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星期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卷第四十五

九会
七会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至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十通品第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九,阿僧祇品第三十,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普贤行品第三十六,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
七处
普光明殿
如來放光
放眉间白毫相光、放口光
会主
如来及普贤菩萨为会主
入定
如来入刹那际诸佛三昧
说法
等觉,妙觉法门

四分结构 =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分成信、解、行、证四个部分:
初会
第二至第七会
第八会
第九会

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45 = 阿僧祇品第三十 + 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 +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心王菩萨又向大众宣说诸佛世界的寿量和它们的长短比较。

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释迦文佛/释迦佛 = Śākyamuni,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佛陀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释迦族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释迦佛作净饭王太子时,姓乔达摩,名悉达多,Siddhārtha Gautama
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极乐/安乐国/西方净土/须摩提/安养 = Sukhāvatī,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国净土。
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量清净佛/甘露王如来/阿弥陀佛 = Amitābhamita(弥陀),意为「测量」,加上否定词头(a- ,阿),意为「无量、无法测量」。后缀ābha是「光」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光」。Amitāyus,后缀āyus是「寿命」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寿」。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认为他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
“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
(chuáng) = dhvajā/ketu,幢和幡都属于旌旗类,用途相当,而依形状作区别,汉地通常谓圆桶状者为幢,长片状者为幡。幢的质料,不外乎绢布绸缎丝帛之类。也有用木、石等制成的,称为木幢、石幢等。

袈裟<Kaāya>
#译曰不正,坏,浊,染等。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三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
安陀会
<Antarvasa>
中著衣
五条制成
平常起卧时著的
作务衣
郁多罗僧
<Uttarāsaga>
上衣
七条制成
作法事入众时所披的
入众衣
僧伽梨/僧伽黎
<Saghāti>
众聚时衣
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制成
做大法会,或是见国家元首重臣时所穿的。
#为三衣中之最大者,故称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
作法衣

“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
(fū) = 施予;给予[grantcarry out](铺展;铺开[spread outunfold]/通“布”。宣告;陈述[narrate in detail]/<>[open])
“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
不退轮/不退转法轮 = 佛菩萨由无生正观而作流演圆通之说法,称为法轮。此法轮乃菩萨证不退之法而转者,愈增愈进,恒不退失,又其所说之理有进无退,且能令众生得不退转,故称不退转法轮。
远尘离垢/离垢 = Vita-mala,谓远离烦恼之垢秽。
法幢 = 比喻佛法如幢。幢者幢幡,与旌旗同义。猛将建幢旗以表战胜之相;故以法幢譬喻佛菩萨之说法能降伏众生烦恼之魔军。后凡于佛法立一家之见,即称为建立法幢。/为说法道场之标帜。宣扬大法之际,将幢幡建于道场门前,此称为法幢、法旆。禅宗又转其意,将演法开畅,称为建法幢。今各寺之安居结制,亦称建法幢。
“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
狮子/师子 = Simha,狮子为百兽之王,故诸经论中每以狮子比喻佛之无畏与伟大。又如佛之座席称为师子座、狮子座,佛之说法称师子吼、狮子吼。
“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
光明藏 = 即光明之宝库。亦即指如来之身。
“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
“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
庄严 = Vyuha,本意是装饰、修饰。而后演变为端庄严肃之意。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
神通力/神通/神力/通力/ = Abhiññā,神为不测之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之作用。共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神通(五通、五旬、般遮旬),加漏尽通,共为六神通(六通)。
“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
“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
僧祇/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同伴/同朋/同行 = Sahacarya,乃同心学佛修道之意。

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华藏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大千界
<一尊佛所渡化众生的世界>
#佛土/佛国/佛刹 = Budhaketra,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剎者土之義,佛剎者佛土佛國也。)
剎土/= Ketra,译曰土田。梵汉双举云刹土。即国土之义。
#一小世界/一世界 = 以须弥山为中心,如是九山<须弥山、七重金山和大铁围山>、八海<七重香水海和咸海>、一日月、四大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称为一小世界<为初禅天所统>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须弥山/须弥/弥楼山 = Sumeru,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四个世界: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中心的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央。
#四大海 = 在须弥山四方之大海也。须弥山在四大海之中央,四大海中各有一大洲,四大海外,则铁围山围绕之。

小千世界 =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为二禅天所统>。而在千个这样的世界中,就有千个月亮、千个太阳、千个须弥山王,千个四大部洲,千个梵世天。

中千世界 =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为三禅天所统>

大千世界 =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为四禅天所统>
娑婆世界/娑婆/索诃
# Sahā-lokadhātu
堪忍之义,因而译曰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而不肯出离,故名为忍。又诸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又此界众生有贪嗔痴等烦恼之过,众生忍之,故名。此为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一佛摄化之境土也。
#华藏世界第十三层的中间
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华藏界
释迦如来真身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
#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