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世界成就品第四

卷第七
 
九会
初会
#第一会,叙佛在菩提场中初成正觉,道场无量妙宝庄严,金刚座上的遮那佛身万德圆满。
#世主妙严品第一,如来现相品第二,普贤三昧品第三,世界成就品第四,华藏世界品第五,毗卢遮那品第六
七处
菩提场
如來放光
放齿光,放眉间光
会主
普贤菩萨
入定
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
说法
毗卢遮那如来依正因果
 
世界成就品第四
#7 = 普贤三昧品第三 + 世界成就品第四
#普贤菩萨以佛神力,向道场海众诸菩萨说世界海等十事,分别显示十方刹土的形相和它的原因。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佛神力,遍观察一切世界海、一切众生海、一切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众生业海、一切众生根欲海、一切诸佛法轮海、一切三世海、一切如来愿力海、一切如来神变海;
如是观察已,普告一切道场众海诸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坏清净智不可思议,知一切众生业海智不可思议,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议,说一切无边佛海智不可思议,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议,一念普知一切三世海智不可思议,显示一切如来无量愿海智不可思议,示现一切佛神变海智不可思议,转法轮海智不可思议,建立演说海不可思议,清净佛身不可思议,无边色相海普照明不可思议,相及随好皆清净不可思议,无边色相光明轮海具足清净不可思议,种种色相光明云海不可思议,殊胜宝焰海不可思议,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议,示现三种自在海调伏成熟一切众生不可思议,勇猛调伏诸众生海无空过者不可思议,安住佛地不可思议,入如来境界不可思议,威力护持不可思议,观察一切佛智所行不可思议,诸力圆满无能摧伏不可思议,无畏功德无能过者不可思议,住无差别三昧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清净自在智不可思议,一切佛法无能毁坏不可思议。
= 『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议』,诸佛能明白一切众生的种种欲、种种解、种种根。有这种智慧,也是不可思议。『示现三种自在海调伏成熟一切众生不可思议』,这三种自在就是身、语、意,身自在、语自在、意自在。
业海 = 谓种种恶因。如大海也。
(yán) = 说,说话[sayspeaktalk](话,言语,口语[speechspoken language])
(yīn) = 声音[soundvoice](音乐[music tone]/字的音读[pronunciation])
“如是等一切法,我当承佛神力,及一切如来威神力故,具足宣说。
= 好像前边所说的一切法,我应当仰承佛的神力和一切如来大威神力,详详细细来对你们宣说一番。
“为令众生,入佛智慧海故;
“为令一切菩萨,于佛功德海中得安住故;
“为令一切世界海,一切佛自在所庄严故;
“为令一切劫海中,如来种性恒不断故;
“为令于一切世界海中,显示诸法真实性故;
“为令随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而演说故;
“为令随一切众生诸根海,方便令生诸佛法故;
= 此地所讲的「众生诸根海」,这个「根」的指善根。世间众生,一切善法它总有个根,我们常讲善根,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个根生的,我们就叫它做善根。佛在经论里面常讲,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世间法的三善根。
“为令随一切众生乐欲海,摧破一切障碍山故;
= 又为了令随着一切众生所愿乐的事,心中所欢喜的事,为他们说法,能把众生贡高我慢的障碍山摧破的缘故。
(yuè) = 音乐[music](lè = 喜悦;愉快[happycheerfuljoyful]/安乐[easy]/yào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
“为令随一切众生心行海,令净修治出要道故;
“为令一切菩萨,安住普贤愿海中故。”
 
是时,普贤菩萨复欲令无量道场众海生欢喜故,令于一切法增长爱乐故,令生广大真实信解海故,令净治普门法界藏身故,令安立普贤愿海故,令净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增长普照一切世间藏大慧海故,令生陀罗尼力持一切法轮故,令于一切道场中尽佛境界悉开示故,令开阐一切如来法门故,令增长法界广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即说颂言:
= 在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又想令十方无量诸佛道场里大众海会,都生欢喜的缘故,而演说妙法。「法界藏身」就是法身,法身很不好懂。
(jìn) = 器物中空[empty](竭;完;没有了[exhaustfinish]/老是;总[always])
(chǎn) = 开,打开[open](讲明白[explainexpound])
 
“智慧甚深功德海,普现十方无量国,随诸众生所应见,光明遍照转法轮。
“十方刹海叵思议,佛无量劫皆严净,为化众生使成熟,出兴一切诸国土。
(pǒ) = “可”字的反写。不可[impossible]
“佛境甚深难可思,普示众生令得入,其心乐小著诸有,不能通达佛所悟。
“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近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
“离诸谄诳心清净,常乐慈悲性欢喜,志欲广大深信人,彼闻此法生欣悦。
= 「谄」是谄媚、巴结,巴结人当然是希望在那里得一点好处;「诳」是欺骗人。「志」是志向,「欲」就是爱好。
(chǎn) = 谄媚,曲意迎合[adulateflatter]
(kuáng) = 欺骗,迷惑[cheat]
(xīn) = 喜悦[happyjoyousglad]
“安住普贤诸愿地,修行菩萨清净道,观察法界如虚空,此乃能知佛行处。
“此诸菩萨获善利,见佛一切神通力,修余道者莫能知,普贤行人方得悟。
“众生广大无有边,如来一切皆护念,转正法轮靡不至,毗卢遮那境界力。
= 所有的众生,是广大而无边际。虽然众生有这样多,但都是佛所护念,佛到所有国土去转妙法轮,这种境界是法身毗卢遮那佛的愿力所成就的。
“一切刹土入我身,所住诸佛亦复然,汝应观我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
= 普贤菩萨说:所有十方诸佛刹土,统统入到我身上来。尽虚空遍法界,所住的诸佛,也都摄入到我身上。
“普贤行愿无边际,我已修行得具足,普眼境界广大身,是佛所行应谛听。”
= 普贤菩萨「修行得具足」,具足就是圆满。如来果地上的天眼,叫「普眼」。就是前面说的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无量无边、无尽无数重叠的世界,他统统看到了,一点障碍都没有,这叫「普眼境界」。「广大身」是清净法身,菩萨现身说法,广大身是法身。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十种事,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现说、当说。
= 「佛子」是对菩萨的敬称,这些人都是真佛弟子。
(dāng) = 两块田相当、相等[equalbe equal to]([when]/应当[ought])
“何者为十?所谓:世界海起具因缘,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状,世界海体性,世界海庄严,世界海清净,世界海佛出兴,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转变差别,世界海无差别门。
= 「世界海起具因缘」,一切事相生起都有因缘,决定没有说是无缘无故而起的,没有这个道理。「世界海无差别门」,哪些是无差别?性(体性)无差别。
(qǐ) = 由躺而坐;由坐而立[stand up](开始;开端[startbegin])
(tǐ) = 身体[body](形体;体态/本性,本质[nature])
(xìng) = 人的本性[natural instincts](事物的性质或性能[naturecharacter]/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true nature]。与“相”相对。)
体性 = 指实体,即事物的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的本质为性,故体即性。世间一切有为法,皆为因缘和合之法,因缘和合之法无其本质,亦无不变之性,故‘缘起性空’。
“诸佛子,略说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广说者,与世界海微尘数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现说、当说。
= 假设要详细来说,就和世界海中的微尘数那样的多。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经说、现在说、当来说。
 
###世界海起具因缘
“诸佛子,略说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
“何者为十?所谓:如来神力故,法应如是故,一切众生行业故,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
= 「法应如是故」,法尔如是,这是自自然然的。『清净胜解』,解是明了,胜是殊胜。
(shì) = 权力;权势[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力量;威力[forceinfluence])
“诸佛子,是为略说十种因缘;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
= 这是我约略的说十种因缘。若是往广泛处来说,有世界海中微尘数那样多的因缘来成就这个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所说无边众刹海,毗卢遮那悉严净,世尊境界不思议,智慧神通力如是。
= 「悉」是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清净庄严,都是毗卢遮那佛的神力。『世尊境界不思议』,这个世尊是指毗卢遮那如来。
“菩萨修行诸愿海,普随众生心所欲,众生心行广无边,菩萨国土遍十方。
“菩萨趣于一切智,勤修种种自在力,无量愿海普出生,广大刹土皆成就。
= 菩萨趣向于成就一切智慧,勤学修习种种的自在力,所有的神通变化,都由无量愿海中普遍生出来,所有十方国土,都是由菩萨愿力所成就的。
“修诸行海无有边,入佛境界亦无量,为净十方诸国土,一一土经无量劫。
= 每一个国土,都经过无量劫那样长的时间。
“众生烦恼所扰浊,分别欲乐非一相,随心造业不思议,一切刹海斯成立。
= 众生所贪欲、所快乐的,不是一种相,而是多种相。
(rǎo) = 搅扰;扰乱[disturbcreate disturbance](混乱;烦乱[confusionchaos])
(zhuó) = 浊水[Zhuo River](液体浑浊。与“清”相对[muddyturbid])
“佛子刹海庄严藏,离垢光明宝所成,斯由广大信解心,十方所住咸如是。
= 普贤菩萨说:各位佛的弟子!诸佛刹海是庄严清净藏,离一切尘垢,是众宝光明所庄严和成就的。因为在往昔修行时,有广大信解心。所以能到十方所有刹土中安住,都是这样。
“菩萨能修普贤行,游行法界微尘道,尘中悉现无量刹,清净广大如虚空。
“等虚空界现神通,悉诣道场诸佛所,莲华座上示众相,一一身包一切刹。
= 在每一个身都能包罗一切诸佛刹土。
(bāo) = 用纸、布等裹东西[wrap up](包含,包容。里面含有[containinclude])
“一念普现于三世,一切刹海皆成立,佛以方便悉入中,此是毗卢所严净。”
= 一切诸佛刹海都成就而建立。佛用方便法门,完全入于佛刹中。这种境界,是毗卢遮那佛所严净、所成就的。
 
###世界海所依住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所谓:或依一切庄严住,或依虚空住,或依一切宝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宝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声住,或依如幻业生大力阿修罗形金刚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萨身住,或依普贤菩萨愿所生一切差别庄严海住。
= 在每一个世界海中,有世界海中的微尘数那样多的所依靠而住。「或」是不一定,或者有世界海,是依靠普贤菩萨所发的愿,所生一切差别庄严海而住。
“诸佛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遍满十方虚空界,所有一切诸国土,如来神力之所加,处处现前皆可见。
= 普遍充满十方虚空界,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国土,都是诸佛神通力加持所成就的。在每一处都现前,所有一切的众生,皆可见到。
“或有种种诸国土,无非离垢宝所成,清净摩尼最殊妙,炽然普现光明海。
= 或者有种种不同形状的诸国土,都是离除一切尘垢染污,而是众宝所庄严所成就的国土。清净摩尼宝是最殊胜而微妙。在每个世界都炽然如火光,普遍现出五光十色的光明,不但灿烂而夺目,而且光照如海。
摩尼 = Mai,译曰珠,宝,离垢,如意。珠之总名。
“或有清净光明刹,依止虚空界而住,或在摩尼宝海中,复有安住光明藏。
= 或者有世界海是清净光明,依靠虚空界而住,或者依摩尼宝海而住。又有一种世界,是安住在大光明藏里边。
“如来处此众会海,演说法轮皆巧妙,诸佛境界广无边,众生见者心欢喜。
(qiǎo) = “工”有精密、灵巧义。技艺高明、精巧[skillfulingenious](机巧[adroitingenious]/巧妙;精妙[artisticsmartadept])
“有以摩尼作严饰,状如华灯广分布,香焰光云色炽然,覆以妙宝光明网。
= 有的世界,以摩尼宝来作庄严修饰,其形状如大宝莲华灯,广大分布于一切世界。又有香焰光明云色,炽然而茂盛。在上边又覆盖着妙宝的光明网,既庄严又美丽。
“或有刹土无边际,安住莲华深大海,广博清净与世殊,诸佛妙善庄严故。
= 或者有诸佛刹土是无有边际,安住在莲华深广的大海中。这种世界又广博又清净又特殊,与一般世界不同。这是诸佛微妙善根所庄严的缘故。
(bó) = “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大[largebig]。与“小”相对。(宽广;广搏[extensive]/渊博,知道得多[profound])
“或有刹海随轮转,以佛威神得安住,诸菩萨众遍在中,常见无央广大宝。
= 或者有这样的刹海,随着轮子旋转。以佛的大威神力,得平安而住。所有的菩萨,普遍住在这个刹海中,常见到无量数那样多的广大珍宝。
(yāng) = 从大,在冂之内。上像物体<>,一个人<>站在它的当中。中心[centre](尽,完了[end])
“或有住于金刚手,或复有住天主身,毗卢遮那无上尊,常于此处转法轮。
= 或者有这样的世界,住在阿修罗的金刚手。或者有这样的世界,住在天主的身上。毗卢遮那佛是无上世尊,他常常在这种种处转大法轮,教化众生。
“或依宝树平均住,香焰云中亦复然;或有依诸大水中,有住坚固金刚海。
= 或者有世界,是依靠宝树平均而住。或者有世界,是依靠香焰云中而住。或者有世界,是依靠一切大水而住。或者有世界,是依靠坚固金刚海而住。
(yàn) = 火苗[flame](火光;辉光[flame]/光亮[light]/燃烧[burn])
“或有依止金刚幢,或有住于华海中,广大神通无不周,毗卢遮那此能现。
= 或者有世界,是依靠金剛幢而住。或者有世界,是依靠華海而住。這種廣大神通變化,沒有不周徧所有的世界。只有毗盧遮那佛有這種神通,才能現出這種境界。
(chuáng) = 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pennant or stream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或修或短无量种,其相旋环亦非一,妙庄严藏与世殊,清净修治乃能见。
= 或者有长形的世界,或者有短形的世界,有无量种种的形状。其形相像旋环一样,并非一种,而是多种。这种妙庄严藏,和一般世界不同。清净修治者,才能见到这种境界。
(xiū) = 修饰,装饰[embellishdecorate](整修;修理[repair]/修行[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long])
(xuán) = 周旋[revolveturn](返回或归来[come backreturn]/绕行[circle]/立即,随即[soon]/逐渐[step by step])
“如是种种各差别,一切皆依愿海住;或有国土常在空,诸佛如云悉充遍。
= 这样种种各不相同,所有一切世界,都是依靠诸佛菩萨的愿海而住。或者有的国土,常在虚空中而住。诸佛如云,都充遍于其中。
“或有在空悬覆住,或时而有或无有;或有国土极清净,住于菩萨宝冠中。
= 有『在空悬覆住』?我们一般常识里面看到在空悬覆,我们立刻就想到蝙蝠,蝙蝠住确确实实它的脚朝上头朝下吊在那个地方。或者有时候有世界,或者有时候没有世界。或者有的国土,是极其清净,而住在菩萨所戴的宝冠中。
(xuán) = 吊挂[hangsuspend](公布[publish]/牵挂;挂念[feel anxiousworry about]/<数量、质量、规模或力量上>相差较大的[be far apart]/形容高耸,陡峭[steep])
(fù) = 翻转,倾覆[overturn](覆盖;遮蔽[cover]/再,重[again])
(guān) = 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帽子[hat](戴;戴帽子[put on a cap or hat]/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champion])
“十方诸佛大神通,一切皆于此中见,诸佛音声咸遍满,斯由业力之所化。
= 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现的大神通妙用。『一切皆于此中见』,这个「此中」就是菩萨身、佛身。这一切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广,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刹土众生都在这里头见到。诸佛演说妙法的音声,遍满一切处。『斯由业力之所化』,这个业力佛门称之为净业,这不是染业,染业你就接收不到了,要净业。。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 因陀网是帝释天王他宫殿里面的庄严具,罗网。
因陀罗网/天帝网/帝网 = indra-jāla,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有一种用宝珠结成的网,一颗颗宝珠的光,互相辉映,一重一重,无有穷尽,这种由宝珠所结成的网,就叫做因陀罗网。
“或现种种庄严藏,依止虚空而建立,诸业境界不思议,佛力显示皆令见。
= 或者有的世界,现出种种庄严法藏,是依靠虚空而建立的。一切众生的业不可思议,境界也是不可思议。
“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
= 所示现诸佛刹土的数量是无量,等于众生一样之多,普贤菩萨所修的愿力、所修的成就,常常是这样。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广大神变靡不兴,法界之中悉周遍。
= 诸佛菩萨为欲众生成熟的缘故。所以在无量劫以来就修行,已经修劫海那样长的时间。因为修行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神通变化。这种广大神通变化,没有不兴起的。在法界之中,没有不充满,没有不周遍 。
“法界国土一一尘,诸大刹海住其中,佛云平等悉弥覆,于一切处咸充满。
= 尽虚空遍法界,十方诸佛刹土中,在每一粒微尘,诸大刹海都安住其中。在每一粒微尘中,佛的光明云是平等弥覆一切刹土和一切众生。在一切处,都充满佛的光明云。
(mí) = 放松弓弦[relax bow](充满;填满[coverfill]/遍;满[fulloverflowing])
“如一尘中自在用,一切尘内亦复然,诸佛菩萨大神通,毗卢遮那悉能现。
= 好像在每一粒微尘中,有这种自在所化现的妙用。不但一粒微尘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每一粒微尘也能容纳尽虚空遍法界,也具足这种自在妙用。
“一切广大诸刹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
= 所有一切广大诸佛刹土,不要把它认为是眞实存在的,这种境界乃是如影如幻,也是如阳焰(春天大地之见气上升),不是实有。在十方世界,不见它从何所生?因为无所生,所以无来无去亦无成,虽然这样说,但它依然还是存在的。
“灭坏生成互循复,于虚空中无暂已,莫不皆由清净愿,广大业力之所持。”
= 世界也有寿命,世界到灭坏的时候,就自然灭坏;到生成的时候,就自然生成。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是互相回圈,周而复始。这种情形,在虚空中没有暂时停止的时候。这种境界是毗卢遮那佛清净愿力所成就。还有众生广大业力所支持它,才能有成、住、坏、空的境界。
(xún) = 顺着,沿着[along](循环,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circulate])
(yǐ) = 停止[ceasestop](已经[already])
 
###世界海形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种种差别形相,所谓:或圆,或方,或非圆方,无量差别;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树形,或如华形,或如宫殿形,或如众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 世界海的形相,简单来说,有这十种。若是详细来说,有世界海中的微尘数那样之多,不胜枚举。
(fāng) = 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parallel boatsparallel](方法[method]/地区;地方[localityplaceregion]/方面[partyside]/fǎng = 通“仿”。模拟[mimicsimulatecopy]/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cubesquare])
(xuán) = 回旋的水流[whirlpool](水流旋转[eddy])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诸国土海种种别,种种庄严种种住,殊形共美遍十方,汝等咸应共观察。
= 诸佛国土太多了,所以有种种的差别。每一国土有种种的庄严,有种种的住。其形相虽然不同,但都是很庄严而美丽,而普遍于十方。
“其状或圆或有方,或复三维及八隅,摩尼轮状莲华等,一切皆由业令异。
= 这世界海的形状,或有圆形,或有方形。或有三角形,或有八角形。有的是摩尼轮形,有的是莲华状形,有种种不同的样子。
(wéi) = 系物的大绳[cord](隅,角落[corner]/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或曲面有二维,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dimension])
(yú) = 山水弯曲边角处[corner of a mountain or river](角,角落[corner])
“或有清净焰庄严,真金间错多殊好,门闼竞开无壅滞,斯由业广意无杂。
= 无论大门和小门,都竞相开放,没有壅滞的现象,这样子都是由众生的广大的业力所成就。他们的意念纯善清净而无杂染。
(tà) = 小门[<small> door]
(jìng) = 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竞逐。争竞;角逐;比赛[competecontest]
(yōng) = 塞。阻塞;阻挡[block upstop upclog up]
(zhì) =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block up, obstruct]
“刹海无边差别藏,譬如云布在虚空,宝轮布地妙庄严,诸佛光明照耀中。
= 所有世界海中的诸佛刹土,有无量无边之多,有种种不同的差别。譬如云在空中,有种种不同的形状。有的世界海,是宝轮布地,非常微妙庄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光明,照耀在其中。
“一切国土心分别,种种光明而照现,佛于如是刹海中,各各示现神通力。
= 一切国土,都是由自心的分别所成。所有种种的光明,而能照现。
“或有杂染或清净,受苦受乐各差别,斯由业海不思议,诸流转法恒如是。
= 或有杂染或有清净,好像娑婆世界是杂染的,故为五浊恶世;而极乐世界是清净的。在娑婆世界的众生这受苦,万恶充满。在极乐世界的众生,只有众乐而无诸苦。世界各有不同,皆由众生所造的业和诸佛所造的业而成就,都是不可思议。一切流转法,就是这样子,流转不已。
“一毛孔内难思刹,等微尘数种种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众会中宣妙法。
= 在每一根毛孔中,都有难思难议诸佛刹土,等于微尘数那样之多,依靠种种而住。
“于一尘中大小刹,种种差别如尘数,平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诣转法轮。
= 在每一粒微尘中,有大的刹土,有小的刹土,有种种的差别,各不相同,有微尘数的分别。这个国土是平坦,那个国土是高原或是下洼,各不相同。
(tǎn) = 平而宽广[evenlevel](心安,宽舒[composed]/敞开[open])
“一切尘中所现刹,皆是本愿神通力,随其心乐种种殊,于虚空中悉能作。
= 在一切微尘中所现的刹土,都是由诸佛本愿神通力所成就的。诸佛随顺众生的心乐,众生的心念有种种不同,佛皆能满众生的愿。在虚空中,能做众生所欢喜的事。
“一切国土所有尘,一一尘中佛皆入,普为众生起神变,毗卢遮那法如是。”
 
###世界海体性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体,所谓:或以一切宝庄严为体,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或以一切宝光明为体,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或以一切庄严光明为体,或以不可坏金刚为体,或以佛力持为体,或以妙宝相为体,或以佛变化为体,或以日摩尼轮为体,或以极微细宝为体,或以一切宝焰为体,或以种种香为体,或以一切宝华冠为体,或以一切宝影像为体,或以一切庄严所示现为体,或以一念心普示现境界为体,或以菩萨形宝为体,或以宝华蕊为体,或以佛言音为体。”
= 『或以菩萨形宝为体』,萨的形相很多,三十二应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一切形相都是宝,没有一样不是宝。宝是什么?帮助我们觉悟,能令我们破迷开悟那才是真正的宝。
(ruǐ) = 花蕊,植物的生殖器官[stamen]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或有诸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
= 『或有』是不定词,确实有,但不是完全是这样的。
“或是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
= 用一切所有的光来庄严,这个世界是依止虚空而的。
“或净光为体,复依光明住,光云作严饰,菩萨共游处。
= 所有的菩萨,都来到这个世界游行,教化众生。
“或有诸刹海,从于愿力生,犹如影像住,取说不可得。
= 影像本来是虚妄,取不可得,说不可得。
“或以摩尼成,普放日藏光,珠轮以严地,菩萨悉充满。
= 这个世界海,或者用摩尼所成就,普遍放出日光明藏,用众宝珠轮来庄严其地。
“有刹宝焰成,焰云覆其上,众宝光殊妙,皆由业所得。
“或从妙相生,众相庄严地,如冠共持戴,斯由佛化起。
= 世界的山形,有佛像、有菩萨像、有罗汉像,以种种的众相,来庄严这个国土。
“或从心海生,随心所解住,如幻无处所,一切是分别。
= 或者有的世界,由众生心海中所生,随着众生的心所解而住。
“或以佛光明,摩尼光为体,诸佛于中现,各起神通力。
= 或者有的世界,由佛光明所生,以摩尼光为体。
“或普贤菩萨,化现诸刹海,愿力所庄严,一切皆殊妙。”
= 或者有的世界,是由普贤菩萨的神通化现一切刹海。普贤菩萨的愿力大,修行也深,所以用愿力所庄严。他的行愿是特别殊胜,而又非常微妙。
 
###世界海庄严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庄严,所谓:或以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或以说一切众生业报庄严,或以示现一切菩萨愿海庄严,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庄严,或以一念顷示现无边劫神通境界庄严,或以出现一切佛身庄严,或以出现一切宝香云庄严,或以示现一切道场中诸珍妙物光明照耀庄严,或以示现一切普贤行愿庄严,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 有世界海中的微尘数那样多的庄严。
果报/报果/业果/业报/异熟/应报/报应 = Vipāka,世人今日所受之境,乃过去世所作业因的结果,故曰果;又为应于其业因而报者,故曰报。
(qīng) = 头不正[inclined to side](少顷,短时间[momentinstanta little while])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广大刹海无有边,皆由清净业所成,种种庄严种种住,一切十方皆遍满。
= 尽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佛刹土。
“无边色相宝焰云,广大庄严非一种,十方刹海常出现,普演妙音而说法。
= 『色相』确实无量无边,「色相」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到的对象,就用色相来代表。
“菩萨无边功德海,种种大愿所庄严,此土俱时出妙音,普震十方诸刹网。
(jù) = 走在一起,在一起[in the company ofalong with](一起;一同[togetherin company]/皆;全;都[allcompletely])
“众生业海广无量,随其感报各不同,于一切处庄严中,皆由诸佛能演说。
= 在诸佛一切刹土庄严里,这种不思议的果报,皆由诸佛才能演说明白。
“三世所有诸如来,神通普现诸刹海,一一事中一切佛,如是严净汝应观。
= 「一一事中」,任何一个事相之中,都有「一切佛」。
“过去未来现在劫,十方一切诸国土,于彼所有大庄严,一一皆于刹中见。
= 庄严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美好,真善美,我们从这些依报环境里面见到了!
“一切事中无量佛,数等众生遍世间,为令调伏起神通,以此庄严国土海。
= 佛有多少?佛的数量跟众生的数量相等,众生无量无边。诸佛是用神通变化来庄严诸佛国土海。
“一切庄严吐妙云,种种华云香焰云,摩尼宝云常出现,刹海以此为严饰。
= 所有一切的庄严,又吐出微妙的瑞云。这种妙云有种种的华云、种种香焰云、种种摩尼宝云。这种云时常出现,所有刹海以这种云来庄严,作为绮丽和殊胜的修饰。
“十方所有成道处,种种庄严皆具足,流光布迥若彩云,于此刹海咸令见。
= 『流光布迥』,流光是讲他的影响力;迥,是深远,他的影响力展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彩云』是比喻,就像空中的彩云在天空当中展布,放出异彩。
(bù) = 古时无棉布[hemp cloth](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cloth]/铺开[be fully underwayspread]/引申为散开,分布[dispersescatterbe distributed over an area])
(jiǒng) = 遥远[far](僻远的处所[out-of-the-way place])
“普贤愿行诸佛子,等众生劫勤修习,无边国土悉庄严,一切处中皆显现。”
= 在等于众生数那样多的劫,勤加修习,勇猛精进,才可以有成就。所有无边的国土,都是愿力和行力所庄严,而且又妙好。在一切诸佛国土中,皆显现这种境界。
 
###世界海清净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清净方便海,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增长广大功德云遍法界故,净修广大诸胜解故,观察一切菩萨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诸波罗蜜悉圆满故,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净愿海故,修习一切出要行故,入于一切庄严海故,成就清净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 『观察一切菩萨诸地』,我们要看到后面这两个字,如果没有后面「诸地」这两个字,「一切菩萨」范围就很广,从初信位到等觉就叫一切菩萨。说诸地,这个范围就狭窄,仅限于十地菩萨,也包括等觉,我们常讲十一地,只讲这个范围。『而入住故』,这是讲心能住,能够入住地上菩萨的境界。『出』是出离,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要』是最重要、最精要;『行』是修行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习要修持一切出离三界、十法界这些重要修行的法门。
出要/出离 = 出离生死之要道也。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刹海诸庄严,无数方便愿力生,一切刹海常光耀,无量清净业力起。
“久远亲近善知识,同修善业皆清净,慈悲广大遍众生,以此庄严诸刹海。
= 在无量劫以来,便亲近善知识,共同修行善业,都得到清净。诸佛慈悲广大无边,普遍及一切众生。
“一切法门三昧等,禅定解脱方便地,于诸佛所悉净治,以此出生诸刹海。
= 『一切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三昧是等同的。『禅定、解脱、方便地』,都从三昧里头得来的。以这种修行功德,能生出诸佛刹海。
“发生无量决定解,能解如来等无异,忍海方便已修治,故能严净无边刹。
“为利众生修胜行,福德广大常增长,譬如云布等虚空,一切刹海皆成就。
= 譬如云一样,布满虚空。所有一切刹海,都庄严而有所成就。
“诸度无量等刹尘,悉已修行令具足,愿波罗蜜无有尽,清净刹海从此生。
= 所有无量波罗蜜的法门,等于世界海微尘数之多。所有清净刹海,都是从愿波罗蜜所生。
“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如是庄严国土海。
“修习庄严方便地,入佛功德法门海,普使众生竭苦源,广大净刹皆成就。
= 十波罗蜜里面,方便波罗蜜。修习教化众生,庄严诸佛国土,有这种方便法门,才能得到佛的功德,成就佛的法门海。
(jié) = 背举;用肩背负[shoulder](干涸;枯竭[dry updrain]/穷尽[use upexhaust])
“力海广大无与等,普使众生种善根,供养一切诸如来,国土无边悉清净。”
= 这一首是赞颂力波罗蜜,十波罗蜜的意思统统具足了;六波罗蜜后面是:方便、愿、力、智。『力海』,「海」是形容、比喻,『广大无与等』。
 
###世界海佛出兴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出现差别,所谓:或现小身,或现大身,或现短寿,或现长寿,或唯严净一佛国土,或有严净无量佛土,或唯显示一乘法轮,或有显示不可思议诸乘法轮,或现调伏少分众生,或示调伏无边众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 一乘法,在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古大德公认的有三部: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部是《妙法莲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世界海的佛出现差别,往浅处说有十种,往深处说有世界海微尘数那样多。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诸佛种种方便门,出兴一切诸刹海,皆随众生心所乐,此是如来善权力。
(quán) = 黄花木[a kind of tree](权柄,权力[reins of power]/权宜、变通[expedient])
“诸佛法身不思议,无色无形无影像,能为众生现众相,随其心乐悉令见。
“或为众生现短寿,或现住寿无量劫,法身十方普现前,随宜出现于世间。
(yí) = 合适;适宜[fittingsuitable](适宜的事[matter]/应当<多用于否定式>[should])
“或有严净不思议,十方所有诸刹海;或唯严净一国土,于一示现悉无余。
= 或者有佛出世,唯独庄严清净一个国土。在这个世界示现,而不到其他国土去庄严。
(yú) = 饱足[have eaten ones fillbe full](剩下;剩余[remain]/剩下的,多余的[surplusspare]/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oddovermore than]/其余,其他,以外[other])
“或随众生心所乐,示现难思种种乘;或有唯宣一乘法,一中方便现无量。
= 在一乘法门中,包括无量方便法门。
“或有自然成正觉,令少众生住于道;或有能于一念中,开悟群迷无有数。
“或于毛孔出化云,示现无量无边佛,一切世间皆现睹,种种方便度群生。
(dǔ) = 见,看见[see]
“或有言音普周遍,随其心乐而说法,不可思议大劫中,调伏无量众生海。
“或有无量庄严国,众会清净俨然坐,佛如云布在其中,十方刹海靡不充。
(yǎn) = 恭敬;庄重[dignifiedmajestic]
(chōng) = 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长,高[tall]([full])
“诸佛方便不思议,随众生心悉现前,普住种种庄严刹,一切国土皆周遍。”
 
###世界海劫住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劫住,所谓: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无量劫住,或有无边劫住,或有无等劫住,或有不可数劫住,或有不可称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说劫住,或有不可说不可说劫住,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阿僧祇(sēng qí) = Asamkhya,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印度最大的数量单位。意为无量。)
(chēng) = 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weigh](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call]/述说;声称[say]/称赞,赞扬[praise]/符合,相当[fitmatchsuit])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世界海中种种劫,广大方便所庄严,十方国土咸观见,数量差别悉明了。
= 『十方国土咸观见』,佛与法身菩萨他们有这个能力,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统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咸观见」,一个也不漏。
“我见十方世界海,劫数无量等众生,或长或短或无边,以佛音声今演说。
= 普贤菩萨说,我看见十方所有的世界海,劫数是无量无边,等于众生数那样多。
“我见十方诸刹海,或住国土微尘劫,或有一劫或无数,以愿种种各不同。
= 普贤菩萨又说,我看十方诸佛刹海中,或有世界住在国土微尘劫那么长的时间,或有世界住在一个劫,或有世界住在无量劫。
“或有纯净或纯染,或复染净二俱杂,愿海安立种种殊,住于众生心想中。
(rǎn) = 使布帛等物着色[dye](熏染;影响[influence]/污染,沾染[be contaminated by])
(zá) = 五彩相合[multicoloured](混合;搀杂[mixmingle]/驳杂不纯[heterogeneousmixed]/各种[various])
“往昔修行刹尘劫,获大清净世界海,诸佛境界具庄严,永住无边广大劫。
= 佛在往昔修行时,经过刹尘劫那么长的时间,才获得广大清净世界海。在广大清净世界海中,诸佛的境界,都具足庄严而清净。永远住在广大无边劫里。
“有名种种宝光明,或名等音焰眼藏,离尘光明及贤劫,此清净劫摄一切。
= 有的世界海,名种种宝光明。或者有的世界海名等音焰眼藏,「等」是平等,「音」是言语,「焰」是代表光明,「眼」是代表见。或者有的世界海,名离尘光明。或者有的世界海,名贤劫。
“有清净劫一佛兴,或一劫中无量现,无尽方便大愿力,入于一切种种劫。
= 或者有的世界海是清净劫,是一位佛出兴于世。或者在一劫中,有无量佛出兴于世。
“或无量劫入一劫,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
= 这一首讲的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劫」是时间,时间能入时间,这个很奇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或者有无量劫成为一劫。或者在一劫中又有无量劫。
“或一切劫庄严事,于一劫中皆现睹,或一劫内所庄严,普入一切无边劫。
= 有的世界是用金庄严,有的世界是用银庄严,有的世界是用摩尼庄严,有的世界是用珠宝庄严。一切劫庄严的情形,能在一个劫内,都现出种种庄严的境界。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
= 开始从一念所生,终成一劫。「一切刹海」是讲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些刹土存在时间长短数不尽,称之为无边。
(shǐ) = 开头,开始。与“终”相对[beginstart](刚刚;才[justonly then]/仅仅,只[only])
 
过去七佛
#过去的庄严劫,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过去七佛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
庄严劫
毗婆尸佛
#Vipaśyin
译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过去七佛之第一佛。
尸弃佛
#Śikhin
此云持髻。
毗舍浮佛/毗舍婆佛
#Viśvabhu
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贤劫
拘留孙佛/迦罗鸠孙驮佛
#Krakucchanda
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ni
译曰金寂。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
迦叶佛
#Kaśyapa
释迦佛以前之佛也。
释迦牟尼佛
#Śākyamuni
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
星宿劫
过现未三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
 
###世界海劫转变差别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劫转变差别,所谓:法如是故,世界海无量成坏劫转变;
“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
“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 净的成分多,染的成分少,虽然跟前面是一样的,染净里头成分不相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
“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故,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
“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庄严灭劫转变;
= 庄严灭者,此明失善缘而恶现。
“诸佛出现于世故,一切世界海广博严净劫转变;
“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汝等应观察,转变相如是。
“染污诸众生,业惑缠可怖,彼心令刹海,一切成染污。
(chán) = 围绕,缠绕[enwindwrap](纠缠;搅扰[be tangled uppester])
“若有清净心,修诸福德行,彼心令刹海,杂染及清净。
“信解诸菩萨,于彼劫中生,随其心所有,杂染清净者。
“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彼心令刹海,住劫恒清净。
“无量亿菩萨,往诣于十方,庄严无有殊,劫中差别见。
= 其庄严都是一样,没有不同。在所有的劫中,因为众生的业不同,所以所见有差别。
(shū) = 斩首,断其首身而死[behead](异;不同[different]/特别,独特[special])
“一一微尘内,佛刹如尘数,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
“世尊入涅槃,彼土庄严灭,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
“若有佛兴世,一切悉珍好,随其心清净,庄严皆具足。
(zhēn) = 珠玉等宝物[treasure](珍贵的,宝贵的[valuble])
“诸佛神通力,示现不思议,是时诸刹海,一切普清净。”
 
三道/轮回三道/三轮/惑业苦
#道者能通之义,此三者互相通,自烦恼通于业,自业通于苦,自苦更通于烦恼,故谓之三道。如此轮转,谓之三轮。
烦恼道/惑道
无明贪欲瞋恚等之烦恼妄惑也。
业道
依烦恼而发之善恶所作也。
苦道
以善恶之业为因而获之生死苦果也。
 
###世界海无差别门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所谓: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无差别;
= 『世界海』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海里头『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诸佛出现所有威力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场遍十方法界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来道场众会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遍法界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变化名号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音声普遍世界海无边劫住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法轮方便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尘无差别;
“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一切三世诸佛世尊广大境界皆于中现无差别。
“诸佛子,世界海无差别,略说如是;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微尘中多刹海,处所各别悉严净,如是无量入一中,一一区分无杂越。
“一一尘内难思佛,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
= 难思是不可思议,没有法子,不要说是计算,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思惟想像是有范围的、有界限的,佛的数量无限的。
“一一尘中诸树王,种种庄严悉垂布,十方国土皆同现,如是一切无差别。
= 这首偈是赞颂道场。菩提树是用七宝庄严,都向下垂布。
“一一尘内微尘众,悉共围绕人中主,出过一切遍世间,亦不迫隘相杂乱。
= 这个「人中主」不是人中王,是教化主,老师!我们今天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本师也称为教主,所以这个「主」是教主,人中的教主。『出过一切遍世间』,「出」是出现,「过」是超过,超过一切遍世间,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大众,众生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无尽无数。
(pò) = 逼近[approach](硬逼,逼迫[compelforcepress]/狭窄[narrow])
(ài) = 狭窄;狭小[narrow]
“一一尘中无量光,普遍十方诸国土,悉现诸佛菩提行,一切刹海无差别。
“一一尘中无量身,变化如云普周遍,以佛神通导群品,十方国土亦无别。
= 「群品」是九法界众生,「品」是品类,我们今天讲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族群、九法界众生;导是引导他、教导他、诱导他,帮他提升境界,帮助他回头是岸。
(pǐn) = 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众多[numerous](事物的种类[species]/等级[grade])
“一一尘中说众法,其法清净如轮转,种种方便自在门,一切皆演无差别。
“一尘普演诸佛音,充满法器诸众生,遍住刹海无央劫,如是音声亦无异。
= 法器,器是个比喻,就是找不到有接受佛法条件的这种人才,这种人才有条件接受佛法承传,这个人才叫做法器。
“刹海无量妙庄严,于一尘中无不入,如是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业性起。
= 「诸佛神通力」还得要加上「业性起」,「一切皆由业性起」。他不是讲业力,讲业性,着重在「性」字。性没有大小,性没有来去,随念头一起就周遍法界。
“一一尘中三世佛,随其所乐悉令见,体性无来亦无去,以愿力故遍世间。”
= 『体性无来亦无去』,这是讲到性。佛法里面讲真性、讲佛性、讲法性、讲业性、讲体性,都是一个性。从性上讲没有来去,从性上讲没有生灭,从性上讲没有常断;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相对的,在性里头统统没有,不来不去!