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华经卷第十《入定三昧门品第六》
尔时,佛告寂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尘等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皆悉是我昔所劝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者,未来之世亦复如是。
“善男子,我今见此东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世尊,今现在世转正法轮,亦是我昔初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罗蜜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善男子,东方去此八十九亿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善华,是中有佛,号无垢功德光明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为众生说法。
“彼佛亦是我昔所劝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东方复有妙乐世界,是中有佛,号阿閦如来。
閦(chù) = 众多。
“复有阎浮世界,是中有佛,号日藏如来。
“复有世界名乐自在,是中有佛,号乐自在音光明如来。
“复有世界名曰安乐,是中有佛,号智日如来。
“复有世界名胜功德,是中有佛,号龙自在如来。
“复有世界名善相,是中有佛,号金刚称如来。
“复有世界名江海王,是中有佛,号光明如来。
“复有世界名不爱乐,是中有佛,号日藏如来。
“复有世界名离垢光明,是中有佛,号自在称如来。
“复有世界名山光明,是中有佛,号不可思议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聚集,是中有佛,号大功德藏如来。
“复有世界名华光明,是中有佛,号光明音相如来。
“复有世界名安和炽盛,是中有佛,号安和自在见山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善地,是中有佛,号和像如来。
“复有世界名曰华昼,是中有佛,号眼净无垢如来。
“善男子,如是东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为诸众生转正法轮者,未发无上菩提心时,我初劝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复引导将至十方在在处处佛世尊所,随所至处,修行安止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使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东方善华世界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师子之座及其大地六种震动,有大光明,雨于种种妙宝莲华。
彼诸菩萨见是事已,心生惊疑怪未曾有,即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之座如是震动?我等昔来未曾见是。”
其佛即告诸菩萨言:“善男子,西方去此八十九亿诸佛世界,彼有国土名曰娑婆,是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今现在为四部众说本缘法。
“彼佛世尊为菩萨时,初劝化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引导我至诸佛所,初令我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我于尔时随所至处,即得初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彼佛世尊释迦牟尼,即是我之真善知识,今在西方处在大众,为诸四部说本缘经。
“是彼如来神足力故,令我所坐师子座动。
“善男子,汝等今者,谁能至彼娑婆世界,问讯彼佛起居轻利?”
时,诸菩萨各白佛言:“世尊,此善华世界诸菩萨等皆得神通,于诸菩萨功德自在,今日清旦见是大光,其光悉从诸佛世界来至于此,大地时时六种震动,雨种种华。
“见是事已,有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等,欲以神力往娑婆世界见释迦牟尼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并欲咨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然各不知娑婆世界释迦牟尼所在方面。”
咨(zī) = 商议;征询[take counsel;consult]。(叹息;赞叹[sigh]。)
彼佛寻伸金色右臂,于五指头放于种种微妙光明,其光即照八十九亿诸佛国土至娑婆世界。
时,诸菩萨因光得见娑婆世界有诸菩萨摩诃萨等充满侧塞,复有诸天、龙、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满虚空中。
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得见彼世界,知其方面,并见菩萨、诸天人大众弥满其土间无空处。释迦如来不观我等说微妙法。”
彼佛告诸菩萨大士:“善男子,释迦如来恒以清净无上佛眼,遍观一切无不见者。
“善男子,娑婆世界所有众生在地处空,一一皆言:‘释迦如来独观我心,为我说法。’
“善男子,彼释迦如来以一音声,为诸种种异类说法,众生各各随类得解,非以异音为多人说。
“彼土众生或事梵天,见如来身为梵天像而得闻法。
“若事魔天、释天、日月毗沙门天、毗楼罗叉、毗楼博叉、提头赖吒、摩醯首罗,如是种类八万四千,随其所事各见其像而得闻法,生独为想。”
是时,会中有二菩萨,一名罗睺电,二名火光明。
尔时,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告二菩萨:“善男子,汝今可往娑婆世界。汝持我声,问讯释迦牟尼世尊,起居轻利,气力安不?”
时,二菩萨即白佛言:“世尊,我见彼佛一切世界大众云集,在地虚空充满侧塞,其间无有空缺之处。若我等往,当住何处?”
时,佛告言:“诸善男子,莫作是语,言彼世界无止住处!所以者何?彼所住处宽博无边。
“彼佛所有无量功德不可思议,以本愿故悲心广大,乃令无量诸众生类入于佛法受三归依,然后为说三乘之法,复说三戒示三脱门,复拔无量无边众生于三恶道,安止令住三善道中。
三乘 = Trini yanani,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
|
声闻乘
|
Sravaka-yana,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
辟支佛乘/独觉乘/缘觉乘
|
Pratyeka-buddha-yana,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
大乘/佛乘/如来乘/菩萨乘
|
Bodhisattva-yana,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
“善男子,又一时中,释迦如来成无上道,未久之间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在毗陀山因台娑罗窟,七日七夜结跏趺坐,三昧正受入解脱乐。
“佛身尔时遍满是窟,间无空处乃至四寸。
“过七日已,十方世界有十二那由他菩萨摩诃萨,至娑婆世界住其山边,欲见释迦牟尼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启受妙法。
那由他/那庾多/那述/那由多 = Nayuta,印度数量名称,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
“善男子,尔时如来于所住处,以大神足令其窟舍宽博无量,悉得容受十二那由他菩萨摩诃萨。
“诸菩萨等既得入已,见其窟舍广博严事,有诸菩萨以师子游戏自在神足供养于佛,一一菩萨于化宝座而坐听法。
“善男子,彼佛神力其事如是。
“是诸菩萨得闻法已,寻从座起,头面礼佛,右绕三匝,各各还归本佛世界;其去未久,窟还如故。
“彼四天下第二天主,释提桓因名憍尸迦,其命将终必定当堕畜生道中,以是事故心生恐惧,与八万四千诸忉利天俱共来下,诣因娑罗窟欲见如来。
“时有夜叉名曰王眼,即其窟神在外而住。
“尔时,帝释以佛力故,作是思惟:‘今我当使干闼婆子般遮旬先至佛所,以妙音声赞咏如来,当令世尊从三昧起。’
“善男子,释提桓因思惟是已,即令干闼婆子般遮旬弹琉璃琴,以微妙音,其音别异有五百种,以赞如来。
“善男子,是般遮旬当赞佛时,尔时如来即复转入相三昧中,以三昧力故,于此世界作大神力,令诸夜叉、罗刹、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欲色界天悉来聚集其中。
“若有喜闻妙音,随意得闻,心大欢喜;
“或有喜闻赞叹佛者,闻赞叹已,心生欢喜,于如来所转生尊重恭敬之心;
“或有众生喜闻乐音,即得闻之,闻已欢喜。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寻从定起,示诸大众娑罗窟门。
“释提桓因寻至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当坐何处?’
“时佛报曰:‘憍尸迦,汝之眷属但入聚集,我今当拓此娑罗窟令极宽博,悉使容受此十二恒河沙等大众眷属皆令得坐。’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于大众中,以一妙音敷演正法,令八万四千诸根众生随所乐闻,众中或有学声闻者闻声闻法,即有九十九亿众生得须陀洹果;
“若有修学缘觉乘者,即便得闻缘觉之法;
“若有修学大乘法者,纯闻大乘。
“干闼婆子般遮旬等上首之众十八那由他,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未发心者,或发无上菩提之心,或发缘觉,或发声闻。
“尔时,释提桓因恐怖即除,增寿千岁,得须陀洹果。
“善男子,释迦如来以神力故,能作如是广博无边,说法音声亦复如是,亦无一人能寻彼佛音声齐限。
“彼佛方便无量无边,所化众生无有能知如是方便。
“善男子,彼佛色身亦无量无边,无有人能得其身量见其顶者。
“善男子,如是大众,若欲得入彼佛腹中,悉亦容受;既入腹已,复有欲得其腹边者,无有是处;然如来腹亦不增减。
“若众生类皆共和合欲往来者,于一毛中悉无挂碍,乃至天眼亦无能得一毛孔边,然其毛孔亦不增不减。
“彼佛世尊其身如是无量无边。
“善男子,彼佛世界亦无量无边。
“善男子,假使十方如一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众生入彼世界亦得容受。
“何以故?彼佛初发菩提心时,所作誓愿无量无边。
“善男子,置是一恒河沙等世界众生,乃至十方千恒沙等世界众生,入彼世界亦得容受,如其本相不增不减。
“善男子,释迦如来初发无上菩提心时,欲得具足一切智故发大誓愿,是故今者所得世界无量无边。
“善男子,释迦牟尼以是四法,诸佛世尊所不能及。
“善男子,汝今持此月光明无垢净华,往于西方如目所见娑婆世界,并持我声闻讯彼佛,起居轻利,气力安不?”
尔时,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取月光无垢净华与二菩萨,而告之曰:“汝今乘我大神通力往彼世界。”
尔时,会中有二万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我等今当乘佛神力往彼世界见释迦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彼佛告曰:“善男子,汝等宜知是时。”
时,二菩萨与二万大士乘佛神力发善华界,一念之顷忽然来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在如来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东方去此八十九亿佛之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善华,是中有佛,号无垢功德光明王佛,今现在与诸菩萨摩诃萨等大众围绕,赞叹世尊无量功德,作如是言:‘娑婆世界有释迦牟尼如来,今现在为诸大众转正法轮。
“‘彼佛世尊为菩萨时,初劝化我发菩提心。
“‘以是因缘,我于尔时寻得发于无上道心;我发心已,复劝修集六波罗蜜,乃至如来。
“‘以是四法,诸佛世尊所不能及。
“‘是故彼佛,以此月光明无垢净华供养世尊,问讯如来,起居轻利,气力安不?’”
“善男子,东方妙乐世界阿閦如来,所坐之处师子之座亦六种动,亦有无量诸大菩萨见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所坐师子座处如是震动?’
“如上所说,一切东方亦复如是。
“尔时,东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大菩萨,皆来到此娑婆世界,悉持月光明无垢净华见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善男子,如是东方无量诸佛,皆遣诸菩萨称赞于我。
“善男子,我今见此南方去此世界,过一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离诸忧,是中有佛,号无忧功德如来,今现在说法。
“复有世界名阎浮光明,是中有佛,号法自在师子游戏如来。
“复有世界名安须弥,是中有佛,号道自在娑罗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功德楼王,是中有佛,号师子吼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珍宝庄严,是中有佛,号八臂胜雷如来。
“复有世界名真珠光明遍照,是中有佛,号珍宝藏功德吼如来。
“复有世界名天月,是中有佛,号火藏如来。
“复有世界名栴檀根,是中有佛,号星宿称如来。
“复有世界名曰称香,是中有佛,号功德力娑罗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曰善释,是中有佛,号妙音自在如来。
“复有世界名头兰若,是中有佛,号娑罗胜毗婆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月自在,是中有佛,号光明自在如来。
“复有世界名善雷音,是中有佛,号妙音自在如来。
“复有世界名宝和合,是中有佛,号宝掌龙王如来。
“复有世界名垂宝树,是中有佛,号雨音自在法月光明如来。
“如是南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悉是我昔为菩萨时,初可劝发菩提心者。
“是诸世尊师子座处亦皆震动,彼诸佛等亦各赞叹我之功德,亦遣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大菩萨,持月光明无垢净华,悉来至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见佛,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却坐一面,次第听法。
“善男子,我今复见西方去此七万七千百千由旬佛之世界,彼有世界名寂静,是中有佛,号曰宝山,今现在为诸四众说微妙法。
“复有胜光无忧佛、音智藏佛、称广佛、遍藏佛、梵华佛、势进佛、法灯勇佛、胜音山佛、称音王佛、梵音王佛,如是西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世尊,亦是我昔为菩萨时,初可劝发菩提心者。
“是诸世尊师子之座亦皆震动,彼诸佛等亦各赞叹我之功德,亦遣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大菩萨,持月光明无垢宝华,悉来至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见佛,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却坐一面,次第听法。
“东北方去此百千那由他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无垢,是中有佛,号离热恼增毗沙门娑罗王如来。
“有二菩萨,一名宝山,二名光明观。
“复有坏诸魔佛、娑罗王佛、大力光明佛、莲华增佛、栴檀佛、弥楼王佛、坚沉水佛、火智大力佛,如是无量诸佛如来。
“乃至北方、四维、上、下,皆亦如是。”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以大神力为欲容受如是众故,即一一变来会者身,极令微细如亭历子。
亭历(tíng lì) = 又写作“葶苈”,草木植物,籽味苦,可入药。
娑婆世界虚空及地,弥满侧塞,间无空处乃至一毛。
时诸众生各不相见,亦复不见大小诸山、须弥山王、大小铁围二围之中间幽冥之处及上诸天所有宫殿,下至不见金刚地际,唯除一人佛世尊也。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复入遍虚空断除诸法定意三昧,令此无量月光净华悉入一切身诸毛孔,一切大众悉皆自见。
尔时,众生都不忆念佛色身相,唯见毛孔有妙园观,其园观中有诸宝树,其树复有种种茎叶华果茂盛,种种宝衣、天幡、幢盖、天冠、宝饰、真珠、璎珞所有庄严,譬如西方安乐世界。
是诸大众见是事已,复作思惟:“今我当往游观彼园。”
尔时,唯除三恶众生及无色天,其余所有一切大众,皆从毛孔入如来身处园而坐。
尔时,如来还舍神足。
时,诸大众各各还得如本相见,各相谓言:“如来今者为在何处?”
尔时,弥勒菩萨告诸大众:“汝等当知,我今与汝等悉在如来身分之中。”
尔时,大众即见如来身之内外,寻自觉知与无量大众集聚,共处如来身中。
复相谓言:“我等为从何处得入?谁将导我令入是中?”
弥勒菩萨复告之曰:“谛听!谛听!如来今者现大神通变化之力,复为利益我等大众将欲说法,仁等今当一心专念。”
尔时,大众闻是语已,长跪合掌,受教而听。
尔时,世尊以一切行门而演说法:“何等名为一切行门,出生死淤泥,入八圣道,具足成就得一切智?善男子,有十专心发于菩提能入是门。
淤(yū) = 水中沉淀的泥沙[silt]。
“何等十?一者、欲令众生悉得解脱,回向随喜故;
“二者、发大悲心,摄众生故;
“三者、欲度未度,精勤修治无上法船故;
“四者、欲解未解者庄严,观脱于虚妄颠倒故;
“五者、欲师子吼无所怖畏庄严,观于诸法性无我故;
“六者、欲随所到一切世界心无分别,善学诸法同十喻故;
十喻 = 教示诸法皆空与人身无常之十种譬喻。
|
|
幻喻
|
梵Maya-upama,如魔术师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相,明知其伪,而声色可见,其虽为空,但与六情相对而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
|
焰喻
|
梵Marici-upama,日光之下,风动尘土,如见旷野中之野马,又如见男相女相等,此系执着于行尘之烦恼,由于烦恼缠缚,众生乃流转于生死旷野之中。
|
水中月喻
|
梵Udaka-candra-upama,月在虚空,影现于水;实相之月,犹如法性,实在于虚空之中,凡夫局囿于我、我所之相而以妄为实,如见水中月影而执着为实有。
|
虚空喻
|
梵Akasa-upama,如虚空一词,但有其名而无实体;又如远视青天,如有实色,而飞上极高远处则无所见,诸法亦如是。
|
响喻
|
梵Pratisrutka-upama,如深山幽谷及绝涧中,随语声或击物声而相应和者,谓之响,是声乃声触而诳耳根之故,非为实有,是诸法皆空唯诳相而已。
|
犍闼婆城喻
|
梵Gandharva-nagara-upama,谓犍闼婆神所示现之城楼,日初出时,得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而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无智之人见我及诸法,淫嗔心起,四方狂走,求乐自满,颠倒懊恼,若以智慧了知无我无实法者,则颠倒愿息。
|
梦喻
|
梵Svapna-upama,梦中本无实事,妄执为实,觉还自笑,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
影喻
|
梵Pratibhasa-upama,光映而影现,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
|
镜中像喻
|
梵Pratibimba-upama,镜中之像非镜所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作,是诸法皆空,不生不灭,诳惑凡夫人眼而已。
|
化喻
|
梵Nirmita-upama,如诸神通之人因神力之故,能变化诸物,天龙鬼神辈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然彼等虽能变化男女等相,而无生老病死苦乐之实,诸法亦如是,无有生灭,如化而成,亦无实有,故说诸法皆空。
|
“七者、欲得光明庄严世界,修治戒聚令清净故;
“八者、成就庄严如来十力,具足一切波罗蜜故;
“九者、成就庄严四无所畏,如说而作故;
“十者、庄严十八不共之法,随所闻法悉得无余,不放逸故。
“是名十法专心发于无上菩提,则能入是一切行门,即得不退无上菩提无相行门、智道行门,一切法无我,心无思惟,不生不灭,是名菩萨不退转地。
“以是故,非退非不退,非断非常,非定非乱。”
说是法时,如来腹内,八十亿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数菩萨摩诃萨得诸三昧甚深法忍,悉从如来身毛孔出,心大惊怪,叹未曾有;即于佛前,头面著地,为佛作礼,起已忽然各还十方本佛世界。
复闻释迦牟尼如来所演音声,过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世界无诸障碍。
是诸菩萨虽还彼界,续闻如来所演音教,章句义味无所减少,如在佛前近听无异。
身亦如是遍诸十方无量世界,亦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声闻亦见毛孔出入无碍,如是第二乃至一切一一毛孔出入无碍,十方世界亦如是。
尔时,大众从释迦牟尼如来毛孔中出,头面礼佛,右绕三匝,住于佛前,以种种音声而赞叹佛。
尔时,欲界、色界诸天,雨种种华、涂香、末香、幢幡、璎珞、微妙妓乐供养如来。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无畏等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如是大经当名何等?云何奉持?”
佛告无畏等地菩萨:“是经当名《解了一切陀罗尼门》,亦名《无量佛》,亦名《大众》,亦名《授菩萨记》,亦名《四无所畏出现于世》,亦名《一切诸三昧门》,亦名《示现诸佛世界》,亦名《犹如大海》,亦名《无量》,亦名《大悲莲华》。”
无畏等地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读诵通利,为他人说乃至一偈,得几所福?”
佛告无畏等地菩萨:“我已先说所得福德,今当为汝更略说之。
“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受持是经读诵通利,为他人说乃至一偈,于后五十岁中,乃至有能书写一偈,所得功德胜诸菩萨十大劫中行六波罗蜜。
“何以故?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夜叉、罗刹、龙、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拘办茶、饿鬼、毗舍遮、人及非人有瞋恚心者,闻是经已,即得清净柔软欢喜,而离诸病、忿怒、怨贼、种种斗诤,消灭一切暴风恶雨,病者得愈,饥渴者得饱满,受诸快乐和合相愿,瞋恚之者能令忍辱,怖畏者无所畏怖受诸欢乐,有烦恼者令离烦恼,能令善根一切增长,能拔恶道所有众生,能示三乘出要之路,能得甚深法忍三昧陀罗尼门,能与众生作大利益,能坐道场金刚之座,能破四魔,能示一切助菩提法,能转法轮,无圣财者能令具足,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入无畏城。
“以是因缘,能持此经读诵通利,为他人说乃至一偈,若后末世五十岁中乃至有能书写一偈,得如是等无量无边福德之聚。
“是故我今说如是经,如是大经当付嘱谁?
“谁能于后五十岁中护持是法?
“谁能与诸在在处处不退菩萨宣说令闻?
“谁复能为行非法欲、恶贪邪见、不信善恶有果报者,演布是教?”
尔时,大众皆知佛心。
于时,有一大仙夜叉,名无怨沸,宿坐于众中。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将是夜叉至于佛所。
是时,如来告是夜叉大仙:“汝今当受是经,乃至末后五十岁中,为不退菩萨乃至不信善恶报者,演布是教。”
尔时,夜叉即白佛言:“我于过去八十四大劫中,以本愿故作仙夜叉,修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教化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于四无量心,复令无量无边众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今当为未来之世一切众生作拥护故,于后末世五十岁中受持是经,乃至从他闻四句偈,要当读诵悉令通利,流布与人令不断绝。”
佛说是经已,寂意菩萨,诸天大众、干闼婆等,人及非人,皆大欢喜,头面作礼,退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