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
“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竟当成无上正觉。
= 或于二乘地暂时留住,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著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
= 尚有邪禁,不许食肉。
缚摩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 = Vamalokayata,意译作左顺世、逆世间行。谓行左道之顺世外道,为古代印度外道之一派。顺世外道主张最极端的唯物论见解,认为人生之目的乃在享受快乐,故被贬称为左顺世。北齐隐士刘虬注法华时,将之区分为顺世、左顺世两种,以顺世外道类比为重礼仪名教之儒墨者流,而以左顺世类比为弃仁绝义之老庄者流。现存梵文法华经中,相当于逆路伽耶陀处为Lokayatamantradharana,意为‘持顺世之秘密辞者’,西藏之译本亦与此同,皆无缚摩(Vama)之语。Vamalokayata恐与大乘入楞伽经卷四中之咒术词论(Mantrapratibhana)同义。
恶论/世论 = Lokayatika,指与世尊同时代的顺世外道之言论。彼外道之徒党每谓宇宙事物均属自然而生,自然而灭,非由天神,非由自性而来者。举凡孔雀鸾凤、山石草木、色形差别等,无不自然而存在。又谓人之灵魂智力乃附于身体者,身体合四大而成,我亦随之自然而起;人若命终,四大分散,神我即灭,故一切实无善恶报应可言,唯顺应目前之欢乐为人生终极之目的。以此一论调,彼辈被称为顺世外道,而备受沙门与婆罗门之诟病。
遮(zhē) = 阻挡;拦阻[stop;block;hold
back]。
听(tīng) = 用耳朵感受声音[listen;hear]。(接受,听信,接纳[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听凭,任凭[allow;let]。)
怙(hù) = 依仗,凭借[rely on]。
“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广为他说。”
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志求无上觉,酒肉及与葱,为食为不食?
葱(cōng) = 有圆筒状中空叶的植物之一[onion]。
“愚夫贪嗜肉,臭秽无名称,与彼恶兽同,云何而可食?
嗜(shì) = 爱好[have a liking for]。(贪求[have an insatiable desire for]。)
“食者有何过?不食有何德?惟愿最胜尊,为我具开演。”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大慧,一切诸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悲愍,不应啖食!
啖(dàn) = 吃[eat],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我今为汝说其少分。
“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侍(shì) = 在尊长旁边陪着[stand at sb.'s side in attendance]。(引申为服侍、侍奉[wait upon;attend upon;serve]。)
“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
“大慧,诸罗刹等闻我此说,尚应断肉,况乐法人!
罗刹娑/罗刹 = Rakkhasa,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Raksasi)。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
“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
“大慧,衢路市肆诸卖肉人,或将犬、马、人、牛等肉,为求利故而贩鬻之;如是杂秽,云何可食?
衢(qú) = 四通八达的道路[thoroughfare]。(泛指道路[road]/引申指途径[way]。)
市(shì) = 市场[market]。(集镇;城镇;城市[town;city]/购买[buy]/引起,激起[sow]。)
肆(sì) = 摆设;陈列[display]。(“四”的大写,用于支票等上,以避免错误或更改[four
<used for the numeral “四” on cheques,etc. to avoid mistakes or alterations>]/极力,勤苦[use
to the utmost]/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shop]/恣纵,放肆[indulge]/尽头;极限[extremity]。)
鬻(yù) = 粥。引申为“卖”[sell;vend]。
“大慧,一切诸肉皆是精血污秽所成,求清净人云何取食?
“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
“大慧,譬如猎师及旃陀罗,捕鱼、网鸟诸恶人等,狗见惊吠,兽见奔走,空飞水住一切众生,若有见之咸作是念:‘此人气息犹如罗刹,今来至此,必当杀我。’
吠(fèi) = 狗叫[bark]。
智
|
颇罗堕
|
Bharadvaja,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满、满正。
|
愚
|
旃荼罗/旃陀罗
|
Candala,意译为严炽、暴厉、执恶、险恶人、执暴恶人、主杀人、治狗人等。印度社会阶级种姓制度中,居于首陀罗阶级之下位者,乃最下级之种族,彼等专事狱卒、贩卖、屠宰、渔猎等职。
|
“为护命故悉皆走避。
“食肉之人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为修慈行,不应食肉。
“大慧,夫食肉者,身体臭秽,恶名流布,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狎(xiá) = 驯犬[tame]。(不重视或不注意[disregard]/亲近;接近[be close to]。)
“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令于佛法不生讥谤,以慈愍故不应食肉。
讥(jī) = 旁敲侧击地批评[blame;censure]。(讽刺;讥笑[ridicule;mock;satirize]。)
“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净行人,弃舍天仙所食之味,犹如恶兽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是故当知,佛法之中无调伏行。’
娑门/桑门/丧门/沙门 = Samana,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菩萨慈愍为护众生,令不生于如是之心,不应食肉。
“大慧,如烧人肉,其气臭秽,与烧余肉等无差别,云何于中有食不食?是故一切乐清净者,不应食肉。
“大慧,诸善男女,冢间、树下、阿兰若处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
冢(zhǒng) = 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高而大的坟[burial mound]。
阿练茹/阿练若/阿兰那/阿兰攘/阿兰拏/兰若/练若/阿兰若 = Aranna,译为山林、荒野。指适合于出家人修行与居住之僻静场所。又译为远离处、寂静处、最闲处、无诤处。即距离聚落一俱卢舍而适于修行之空闲处。
“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
“大慧,夫食肉者,见其形色则已生于贪滋味心;菩萨慈念一切众生犹如己身,云何见之而作食想?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滋(zī) = 滋水[Zi River]。(滋味[taste]/通“孳”。滋生;繁殖[multiply;grow]/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tonic]/滋味[taste]/更加,愈益[more]。)
“大慧,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恒被诸虫之所唼食,不能于食深生厌离。
悚(sǒng) = 恐惧[terrified;horrified]。
药叉/悦叉/阅叉/野叉/夜叉 = Yakkha,意译轻捷、勇健、能啖、贵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称为夜叉女(Yakkhini)。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之鬼类。
疮(chuāng) =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痈、瘫、疽、疖等的总称[sore;skin
ulcer]。(伤口;外伤。也作“创”[wound]。)
癣(xuǎn) = 由霉菌引起的某些皮肤病的统称,患处常发痒[ringworm]。
唼(shà) = 水鸟或鱼吃食[eat;peck]。(泛指吃,咬[eat]。)
“大慧,我常说言:‘凡所食啖,作子肉想!’余食尚然,云何而听弟子食肉?
= 我常说凡所食者,当视同食亲子之肉。
“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
“大慧,净美食者,应知则是粳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如是等类,此是过去诸佛所许,我所称说。
粳(jīng) = 稻的一种,米粒宽而厚,近圆形,米质黏性强,胀性小[japonica rice]。
粟(sù) = 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foxtail millet;millet]。
麦(mài) = 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a
general term for wheat,barley,etc.]。
酥(sū) = 酪类。由牛羊乳制成。又称“酥油”[butter]。
“我种性中诸善男女,心怀净信,久植善根,于身命财不生贪著,慈愍一切犹如己身,如是之人之所应食;非诸恶习虎狼性者心所爱重。
“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生,耽著肉味,食种种肉,如是不已,遂至食人,臣民不堪悉皆离叛,亡失国位受大苦恼。
耽(dān) = 耳朵大而且下垂[big ear]。(沉溺[indulge
in]/嗜;喜好[be keen on]/停留;延迟[delay;hang fire]。)
遂(suì) = 逃离[escape]。(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fulfill]/顺利地完成;成功[succeed]/就;于是[then,there upon]。)
“大慧,释提桓因处天王位,以于过去食肉余习,变身为鹰而逐于鸽。
天帝释/天主/帝释天
= Sakko Devanam Indo,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释迦提婆。本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
鸽(gē) = 鸽子[pigeon;dove]。
“我时作王,名曰尸毗,愍念其鸽,自割身肉以代其命。
尸毗王 = 尸毗,Sivi,古代印度代鸽舍身喂鹰之圣王,为佛陀于过去世修菩萨行时之名。又称湿鞞王、尸毗迦王。‘舍身喂鹰’为佛陀各种本生故事中颇著名之故事。关于此王之传说,流传甚广,散见于印度古代之文学。
“大慧,帝释余习,尚恼众生,况余无惭常食肉者!
“当知食肉自恼恼他,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昔有一王乘马游猎,马惊奔逸入于山险,既无归路,又绝人居。
逸(yì) = 兔子善于奔逃。逃跑[escape]。(闲适;安乐[leisurely]/放纵;荒淫[dissolute]。)
“有牝师子与同游处,遂行丑行,生诸子息。
牝(pìn) = 雌性的禽兽,与“牡”相对[female bird or animal]。
子息(zǐ xī)
= 子女。
“其最长者,名曰班足,后得作王,领七亿家,食肉余习,非肉不食;初食禽兽,后乃至人,所生男女悉是罗刹;转此身已,复生师子、豺、狼、虎、豹、雕、鹫等中,欲求人身终不可得,况出生死涅槃之道?
豺(chái) = 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jackal]。
雕(diāo) = 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eagle]。
鹫(jiù) = 老雕[vulture]。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奇哉!世间贪著肉味,于人身肉尚取食之,况于鸟兽有不食者?
“以贪味故广设方便,罝罗网罟处处安施,水陆飞行皆被杀害;设自不食,为贪价直而作是事。
罝(jū) = 捉兔子的网。也泛指捕鸟的网[net
for catching hare]。/张网捉住[net]。
罟(gǔ) = 网的总称。引申为法网[net]。(用网捕捉<鱼或鸟兽>[catch with net]。)
直(zhí) = 不弯曲,与“枉”、“曲”相对[straight]。(价值;代价[value;worth]。)
“大慧,世复有人,心无慈愍,专行惨暴犹如罗刹。
惨(cǎn) = 残酷,狠毒[brutal]。(悲痛;伤心[miserable;pitiful;sad]。)
暴(pù) = 晒[expose to the sun]。(bào = 显露;暴露[expose]/凶恶,残暴[fierce
and brutal]/急骤;猛烈[sudden and violent]/脾气过分急躁[hot-tempered]/糟蹋,损害[spoil]。)
“若见众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
“大慧,世无有肉非是自杀、亦非他杀,心不疑杀而可食者,以是义故,我许声闻食如是肉。
不疑杀 = 小乘戒中,凡不疑其为我而杀之肉,称为净肉,比丘可食。三净肉之一。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于我法中而为出家,妄说毗尼,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
= 说我允许食肉。
毗尼/比尼/律
= Vinaya,音译为毗奈耶、毗那耶。含有调伏、灭、离行、善治等义。乃制伏灭除诸多过恶之意。此乃佛陀所制定,而为比丘、比丘尼所须遵守的有关生活规范之禁戒。即于修道生活中,针对实际、具体上之需要而定之规范,此谓随犯随制(随缘制戒)。佛弟子之出家众如犯恶行,佛陀则必教诫:今后同样之行为不可再犯,如再犯,则处罚。后乃成为僧伽之规定,故律必附有处罚之规定。律乃为应出家众而制定者,是被动者,故与戒应有所区别,然后世常将其混同使用。
“大慧,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非是住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
观行 = 观心之行法。即观心修行,鉴照自心以明了本性。或指观法之行相。
头陀 = Dhuta,意指修治、弃除,也就是说要涤除烦恼与尘垢,舍却不需要的衣、食、住来修练身心。摩诃迦叶就是头陀第一。因他们长居阿兰若,远离人群,故又称阿兰若比丘,或森林比丘、丛林比丘。南传佛教为头陀十三支,《清净道论》中比前者多出的是随处住。
|
一
|
著弊衲衣/粪扫衣
|
穿着用废弃的旧衣布料制成的衣服。
|
二
|
但三衣
|
除了三衣之外不需要其他多余的衣物。
|
三
|
常行乞食
|
受天、人供养,不为食而烦恼。
|
四
|
次第乞食
|
乞食不分贫富之家,沿门托钵。
|
五
|
受一食法
|
一日只吃一餐。
|
六
|
饮食节量
|
控制食量,不过食,钵中只受一团饭足矣。
|
七
|
过午不食
|
过中午之后不得饮浆。
|
八
|
阿兰若处
|
居住在森林树下,尽量离开尘世人居住的地方而住在较安静的场所。
|
九
|
树下止
|
在树下修习佛法。
|
十
|
露地住
|
择空旷露天之地打坐。
|
十一
|
冢间住
|
居住于墓地之间。
|
十二
|
常坐不卧
|
长时间坐禅,不躺下睡觉。
|
十三
|
随处住
|
不选择居住的地方,随自己游行所至而住。
|
“云何而劝诸善男子及善女人,于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
“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
三净肉 = 据十诵律卷三十七载,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
|
眼不见杀
|
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
|
耳不闻杀
|
于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为我而杀。
|
不疑杀
|
知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
|
“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
“大慧,凡是肉食,于出家人悉是不净。
“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
“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于凡夫段食,况食血肉不净之食?
世间食/四食 = Cattaroahara,指长养有情生命之段、触、思、识等四种食物。系‘九食’之一部分。
|
段食
|
Kabalinkarahara,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啖,以口、鼻分分受之。段食又分粗(Olarika)、细(Sukhuma)二种;前者如普通食物中之饭、面、鱼、肉等,后者如酥、油、香气及诸饮料等。
|
触食
|
Phassakarahara,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之心所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之爱,而长养身者,此为有漏之根、境、识和合所生。例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又如孔雀、鹦鹉等生卵毕,则时时亲附、覆育、温暖之,令生乐触,卵则受此温热而得资养,故又称温食。人之衣服、洗浴等亦为触食。
|
思食
|
Mano-sancetanakarahara,又作意志食、意念食、业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长相续诸根者,此即成实论所谓以思愿活命。
|
识食
|
Vinnanakarahara,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如无色界及地狱之众生以识为食。
|
“大慧,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尚唯法食,岂况如来!
法食 = 指如法之食物。/指日中之食。为四食时之一。三世诸佛均以午时为食时,称为法食时,过午则为非食时。/指以法为食,长养慧命,亦称法食。
岂况(qǐ kuàng) = 犹何况。
“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
“大慧,我已断除一切烦恼,我已浣涤一切习气,我已善择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观众生犹如一子,云何而许声闻弟子食于子肉?何况自食?作是说者,无有是处。”
浣(huàn) = 洗衣服[wash]。(洗涤,涤除[wash;elimite]。)
涤(dí) = 洗[wash;clense]。(除,清除[clear away]。)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悉曾为亲属,众秽所成长,恐怖诸含生,是故不应食。
含生 = 含有生命者,与含灵同。
“一切肉与葱,韭蒜及诸酒,如是不净物,修行者远离。
韭(jiǔ) = 韭菜[Chinese chives]。
蒜(suàn) = 有大蒜、小蒜两种[garlic]。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大惊怖。
麻油(má yóu) = 以芝麻为原料榨制的油。亦称“芝麻油”[sesame
oil]。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觉,从觉生于贪,是故不应食。
“邪觉生贪故,心为贪所醉,心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以财取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
唤(huàn) = 呼,叫[call out]。(传唤[sumnon]。)
“不想不教求,此三种名净,世无如是肉,食者我诃责!
“更互相食啖,死堕恶兽中,臭秽而癫狂,是故不应食。
“猎师旃荼罗,屠儿罗刹娑,此等种中生,斯皆食肉报。
“食已无惭愧,生生常癫狂,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嫌恶。
“象胁与大云,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经,我皆制断肉。
胁(xié) = 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挟持[coerce]/威逼,用威力促使[force]。)
央掘魔罗/鸯掘摩罗/央仇魔罗/鸯窭利摩罗/鸯掘摩/央掘摩罗 = Anguli-mala,佛陀弟子之一。意译为指鬘、指髻,或一切世间现。若梵汉并举,则称鸯崛鬘、鸯崛髻。又称指鬘外道。初为住于室罗伐悉底城之凶人,尝师事邪师摩尼跋陀罗,恭顺谦敬。后以师母诬其凌辱之罪,其师遂命其出游修行,并嘱杀害千人,各取一指作鬘,始得授以涅槃之法。央掘摩罗于是出城杀人,每杀一人则取一指为华鬘,故有‘指鬘’之称。至九百九十九人时,欲弑其母以成一千之数。佛陀遥知而愍,遂前往化度之,央掘摩罗见佛陀前来,执剑趋前,意欲害之,后经佛陀为说正法,乃改过忏悔而入佛门,后证得罗汉果。或谓某日央掘摩罗入城乞食,城中人民以瓦石击之,并以刀斩之,央掘摩罗流血淋漓,还至佛所。其后,不知所终。
“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以其恶习故,愚者妄分别。
“如贪障解脱,肉等亦复然,若有食之者,不能入圣道。
“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
“净食尚如药,犹如子肉想,是故修行者,知量而行乞。
“食肉背解脱,及违圣表相,令众生生怖,是故不应食。
“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师子及虎狼,应共同游止。
“若于酒肉等,一切皆不食,必生贤圣中,丰财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