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行必依理而起,非不二之理则不能有不二之行;非不二之理与行,则不能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所以,不二实为贯串本经的主旨。本品叙述维摩诘向文殊等八千菩萨提出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问题,观自在等三十位菩萨皆用言说表述,维摩诘不置可否,于是这三十人要文殊表示看法。文殊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文殊说已,又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
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
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
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xuàn) = 古同“眩”。眼花看不清[have dim eyesightfeel dizzy]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
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灭相 = 真如寂灭,无二种之生死,谓为灭相。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
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
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
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
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 = Fusya,此云增盛,明达胜义故也。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
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
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
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
那罗延/那罗延天/那罗延金刚/毗纽天 = nārāyaa,佛教神明之一,相当于印度教神明那罗延,相传为毘湿奴的化身之一。在佛教信仰体系中,那罗延是天界的金刚力士,是佛教的护法之一。在佛教寺庙中,常以密迹金刚与那罗延天的图像作为山门的守护者。
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
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
(yì) = 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水漫出来[overflowbrim over](满,充塞[be fill])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
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 不然就是不生。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
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
(ruò) = 顺从[be obedient to](如此这样[such]/或者[or])
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
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
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
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
= 不是把物质毁坏了,变成空,而是色相的本身就是空。
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
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
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
= 地水火风四大种性没有固定的,它本性是空的,为什么?因为种性与心念的作用是一样的。念头分成前中后,在教理上也叫三心,是出自《金刚经》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是前际,未来心是后际,现在心是中际,所以又叫三际。
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
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
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
= 普通把布施和回向一切智分成两边,事实上布施这个行为的自性,就是回向一切智。
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
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三智
一切智
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道种智
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一切种智
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萨婆若,Sarvajñā。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
= 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无作在有的经典上也翻成无愿。
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
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 空、无相、无作,随便由那一个法门证入,一门深入,就彻底成功了。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
= 佛法僧在《维摩诘经》翻成佛法众,众就是僧。
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
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起不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
是三业皆无作相;
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
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
= 福行是善报来的,罪行是恶报来的,不动行是修菩提果报来的。
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
= 一切从「我」来,一切万缘都因为有我相而生烦恼。「二」就是相对的,相对的境界就是由我而起。
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
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
= 一般学佛的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以有所得心来求无所得法。佛法是无所得的,你用做生意的观念,求利益的观念来求法,因地就错了。
若无所得,则无取舍者,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与明为二。
无明,则无有二。
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无明。
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九次第定 = 九种不同的禅定修行境界,为四禅八定与灭尽定的合称。佛教认为,四禅八定是外道与佛教共有的禅定境界,而灭尽定为佛教独有。在九次第定中,以第四禅是最适合得到无漏智的禅定。
四禅
四禅八定
#并不是佛教独有,在古印度诸宗教中皆有修行。
色界四禅天之根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四无色定/四空定
无色界四处之根本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灭定/灭尽定/想受灭尽定/想受灭定/灭受想定
#佛教独有
nirodha-samāpatti,此唯阿那含或阿罗汉的佛教修行者可证得。
#经量部认为,在灭尽定中,只除去受、想二蕴,仍存有细微意识。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
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
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
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
= 真实与不真实是相对的。
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
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五眼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肉眼
肉身所有之眼。
天眼
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
慧眼
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空谛一切智>
法眼
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假谛道种智>
佛眼
佛名觉者,觉者之眼云佛眼,照了诸法实相之眼也。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中谛一切种智>
#佛眼所见,全事即理,法法唯心。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
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 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照我的意思,真正得佛法了,就一切法都没有话可讲,一开口就都不是了。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