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第八


#流通分

嘱累品第八
= 本品是属流通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能否久住世间,化利一切众生,端赖佛弟子是否依法修持,护持弘扬。所以世尊每于法会最后,必嘱咐菩萨、比丘、及诸大众要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使佛法能广为流通,世代不绝,普利有情。

佛告波斯匿王:“我诫敕汝,吾灭度后,八十年、八百年、八千年中,无佛、无法、无僧、无信男信女时,此经三宝,付嘱诸国王、四部弟子,受持读诵、解义,为三界众生开空慧道,修七贤行、十善行,化一切众生。
四辈/四部众/四部弟子/四众 = Catasso parisa,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仅指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依文解义/依经解义 = 指仅依据经典、语录等之所述,以理解佛法义理之修学方法。即谓一般学者拘泥于文字、言句之表面意义,执着于为方便权巧所述之世间法理,未能深入经藏,更对出世间之真理妙谛作透彻之观照、修证。故此类依经解义之徒必受文词之束缚、障碍,难以了悟究竟解脱之最高境界。
空慧 = 观空理之智慧。

七贤 = 小乘俱舍宗所立。为‘七圣’之对称。谓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方便位。又作七加行位。以未生无漏智,不能名圣;而以入正性离生之方便加行位故,又称七方便、七加行。/大乘所谓之七贤,即()初发心人,()有相行人,()无相行人,()方便行人,()习种性人,()性种性人,()道种性人。此七贤皆于地前调心顺道,故称为七贤。
五停心位
修不净、慈悲、缘起、界分别、数息等五观,顺次对治贪、嗔、痴三毒及着我、散乱等五障。
外凡
别相念住位
于身、受、心、法等四项所缘,观其自性与共相,以治净、乐、常、我四颠倒。
总相念住位
总观身、受、心、法,修非常、苦、空、非我之行相。
暖法位
具观三界四谛之境,修十六行相,遂至生世间最胜之善根之位。
内凡
顶法位
忍法位
世第一法位

“后五浊世,比丘、比丘尼四部弟子,天龙八部,一切神王、国王、大臣、太子、王子,自恃高贵,灭破吾法,明作制法,制我弟子比丘、比丘尼,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作佛像形、佛塔形;立统官制众,安籍记僧;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兵奴为比丘;受别请法;知识、比丘,共为一心亲善;比丘为作斋会求福,如外道法。
= 兵奴为比丘:以兵奴之法待比丘。
(shì) = 依赖,依靠[rely on](持;矜持[support])
(zhì) = 裁断;制作[cutmake](抑制,限制,忍住[controlrestrict]/裁制衣服[cut out garments])
(tǒng) = 丝的头绪[main threads of silk](主管;率领[command])
(jí) = 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登记册,户口册[bookregister](籍贯[native place]/泛指书,成册的著作[book])
白衣 = Odata-vasana。原意白色之衣,转称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鲜白之衣为贵,故僧侣以外者皆着用白衣,从而指在家人为白衣,佛典中亦多以‘白衣’为在家人之代用语;相对于此,沙门则称为缁衣、染衣。
别请 = 指在家人于僧众之中,特别指定某僧接受供养。又由僧众中别请四人以上,称为别请众食。接受在家人之施食请待,必须以僧之腊次次第赴请(对别请而言,此称僧次请)始为正规,故受别请乃戒律上所禁止,受者即犯波逸提罪。以施食之利养属十方僧,若受别请,即是取十方僧物,故禁之。又比丘应供法行经、居士请僧福田经亦有受别请退失一果、二果、三果、四果之说。
亲善(qīn shàn) = 亲近友善[goodwill <between countries>]
斋会 = 会僧而施斋食,故名斋会。

五滓/五浊 = Panca kasaya,指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五种滓浊。
劫浊
Kappa-kasaya,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
见浊
浊之自体
Ditthi-kasaya,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
烦恼浊
Kilesa-kasaya,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
有情浊/众生浊
Satta-kasaya,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
寿浊/命浊
Ayu-kasaya,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

“都非吾法!当知尔时,正法将灭不久。
净法/妙法/正法 = Saddhamma,指真正之法。亦即佛陀所说之教法。又作白法(梵sukla-dharma)。凡契当于佛法正理之法,皆称正法,如不取不着之法门、大菩萨之法。

“大王,坏乱吾道,是汝等作。
“自恃威力,制我四部弟子,百姓疾病,无不苦难,是破国因缘。
“说五浊罪过,穷劫不尽。
= 五浊炽盛,众生多造罪过。若欲说之,穷劫说不能尽。

“大王,法末世时,有诸比丘、四部弟子、国王,多作非法之行,横与佛法众僧,作大非法,作诸罪过。
(héng) = 门框下部的横木[middle rail](意外,突然[suddenunexpected]/祸害[mishap]/假借为“犷”。横暴;放纵[perverse and violent])
“非法非律系缚比丘,如狱囚法。
(qiú) = 拘禁、囚禁[imprison](犯人,被逮捕或被捕入狱的人[convictprisoner])
“当尔之时,法灭不久。

“大王,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四部弟子,诸小国王、太子、王子,乃是住持护三宝者,转更灭破三宝。
“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非外道也!
师虫/师子身中虫 = 师子,即狮子。谓住于狮子身内,反啖食其肉之虫;比喻入于佛门却破坏佛法之恶比丘。
“多坏我佛法,得大罪过。
“正教衰薄,民无正行,以渐为恶,其寿日减。
正教 = 所说契于正理。谓之正教。
正行 = Samma-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为基准之正当行为,与‘邪行’相对;或对杂行、助行而言正行。
“至于百岁,人坏佛教,无复孝子,六亲不和。
六亲(liù qīn) = 古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戚,亲人[the six relations <fathermotherelder brothersyounger brotherswifechildren>ones kin]
“天神不祐,疾疫恶鬼,日来侵害。
(yì) = 瘟役。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epidemic disease]
“灾怪首尾,连祸纵横。
(zòng) = 松缓[loose](发;放[send outdeliverissue]/纵然,即使[even thougheven if]/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indulge]/南北称纵,东西称横。古作“从衡”[from north to south]/广泛[extensively])
纵横(zòng héng) = 竖和横互相交错[in length and breadthlengthwise and sidewise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奔放自如[with great easefreely]
“死入地狱、饿鬼、畜生。
“若出为人,兵奴果报,如影如响。
“如人夜书,火灭字存。
“三界果报,亦复如是。

“大王,未来世中一切国王、太子、王子、四部弟子,横与佛弟子书记制戒,如白衣法,如兵奴法。
“若我弟子比丘、比丘尼,立籍为官所使,都非我弟子。
“是兵奴法,立统官摄僧,典主僧籍,大小僧统,共相摄缚,如狱囚法、兵奴之法。
(shè) = 牵曳[drag](吸引[attract]/治理[treat]/收敛,聚[converge]/保养[maintain])
统摄(tǒng shè) = 统领;总辖。
(diǎn) = 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重要的文献、典籍[work of standard scholarshipclassics](典礼,仪节[ceremony]/主持;主管[be in charge of])
典主(diǎn zhǔ) = 掌管,统理。
僧帐/供帐/僧籍 = 即记僧尼名称及出家得度等事之簿册。
“当尔之时,佛法不久。

“大王,未来世中,诸小国王、四部弟子自作此罪,破国因缘,身自受之,非佛法僧。

“大王,未来世中流通此经《七佛法器》。
法器 = 凡能修行佛道者,称为法器。又僧道斋醮所用之乐器。谓之法器。如铙钹之属。/广义而言,凡寺院内有关庄严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之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又称佛器、佛具、道具。狭义言之,特指置于佛前之小型佛器,尤指密教修法所用之器物。

七佛/过去七佛 = 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
庄严劫
毗婆尸佛
Vipassin,意译为胜观佛、净观佛、胜见佛、种种见佛。为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尸弃佛
Sikhi,意译顶髻、有髻、火首、最上。。
毗舍婆佛/毗舍浮佛
Vessabhu,即一切胜、一切自在、广生之义。亦即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出现之佛。
贤劫
迦罗鸠孙驮佛/俱留孙佛/拘留孙佛
Kakusandha,意译领持、灭累、所应断已断、成就美妙。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
拘那含牟尼佛/拘那含佛
Konagamana,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
迦叶佛
Kassapa,意译作饮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
释迦文佛/释迦牟尼佛
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释迦牟尼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释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Kapila-vastu)净饭王(Suddhodana)之太子。母摩耶夫人(Maya)为邻国居利族天臂城(Devadaha)主之女。摩耶夫人将分娩之前,依习俗返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于蓝毗尼园(Lumbini)小憩,即于无忧树(Asoka)下产子,即是释尊。
星宿劫
Naksatra kalpa,过现未三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

“十方诸佛,常所行道!
“诸恶比丘多求名利,于国王、太子、王子前,自说破佛法因缘、破国因缘。
“其王不别,信听此语,横作法制,不依佛戒。
(bié) = 分解[cut apartdivide up](区分;辨别[distinguish]/另外的,不同的[anotherother]/离别;告别[leave])
佛戒 = 乃开发众生本有佛性至佛果之戒。此戒以众生本具之佛性为体。又称佛性戒、佛乘戒、一心戒、金刚宝戒、菩萨戒。系大乘戒之总称。盖一切意、识、色、心皆摄入此佛性戒中,故众生受持佛戒即入诸佛位。/指诸佛所住一实相之净戒。诸佛离一切相而住于戒,此戒即是佛戒。/指佛陀所说一般之戒法。
“是为破佛、破国因缘。
“当尔之时,正法不久。”

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七诫所说未来世事,悲啼涕出,声动三千。
(jiè) = 告诫,警告[warn](警诫[warning])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失光不现。
二十八宿(èr shí bā xiù) =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

五执/五星 = 五个星之意。此五星行一周天之迟速不同,太白星与辰星各须时一年,荧惑星二年,岁星十二年,镇星二十九年半,人每至其命星,而吉凶不等,七曜攘灾决中一一明其攘灾之法。
岁星
即木曜,为五行中木之精,乃东方苍帝之子。
荧惑星
即火曜,为火之精,乃南方赤帝之子。
镇星
即土曜,为土之精,乃中央黄帝之子。
太白星
即金曜,为金之精,乃西方白帝之子。
辰星
即水曜,为水之精,乃北方黑帝之子。

时,诸王等各各至心受持佛语,不制四部弟子出家,当如佛教。

尔时,大众、十八梵天王、六欲诸天子叹言:“当尔之时,世间空虚,是无佛世。”

尔时,无量大众中,百亿菩萨,弥勒、师子月等,百亿声闻,舍利弗、须菩提等,五百亿十八梵王、六欲诸天、三界六道、阿须轮王等,闻佛所说护佛果因缘、护国土因缘,欢喜无量,为佛作礼,受持《般若波罗蜜》。
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阿须伦/阿须轮/阿修罗 = Asura,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此果报虽类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恶,故云不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