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

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


#正宗分
方便品第二
= 住在毗耶离城的维摩诘长者,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为了方便摄化众生,他上自军政,下至酒肆,广泛地参预了社会活动。后来他患疾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皆来问疾。维摩诘现身说法,要问疾者识身虚幻、危脆、垢秽,为苦为恼,众病所集,不应心为形役,应常乐佛身。佛身是从无量智慧功德生的,是从慈悲喜舍生的,是从四摄六度生的。应以速朽之身,勤修如是胜行,饶益众生,获成佛的清净庄严法身。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
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
获无所畏,降魔劳怨;
(láo) = 上面是焱,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努力劳动;使受辛苦[work hard](劳累,疲劳[fatigue])
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
智度 = prajñā paramita,六度之一。般若波罗蜜。般若译曰智,波罗蜜译曰度,习修实智之行法也。
大愿 = 愿众生成佛之心也。又,佛愿救众生之心也。
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
(shū) = 水清澈[limpid](“淑”假借为“俶”。善良;美好[kind-hearted])
诸有所作,能善思量;
思量(sī liang) = 思索[consider]/放在心上;惦记[turn sth. over in one’s mind]
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
(zī) = 商议;征询[take counselconsult](表示赞赏,相当于“啧”[appreciateadmire])
(jiē) = 叹词。感叹声[alas](叹息[sighheave a sigh]/赞叹[gasp in admirationhighly praise])
弟子、释、梵、世主所敬。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

##六度波罗蜜成就
资财无量,摄诸贫民;
奉戒清净,摄诸毁禁;
以忍调行,摄诸恚怒;
以大精进,摄诸懈怠;
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以决定慧,摄诸无智;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
虽处居家,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
(bó) = “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大[largebig]。与“小”相对。(宽广;广搏[extensive]/渊博,知道得多[profound]/赌,博弈[gamble])
(yì) = 下棋[play chess](古代指围棋[weiqia game played with black and white pieces on a board of 361 crosses])
博弈(bó yì) = 下棋[gambling and chess]
(zhé) = 专擅,独断专行,专权[act personally in all affairsdecide and act alone](立即;就[immediately]/总是,每次[always])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 因此维摩居士到任何场所都最受到尊敬,受人供养。另一个意思也可以说,维摩居士自己对待一切众生,都是以最尊敬的心,没有看不起任何人,都是在以法供养。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
(xié) = 和谐<强调配合得匀称>[harmonious](办妥,办成功[succeed]/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humorous])
(ǒu) = 仿人形制成的木偶[imageidol](配合[coordinateconcert]/偶然;偶尔[by chance])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
(qú) = 四通八达的道路[thoroughfare](泛指道路[road]/引申指途径[way])
入治政法,救护一切;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童蒙(tóng méng) = 年幼无知的儿童/知识浅陋,幼稚无知。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
(sì) = 摆设;陈列[display](恣纵,放肆[indulge]/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shop])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著;
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
内官(nèi guān) = 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国君左右的侍卫官或京官/宦官。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
(shù) = 众多[numerous](各种[various]/百姓;平民[the common people])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
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居士病了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
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

##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xiǔ) = 腐烂[decayedrotten](衰老;衰弱[senileold]/磨灭,消散[dissipate])
为苦、为恼,众病所集。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
(hù) = 依仗,凭借[rely on](坚持[persist in])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cuō) = 用三指取物;抓取[take up with three fingers](食指与姆指间能撮起的量[pinch])
(mó) = 摩擦,磨蹭[rubscrape](抚摸[stroke]/切磋;研究[exchange experiencestudy])
是身如泡,不可久立;
(lì) = 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笔直的站立[stand](存在;生存[existsubsist])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业缘 = 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一切有情尽由业缘而生。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
须臾(xū yú) = 片刻[for a moment]/一会儿[in an instant]
须臾 = 佛教时间单位。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所以一须臾等于0.8小时,换算为48分钟或2880秒。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是身无主,为如地;
是身无我,为如火;
是身无寿,为如风;
是身无人,为如水;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
(wǎ) = 已烧土器的总称[earthenware](屋瓦[tile])
(lì) = 小石,碎石[gravel]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
是身不净,秽恶充满;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
(zǎo) = 洗涤[wash](洗澡或浸泡[bath])
(yù) = 洗澡[bathe]
是身为灾,百一病恼;
= 引发一百零一种病变,使人死亡。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丘井(qiū jǐng) = 干枯的井。佛家常用以比喻年老而不堪劳动之身。
是身无定,为要当死;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如何成就佛身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
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问诸病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为三身中之法身:
#此五者有次第,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脱,由解脱而有解脱知见。前三者,就因而受名。后二者,就果而付名。而总是佛之功德也。以此五法成佛身,则谓之五分法身。
修因
谓如来口意三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
#戒者防身之恶。
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
#定者使心不乱。
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
#慧者破妄证真。
解脱
结果
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系缚,谓之解脱法身。即涅槃之德也。
#解脱者离诸系缚而证涅槃。
解脱知见
知已实解脱,谓之解脱知见法身。即后得智也。
#解脱知见者即涅槃所起之智慧。

神通/神力 = Abhiññā,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
#三明六通 = 指证得俱解脱阿罗汉果的圣者能够修行得到的能力。
#三明 = 是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就是指在阿罗汉圣者,天眼,宿命,漏尽三通能够彻底究竟,所以称为明。持戒修行方能成就三明。
六神通/六通
#三乘圣者所得之神通。于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漏尽知证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为无碍者。
五神通/五通/五神变
#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五通为有漏之禅定或依药力咒力而得,故外道之仙人亦能成就之。此五者皆名智证通者,以其为各依智而证得之通力故也。
天眼通
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
天耳通
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
他心通
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
宿命通
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
神足通/神境通/神足通
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
漏尽通
指的是断惑究竟后所得之神通。「漏」即烦恼;能破除执着烦恼,脱离轮回,意指修行证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