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华经卷第八《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一》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
“善男子,尔时彼佛赞大悲菩萨言:‘善哉!善哉!大悲,汝今所问甚奇甚特,即是珍宝,能大利益无量无边诸菩萨等。
“‘何以故?大悲,汝能问佛如是大事。
“‘大悲,汝今谛听!谛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大乘,有首楞严三昧,入是三昧,能入一切诸三昧中;
“‘有宝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诸三昧;
“‘有师子游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师子游戏;
“‘有善月三昧,入是三昧,能照诸三昧;
“‘有月幢相三昧,入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幢;
“‘有出一切法性三昧,入是三昧,能出一切三昧;
“‘有观印三昧,入是三昧,能观一切三昧顶;
“‘有离法界三昧,入是三昧,能分别诸三昧;
“‘有离幢相三昧,入是三昧,能持一切诸三昧幢;
“‘有金刚三昧,入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不可破坏;
“‘有诸法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一切法;
“‘有三昧王善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安住如王;
“‘有放光三昧,入是三昧,能放光明照诸三昧;
“‘有力进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增进自在;
“‘有正出三昧,入是三昧,能正出诸三昧;
“‘有辩辞三昧,入是三昧,悉解一切无量音声;
“‘有语言三昧,入是三昧,能入一切诸语言中;
“‘有观方三昧,入是三昧,悉能遍观诸三昧方;
“‘有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能破一切法;
“‘有持印三昧,入是三昧,持诸三昧印;
“‘有入一切法寂静三昧,入是三昧,令一切三昧入于寂静;
“‘有不失三昧,入是三昧,不忘一切三昧;
“‘有一切法不动三昧,入是三昧,令一切三昧不动;
“‘有亲近一切法海印三昧,入是三昧,摄取亲近一切三昧;
“‘有一切无我三昧,入是三昧,令诸三昧无有生灭;
“‘有遍覆虚空三昧,入是三昧,遍覆一切三昧;
“‘有不断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持诸三昧令不断绝;
“‘有金刚场三昧,入是三昧,能治一切诸三昧场;
“‘有一切法一味三昧,入是三昧,能持一切法一味;
“‘有离乐爱三昧,入是三昧,能离一切烦恼及助烦恼;
“‘有一切法无生三昧,入是三昧,能示一切三昧无生无灭;
“‘有光明三昧,入是三昧,能照一切三昧令其炽明;
“‘有不灭一切法三昧,入是三昧,不分别一切三昧;
“‘有不求三昧,入是三昧,不求一切诸法;
“‘有不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住法界;
“‘有虚空忆想三昧,入是三昧,令诸三昧皆是虚空见其真实;
“‘有无心三昧,入是三昧,能于一切诸三昧中灭心心数法;
“‘有色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色无边光明;
“‘有净灯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能作灯明;
“‘有一切法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能示现无量智慧;
“‘有电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智慧;
“‘有一切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三昧门光明;
“‘有诸界无边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量无边智慧;
“‘有白净坚固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得空定;
“‘有须弥山空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虚空;
“‘有无垢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除诸垢秽;
“‘有一切法中无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畏;
“‘有乐乐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乐乐;
“‘有一切法正游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有一切诸色;
“‘有放电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放光;
“‘有一切法安止无垢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无垢智慧;
“‘有无尽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非尽非不尽;
“‘有一切法不可思议清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如镜中像等不可思议;
“‘有大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令智慧炽然;
“‘有离尽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示现不尽;
“‘有不动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动不受无有轻戏;
“‘有增益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见增益;
“‘有日灯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放光明门;
“‘有月无垢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作月光明;
“‘有白净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得四种辩;
四无碍/四解/四辩/四无碍解 = Catasrah pratisamvidah,即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均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就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就言语表达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辩。又此为化度众生之法,故亦称四化法。
|
|
法无碍/法无碍辩/法无碍智/法无碍解
|
Dharma-pratisamvid,谓善能诠表,领悟法之名句、文章,并能决断无碍。
|
义无碍/义无碍辩/义无碍智/义无碍解
|
Artha-pratisamvid,谓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碍。
|
词无碍/词无碍辩/词无碍智/词无碍解
|
Nirukti-pratisamvid,谓精通各种地方方言而能无碍自在。
|
乐说无碍辩/乐说无碍解/乐说无碍智/辩无碍解
|
Pratibhana-pratisamvid,谓随顺正理而宣扬无碍;或亦称乐说,系为随顺对方之愿求而乐于为之巧说,故称乐说。
|
“‘有作不作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作与不作示现智相;
“‘有金刚三昧,入是三昧,悉得通达一切诸法,乃至不见如微尘等障碍;
“‘有住心三昧,入是三昧,其心不动不受苦乐,不见光明无有瞋恚,于此心中亦复不见此是心想;
“‘有遍照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见一切明;
“‘有善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善能得住;
“‘有宝山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犹如宝山;
“‘有胜法印三昧,入是三昧,能印诸三昧;
“‘有顺法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悉皆随顺;
“‘有离乐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得离乐著;
“‘有法炬三昧,入是三昧,除诸法暗;
“‘有法雨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雨法雨破坏著相;
“‘有等言语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眼目;
“‘有离语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乃至无有一言;
“‘有断缘三昧,入是三昧,断诸法缘;
“‘有不作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者;
“‘有净性三昧,入是三昧,见一切法自性清净;
“‘有无障碍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有障碍;
“‘有离网三昧,入是三昧,见诸三昧足离于高下;
“‘有集聚一切功德三昧,入是三昧,离一切法集;
“‘有正住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心及心数法;
“‘有觉三昧,入是三昧,即能觉悟一切诸法;
“‘有念分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得无量辩;
“‘有净智觉三昧,入是三昧,于一切法得等非等;
“‘有智相三昧,入是三昧,能出三界;
“‘有智断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断;
“‘有智雨三昧,入是三昧,得一切法雨;
“‘有无依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依止;
“‘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法幢;
“‘有行三昧,入是三昧,能见诸法悉寂静行;
“‘有一切行离一切有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通达解了;
“‘有俗言三昧,入是三昧,能解俗言;
“‘有离语言无字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得解了无有语言;
“‘有智炬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能作照明;
“‘有智胜相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示现净相;
“‘有通智相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悉见智相;
“‘有成就一切行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成就一切行;
“‘有离苦乐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无所依止;
“‘有无尽行三昧,入是三昧,见诸法无尽;
“‘有陀罗尼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能持法相不见邪正;
“‘有无憎爱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憎爱;
“‘有净光三昧,入是三昧,于有为法不见是垢;
“‘有坚牢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法;
“‘有不坚牢有满月净光三昧,入是三昧,悉能具足成就功德;
“‘有大庄严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见成就无量庄严;
“‘有一切世光明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以智照明;
“‘有一切等照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悉得一心;
“‘有净无净三昧,入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净不净;
“‘有无宅三昧,入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舍宅;
“‘有如尔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作与不作;
“‘有无身三昧,入是三昧,于诸法中不见有身。
“‘诸菩萨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口业清净如虚空,于诸法中不见口业,犹如虚空无有障碍。
“‘大悲,是名修学大乘菩萨摩诃萨诸三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