。
(shèn) = 谨慎;慎重[prudentcarefulcautious](通“顺”。顺从,顺应;遵循,依顺[follow])
“如来自在力,无量劫难遇,若生一念信,速登无上道。
无上道 = 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无上道。
“设于念念中,供养无量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虽经无量苦,不舍菩提行。
= 假设闻到眞实法。眞实法,就是离相法。诸佛是从实相(无相、无所不相)所生。
“一闻大智慧,诸佛所入法,普于法界中,成三世导师。
= 一听到这种的妙法,便生大智慧。
“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刹,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尽未来际/尽未来世 = 谓穷尽无限未来之生涯、边际。为示法之永,假说未来际也,如过去无极际,未来亦无有际底也。
“众生无始来,生死久流转,不了真实法,诸佛故兴世。
“诸法不可坏,亦无能坏者,自在大光明,普示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