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4日星期六

胜鬘经-法身章第八


法身章

“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于说如来藏、如来法身、不思议佛境界及方便说,心得决定者,此则信解说二圣谛。
“如是难知难解者,谓说二圣谛义。
“何等为说二圣谛义?谓说作圣谛义,说无作圣谛义。”

“说作圣谛义者,是说有量四圣谛。

四圣谛/四真谛/四谛 = Cattari Ariyasacca,谛,Sacca,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四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十二缘起说’之归纳,为原始佛教教义之大纲,乃释尊最初之说法。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苦圣谛/苦谛
《苦果》
Dukkha-sacca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如三苦、五取蕴苦、八苦等。
迷界/世界因果
集圣谛/集谛
《苦因》
Samudaya-sacca,集,招聚之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称集。谛,审实不虚之义。审察一切烦恼惑业,即知其于未来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称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欲免除生死之苦,须以智慧照见真理、实相,证得涅槃,断除渴爱,超脱轮回之苦。
灭圣谛/灭谛
《乐果》
Nirodha-sacca,灭,灭尽、息灭之义;谛,审实不虚之义。谓人类若能灭息苦之根本(欲爱),即可从相续不断之苦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如实审察了知此一真谛而无丝毫虚谬,即称灭谛。
悟界/出世间因果
道圣谛/道谛
《乐因》
Magga-sacca,即指欲达苦灭之境而依之修行的八正道。

“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
“是故,世尊,有有为生死、无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余及无余。”
“说无作圣谛义者,说无量四圣谛义。
“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断一切受集、证一切受灭、修一切受灭道。
“如是八圣谛,如来说四圣谛。”

八圣谛/八谛 = 指八种圣谛。()有作之四谛与无作之四谛的合称。/()开演苦等四谛为八种。初四者为苦谛,第五为灭谛,第六通苦、集二谛,第七通灭、道二谛,第八为道谛。
行苦谛
指有为诸行生灭迁流而不住。
坏苦谛
可意之法坏。
苦苦谛
常合不可意之法。
流转谛
指分段生死。
流息谛
指涅槃,又作还灭谛。
杂染谛
指烦恼、业及生等三种杂染法实为染污。
清净谛
指断杂染所得之无为实是清净。
正方便谛
谓一切无漏道实为趣涅槃之行。

“如是四无作圣谛义,唯如来应等正觉事究竟,非阿罗汉、辟支佛事究竟。
“何以故?非下中上法得涅槃。
“何以故?如来应等正觉,于无作四圣谛义事究竟。
“以一切如来应等正觉,知一切未来苦、断一切烦恼上烦恼所摄受一切集、灭一切意生身、除一切苦灭作证。”

“世尊,非坏法故,名为苦灭。
“所言苦灭者,名无始无作无起无尽离尽,常住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藏。
“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

“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如来藏 = Tathagata-garbha,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又一切染污与清净之现象,皆缘如来藏而起之教法,即称如来藏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