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供养品第十三
= 释迦佛为天帝(释提桓因)等称说此经功德,指出“诸佛菩提皆从是生”,若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及依之而行的,即是以法供养如来。佛复自述因地为月盖王子时,从药王如来秉受“法供养”之教。所谓“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等,“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
帝释天/天帝释/帝释/释迦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 = 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在梵语中,释迦(Śakra),意思是能够、有能力,佛教相传这是他的姓。提婆(deva),是天人、神明的意思。而因罗陀(Indra),是王者、征服者、最胜者的意思。名称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按其原文,原应翻译为释天帝,但在汉译时,为顺从汉语语顺,将梵语顺序反转,称其为帝释天,又称帝释、释天、天帝。忉利天之主,座骑为六牙白象。他经常率领天人,与阿修罗战斗。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
“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
“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履(lǚ) = 践踏[tread on]。(鞋[shoes]。)
履践(lǚ jiàn) = 履行实践[perform;fulfil;carry out]。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
“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
= 这是释提桓因对着佛所发的愿,假使将来有人受持读诵这部经,照着修行的人,我会带领天兵天将,供养他,为他服务。不论是在城市、乡村、山林、旷野,只要有这部经的所在,我们都会去听法。
旷(kuàng) = 光明;明朗[bright]。(空旷;开阔[vast;spacious]/久[long-time]。)
野(yě) = 郊外;野外[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原野,田野[field]/非家养的;野生的[wild]。)
“其未信者,当令生信;
“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
尔(ěr) = 窗格花纹[figure;decorative
pattern]。(那[that]/你[you]/如此;这样/近。通“迩”[near]。)
“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
苇(wěi) = 芦苇[reed]。
麻(má) =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fiber
crops]。(麻的茎皮纤维[hemp fiber]。)
幢(chuáng) = 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pennant or stream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幡(fān) = 擦拭写字板的布[rag]。(ketu/dhvaja/pataka,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pennant;long,narrow flag]/直幅而下的旗。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之具,用以象征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征。)
“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
“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
“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转轮圣王及其千子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
“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
= 他的出家弟子中,声闻众有三十六亿那由他之多。
“菩萨僧有十二亿。
“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
“七宝具足,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七宝/七珍
#七宝指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不同佛经对其内容说法不同。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是公认的,其他二宝有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真珠、玫瑰,还有说是玻璃<颇梨>的。
|
|
金
|
从人,表示覆盖。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金属。
|
银
|
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
琉璃/毗琉璃/吠琉璃/薜琉璃
#vaidurya
<lapis lazuli/coloured glaze>
|
译言远山宝。青色之宝石也。就产出之山名之。远山为须弥山之异名。
|
砗磲(chēqú)
<giant clam/tridacma>
|
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
|
玛瑙/马瑙
<agate/carnelian>
|
玛瑙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出现,它通常被认为和喷出岩共生,且在变质岩中常见。
#大部分的玛瑙都以喷出岩或远古熔岩中的结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挥发成份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盐成分沿壁一层一层凝结填充所形成。
|
真珠/珍珠
<pearl>
|
一种由软体动物(主要是牡蛎)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
|
玫瑰
|
一種赤色的美石。
|
琥珀
<amber>
|
植物的树脂化石,并非树的汁液,其状态透明似水晶,光亮如珍珠,色泽如玛瑙。
|
珊瑚
<coral>
|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
|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
= 药王如来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宝盖圣王所供养,使他们能安心修道。而且不是只供养一百年,是供养了五劫那么长的时间。
“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 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叫作月盖,他独自思索,还有什么样更超越的方式来供养佛?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
= 此时空中有天人告诉他,真正的供养是法供养,胜过任何一切的供养。用普通的话讲,就是精神的供养胜过物质的供养。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
“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
“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
= 那不是可以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而得到的。
“‘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
= 佛所传的深经,是大乘菩萨道的法藏。
“‘至不退转,成就六度。
= 可以使人到达菩萨第八不退转地,成就六度法门。
“‘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
“‘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
= 什么是顺因缘法?是遇事不要怨天尤人,一切都是业报,能痛痛快快地还债,就是顺因缘法的表现。顺因缘法的起修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
“‘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
“‘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
“‘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
= 可以加被众生,让他们进入佛法,得一切智慧。
“‘说众菩萨所行之道。
= 能真正解说各个菩萨的法门。
“‘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
“‘能救一切毁禁众生。
“‘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
“‘诸佛贤圣,所共称叹。
“‘背生死苦,示涅槃乐。
“‘十方三世诸佛所说。
= 「佛所说深经」的道理,是一切佛都这么说的,不只是我药王如来说的。
“‘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
= 依据佛的教导确实修行。下面列出佛所教导的主要法门。
“‘随顺十二因缘。
“‘离诸邪见,得无生忍。
“‘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
“‘离诸我所。
“‘依于义,不依语;
“‘依于智,不依识;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于法,不依人。
四依四不依/四依法
|
|
依法不依人
|
依法者也就是依于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
|
依义不依语
|
依义者。真实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以语言、文字来阐述真实义,令学人得以实证。但是语言、文字非真,真非语言、文字。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何看指而不视月。
入楞伽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随文字说者堕在邪见。自身失坏第一义谛。亦坏他人令不觉知。是以故不应依语。
|
依智不依识
|
智无分别能决断故,是以应依。识为了别能起于染著,故不应依。
|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
自在王菩萨经:依如是义趣法者,一切诸经皆是了义。不如是依者,一切诸经皆是不了义。
|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
= 也无所谓证入了什么境界,也无所谓归入何处,也就是不着相。
“‘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
“‘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
“‘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 药王如来说,这就是最上等的法供养。
##王子月盖守护正法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
“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
“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
“‘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
哀(āi) = 悲痛;悲伤[grieved;sorrowful]。(同情,怜悯[pity;sympathize with]。)
“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
= 药王如来明白月盖王子的心念,就为他授记。授记就是灌顶,是要入定,然后把法界的智慧光明,灌输给被受记的人。药王如来作预言说,你在末法时代还要来的,会当个大护法。
“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
= 释迦牟尼佛继续对天帝说,当时月盖王子因为受了加被,得清净心,再听佛为他授记,因此得了正信佛法而出家了。
“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
“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
= 在药王如来涅盘之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维持正法经过十小劫。
“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
= 因此药王如来的佛法,因他而能够留传世间,这是他的功劳。
“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
= 月盖王子比丘住世,毫不懈怠地守护正法,他教化了无数的人,每一个都得到了大彻大悟,永不动摇。
“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
“无量众生,得生天上。
= 再其次也有无数人,因而在肉身结束时能够升天。
“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
= 现在释迦牟尼佛把故事说完了,他就问天帝,你知不知道月盖王子的父亲宝盖圣王是谁?他现在在另外一个世界成佛,叫宝焰如来。
“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
= 他有一千个儿子也都成了佛,就是要在我们这个劫数(贤圣劫)中出世的一千个佛。
“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
= 迦罗鸠孙驮在别的经上,翻成拘留孙佛,都是译音,是这个劫数的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将来第五位是弥勒佛,千佛中最后一位成佛的,是韦驮菩萨,佛号是楼至佛,因为他发愿为前面九百九十九尊佛护法。
楼至/楼至佛 = Rucika,为贤劫千佛中之最后成佛者。韦陀菩萨<Skanda>。
“月盖比丘,则我身是。”
= 那个月盖王子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
#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
|
||
庄严劫
|
毗婆尸佛
#Vipaśyin
|
译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
尸弃佛
#Śikhin
|
此云持髻。
|
|
毗舍浮佛/毗舍婆佛
#Viśvabhu
|
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
|
贤劫
|
拘留孙佛/迦罗鸠孙驮佛
#Krakucchanda
|
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
|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ni
|
译曰金寂。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
|
|
迦叶佛
#Kaśyapa
|
释迦佛以前之佛也。
|
|
释迦牟尼佛
#Śākyamuni
|
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
|
|
星宿劫
|
过现未三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
|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
“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