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谛章
“世尊,此四圣谛,三是无常,一是常。
四圣谛/四真谛/四谛 = Cattari Ariyasacca,谛,Sacca,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四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十二缘起说’之归纳,为原始佛教教义之大纲,乃释尊最初之说法。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
||
苦圣谛/苦谛
《苦果》
|
Dukkha-sacca,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如三苦、五取蕴苦、八苦等。
|
迷界/世界因果
|
集圣谛/集谛
《苦因》
|
Samudaya-sacca,集,招聚之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称集。谛,审实不虚之义。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称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槃,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
|
灭圣谛/灭谛
《乐果》
|
Nirodha-sacca,灭,灭尽、息灭之义;谛,审实不虚之义。谓人类若能灭息苦之根本(欲爱),即可从相续不断之苦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如实审察了知此一真谛而无丝毫虚谬,即称灭谛。
|
悟界/出世间因果
|
道圣谛/道谛
《乐因》
|
Magga-sacca,即指欲达苦灭之境而依之修行的八正道。
|
“何以故?三谛入有为相,入有为相者是无常,无常者是虚妄法,虚妄法者,非谛非常非依。
“是故苦谛、集谛、道谛,非第一义谛,非常非依。
“一苦灭谛离有为相,离有为相者是常,常者非虚妄法,非虚妄法者,是谛是常是依。
“是故灭谛,是第一义。
“不思议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亦非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慧境界。
“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二乘智慧境界。”
“凡夫识者二见颠倒,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者则是清净。
“边见者,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想计著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常见、断见。
五染污见/五僻见/五利使/五见 = Panca-drstayah,指在根本烦恼中之五种恶见。
|
|
萨迦耶见
|
Sakkaya-ditthi,译作有身见、伪身见、坏身见、身见。即自执有‘我’之存在,称为‘我见’,而以为此属于我,则称‘我所见’。
|
边见/边执见
|
Anta-gaha-ditthi,为偏执于极端一边之见解;如谓我死后仍常住不灭,此称为常见(有见);谓我死后则断绝,此称为断见(无见)。
|
邪见
|
Miccha- ditthi,为否定因果道理之见解。
|
见取见
|
Ditthi-paramasa,即执着错误之见解以为真实者。
|
戒取见/戒盗见/戒禁取见
|
Silabbata-paramasa,即视不正确之戒律、禁制等,为可达涅槃之戒行,此种执着即称为戒禁取见。
|
“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
诸行无常
= Anicca vata sankhara,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同为三法印之一,称为诸行无常印,或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所谓三法印,即得藉以判断佛法的是否究竟之三种法门。
“妄想见故,作如是见:于身诸根分别思惟现法见坏,于有相续不见起于断见,妄想见故;于心相续愚暗不解不知,刹那间意识境界起于常见,妄想见故。
“此妄想见于彼义,若过若不及作异想分别,若断若常。
“颠倒众生于五受阴,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
“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净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
“或有众生信佛语故,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何以故?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
四倒/四颠倒 = Viparita,指四种颠倒妄见。断有为之四颠倒为二乘,断有为、无为等八颠倒则为菩萨。
八倒/八颠倒 = 指凡夫、二乘所迷执之八种颠倒。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小八倒。
常乐我净 = 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槃四德。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故印度之早期佛教,为对治此四颠倒,而教之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
|||
有为之四颠倒 = 指凡夫对于生死有为法所执之四种谬见。即凡夫不知此迷界之真实相,而于世间之无常执常、于诸苦执乐、于无我执我、于不净执净。
|
无为之四颠倒 = 指声闻、缘觉二乘人虽对有为之四颠倒具有正见,然却误以为悟境(涅槃)是灭无之世界,而于涅槃无为法起四种妄见。即于涅槃之‘常、乐、我、净’妄执为‘无常、无乐、无我、不净’。
|
||
常颠倒
|
Nicca-viparita,于世间之无常执常。
|
无常颠倒
|
于涅槃之常妄执为无常。
|
乐颠倒
|
Sukha-viparita,于诸苦执乐。
|
无乐颠倒
|
于涅槃之乐妄执为无乐。
|
我颠倒
|
Atta-viparita,于无我执我。
|
无我颠倒
|
于涅槃之我妄执为无我。
|
净颠倒
|
Suci-viparita,于不净执净。
|
无净颠倒
|
于涅槃之净妄执为不净。
|
“于佛法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
“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