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华经卷第一《陀罗尼品第二》
尔时,宝日光明菩萨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云何得知昼夜差别?所闻音声为何相貌?彼诸菩萨云何而得成就一心?行何异行?”
佛告宝日光明菩萨:“善男子,彼佛世界常有佛光以为照明,以华合鸟悽,如来、菩萨入诸禅定师子游戏,其心欢喜受解脱乐,尔时便知即是夜分。
悽(qī) = 悲伤;悲痛[sad]。
“若有风吹诸华散地,诸鸟相和作微妙声,雨种种华,四方风起,香气微妙柔软细滑,佛及菩萨从禅定起,是时彼佛为诸大众说菩萨法藏,欲令出过声闻、缘觉,是故得知即是昼分。
“善男子,彼佛世界诸菩萨众,常闻佛音、法音、僧音、寂灭之音、无所有音、六波罗蜜音、力无畏音、六神通音、无所作音、无生灭音、微妙寂静音、因寂静音、缘寂静音、大慈大悲无生法忍受记之音、纯诸菩萨清净妙音,常不远离,闻如是音。
“善男子,所闻音声相貌如是。
“善男子,彼界菩萨若已生、若当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常身光明照一由旬,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堕于三恶道中。
“彼诸菩萨皆悉成就大慈心、大悲心、柔软心、无爱浊心、调伏心、寂静心、忍辱心、禅定心、清净心、无障碍心、无垢心、无污心、真实心、喜法心、欲令众生断烦恼心、如地心、离一切世俗言语心、爱乐圣法心、求善法心、离我心、离生老病死寂灭心、烧诸烦恼心、解一切缚寂灭心、于一切法得不动心。
“善男子,彼诸菩萨得专心力,得发起力,得缘力,得愿力,得无诤力,得观一切法力,得诸善根力,得诸三昧力,得多闻力,得持戒力,得大舍力,得忍辱力,得精进力,得禅定力,得智慧力,得寂静力,得思惟力,得诸通力,得念力,得菩提力,得坏一切魔力,得摧伏一切外道力,得坏一切诸烦恼力。
“如是菩萨,于彼佛土已生、当生者,即是真实。
“菩萨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
“彼诸菩萨以禅味为食,法食、香食犹如梵天,无有揣食,亦无名字,无有不善,亦无女人、苦受、爱憎诸余烦恼及我我所、身心苦恼、三恶道等,皆悉无有是诸名字,亦无黑暗臭处、不净、荆棘、秽恶、山陵、堆阜、土沙、砾石及日月星宿、燃火之明、须弥、大海、大小铁围二山中间幽冥之处,亦无有雨、浊乱恶风及八难处,悉亦无有此诸名字。
揣(chuǎi) = 测量;量度[measure]。(猜想,推测;估量[estimate]/捶击[strike]/chuài = 挣扎[struggle]/tuán
= 古同“团”,聚集的样子。)
阜(fù) = 土山[mound]。(泛指山[mountain]。)
砾(lì) = 小石,碎石[gravel]。
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八难 = Atthakkhana,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之八种障难。
|
|
在地狱难
|
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地狱,长夜冥冥而受苦无间,不得见佛闻法。
|
在饿鬼难
|
饿鬼有三种:
(1)业最重之饿鬼,长劫不闻浆水之名。
(2)业次重之饿鬼,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
(3)业轻之饿鬼,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
|
在畜生难
|
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
|
在长寿天难
|
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
|
在边地之郁单越难
|
郁单越,Uttara-kuru,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命无中夭,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
|
盲聋喑哑难
|
此等人虽生中国(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国一带),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
|
世智辩聪难
|
谓虽聪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
|
生在佛前佛后难
|
谓由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不得见佛闻法。
|
“善男子,彼佛世界常以佛光、菩萨宝光而为照明,其光微妙清净第一,遍满其国。
“其中有鸟,名曰善果,声中常出根、力、觉道微妙之音。”
根力觉道/根力觉分 = 指五根(信、精进、念、定、慧)、五力(信、精进、念、定、慧)、七觉支(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舍),及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尔时,宝日光明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纵广几何?住世寿命说法几时?昨夜始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度之后,法住久近?诸菩萨众在世几时?生彼世界诸菩萨等,颇有远于见佛、闻法、供养众僧不?莲华世界佛未出时,名字何等?彼界先昔佛日世尊灭度已来,为经几时?灭度之后,中间几时?莲华尊佛而得成道,以何因缘,于十方世界在在处处,所有诸佛入于师子游戏三昧,示现种种神足变化,诸菩萨等或有见者、或不见者?”
尔时,佛告宝日光明菩萨:“善男子,如须弥山王,高十六万八千由旬,纵广八万四千由旬,或时有人勤行精进,或幻化力,或禅定力,碎破须弥犹如芥子过诸算数,除佛世尊,一切智者余无能知。
芥(jiè) = 蔬菜名。即“芥菜”[Indian mustard]。(小草[small grass]/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trifle;petty thing;minor matter]。)
“如一芥子为一四天下,是莲华世界所有四天下数尽此芥子,有诸菩萨充满其中,犹如西方安乐世界诸菩萨等。
“善男子,彼莲华尊佛寿命说法三十中劫;灭度已后,正法住世满十中劫。
“善男子,彼诸菩萨已生、当生者,寿命四十中劫。
“善男子,彼佛世界本名栴檀,清净好妙不如今也,尔时世界亦无如是清净菩萨。
“善男子,栴檀世界过去先佛出于世间,号日月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说法三十中劫。
“临灭度时,或有菩萨以愿力故至余佛土,其余在者作如是念:‘今夜中分,日月尊如来当取涅槃。是佛灭度已,我等当于十中劫中护持正法。谁能于此正法灭已,次第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有菩萨名虚空印,以本愿故,日月尊如来即与授记:‘善男子,我灭度已,正法住世满十中劫。过十中劫,于夜初分正法灭尽,汝于是时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莲华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诸菩萨摩诃萨至日月尊佛所;至佛所已,诸菩萨等以禅定力种种自在师子游戏供养日月尊如来;作供养已,右绕三匝,作如是言:‘世尊,我等愿欲于此十中劫中入灭尽定。’
“善男子,尔时日月尊如来告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受持此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过去诸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已为受佛职位诸菩萨说;如今现在十方诸佛,亦为受佛职位诸菩萨说;未来诸佛世尊,亦当为受佛职位诸菩萨说。’
如去/如来 = Tathagata,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即佛之尊称。为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之义,故称为如去;为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故称如来。佛陀即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为如来。
应真/应/应供
= Ara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亦即应受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供养者。
正遍智/正遍觉/正真道/正等觉/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者/正遍知 = Samma-sambuddho,音译作三藐三佛陀。“三”(Sam)为“完全,合一,正”的意思,“藐”(ma)则为“转向,弯曲,寰宇”之意,“三藐”(Samma)为“全体、所有”。“菩提”(boddho)则是“觉知、觉悟、感觉、感受、道统、智慧”。
“所谓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即说章句:
“‘阇利阇连尼摩诃阇连 休翅 休翅 三钵提 摩诃三钵提 提陀阿吒醯多遮吒迦吒陀罗卓迦 阿斯摩迦斯醯隶弥隶帝隶 流流翅 摩诃流流翅阇移 头阇移阇移 末坼膻坻 舍多祢伽陀祢 阿茂隶茂罗波隶阇尼 摩诃斯祢毗罗 婆祢目帝目 帝波隶输题 阿毗坻 波夜郅祢 波罗乌诃罗祢檀陀毗阇比阇婆留郁耽祢
坼(chè) = 裂开,分裂[crack;split open]。(裂缝[crack]。)
膻(shān) = 羊臊气。亦泛指臊气[sheepy odor]。
坻(chí) =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islet;small body of land in
the water]。
祢(mí) = 奉祀死父的宗庙[temple]。
郅(zhì) = 郁郅(Yù Zhì)。古县名[Yuzhi
county]。
“‘如是章句,破坏外道一切论议,摄正法轮;复能拥护说正法者,开示分别四念处解脱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 佛陀波迦舍移 阿摩摩祢摩摩呵遮纸 頞缇頞缇涅帝罗祢 路迦提目帝 那提陀隶婆末尼
頞(è) = 鼻梁[nasal bridge]。
“‘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四种圣解脱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波沙缇 波沙祢 陀隶 陀隶罗波坻 掬坻 守毗守婆波坻 祢坻 须摩跋坻羼提 翅坻迦留那鬰提叉移 比坻忧比叉 三钵祢 阿罗翅婆罗地 佉岐 佉岐竭移 阿茂 隶牧 罗输檀尼
缇(tí) = 红黄色,丹黄色[oranged
red]。
掬(jū) = 两手相合捧物[hold in both hands]。(抓取,取[grasp]。)
羼(chàn) = 群羊杂居[sheep crowd]。(混杂[mix]。)
鬰(yù) = 古同“鬱”。
佉(qū) = 通“祛”。驱逐[expel]。
岐(qí) = 古地名。岐山[Qishan mountains]。(同“歧”。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branch]。)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四无所畏解脱法门。’
佛四无畏/四无畏/四无所畏 = Cattari vesarajja,佛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功德,不共菩萨,是成佛之后才有的功德。
|
|
一切智无所畏/正等觉无所畏
|
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
|
漏尽无所畏/漏永尽无所畏
|
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
|
说障道无所畏/说障法无所畏
|
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
|
说尽苦道无所畏/说出苦道无所畏
|
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咀颇罗 阿伽颇罗 阿涅颇罗 涅罗颇罗 三目多 阿目多 涅目多 阿婆毗那 比目帝婆尼 比臈颇罗 阿延陀 伊毗持 坻毗持 乌头 都罗兜蓝 阿兴三耒 伊提多婆 阿埵多埵 萨婆路伽阿茶伽 隶频陀 阿浮萨隶 陀陀曼坻毗舍伽跋提 阿颇逻迦颇蓝
咀(jǔ) = 品味,细嚼[taste]。
颇(pō) = 头偏[oblique;be inclined to one side;slant]。(略微;稍[rather]/很;甚[very]。)
臈(là) = 古同“腊”。(gé = 臈胆,肥胖的样子。)
耒(lěi) =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plough]。
逻(luó) = 巡察,巡逻[patrol]。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守护三乘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阇陀多 安祢醯罗 婆波多骠 伊昙颇隶 尼炎颇隶 三茂檀那延 毗浮舍 波施 苏摩兜 阿㝹摩五阿鸠摩都施跋帝 末罗吔 达舍婆罗毗波施他 拲舍涕多 阿尼饮摩 底拏摩坻 阿路俱阿提斗拏 萨坻末坻
骠(piào) = <马>快跑的样子[<of horse> fast]。(biāo = 黄骠马,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
吔(yē) = 叹词,表示惊异、惊讶和感叹等。
拲(gǒng) = 古代的一种刑罚,把双手铐在一起。
拏(ná) = 持拿;执取。后作“拿”[take]。
“‘如是章句,现在诸佛本所修习,开示分别四正勤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安祢 摩祢 摩祢 摩摩祢 遮隶至利帝 赊履赊履多毗 羶帝目帝 郁多履 三履 尼三履 三摩三履 叉裔 阿叉裔 阿阇地羶帝 赊蜜致 陀罗尼 阿路伽 婆婆斯 頼那婆提 頼魔 婆提阇那婆提 弥留婆提 叉裔尼陀舍尼 路伽婆提 波祢陀舍尼
赊(shē) = 赊欠[give credit;buy or sell on credit]。
羶(shān) = 羊身上的臊味。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四无碍辩解脱法门。’
四无碍/四解/四辩/四无碍解 = Catasrah pratisamvidah,即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均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就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就言语表达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辩。又此为化度众生之法,故亦称四化法。
|
|
法无碍/法无碍辩/法无碍智/法无碍解
|
Dharma-pratisamvid,谓善能诠表,领悟法之名句、文章,并能决断无碍。
|
义无碍/义无碍辩/义无碍智/义无碍解
|
Artha-pratisamvid,谓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碍。
|
词无碍/词无碍辩/词无碍智/词无碍解
|
Nirukti-pratisamvid,谓精通各种地方方言而能无碍自在。
|
乐说无碍辩/乐说无碍解/乐说无碍智/辩无碍解
|
Pratibhana-pratisamvid,谓随顺正理而宣扬无碍;或亦称乐说,系为随顺对方之愿求而乐于为之巧说,故称乐说。
|
“尔时,世尊复说是章句:
“‘斫閦阿婆婆祢陀舍尼 禅那路伽陀兜波娑散尼 萨婆因提浮摩坻千坻 萨婆萨婆 婆摩萨婆婆吔婆 叉夜迦隶 惧迦隶婆阇尼路伽㝹达舍那比婆
斫(zhuó) = 斧刃[edge <of an axe>]。(用刀、斧等砍劈[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閦(chù) = 众多。
㝹(nóu)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四如意足解脱法门。’
四如意分/四如意足/四神足 =
Rddhipada,为三十七道品中次于四念处、四正勤之第三行法。系由欲求(欲)、心念(心)、精进(勤)、观照(观)四法之力,引发种种神用而产生之三摩地(定)。
|
|
欲如意足
|
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
精进如意足
|
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
念如意足
|
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
观如意足/慧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
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阿遮隶 佛提 陀陀波遮隶 那尼 乾拏斯提 苷频提 尼屑提三笔知 波隶伽萨隶 苏弥战提 战提阿遮隶 阿遮遮隶 阿波隶 频枝婆离 祢婆离 波遮遮离 波波离 阿那夜 阿那夜 阿俾斯钩钩波婆毗祢 迦祢 祢阇斯伽伽弥 那由楴
苷(gān) = 甘草[licorice]。
屑(xiè) = 碎末。
楴(dì) = 古代簪子一类的束发用具。/dǐ = 古同“柢”,树根。/shì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一切根力解脱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富罢 肃富罢 度摩波 隶诃隶 阿婆移 鬰支隶 支迦勒差 阿夜末兜帝帝隶 摩摩隶半遮尸尸隶 路伽写尼阇那夜 叉岐醯帝那遮 夜帝沙 栴提那
罢(bà) = 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罢官;免去;解除[dismiss from
office]。(停止[stop;cease]/完毕[finish]/归,返回[return]/pí = 古同“疲”,累。)
“‘如是章句,开示分别七菩提分解脱法门。’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遮迦婆阇隶 婆帝遮迦隶 遮加陀隶 陀罗遮迦隶 陀隶 茂隶醯醯 隶隶陀离阿楼婆跋提 休休隶 夜他甚婆饿频婆隶 夜陀祈尼 夜他波兰遮 离提奢夜他婆耶 离离絁萨遮尼隶诃罗 阇留遮毗离 毗梨尼离诃罗 未离未伽尼隶诃罗 尼罗尼隶诃罗 三摩提尼隶诃罗 般若尼隶诃罗 比目帝尼隶 诃罗比目帝阇那陀隶舍那尼隶诃罗那叉帝 尼隶诃罗栴陀尼隶诃罗修利尼隶呵罗波陀舍夜六耽多陀阿伽度阿浮陀尼罗浮云 三佛陀 阿佛陀伊诃浮陀呾哆浮陀尼诃我摩茂隶阿罗颇 陀罗颇 半茶隶曼陀隶呾哆隶多留摩伽伽怜尼茂袒拏 三半茂袒拏恒伽 崩伽摩㝹尼 留婆 那舍尼那舍槃檀尼 叱叱帝叱叱睹摩由婆醯澄伽摩婆隶摩隶诃呾尼 婆隶摩隶 频提毗离毗离忧沙离 舍罗尼陀罗尼 波婆坻 婆蓝那罗易毗头头摩婆罗龋摩梵摩遮隶那因提婆尼提提耶罗尼摩醯首罗罗罗尼三摩宿弥 阿蓝念弥 伊迦勒叉利师遮尼遮罗阿支栴陀罗修利 萨婆修罗阿婆蓝富那 伽緻耽半持多阿夜那 虔稚阎婆斯迦伽陀隶 阿罗陀诃尼摩伽罗毗路诃尼悉昙曼蹄 毗路迦曼诃
絁(shī) = 自蚕茧缫制得到白丝或以蚕丝织成的织物[a
coarse silk fabric]。
袒(tǎn) = 绽开[burst;splig]。(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
龋(qǔ) = 龋病。龋齿,即蛀齿。俗称“蛀牙”、“虫牙”[decayed tooth;dental
caries]。
緻(zhì) = 细密的丝帛。
蹄(tí) = 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hoof]。
“‘是陀罗尼门,诸佛世尊之所受持,开示分别如来十力解脱法门。’”
十种力/十神力/十力 = Dasa
bala,即十种智力。指如来十力,唯如来具足之十种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种。谓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称为力。
|
||
1
|
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不是力/是处非处力/处非处智力
|
处,谓道理。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
|
2
|
知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业报集智力/业力/业异熟智力
|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
|
3
|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染清净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定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
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
|
4
|
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根力/根上下智力
|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
|
5
|
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欲力/种种胜解智力
|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
|
6
|
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种种界智力
|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
|
7
|
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至处道力/遍趣行智力
|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
|
8
|
知天眼无碍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死生智力
|
谓如来藉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
|
9
|
知宿命无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宿住随念智力
|
即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
|
10
|
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力/漏尽力/漏尽智力
|
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说是解了一切陀罗尼法门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岠峨踊没。
岠(jù) = 古通“距”。
峨(é) = 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lofty;towering]。
尔时,有大微妙光明遍于十方,过如恒河沙等世界,其中所有须弥山王、大小铁围不与眼对,但见世界地平如掌。
十方世界所在之处,有诸菩萨其数无量,得诸禅定、总持、忍辱,如是等众以佛神力于己刹没,忽然来至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到如来所,头面礼足,以诸菩萨所得种种自在神足供养于佛;作供养已,各各次第于一面坐,欲听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不可称计欲、色界诸天来至佛所,头面礼足,亦各次第坐于一面,听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如是大众悉皆得见莲华佛刹,亦见彼佛与大菩萨围绕集会。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说此解了一切陀罗尼门,有七十二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得此陀罗尼门,即时得见不可称计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及见诸佛净妙世界。
诸菩萨等怪未曾有。
是诸菩萨以禅定力师子游戏得自在故,作种种供具以供养佛。
尔时,佛告诸菩萨等:“善男子,若菩萨修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者,即得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七万二千三昧门、六万法聚门,即得大慈大悲,解三十七助道之法,得一切智无有障碍。
“是陀罗尼门摄一切佛法,诸佛了此陀罗尼已,为诸众生说无上法,久久在世不入涅槃。
“善男子,汝今所见当知,即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威神力故,令此大地六种震动,及有微妙清净光明遍照十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光所及处无量世界诸菩萨等,来至此会听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并及此界所有无量欲色界天和合聚集,复有诸龙、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皆来欲听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若菩萨闻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已,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
“若有书写,其人乃至无上涅槃,常得不离见佛、闻法、供养众僧。
“若能读诵,诸恶业等永尽无余,转身受生即过初地得第二住。
“菩萨摩诃萨若能修行解了一切陀罗尼门,所作五逆重恶之罪悉得除灭,第二转生即过初地得第二住。
“若无五逆,即于此身所有重业永尽无余,转身即得过于初地得第二住。
“若其不能读诵修行,于听法时,以诸缯彩奉上法师者,尔时如恒河沙等现在诸佛,各于世界称扬赞叹:‘善哉!善哉!’
缯(zēng) =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silk fabrics]。
“即与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是菩萨以供养因缘故,不久当得受佛职位,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香供养,不久当得无上定香。
“若华供养,不久当得无上智华。
“若以珍宝供养法师,不久当得三十七助道法之宝。
“善男子,若有菩萨能解了是陀罗尼门者,得大利益。
“何以故?此陀罗尼门,能开示分别一切菩萨诸法宝藏。
“以是持故,令诸菩萨得无碍辩、四适意法。
“善男子,日月尊如来为虚空印菩萨说陀罗尼门已,尔时大地亦六种震动,亦有无量微妙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见诸佛刹地平如掌。
“尔时,会中亦有无量菩萨摩诃萨,悉见十方不可称计诸佛世尊。
“是时,十方无量无边诸菩萨等,各各自于己世界没,忽然来至栴檀世界,见日月尊佛礼拜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皆欲听受是陀罗尼门。
“善男子,尔时彼佛告诸菩萨:‘善男子,我今已听汝等:若是一生补处,于十中劫听入灭尽定;其余菩萨应十中劫,从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受此陀罗尼门菩萨法藏,随受持法得见十方无量世界所有诸佛,因见佛故,心生欢喜得种善根。’
“尔时,会中有诸菩萨得种种自在师子游戏者,以种种供具供养彼佛;作供养已,白佛言:‘世尊,是虚空印菩萨摩诃萨,过十中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转于无上法轮。’
“时佛告曰:‘诸善男子,如汝所说,是虚空印菩萨摩诃萨,过十中劫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过其夜便转法轮。尔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即过其夜转正法轮、不退法轮、无上法轮。尔时,会中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先从虚空印菩萨于十中劫受是陀罗尼门者得不退转,复有一生补处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有菩萨不多修学是陀罗尼者,于当来世得过初地上二住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得是陀罗尼门。’
“如是说已,日月尊如来为诸菩萨示现种种神足变化;示现是已,为虚空印菩萨摩诃萨示现那罗延三昧:‘汝得是定,便当得受金刚之身。’
“复为示现一切庄严三昧光明:‘善男子,汝虽未转是正法轮,梦为诸菩萨说此陀罗尼门,汝于尔时便为已得如来身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亦当放此一切庄严三昧光明遍照无量一切世界,复于光中得见无量无边诸佛。’
“复为示现金刚场三昧:‘以三昧力故,虽未坐道场菩提树下,未转法轮,已能为诸菩萨说微妙法。’
“复为示现法轮须三昧:‘以三昧力故,寻转法轮;转法轮时,有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当得毕定。’
“尔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已,寻即自知当转法轮,欢喜踊跃,与无量菩萨共供养佛;作供养已,各各自入诸楼观中。
“尔时,彼佛即于其夜入无余涅槃。
“时诸菩萨过其夜已,供养舍利;既供养已,各各还入宝楼观中。
“他方菩萨各各自还本佛世界。
“一生菩萨于十中劫入灭尽定;其余菩萨因虚空印说妙法故,满十中劫得种善根。
“是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始于昨夜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于今日转正法轮,示现种种神足变化,令百千亿那由他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我今于此说是陀罗尼门时,亦有八十那由他百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七十二亿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七十二那由他百千菩萨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无量无边天与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解脱怨憎,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修习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佛告解脱怨憎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何等为四?菩萨住是四圣种中,于粗衣、食、卧具、医药,常得知足。
“菩萨成就如是四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四圣种 = Cattaro Ariya-vamsa,四种能生众圣之种子。前三者为随得食、衣、住之喜悦而满足,均令人知足少欲,后一种则言断烦恼、修圣道之欣悦,从而引生圣果,故称为圣种。
|
|
衣服喜足圣种
|
即于随其所得的衣服喜足少欲。
|
饮食喜足圣种
|
即于随其所得的饮食喜足少欲。
|
卧具喜足圣种
|
即于随其 所得的卧具(床单等)喜足少欲。
|
乐断乐修圣种
|
即爱乐断除烦恼,爱乐修行圣道。
|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五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何等为五?自持禁戒,所谓爱护解脱戒,成就威仪行,防护戒法,心生怖畏如小金刚,受持修学一切诸戒,见破戒者劝令持戒;
“见邪见者劝令正见;
“破威仪者劝住威仪;
“见散心者劝令一心;
“见有好乐于二乘者,劝令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成就如是五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六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何等为六?自修多闻通达无碍,见寡闻者,劝令多闻;
“自不悭吝,见悭吝者,劝令安住不悭吝法;
“自不嫉妒,见嫉妒者,劝令安住不嫉妒法;
“自不怖他,施以无畏,见怖畏者,为作拥护,善言诱喻使得安隐;
“心不谀谄,无有奸诈;
谀(yú) = 奉承,谄媚[flatter]。(谄媚的话[flattery]。)
谄(chǎn) = 谄媚,曲意迎合[adulate;flatter]。
“行空三昧。
“菩萨成就如是六法,则能修是陀罗尼门。
“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相貌法已,于七岁中总略一切陀毗黎章句,昼夜六时头面恭敬,一心思惟缘身念处,行空三昧读诵如是陀毗黎章句;即于起时,遍念十方一切世界无量诸佛。
“是菩萨摩诃萨过七岁已,即便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菩萨得是陀罗尼门已,便得如是圣清净眼;得是眼已,见于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在在处处诸佛世尊不取涅槃,亦见示现种种无量神足变化。
“是菩萨尔时悉见一切无量诸佛无有遗余,以见佛故即得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七万二千三昧门、六万法聚门。
“菩萨摩诃萨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已,复于众生得大慈悲。
“复有菩萨摩诃萨得是法门已,所有五逆重恶罪等,转身便得永尽无余;第三生已,尽一切业得第十住。
“若无五逆,其余诸业即于此身永尽无余,过一生已得第十住,不久便得三十七品及一切智。
“善男子,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能大利益诸菩萨摩诃萨。
“若菩萨常念诸佛法身故,得见种种神足变化;见是化已,即得如是无漏欢喜;因欢喜故,便成如是神足变化;以神足力,则能供养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得供养已,于诸佛所亦听受妙法;听受妙法故,即得陀罗尼三昧忍辱,便还来至此佛世界。
“善男子,是陀罗尼门能作如是大利益事,损灭恶业,增诸善根。”
尔时,有诸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过去如一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二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三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四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五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六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七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八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复有菩萨作如是言:“我等已于九恒河沙等诸佛所,闻是陀罗尼门,闻已即得。”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于往世过十恒河沙等劫时,有大劫名善普遍。
“于此劫中,是娑婆世界微妙清净,一切庄严。
“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号娑罗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无量百亿那由他比丘僧,复有不可计诸菩萨摩诃萨恭敬围绕。
“尔时,娑罗王佛为诸大众说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我于尔时从彼佛所得闻是法,闻已修学,学已即得增广具足。
“如是无量无边劫中,有不可计阿僧祇佛,我于尔时随其寿命,以诸菩萨所得种种师子游戏自在三昧,供养如是无量诸佛。
“我于尔时便得于此一一佛所,种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阿僧祇善根,种善根已即得无量大功德聚。
“以是善根故,无量诸佛与我授记,以本愿故久在生死,以待时故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待(dài) = 等待,等候[wait for]。(对待[treat;deal with]/暂时停留[stay]。)
“世尊,唯愿如来,于今与我授佛职位,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娑罗王佛现在世时,汝已得是解了一切陀罗尼法门。
“弥勒,汝于过去十大劫中,若欲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汝于尔时寻应具足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
“弥勒,汝久住生死,以本愿故;所以不成,以待时故。
“弥勒,我今为汝授佛职位。”
尔时,世尊观诸大众及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阿修罗、罗刹、干闼婆、人非人等,作是观已,说是章句:
“带哆浮弥 檀陀浮弥 昙摩陀浮弥 伽帝浮弥 蜜帝浮弥 般若浮弥 毗舍罗阇浮弥 钵帝三毗多浮弥 阿耨差婆浮弥 阿婆差浮弥 三摩多博差摩博差浮弥 阇帝叉裔浮弥 三杈阇毗收阇 波罗 收阇毗舍伽达舍婆帝 毗舍陀 帝罗那伽伽罗伽 三杈舍婆多 毗摩帝揄波醯罗罗伽摩阿吒杈罗 婆舍僧伽摩伊帝朱罗跋帝弥 文陀罗 陀诃罗跋帝般若浮多 诃陀伽弥多 娑图沙槃多伊罗耶 尼罗耶 诃呼萨吒 阿牧陀牧阿 他婆帝 伽楼婆帝 帝醯那提婆阿迦那摩帝 婆迦那摩帝三弥帝毗娑婆地祎陀娑罗 祎陀婆罗 诃罗多罗拘留沙 兜楼沙赖摩罗留他 多留他 萨婆他 萨婆他遮 尼留他 提诃多 多醯颇罗 婆睺颇罗 萨婆颇罗 世吒婆提。”
杈(chā) = 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branch
of a tree]。
揄(yú) = 引;挥动[draw forth;brandish]。
祎(yī) = 美好[fine]。
说是杂十二因缘解脱章句时,有六十那由他诸天见四圣谛。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带颇岚 阿伽颇岚 罗罗颇岚 阿罗颇岚 尼罗呼罗 婆婆多骠 伊昙颇岚 尼监颇岚 南无陀盐 毗浮蛾 般若遮伽 阿㝹毗地遮迦 阇尼遮迦。”
岚(lán) = 山林中的雾气[mountain mist]。
说是解脱章句时,有一亿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波施 苏摩都 阿㝹摩都 阿拘摩都 鵄陀婆拘摩哆他 陀舍罗 毗簸跛他 伊诃世铁多 苏祢摩 苏帝厕拏帝(利惠)阿路拘(光明)阿提斗拏(大默然)。”
簸(bǒ) = 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winnow]。
说是解脱章句时,六万四千诸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阿叉修跋叉 修婆娑曼陀那 阿罗住婆婆伽罗厨 迦罗茶叉 悉昙摩帝 三摩多茤 阿叉婆隶 醯吒迦路 摩诃婆隶 乌阇陀路 陀罗尼 醯伽罗叉 拘陀叉 拘婆叉 鞞路布 毗留波目佉 势帝嗐哆势帝婆隶 阿修路比那 修路波摩提。”
嗐(hài) = 表示伤感或惋惜[oh!—an interjection expressing regret or sorrow]。
说是解脱章句时,十二亿夜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复说章句:
“阿挮 卑梨离 尼帝梯 珊帝梯 伽帝抳 那迦弥 阿蓝弥 波岚弥 阿陀弥摩陀弥 摩帝弥 珊尼诃 守隶陀 罗尼阿弗舍多萨陀 萨提婆萨那伽 萨夜叉萨诃修罗 提婆那伽 尼六帝隶婆罗尼六帝罗毗 蜜帝般若般梨跋多 末帝婆利罗毗 伽帝提帝波利婆罗 伽帝提帝罗毗 弗婆翅毗阇祢毗萨遮利畔多 阿毗陀那畔多 首罗畔陀 郅罗毗梨耶畔陀 毗多畔坻 毗娑婆祢 末伽文陀毗舍钵利剑摩 祢叉波罗呼 乌诃罗路提罗波都 阿修罗文陀那伽文陀 夜叉文陀 罗刹文陀 鞞提 鞞提弥 多卑多多卑 乌拏那咩 婆伽提 陀罗尼阿毗舍多提舍首陀尼 波翅输提 耆婆输陀尼 波翅波利羯磨帝摩帝伽帝趺帝伽那那波帝 婆罗那佛提阇耶遮加输若陀遮迦卑夜。”
挮(tǐ) = 去掉鼻涕和眼泪。/tì = 擦拭物体。
趺(fū) = 同“跗”。脚背[instep]。
说是解脱章句已,五万六千阿修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得不退转。
尔时,世尊告无所畏平等地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诸佛世尊出世甚难,演布是法乃复倍难。
“是法乃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熏修。
“善男子,如是章句能令菩萨威德成就。
“善男子,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是章句,供养恭敬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佛世尊,于诸佛所或行布施,或修梵行清净持戒,或勤精进,或修忍辱,或入三昧,或修习慧,种种修集纯善净业,是故我今得无上智。
“善男子,我昔于无量阿僧祇亿那由他劫修菩萨道时,身常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故我今得是舌相。
“善男子,以是因缘故,诸佛世尊所说真实,无有虚妄。”
尔时,世尊示现种种神足变化,作变化已,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入是三昧已,出广长舌遍覆面门,从其舌根放六十亿光明。
其光微妙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地狱、饿鬼、畜生、天、人皆蒙其光。
地狱众生身炽然者,以蒙光故,于须臾间得清凉乐。
是诸众生即于其前,各有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
尔时,众生以见佛故皆得快乐,各作是念:“蒙是人恩,令我得乐。”
于化佛所心得欢喜,叉手恭敬。
尔时,佛告彼诸众生:“汝今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以是缘故常得快乐。”
诸众生长跪叉手,前受佛教,而作是言:“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是诸众生以是善根因缘故,于此命终,或生天上,或生人中。
若有众生在寒冻地狱,是时寻有柔软暖风来触其身,乃至生天人中亦复如是。
饿鬼众生为饥渴所逼,蒙佛光故,除饥渴恼受于快乐。
亦各于前有一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以见佛故皆得快乐,各作是念:“蒙是人恩,令我得乐。”
于化佛所心得欢喜,叉手恭敬。
尔时,世尊令彼众生得见宿命罪业因缘,寻自悔责,以是善根于中命终生天人中,畜生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为诸天人示宿世因缘故,有无量无边众生来至佛所,头面作礼,却坐一面,听受妙法。
尔时,有不可计诸天及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菩萨摩诃萨得陀罗尼三昧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