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利弗久立思坐,室内无座位,维摩诘因向舍利弗开导︰“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以及“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诸义。随即向东方距此三十六恒河沙世界的须弥相世界须弥灯王佛那里,借来了三万二千个高达八万四千由旬(注︰一由旬约为六十里)严饰第一的师子宝座,宣示小大相容,久暂互摄等诸佛菩萨不可思议解脱的力用。(此即肇序中所说的”借座灯王’,据说,维摩诘室面积的宽度,仅有一平方丈,能容这样多这样大的宝座,此即不可思议解脱力。我国佛教寺院住持所住的房舍,称“方丈”或“丈室”,就是从这儿来的。)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舍利弗/舍利子 = Śāriputra,智慧第一。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子之义也。为舍利女之子,故曰舍利弗,舍利子。然母名之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为鸟名。译曰秋露,鹙鹭,鸲鹆,舗鹆,鹙,百舌鸟。或言母之眼似彼鸟,或言母之才辩犹如鹙鹭,故以为名。
弗(fú) = 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矫枉[correct]。(“弗”为“不”的同源字[not]。)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
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
躯(qū) = 身体[the human body]。(指生命[life]。)
##如何求法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
色受想行识 = 五阴。
界入 = 十八界,内六入与外六入。
欲色无色 = 欲界,色界,无色界。
“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
= 上面说真正佛法不在五阴中、不在十八界中、也不在三界中求。再进一步说,也不在佛、法、僧三宝。这里要注意这个「着」字,是黏着的意思。「众」是指僧伽、僧众。
“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
= 这是讲也不着于苦集灭道,声闻众的四谛法门。
“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
“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非求法也;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
“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则著处,非求法也;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
“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第八识 (阿赖耶识)
#阿赖耶 = Ālaya,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二报‘三界唯一心’之义,即由此识而立。
#末那识 = manas-vijñāna,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那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为意识,有何分别?彼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
#法尘 = 一切之法,为意识之所缘者谓之法尘。在十二处中,谓之法处,在十八界中谓之法界,于根境相对之语,则曰法境。(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诸法所显示之种种法相,譬如风景、好听的音乐、玉兰花香、食物、丝制衣物的质感等,都称为法尘,意根(末那识)接触到这些法尘就会生起意识,再由意识去领纳与分别:风景美不美、音乐好不好听、喜或不喜欢这种花香…。)
#六尘 = 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尘」就是尘垢,具有染污的涵意。吾人之眼、耳、鼻、舌等六根相应于六尘而升起六识,就因为这六识而让吾人升起种种分别想,譬如「喜爱这、不喜欢那」等,而生起「贪、瞋、痴」三毒,此「三毒」能害善根,损减功德,终致缠缚于生死苦海,故六尘又名六大贼。)
|
||||||||
十八界
|
十二处
|
六根界
|
眼根
|
耳根
|
鼻根
|
舌根
|
身根
|
意根(第七末那识)
|
六尘界
|
色尘
|
声尘
|
香尘
|
味尘
|
触尘
|
法尘
|
||
明/暗
|
动/静
|
通/塞
|
恬/变
|
离/合
|
生/灭
|
|||
六识界
|
眼识
|
耳识
|
鼻识
|
舌识
|
身识
|
意识(第六意识)
|
效用
|
见
|
闻
|
嗅
|
尝
|
觉
|
知
|
见
|
闻
|
知
|
觉
|
知
|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师子之座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
度(dù) = “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linear
measure;size;measures]。(限度,限额[limit]/度过,越过[pass]。)
“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由旬 = Yojana,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三十里。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
遣(qiǎn) = 释放[release]。(派。派去[send;dispatch]/贬谪;放逐[relegate;exile]。)
博(bó) = “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大[large;big]。与“小”相对。(宽广;广搏[extensive]/渊博,知道得多[profound]/赌,博弈[gamble]。)
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迫(pò) = 逼近[approach]。(硬逼,逼迫[compel;force;press]/狭窄[narrow]。)
迮(zé) = 迫;逼迫[coerce]。( 通“窄”。狭窄[narrow]。)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
就(jiù) = 到高处去住。(靠近;走近;趋向[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完成;成功[accomplish]/登上;开始,启[ascend;start]。)
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
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 新发心的菩萨,没有这个神通,佛的一班大弟子像舍利弗等,也都上不去。
四洲/四大部洲/四天下/一四天下
#住须弥山四方碱海之四大洲也。 |
||
三洲
|
东胜神洲/东胜身洲<Pūrvavideha>
#旧云东弗婆提
|
为身形胜故,名为胜身。
|
南赡部洲
<Jambudvipa>
#旧云南阎浮提
|
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Jambu>,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
#阎浮檀金 = Jambunadasuvarṇa,金名。其色赤黄,带紫焰气。阎浮为树名。檀或那提,译曰河。阎浮树下有河,曰阎浮檀。此河中出金曰阎浮檀金。即阎浮河金也。
|
|
西牛货洲<Aparagodāniya>
#旧云西瞿耶尼
|
为贸易牛故,名为牛货。
|
|
北俱卢洲/北瞿卢洲<Uttarakuru>
#旧云北郁单越
|
译曰胜处。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故名胜处。
#彼洲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
|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
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
乃(nǎi) =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just
now]/只,仅仅[only then]/于是;就[then;whereupon]/竟,竟然[unexpectedly;actually]。
邑(yì) = 国。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旧时县的别称[county]。)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 佛经说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高大的山。「内芥子中」,把须弥山放到芝麻大小的芥菜子之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
芥(jiè) = 芥菜[Indian mustard]。(小草[small
grass]/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trifle;petty thing;minor matter]。)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娆(rǎo) = 烦扰;扰乱[trouble;disturb]。
鳖(biē) = 甲鱼,一种爬行动物,俗称“团鱼”[soft-shelled
turtle;Amyda sinensis]。
鼋(yuán) = 大鳖[soft-shelled turtle]。
鼍(tuó) = 扬子鳄[Yangtze alligator]。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
= 大乘菩萨住于不可思议解脱的境界里,他手这么一抓,就把三千大千世界拿下来,像做陶器的人捏陶土一样,拿在手里玩;然后把三千大千世界一抛,抛过不知多远的距离。
陶(táo) = 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陶丘[Taoqiu mountain]。(瓦器,陶器[pottery;earthenware]/制作瓦器[make earthernware]。)
轮(lún) = 车轮,轮子[wheel]。(回转;转动[turn]。)
掷(zhì) = 扔,抛[throw]。
“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住解脱法门菩萨:时间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
= 对于乐于住世而可度的众生,菩萨就可以把七天变成一劫,把短的时间在感觉上拉长,因为他要长嘛!为了要度他,使他感到过了一劫。
“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促(cù) = 紧迫。又指急促,赶快[pressing;hurried;urgent]。(使加快,催[urge;hurry]/短。时间、距离拉得不长的[short]。)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所能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
= 证到了不可思议境界,而能够得解脱的菩萨,可以把一切佛的国上中最庄严的事(例如极乐世界的庄严、东方药师佛世界的庄严),集中到一个国家,给众生看到。
“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 菩萨境界的人得到不可思议,把十方世界的佛国,右手一抓,放在手掌上,然后自己飞到十方世界给大家看,十方世界的这些众生,他们自己觉得动都没有动。
“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
=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在一毛孔中都看得见十方一切众生供养佛的东西。
“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
宿(sù) = 住宿;过夜[stay overnight]。(老的,积久的[old;long-standing]/从前,往日[former]/xiù = 星座的古名。)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
= 菩萨境界可以把十方世界所有诸风,一口气吸入自己的肚子,肚皮也不会胀起来,而最难的是,外面的树木没有了空气也不受损害。
“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
= 十方世界劫数尽了就会烧起来,菩萨可以把一切火收容到肚子里,而火的燃烧功能一点也没有毁坏。
“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
= 大乘菩萨可以从我们这个世界下去,穿过了地球,过了不知道多少星球,抓了在下方的某一个佛土,拿回来向上送。又过了不知道多少星球,等于一根缝衣服的针,顶住一片枣树的叶子,就那么轻松,然而对这佛土上所寄生的众生,却毫无妨碍。
锋(fēng) = 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the sharp point or cutting edge of a knife,sword,etc.]。(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point]/锐利,尖锐[sharp;keen]。)
枣(zǎo) = 枣树[jujube;Chinese
date]。(枣树所结的果实[date]。)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
“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
“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
大迦叶/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波 =
Mahākāśyapa,摩诃译曰大。迦叶波译曰龟或饮光。婆罗门种之一姓。名毕波罗Pippala,彼父母祷于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毕波罗。为大富长者之子,能舍大财与大姓,修头陀之大行,为大人所识,故标大之名。禅宗尊他为第一代祖师。头陀第一。
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
“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
“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
= 真有大智慧的人得悟此理,个个都要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都会想求明心见性,得了明心见性,就会了解此心不可思议,得大解脱。我们为什么要走小路,把大乘的善根永远断绝?我们非常惭愧,我们这样的修持真如同焦芽败种,像烂掉的种子,永远也不会长出芽来。
“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号(háo) = 大声喊叫[howl;yell]。(宣称,称号[declare;name]/大声哭[cry]。)
泣(qì) = 无声或低声地哭[weep;sob]。(眼泪[tear]。)
“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
“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
= 一切魔障均奈何不了他。
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
髓(suǐ) = 骨中的凝脂[marrow]。(比喻精华[essence]。)
珂(kē) = 似玉的美石。白玛瑙[a jade-like stone]。
“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
=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才有这个威德力。威德是从福德来的,魔王一定是有大福德大享受的。只有魔王才有资格来迫害众生,使你向善。
“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 比如龙象,踏下去就有力量,小驴子是不能比的。
蹴(cù) = 踩,踏[tread] 。
七宝/七珍
#七宝指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不同佛经对其内容说法不同。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是公认的,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真珠、玫瑰,还有说是玻璃<颇梨>的。
|
|
金
|
从人,表示覆盖。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金属。
|
银
|
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
琉璃/毗琉璃/吠琉璃/薜琉璃
#vaidurya
<lapis lazuli/coloured glaze>
|
译言远山宝。青色之宝石也。就产出之山名之。远山为须弥山之异名。
|
砗磲(chēqú)
<giant clam/tridacma>
|
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
|
玛瑙/马瑙
<agate/carnelian>
|
玛瑙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出现,它通常被认为和喷出岩共生,且在变质岩中常见。
#大部分的玛瑙都以喷出岩或远古熔岩中的结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挥发成份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盐成分沿壁一层一层凝结填充所形成。
|
真珠/珍珠
<pearl>
|
一种由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
|
玫瑰
|
一種赤色的美石。
|
琥珀
<amber>
|
植物的树脂化石,并非树的汁液,其状态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泽如玛瑙。
|
珊瑚
<coral>
|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