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星期六

悲华经《诸菩萨本受记品第四之三》

悲华经卷第五《诸菩萨本受记品第四之三》
 
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第十王子软心言,乃至发心亦复如是。
“王子所愿皆如阿閦菩萨所愿,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令一切众生悉得思惟诸佛境界,手中自然生栴檀香、优陀婆罗香,以此诸香供养诸佛。’
 
“尔时,宝藏如来赞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愿者,甚奇甚特!汝愿众生手中自然有栴檀香、优陀婆罗香,悉得思惟诸佛境界系念清净,以是故今改汝字号为香手。’
 
“佛告香手:‘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阿閦如来般涅槃后,正法灭尽过七日已,汝于是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佛世界故名妙乐,佛名金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香手菩萨复作是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今我礼佛,此阎浮园周匝当雨诸薝卜华。’
 
天华 = Deva-puppha指天上之妙华。又指法会时,散于佛前,以纸作状如莲花瓣者。
优钵罗华
Uppala,意译作青莲花。
波头摩华/钵特摩华/钵昙摩华/钵头摩华
Paduma,意译作赤莲华、红莲华。
拘牟头华/拘物头华
Kumuda,意译黄莲花。
分陀利华/芬陀利华
Pundarika,意译白莲华。
瞻卜迦华/薝卜华
Campaka,译曰金色花树、黄花树。
阿提目多伽华
Atimuktaka,草名。译曰善思夷华,苣胜子,龙舐华。草形如大麻,赤华青叶,子可作油。亦能为香。
婆师迦华/婆利师迦华
Varsika,意译作雨时生、雨时、夏生、夏至、雨。花名之由来,乃因其花为雨期时所开;或因此花于夏时所生。。
苏摩那华/须曼华/须曼那华
Sumana,意译悦意花、好意花、好喜花、善摄意花、称意花。
曼陀罗华
四种天花
Mandarava,意译天妙、悦意、适意、杂色、圆、柔软声、阒、白。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花色似赤而美,见者心悦。
摩诃曼陀罗华
Mahamandarava,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陀罗华。
曼殊沙华
Manjusaka,又译作柔软华、白圆华、如意华、槛花、曼殊颜华。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殊沙华。其花鲜白柔软,诸天可随意降落此花,以庄严说法道场,见之者可断离恶业。
摩诃曼殊沙华
Mahamanjusaka,其花大者,称为摩诃曼殊沙华。
 
“善男子,尔时香手菩萨,于宝藏佛前头面著地,是时阎浮园中如其所言,周匝遍雨诸薝卜华。
 
“尔时,宝藏如来为香手菩萨,而说偈言:
 
“‘尊妙功德,善趣汝起!如心所愿,雨薝卜华,
“‘度脱无量,一切众生,示诸善道,令至无畏。’
 
“善男子,尔时香手菩萨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第十一王子瞢伽奴言,乃至发心亦复如是。
(méng) = 目不明[one's eyes are obscure](懵懂;迷糊不清[confused])
“王子所愿亦如香手菩萨所愿,尔时师子王子以珍宝幢供养宝藏如来。
“时佛即赞师子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以此宝幢供养,是故号汝名为宝相。’
“佛告宝相:‘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妙乐世界金华如来般涅槃后,正法灭已过三中劫,妙乐世界转名月胜,汝于是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龙自在尊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佛世界所有庄严,如妙乐世界等无差别。’
 
“尔时,宝相菩萨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我今头面礼于佛足,令一切众生得如是念,犹如菩萨住无谄三昧,一切众生得大利益生于大悲发菩提心。’
“善男子,尔时宝相菩萨在宝藏佛前头面著地,一切众生悉得如是无谄三昧,得大利益生于大悲发菩提心。
 
“尔时,宝藏如来为宝相菩萨,而说偈言:
 
“‘善意勤起,已于我前,为诸众生,善作大誓,
“‘能大利益,无量众生,令心无垢,是故来世,
“‘得成为佛,天人之尊。’
 
“善男子,尔时宝相菩萨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尔时,摩阇婆王子等五百王子,作如是愿:‘愿得如是种种庄严功德佛土,皆如虚空印菩萨摩诃萨所修净土。’
“尔时,宝藏如来皆为一一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同共一时各于余国成无上道,如虚空印菩萨摩诃萨。
 
“复次,四百王子作是誓愿,愿取庄严净妙佛土皆如金刚智慧光明菩萨摩诃萨。
“尔时,宝藏如来亦为一一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同共一时各于异国成无上道,如金刚智慧光明菩萨摩诃萨。
 
“复次八十九王子又作是愿,愿取如是庄严佛土,如普贤菩萨摩诃萨所修佛土等无差别。
“尔时,八万四千小王各各别异作殊胜愿,人人自取种种庄严上妙佛土。
“尔时,宝藏如来各各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来之世各在余国,同共一时成无上道。’
 
“尔时,九十二亿众生亦各发愿,取种种庄严胜妙佛土。
“时,宝藏如来一切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等来世于余国土,同共一时成无上道。’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有八十子,即是宝藏如来之兄弟也,其最长子名海地尊。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告其长子言:‘汝今可取妙清净庄严佛土。’
“其子答言:‘唯愿尊者先师子吼。’
“其父告言:‘我之所愿当最后说。’
“其子复言:‘我今所愿,当取清净、不清净耶?’
“父复答言:‘若有菩萨成就大悲,尔乃取于不净世界。何以故?欲善调伏众生垢故。如是之事,汝自知之。’
 
“善男子,尔时海地尊至宝藏如来所,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有寿八万岁时,如今佛世,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今又愿令我国土所有众生,薄淫恚痴,厌离身心,怖畏生死见其过患,来至我所出家学道。
“‘我于尔时为诸众生说三乘法。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唯愿世尊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宝藏如来告海地尊言:‘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时有劫名曰遍敷优钵罗华,此佛世界当名愿爱,是时人民寿八万岁,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宝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海地尊复作是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此阎浮园周匝当雨赤色真珠,一切树木自然皆出微妙妓乐。’
 
“善男子,时海地尊在宝藏佛前头面作礼,当尔之时,其园周匝雨赤真珠,一切树木皆出种种微妙妓乐。
 
“尔时,宝藏如来即为摩纳,而说偈言:
摩纳 = Manava,意译胜我。即毗纽天外道在有情身中所执着的胜妙之我。/Manava/Manavaka,又作摩纳缚迦、摩纳、摩那婆。意译为儒童、少年、仁童子、年少、年少净行、净持。即青年,又特指婆罗门之青年而言。
 
“‘大力汝起,无量智藏,慈悲众生,作大利益。
“‘所愿清净,今得成就,当为众生,作天人师。’
 
“善男子,尔时海地尊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梵志第二子名曰三婆婆,白佛言:‘世尊,我今所愿,如海地尊之所愿也。’
“尔时,宝藏如来便告三婆婆言:‘未来之世,优钵罗华劫中愿爱世界,人寿转多八十亿岁,汝当于中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日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第三子所得世界亦复如是,人寿二千岁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火音王如来乃至天人师、佛世尊。
“‘第四成佛号须曼那,
“‘第五成佛号持戒王,
“‘第六成佛号善持目,
“‘第七成佛号梵增益,
“‘第八成佛号阎浮影,
“‘第九成佛号富楼那,
“‘第十成佛号曰胜妙,
“‘十一成佛号曰宝山,
“‘十二成佛号曰海藏,
“‘十三成佛号那罗延,
“‘十四成佛号曰尸弃,
“‘十五成佛号南无尼,
“‘十六成佛号曰觉尊,
“‘十七成佛号憍陈如,
“‘十八成佛号师子力,
“‘十九成佛号曰智幢,
“‘二十成佛号佛音声,
“‘二十一成佛号尊胜佛,
“‘二十二成佛号离世尊佛,
“‘二十三佛号利益佛,
“‘二十四号智光明佛,
“‘二十五号师子尊佛,
“‘二十六号寂静智佛,
“‘二十七号难陀佛,
“‘二十八号尼拘罗王佛,
“‘二十九号金色目佛,
“‘三十号得自在佛,
“‘三十一号曰乐佛,
“‘三十二号宝胜佛,
“‘三十三号善目佛,
“‘三十四号梵善乐佛,
“‘三十五号梵仙佛,
“‘三十六号梵音佛,
“‘三十七号法月佛,
“‘三十八号示现义佛,
“‘三十九号称乐佛,
“‘四十号称增益佛,
“‘四十一号端严佛,
“‘四十二号善香佛,
“‘四十三号眼胜佛,
“‘四十四号善观佛,
“‘四十五号摄取义佛,
“‘四十六号善意愿佛,
“‘四十七号胜慧佛,
“‘四十八号金幢佛,
“‘四十九号善目佛,
“‘五十号天明佛,
“‘五十一号净饭佛,
“‘五十二号善见佛,
“‘五十三号毗琉璃幢佛,
“‘五十四号毗楼博叉佛,
“‘五十五号梵音佛,
“‘五十六号功德成就佛,
“‘五十七号有功德净佛,
“‘五十八号宝光明佛,
“‘五十九号摩尼珠佛,
“‘六十号释迦文尼佛,
“‘六十一号音尊王佛,
“‘六十二号智和合佛,
“‘六十三号胜尊佛,
“‘六十四号成华佛,
“‘六十五号善华佛,
“‘六十六号无怒佛,
“‘六十七号日藏佛,
“‘六十八号尊乐佛,
“‘六十九号日明佛,
“‘七十号龙得佛,
“‘七十一号金刚光明佛,
“‘七十二号称王佛,
“‘七十三号虎光明佛,
“‘七十四号相光明佛,
“‘七十五号删尼输佛,
“‘七十六号智成就佛,
“‘七十七号音王佛,
“‘七十八号娑罗王那罗延藏佛,
“‘七十九号火藏佛。’
 
“善男子,尔时梵志其最小子名离怖恼,在佛前住,白佛言:‘世尊,是七十九人,佛今已为现前授记,于遍敷优钵罗华劫愿爱世界人寿转多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今佛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优钵罗劫后分之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如七十九佛所得寿命,愿我寿命亦复如是;
“‘如七十九佛所度众生,我所度众生亦复如是;
“‘如七十九佛三乘说法,我亦如是说三乘法;
“‘如七十九佛声闻弟子众数多少,我之所得众数多少亦复如是。
 
“‘是七十九佛于优钵罗劫,所可教化无量众生,使受人身未得度者,我于末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悉当教化令住三乘。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唯愿世尊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善男子,尔时宝藏佛即赞离怖恼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为无量众生生大悲心。
“‘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是中有劫名优钵罗华,后分之中,汝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无垢灯出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七十九佛所得寿命都合半劫,汝之寿命亦得半劫,如前所愿悉得成就。’
 
“尔时,离怖恼菩萨复作是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我今头面敬礼于佛,令此世界周匝遍雨优钵罗华微妙之香。
“‘若有众生闻此香者,身诸四大清净无秽调适和顺,一切病苦悉得除愈。’
 
“善男子,尔时离怖恼菩萨说是言已,寻以头面敬礼佛足。
“尔时,此佛世界寻时遍雨优钵罗华微妙之香,众生闻者,身诸四大清净无秽,调适和顺,一切病苦悉得除愈。
 
“宝藏如来为是菩萨,而说偈言:
 
“‘善心慈悲,导师可起,诸佛世尊,咸称赞汝,
“‘能断坚牢,诸烦恼结,当来成善,净智慧藏。’
 
“善男子,尔时离怖恼菩萨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有三亿弟子,在园门外一处而坐,教余众生受三归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善男子,尔时梵志劝诸弟子作如是言:‘汝等今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取佛世界。今于佛前,如心所求,便可说之。’
“是三亿人中有一人名曰树提,作如是言:‘尊者,云何菩提?云何助菩提法?云何菩萨修行菩提?云何系念得于菩提?’
“尔时,其师报言:‘摩纳,如汝所问菩提者,即是菩萨之所修集四无尽藏。
“‘何等为四?所谓无尽福德藏、无尽智藏、无尽慧藏、无尽佛法和合藏。
“‘善男子,是名菩提。
 
“‘摩纳,如佛所说助菩提法,所谓摄取助清净度生死法门。
“‘善男子,舍财即是助菩提法,以调伏众生故;
“‘持戒即是助菩提法,随其所愿得成就故;
“‘忍辱即是助菩提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具足故;
“‘精进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一切诸事故;
“‘禅定即是助菩提法,其心当得善调伏故;
“‘智慧即是助菩提法,以知一切诸烦恼故;
“‘多闻即是助菩提法,得无碍辩故;
“‘福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众生之所须故;
“‘智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无碍智故;
“‘寂灭即是助菩提法,柔软善心得成就故;
“‘思惟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断疑故;
“‘慈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无碍心故;
“‘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教化众生无厌足故;
“‘喜心即是助菩提法,于正法中生爱乐故;
“‘舍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断于爱憎法故;
“‘听法即是助菩提法,成就灭五盖故;
“‘出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舍除一切世间故;
“‘阿兰若即是助菩提法,所作不善灭使不生,所有善根多增长故;
“‘念是助菩提法,成就护持故;
“‘意是助菩提法,成就分别诸法故;
“‘持是助菩提法,成就思议寤醒故;
(wù) = 睡醒[wake up](通“悟”。觉悟,认识到[realize])
“‘念处即是助菩提法,分别身受心法成就故;
“‘正勤即是助菩提法,以离一切不善法,修行一切善法增广故;
“‘如意足是助菩提法,成就身心轻利故;
“‘诸根即是助菩提法,摄取诸根成就故;
“‘诸力即是助菩提法,摧灭一切烦恼故;
“‘觉是助菩提法,觉如实法故;
“‘六和敬即是助菩提法,调伏众生令清净故。
“‘摩纳,是名摄取助清净度生死法门。’
 
“树提复言:‘尊者,如佛所说,布施报即是大富、得大眷属,护持禁戒得生天上,广博多闻得大智慧。又如佛说,思惟之法得度生死。’
 
“师复报言:‘摩纳,若乐生死故行布施,是故大富。
“‘摩纳,若善男子、善女人心向菩提,为心调伏故行布施,为心寂静故持禁戒,为心清净无有爱浊故求多闻,为大悲故思惟修道,其余诸法智慧方便成就助求。
“‘摩纳,是名助菩提法,如是修行即是系念得菩提也。
“‘摩纳,如是菩提今应生欲,是道清净,应专心作愿;是道无浊,心清净故;是道正直,无有谄曲断烦恼故;是道安隐,乃至能到涅槃城故。
“‘汝等今应作大善愿,取庄严佛土随意所求净及不净。’
 
“善男子,尔时树提摩纳,在宝藏佛前,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不净世界所有众生,少于贪淫、瞋恚、愚痴,不犯非法;
“‘心无爱浊、无怨贼想,舍离悭吝嫉妒之心;
“‘离邪见心,安住正见;
“‘离不善心,求诸善法;
“‘离三恶心,求三善道;
“‘于三福处成就善根,于三乘法精勤修集,尔时我当成无上道。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令我两手自然而出白色龙象。’
 
“作是言已,佛神力故,其两手中即出龙象,其色纯白七处到地。
“见是事已,告言:‘龙象,汝等今者可至虚空去此不远,遍雨此界八德香水,觉悟此界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得遇一滴,闻其香气悉断五盖,所谓淫欲、瞋恚、眠睡、掉悔、疑盖。’
“作是语已,尔时龙象在虚空中,周旋速疾犹如力士善射放箭。
“是二龙象所作诸事悉成就已,复还来至摩纳前住。
“尔时,树提见是事已,心大欢喜。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告摩纳:‘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时有劫名音光明,此佛世界转名和合音光明,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宝盖增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男子,尔时树提头面著地,礼于佛足。
 
“宝藏如来即为树提,而说偈言:
 
“‘其心离垢,清净且起,今已受记,能令无量,
“‘亿数众生,净第一道,于当来世,调御天人。’
 
“善男子,尔时树提闻是偈已生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三亿弟子除一千人,其余咸共同声发愿,于此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宝藏如来皆为一一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乃至毗婆尸、尸弃、毗尸沙婆,最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余千人悉皆读诵毗陀外典,其中最大所宗仰者,名婆由比纽,白佛言:‘世尊,我今所愿,当于五浊恶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此厚重贪欲、瞋恚、愚痴多恼众生,说于正法。’
 
“时千人中复有一人,字曰火鬘,作如是言:‘尊者婆由比纽,向见何义,愿于五浊恶世之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师报言:‘是菩萨大悲成就故,于五浊恶世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众生无有救护,无诸善念,其心常为烦恼所乱、诸见所侵,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能大益无量众生,善能为作拥护、依止、舍宅、灯明,兼复度脱于生死大海,教令安住于正见中,使处涅槃服甘露水。
“‘是菩萨摩诃萨欲示现大悲故,愿取如是五浊恶世。’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告婆由比纽言:‘善男子,当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东方去此一佛世界微尘数等佛土,有世界名袈裟幢,汝于是中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金山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婆由比纽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我今头面敬礼佛足,唯愿如来以百福庄严佛之两足置我顶上。’
“善男子,尔时婆由比纽说是语已,寻时敬礼宝藏佛足。
“即时,如来百福之足在其头上,复以此偈而赞叹言:
 
“‘大悲心者,今可还起,智慧明利,行菩萨道,
“‘为菩提故,断除坚牢,诸烦恼缚,当来成佛,
“‘能大利益,无量众生。’
 
“善男子,尔时婆由比纽闻是偈已,心大欢喜,即起合掌,前礼佛足,去佛不远,复坐听法。
 
“善男子,尔时火鬘摩纳在宝藏佛前,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我今所愿,于此世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有众生三毒等分,不能专心住于善法,其心不善寿四万岁,尔时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宝藏如来告火鬘言:‘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之中此佛世界当名娑婆。
“‘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
“‘时有大劫,名曰善贤。
“‘何因缘故劫名善贤?是大劫中多有贪欲、瞋恚、愚痴、憍慢众生,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现于世。
“‘善男子,贤劫之初,人寿四万岁,于千佛中最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拘留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令无量众生在生死者,悉得解脱住于涅槃。’
 
“善男子,尔时火鬘摩纳前礼佛足,却在一面,复坐听法。
 
“善男子,尔时摩纳,字虚空,在佛前坐,白佛言:‘世尊,我于来世次拘留孙如来之处,人寿三万岁,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虚空摩纳言:‘善男子,当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入贤劫中娑婆世界,次拘留孙佛后,人寿三万岁,汝当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伽那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有大名称遍闻世间。’
 
“尔时,虚空闻授记已,头面礼佛,右绕三匝,在佛前住,以种种华散佛身上,叉手恭敬礼,以偈赞佛:
 
“‘摄护身心,善入禅定,以微妙音,善能教诫。
“‘其心清净,无有浊乱,虽化众生,不坏世法。
“‘名称光明,及念总持,百福功德,无不增广。
“‘为诸众生,示现善道,竖仙胜幡,积功德山。
“‘持以利益,无量众生,悉令一切,功德满足。
“‘又与众生,善寂灭道,所烧烦恼,如须弥山。
“‘于三有中,生大悲心,而与无量,众生授记。’
 
“善男子,尔时第三摩纳,字毗舍掬多,在于佛前,以七宝床,床上所敷綩綖茵蓐价直千万两金,于其床上置真金器盛满七宝,纯金澡灌七宝妙杖,供养世尊及比丘僧。
(jū) = 两手相合捧物[hold in both hands](抓取,取[grasp])
(wǎn) = 古时冠冕上的纽带。/浅红色的衣服。/网。
(yán) =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xiàn = 古同“线”。
(yīn) = 车垫子[mattress of a car]
(rù) = 陈草复生[grow aftergrass](草席;草垫[straw mat]/通“褥”。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mattress])
“作是施已,白佛言:‘世尊,我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入贤劫中,愿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人民寿命损减,初入五浊,所有众生厚重贪淫、瞋恚、愚痴、悭吝、嫉妒,行于邪见,随恶知识,诸不善根以覆其心,于诸善根心没退失,远离正见,邪命自活。
“‘伽那迦牟尼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一切众生盲无慧眼,无所师宗,人寿二万岁,尔时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赞毗舍掬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成就无上智慧。
“‘汝当初入五浊恶世,时人寿命满二万岁,盲无慧眼,无所师宗,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当号汝为大悲智慧。’
“佛告大悲智慧菩萨:‘善男子,汝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入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汝于尔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迦叶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男子,尔时大悲智慧菩萨,寻以头面礼于佛足,却住一面,以种种华香、末香、涂香供养世尊,以偈赞佛:
 
“‘人中之尊,利益众生,悉能令彼,生爱乐心。
“‘念定法门,心得专一,我闻妙音,心大欢喜。
“‘智慧方便,无不具足,是故能行,世间教化。
“‘又与无量,无边众生,授于无上,菩提道记。
“‘缘是得见,十方诸佛,智慧神足,皆悉平等。
“‘诸佛所有,微妙功德,并及示现,修菩萨道,
“‘授诸众生,无上道记。
“‘若欲称赞,不可得尽,是故我今,稽首敬礼。’
 
“尔时,宝海梵志复告第四摩纳,毗舍耶无垢,言:‘善男子,汝今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尔时毗舍耶无垢在佛前住,白佛言:‘世尊,我愿于此世界贤劫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于五浊恶世之中如迦叶佛所有国土。
“‘迦叶如来般涅槃后正法灭已,人寿转少至十千岁,所有布施、调伏、持戒悉皆灭尽。
“‘是诸众生善心转灭,远离七财,于恶知识起世尊想,于三福事永无学心,离三善行,勤行三恶,以诸烦恼覆智慧心令无所见,于三乘法不欲修学。
“‘是众生中,若我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无有人能作遮碍,何况人寿一千岁也!
“‘乃至人寿百岁,是时众生乃至无有善法名字,何况有行善根之者?
“‘五浊恶世,人民寿命稍稍减少,乃至十岁刀劫复起,我于尔时当从天来拥护众生,为现善法,令离不善法,乃至安住十善法中,离于十恶烦恼诸结,悉令清净灭五浊世,众生乃至寿八万岁,尔时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众生少于贪淫、瞋恚、愚痴、无明、悭吝、嫉妒,我于尔时为诸众生说三乘法令得安住。
“‘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唯愿如来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世尊,若我不得如是受记,我于今者当求声闻,或求缘觉,如其乘力疾得解脱度于生死。’
 
“时,宝藏佛告毗舍耶无垢言:‘善男子,菩萨有四懈怠。
“‘若菩萨成就如是四法者,贪著生死,于生死狱受诸苦恼,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四?下行、下伴、下施、下愿。
“‘云何菩萨下行?或有菩萨破身口戒不能善护,是名下行。
“‘菩萨下伴,亲近声闻及辟支佛与共从事,是名菩萨下伴。
“‘云何下施?不能一切舍诸所有,于受者中心生分别,为得天上受快乐故而行布施,是名菩萨下施。
“‘云何下愿?不能一心愿取诸佛净妙世界,所作誓愿不为调伏一切众生,是名菩萨之下愿也。
“‘菩萨成是四懈怠法,久处生死受诸苦恼,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等四?一、能持禁戒,净身口意,护持法行;
“‘二、亲近修学大乘之人,与法同事;
“‘三、所有之物能一切舍,以大悲心施于一切;
“‘四、一心愿取种种庄严诸佛世界,亦为调伏一切众生。
“‘是名四法,菩萨成就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四法,菩萨成就能持无上菩提之道。
“‘何等四?精勤行于诸波罗蜜,摄取一切无量众生,心常不离四无量行,游戏诸通。
“‘是名四法,菩萨成就能持无上菩提之道。
 
“‘复有四法,令心无厌。
“‘何等四?一、行施,二、听法,三、修行,四、摄取众生。
“‘如是四法令心无厌,菩萨应学。
 
“‘复有四无尽藏,是诸菩萨所应成就。
“‘何等四?一者、信根,二者、说法,三、善根愿,四者、摄取贫穷众生。
“‘是为菩萨四无尽藏,具足修满。
 
“‘复有四清净法,菩萨成就。
“‘何等四?持戒清净,以无我故;三昧清净,无众生故;智慧清净,无寿命故;解脱知见清净,以无人故。
“‘是为四净法,菩萨成就,以是故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虚空法轮,转不可思议法轮,转不可量法轮,转无我法轮,转无言说法轮,转出世法轮,转通达法轮,转诸天人所不能转微妙之轮。
 
“‘善男子,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初入贤劫五浊灭已,寿命增益至八万岁,汝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弥勒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毗舍耶摩纳在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以种种华香、末香、涂香,供养于佛及比丘僧,以偈赞佛:
 
“‘世尊无垢,如真金山,眉间毫相,白如珂雪,
(kē) = 似玉的美石。白玛瑙[a jade-like stone]
“‘应时为我,说微妙法,记我来世,作天人师。
“‘谁有见闻,而当不取,仙圣大觉,世灯功德?’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一千摩纳,唯除一人,悉共读诵比陀外典,皆已劝化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拘留孙、迦那伽牟尼、迦叶、弥勒。
“其第五者,名师子光明,亦如是。
“其千人中,唯除一人,其余皆愿于贤劫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其众中最下小者,名持力捷疾,宝海梵志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汝今莫观久远,当离心觉,为诸众生起大悲心。’
 
“尔时,梵志即为持力捷疾,而说偈言:
 
“‘阴界诸入,所摄众生,畏老病死,堕于爱海;
“‘闭在三有,可畏狱中;饮烦恼毒,互相侵害;
“‘长夜堕在,苦恼海中;痴盲无目,失于正道;
“‘久处生死,机关所覆。
“‘三有众生,诸苦炽然,以离正见,安住邪见;
“‘周回生死,五道之中,不得休息,譬如车轮。
“‘有诸众生,失于法眼,盲无所睹,又无救护;
“‘汝应修集,无量智慧,令离痴惑,使发菩提。
“‘应与众生,作善知识,为烧爱结,解烦恼缚,
“‘应为是等,发菩提心。
“‘失法眼者,为痴所覆,为离痴故,应与胜道。
“‘生死有狱,大火炽然,与法甘露,令其充足。
“‘汝今速往,至于佛所,头顶礼足,作大利益。
“‘当于佛所,发妙胜愿,所愿胜妙,善持念之。
“‘汝当来世,调御天人,亦当愿施,众生无畏,
“‘拔济一切,悉令解脱;亦令具足,根力觉道,
“‘雨大法雨,施智慧水,灭诸众生,苦恼之火。’
 
“善男子,尔时持力捷疾作如是言:‘尊者,我今所愿,不求生死果报,不求声闻、辟支佛乘,我今唯求无上大乘,待时待处,待调伏众生,待发善愿,我今思惟如是等事。
(dài) = 等待,等候[wait for](对待[treatdeal with]/暂时停留[stay])
“‘尊者,且待须臾,听我师子吼时。’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渐渐却行,有侍者五人,一名手龙,二名陆龙,三名水龙,四名虚空龙,五名妙音龙,而告之曰:‘汝等今者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五人报曰:‘尊者,我等空无所有,无以供养佛及众僧,未种善根,云何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尔时梵志,以左耳中所著宝环持与手龙,右耳宝环持与陆龙,所坐宝床持与水龙,所用宝杖与虚空龙,纯金澡罐与妙音龙,如是与已,作是言:‘童子,汝今可持此物供养佛及众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